學習目標
1、 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風民俗,交流時做到內容充實,表達流利。
2、 借鑒本組描寫民風民俗的寫作方法,學習抓住特點介紹 民俗的方法。
3、 學習修改、完善自己的習作,創編班級習作集。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
民俗風情源遠流長,民俗文化斑斕多姿,在燦爛的人類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單元所學的文章,都能將極其平常的民間習俗和傳統節日描繪的妙趣橫生、魅力四射。同學們隨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臨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共同領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但單元課文為我們呈現的知識民俗風情畫卷的一角。這節課就讓我們暢所欲言,談談你所調查了解到的民風民俗吧。
分組交流
1、出示交流主題:節日習俗、地方服飾、特色飲食、獨特民居、民間工藝品,根據學生調查主題將全班分為五個組,進行交流。
交流提示如下:
(1) 說說你要為大家介紹的內容是什么,你的資料從哪得來的?
(2) 把民俗的主要特點講清楚,還可以談談自己的感受。
(3) 認真傾聽組員的講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記下來及時詢問。
2、根據組員的建議,修改自己的介紹材料,特別是注意把沒講清楚的地方講清楚。
全班交流
1、 根據交流主題,每組推薦2~3名同學在全班交流。
2、 聽的同學認真傾聽,聽后組織評議。可從以下幾方面評議:
(1) 主題是否明確,特點是否突出;
(2) 內容是否具體充實;
(3) 表達是否流暢;
(4) 語言是否簡潔。
激發情感,由說到寫
1、 聽了同學的介紹,此時你有什么感受?
2、 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啊!透過這絢麗多彩的民俗,我們感受到的泱泱華夏民族文化悠久的歷史,獨特的魅力。讓我們快拿起手中的筆,把它寫下來吧!
第二課時
編寫提綱
1、 引導學生根據提示編寫寫作提綱。
提示:
(1) 要介紹的民俗是什么?
(2) 它的主要特點是什么,打算從哪幾方面加以介紹?
(3) 哪一部分將要作為重點進行具體介紹?
(4) 根據其特點,你打算擬定什么題目?
2、 學生自由編寫提綱。
3、 小組內根據提示,互提建議,修改提綱。
學生進行習作練習
初步修改
1、 大聲朗讀自己的習作,把習作中語句不通的地方和錯別字修改過來。
2、 小組內互讀互聽習作的重點部分,提出習作中表達不夠清楚和不夠具體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議。
3、 根據同學的建議修改,完善習作。
第三課時 習作講評
佳文點播臺
1、 根據學生習作情況選擇其中較好的8~10篇,將習作題目和作者羅列出來,供學生自由點播。
2、 由作者朗讀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學認真聽,找出習作的優點。
3、 師生互動評議。
病文會診所
1、 根據本次習作中普遍存在的典型問題,選擇病文例子供同學閱讀,找出問題,提出修改建議。
2、 集體修改,體會修改方法。
自主空間
根據老師的批語,修改自己的習作。
匯集民俗作品集
1、 為自己的習作配畫,全班匯總。
2、 根據全班的習作題目,討論作品集的分類內容和編排順序。
3、 討論作品集的題目。
回顧-拓展二
學習目標
1、 回顧本單元所學內容,交流學習與感悟。
2、 積累關于傳統節日的故事。
3、 通過“趣味語文”的學習,感受到標點符號的魅力。
教學過程
交流平臺
1、 教師出示交流平臺小林和小東的對話,請學生自由朗讀,看發現了什么。
2、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進行歸納。
(1) 學習課文時,還要在課外通過閱讀、調查等,了解更多的民風民俗,來增長知識,開闊眼界。
(2) 《北京的春節》在寫法上詳略得當,突出了民俗的特點。
(3) 學習本組課文,我們了解了民風民俗,并學習了一些比較典型的寫法。
3、 小組交流。
(1) 組成小組。
(2) 小組成員要結合本組學習的課文,交流所了解到的民風民俗和表達方法。
(3) 組長進行匯總,準備參加全班交流。
4、 全班交流。
(1) 交流課內外了解到的民風民俗:節日習俗;地方飲食;民族服飾、工藝品等。
(2) 交流本組課文突出的表達方式:如《北京的春節》詳略得當的寫法;《藏戲》問與答相呼應,概括與具體描述相結合的寫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等。
(3) 交流這次習作中自己是如何學習課本中的寫法,來表現民俗的特點的。
(4) 翻閱班級的《民俗習作集》,對運用恰當的表達方法進行欣賞。
日積月累
1、 古詩出示,正確朗讀。
2、 積累《元日》
(1) 提供注視:元日--農歷正月初一 屠蘇--屠蘇酒 新桃、舊符--春聯
(2) 試說說詩句的意思。
(3) 在詩中了解到了古代的那些春節習俗?(燃放爆竹、喝屠蘇酒、貼春聯等。)
(4) 正確流利朗讀后練習背誦。
3、 積累《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1) 理解詩句大意: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就潔白如玉,在月光映照下更顯得晶瑩:拾起細看,花猶帶露,更覺滋潤。想來應該是月中的嫦娥撒于人間。
(2) 了解古人于中秋節賞月的習俗。
(3) 練習背誦。
趣味語文
1、 趣味導入:同學們,有這樣一個關于標點的趣味故事。一人去看他一個吝嗇的朋友,到了朋友家,下起了雨。這位朋友不想留他吃飯,就寫了句話:“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他卻這樣讀到:“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朋友無奈,只好請他吃飯。可見標點符號的作用。
2、 學生默讀《有趣的標點》,體會標點的神奇魅力:使一首七言詩變成小令,又變成小短劇。
3、 朗讀七言和小令,體會不同的韻律。想象小短劇,更深地理解故事意境。說說自己讀完后的想法。
4、 試著給下面的句子在不同的地方加上標點,看能表達幾種不同的意思:
弟弟找不到爸爸媽媽很著急。
(如:弟弟找不到,爸爸媽媽很著急。弟弟找不到爸爸,媽媽很著急。弟弟找不到爸爸媽媽,很著急。)
[口語交際-習作二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口語交際教案模板
10.人教版數學二年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