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準備:
展示拍攝的荷塘美景,感染氣氛,激發興趣。
1、師:孩子們,夏天到了,你們高興嗎?說說為什么?
生1:高興。因為可以去游泳。
生2:可以摘荷花。
生3:還可以摘蓮蓬呢。
……
2、師:是啊,老師也非常喜歡夏天,去年夏天,老師還出去游覽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師把它做為見面禮給你們帶來了,愿意和老師一塊分享快樂嗎?看到什么就大聲說出來吧。ㄕn件展示:碧綠的荷葉挨挨擠擠,亭亭玉立的荷花嬌媚動人,鮮嫩的蓮蓬清香誘人,令人賞心悅目的荷塘美景)
【讓“現實生活”這一活的資源與生動的畫面、和諧的音樂結合在一起,調動了學生視、聽等多種感官的結合,轉變了學生對學習古詩那“之、乎、者、也”的枯燥感覺,讓學生眼前一亮,身心愉悅,為輕松學習古詩奠定了心理基礎!
3、師:看到這么美的荷塘,你最想干什么或說什么?
生1:我最想說‘我好像去荷塘劃船!’
生2:好美的荷塘。
生3:我想用課外書上看得到的楊萬里的《小池》這首詩來贊頌它“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4、師:孩子,你的贊美很有新意。的確,古詩是我國的文化精華,特別是唐代更是出了不少大詩人,你還知道哪些?說說對他們的了解。(課件出示:唐代幾位大詩人的配圖簡介以及最出名的詩句)
【仿真的畫面,詳細的介紹,激發學生閱讀了解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師:看到那么美的池塘、蓮花,誰不想欣賞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詩人白居易也來到池邊,還看見荷花池上發生的關于一個小娃有趣的故事,于是,詩人忍不住就吟誦了一首詩(展示:漂亮的荷塘上慢慢走來一位詩人,吟誦出這首詩《池上》)
2、師:想知道在這個小娃身上發生的有趣的故事嗎?今天我們就來學這首古詩。(揭示課題)
【通過資源,在學生充分感受到荷塘美的基礎上,初步了解詩的意境,感知采蓮的樂趣。】
二、循序漸進,掌握字詞句。
。ㄒ唬┳宰x詩句,認識生字詞
1、課件展示學習要求:自由讀《池上》,劃出生字娃娃,戴小紅帽的生字娃娃要讀準,難讀的字做上記號多讀幾遍。
2、師:孩子們,老師把生字娃娃請到大屏上,能叫出它們的名字嗎?同桌先試試,提醒讀音“比一比誰的小耳朵最靈”。
學生提醒讀音,小老師教讀生字,重點指導“萍、艇、撐、蹤”等平翹舌音的讀法。
3、師:瞧!滿池的蓮花、蓮蓬多美啊,你還想欣賞嗎?就得先念準他們的名字,那些漂亮的蓮花、蓮蓬才能永遠屬于你,留在你的心里,有信心嗎?(課件出示滿是荷花、蓮蓬的池塘,輕點荷花、蓮蓬就出現本課生字詞,再點荷花、蓮蓬就消失)
采用抽生個別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靈活掌握本課8個生字。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翁,面對低年級的孩子,喜歡鮮艷的色彩,漂亮的事物,豐富多彩的活動。因此,在認識生字詞這一環節時,我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征,利用資源聲、色、相的優勢,巧妙地設計了采摘荷花、蓮蓬認讀生字詞的形式,節約了教學時間,激發學生認知興趣,提高了課堂效果,而作為教師,卻成了課堂的發現者、開發者、欣賞者、組織者和引導者】
。ǘ╈柟躺,指導書寫
1、師:生字娃娃很高興和你們交上朋友,可是生字娃娃說如果能寫出它們的名字,它會更高興。可以嗎?
生:可以。
2、師:書寫之前要靜下心來,擺好筆和本子,身子做端正,兩手輕輕放桌子上。
學生做好準備。
3、師:孩子們,愿意寫哪些字?
