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要求:
(1)認識12個生字和用生字組成的新詞,學會9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張衡是古代著名的天文學家,他從小愛觀察、善于觀察。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設計理念】
學生是閱讀的主體。閱讀教學要求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讓他們擁有更多的自主探索的空間去研讀文本,咀嚼精華,體悟情感。在多維對話中領悟課文語言運用的精妙,獲得課文主旨和意趣,在動態生成中獲得言語智慧的滋養和人文精神熏陶。
課前準備:
教師:制作課件,內容含有布滿繁星的夜空,北斗七星,北斗七星繞著北極星轉等;生字,語句;作獎勵用的科學家的圖片。
教學安排:
2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設疑導入、激發興趣
1、在晴朗的夜空中,天上的星星一閃一閃特別美麗。大約在1800年前,有一個像你們一樣大的孩子經常仰望星空,一顆一顆的數星星。今天,我們就學習29課。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繁星滿天,閃爍不定,這個孩子是怎樣數星星的?趕快打開課本讀一讀這個故事吧!
【教學意圖】談話拉近了學生與文中人物和課文內容的距離,豐富了學生的認知,增加了學生的體驗。這樣導入,親切自然。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可以借助生字卡片讀準字音。
2、檢查識字
詞語:傻孩子 距離 清楚 張衡 碧玉盤 一組 撒在
帶有生字的句子:
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里。有個孩子仰著頭在數星星,他清楚地看到了一組一組的星星,還發現這些星星之間的距離總是隔著那么遠。慈愛的奶奶叫他傻孩子,其實他叫張衡,是漢朝著名的天文學家。
【教學意圖】放手讓孩子自主識字,充分挖掘學生識字的能力,隨即檢查,強化識字效果,且把課文學習與學詞學句自然結合起來,提高教學效果。
三、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1、學習第一段第一句
①(出示星空圖)你看見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②星空真美麗啊!課文中用一句話描寫了這美麗的星空,請你用-劃出來。
③學生反饋(出示句子)齊讀。
④“珍珠是什么樣子的?把星星比作珍珠說明星星怎樣?
⑤從這句話你感受到了什么?(星星很多很亮;星空很美)。
⑥這么美的句子,我也要讀讀,行嗎?教師范讀。
⑦誰愿意像我這樣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個別練讀,學生評價。
【教學意圖】欣賞星空,激發學習情趣,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從感受入手指導朗讀,符合低年級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教師在學生練讀的過程中,恰當的引導,巧妙的點撥,及時的評價,不斷的鼓勵。通過“讀-評-讀“,讓學中讀中感悟美,欣賞美。
2、學習第一段第二句
①(出示課文插圖)看圖,說說這個孩子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②他是怎樣數星星的?說說他的動作。(坐、靠、仰、指、數)
③(出示第一句話)加上動作齊讀句子。
④保持動作,抬頭數大屏幕上的星星
⑤說說你們的感受?讀句子(出示句子)
⑥“一直”是什么意思?這個孩子聯系數了幾百個顆,一直沒停過,難道他不累嗎?為什么?
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我們和這個孩子一起來數星星吧!齊讀第一段。
【教學意圖】充分利用課文插圖,鍛煉學習觀察能力,結合重點詞句,帶上動作朗讀,體會人物的心理,調動學生生活經驗,深入理解課文的內涵。
3、學習第二、三段
①這么多星星,你覺得能數的清嗎?為什么?學生交流。
②奶奶和孩子對星星的看法有什么不同?默讀第2、3段。
③奶奶的看法是什么?說這些話時她的表情是什么樣的?
④奶奶說話的語氣是什么樣的?
⑤孩子對星星有什么看法?個別讀孩子說的話。從它的話中你看出了什么?
【教學意圖】引導學生抓住課本,從書中找答案,理清人物關系。
4、學習第四段
①爺爺同意誰的看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看看爺爺說了幾次話?
②指名讀第一次話,爺爺同意誰的看法?他告訴孩子什么知識?
③爺爺還告訴了孩子什么知識?齊讀第二次話。指名個別找出北極星和北斗星。再說說是怎樣認出它們的?
【教學意圖】在學生疑慮之際,適時插播課件,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北斗星的形狀和北斗星是怎樣運動的。并簡單的介紹:北斗星以逆時針方向繞著北極星轉。在地球上看北極星,他幾乎是不動的,北斗星繞北極星一圈就要用一天一夜時間。
④孩子聽了爺爺的話怎么想,怎么做的?齊讀句子
⑤“果然”說明了什么?個別回答。
⑥你從他一夜沒睡,幾次起來看星星,你覺得他是個什么樣的人?(板書:認真)
5、學習第五段
①從此以后,這個孩子對星星更著迷了,他長大以后刻苦鉆研,終于成了天文學家。他是誰?齊讀第五段。(板書:張衡 天文學家)
②想想張衡小時候數星星和他長大后成為天文學家有什么關系?(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來說)。
【教學意圖】因為……所以的句式總結了整個課文的內涵,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從小善于觀察和思考的精神。
四、延伸拓展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你還認識哪些星座?給大家說一說。
【教學意圖】讓學生充分展示交流,激發學生課外搜集和學習的熱情。
板書設計:
29數星星的孩子
興趣 觀察
張衡 天文學家
認真
[《數星星的孩子》教學設計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