生:我想寫“艇”
生:我想寫“偷”
4、師:好,老師尊重你們的意見,把想寫的字都貼在旁邊。(教師將生字卡貼在黑板的一邊)
5、師:孩子們,先來觀察“艇”這個字。寫好這個字的關鍵是什么?(課件描紅)
6、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或者認為難寫的字寫上兩個。
7、選擇有代表性的展示。認為自己寫的好的送自己一張笑臉,如果寫的不好,擦掉重寫,再送自己一張笑臉。
【通過選擇性地指導書寫,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體現,同時課件演示,能更清晰直觀地讓學生掌握書寫生字的全過程,加深學生對字詞的印象。】
(三)生字娃娃告訴老師,想和你們一塊玩捉迷藏的游戲,它們都躲到詩句里去了,看孩子們能不能準確的叫出它們的名字?(齊讀古詩)
三、詩情畫意,誦讀詩句,體會意境
孩子們,摘蓮蓬是一件有趣的事,詩人筆下的小娃又別有一番情趣呢。趕快打開課本,小組合作學習。(課件出示合作學習的要求:1、讀讀這首詩。2、思考:讀懂了什么?3、還有什么不理解的詞句做上記號在小組交流。)
【通過展示,學習的要求更清楚、明白。低年級的孩子能夠快速記憶的字數不多,在很短的時間力,老師提示了學習要求,可是孩子們只能聽清部分要求,所以合作學習的時候難免發生目標不明確的現象,但是,通過展示,學生就可以對照要求一步一步去思考,達到逐步完成的目的,效果明顯。】
。ㄒ唬┬〗M合作學習
。ǘ┙涣鲗W習情況,體會意境
1、解決不理解的詞語。(偷采、不解、蹤跡)
2、讀懂了什么?
展示:“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藕⒆觽,一邊看畫面,一邊輕輕讀詩句。讀懂了什么?
、铺釂栙|疑:小娃為什么要偷采白蓮?
、谴藭r你是小娃,心情怎么樣?
生1:害怕。因為爸爸媽媽知道了要被批評。
師:那讓我們把這種心情讀出來。
生讀,師評價。
生2:激動。因為又可以吃白蓮了。
師:那讀出激動的孩子站起來讀一讀。
生3:老師,我讀出了既高興又害怕的心情。因為我有可以吃到好吃的蓮蓬了,但是又怕荷塘主人知道挨罵。
師:那把你那種既高興又害怕的心情讀出來吧!
學生朗讀,學生自評。
師:老師也想當小娃,也想來讀。(范讀)你們知道老師是用什么心情來讀的嗎?(又高興又緊張)
、取∧阌X得他是怎樣的一個孩子?(小娃天真、可愛、頑皮)
師:學了這兩行詩,你有什么疑問嗎?
生:老師,小娃偷采白蓮是不道德的行為,為什么詩人卻覺得他是一個天真、可愛、頑皮的孩子呢?
師沉默。
生1:“我覺得那不算‘偷’,只是小孩子頑皮!
生2:“怎么不是‘偷’了?反正主人不知道這事,去拿了就是‘偷’”
……
、伞煟耗阌羞^偷偷做一些頑皮的惡作劇的事情嗎?那你結合現實生活中的事例,想像一下小娃偷摘白蓮的情景。
生自由發言,舉出發生在自己身上或身邊的有趣的‘偷’的事情。
師:找一對好伙伴來試著表演讀。
學生上臺表演讀,自由找伙伴表演讀,體會小娃此時的心情。
、省『⒆觽,帶著自己的心情,讀出小娃天真、調皮的感覺。
【其實,生活就是課堂,充分地利用生活這一活的資源,更能拓展學生視野,讓學生身臨其境,感悟教材內容。教學此片斷時,我感觸頗深。特別是提到“小娃偷采白蓮后心情怎么樣?”有的孩子說“高興。因為他可以吃到好吃的蓮蓬了!庇械恼f“害怕。因為是偷,到時被荷塘的主人看到了肯定要挨罵的。”“……”看著孩子們各抒己見的樣子,我不禁樂了,看來這樣的教學達到效果了?墒牵粋童稚的聲音傳了過來“老師,爸爸媽媽說,好孩子是不能偷東西的,為什么詩人還覺得小娃可愛呢?”當我聽到這樣的提問時,弄得我不知道所措,我心里不覺得驚訝“雖然是小小年紀,可是他們想的竟是那么遠,那么多!蔽业哪X袋嗡的一下響了,教室幾十雙眼睛都盯著我,怎么辦?“不能慌張,要鎮定!”我在心里不停地告訴自己,突然,我一拍腦門“何不叫孩子們自己發表看法,看看對這個問題怎么看?”于是,我發言了“孩子們,下面各抒己見,談談對‘偷’的理解。”頓時,教室嘩然,象開鍋的沸水。孩子們開始就這個問題討論了起來?粗窍笮÷槿敢粯訝幷摬恍莸暮⒆樱也唤α恕km然這是個題外話,并不是教學的重點,但是我卻把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一幅荷塘圖,一個撐著小艇的小娃,幾行優美的詩句,幾個簡單的問題,開啟了孩子智慧的大門。當時,孩子們想的很多,也說得很多,同桌、好友之間把自己平時在生活中所做得“偷”得惡作劇事情談得津津有味,并結合展示出的圖畫,把詩中小娃得內心活動了解得淋漓盡致。整個教學過程,教師自始至終沒有去干涉學生的學習行為,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在課堂中交流、討論、爭辯、質疑……。教師只是在規范學生學習行為,維護課堂秩序方面,作了適當地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發言,抒發對問題的感悟與質辯:小娃去采白蓮到底是天真還是‘偷’?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學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使課堂成了他們學習的演練場,這正是開放式教學思想的體現。新課程所提出的開放式教學思想的滲透,并不是放任學生,而是對教材的開放,對學生評價的開放,提倡多元化教學,這當中包括學生對教材的不同體驗和感受。以上教學片段就是體現了學生對課文人物的不同理解,從不同角度去欣賞。教學中教師并沒有否認學生的看法,只要學生不反黨,不違法,不違反人性,他的回答,教師都應給予肯定。對學生的評價不再是以教師一言定論,而是建立了生生、師生等交互網式的評價,還可以在評價空間上由課內延伸到課外。】
展示“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⑴讀懂了什么?(小娃忘記了隱藏自己的身影,滿湖的浮萍被他的小船沖開了一道波瘋波痕)
、瓶吹礁∑奸_了,你會怎么想?(替小娃擔心、著急)學生讀出這種心情。
、切⊥尴氲竭@些了嗎?為什么?(因為太高興了)能高興地讀讀這兩行詩嗎?(生讀)
、饶阌X得這是怎樣的小娃?(天真、可愛)
、蓭е星椋阑プx,抽生朗讀,一邊想象畫面一邊讀詩句。
【利用換位思考的方法,把詩中的小娃和現實中的人物心理進行對比,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感悟整首詩的意境!
四、吟誦積累。
1、是啊,小娃多么天真可愛呀,劃著小船去偷摘白蓮時,浮萍暴露了他的蹤跡也不知道。讓我們閉上眼睛想像展現在我們面前那充滿童趣的《池上》吧。ㄒ魳,師范讀)
2、孩子們,愿意象詩人一樣吟誦這首詩嗎?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先試試。誰愿意來試試?推薦一個(展現詩句意境的畫面,優美的古箏音樂)
3、男女比賽配詩。孩子們全體起立,一起來吟誦這首詩,能不看屏幕嗎?(音樂)
4、孩子,看來你們都是小詩人了。誰已經記住這首詩呢?抽生背誦。愿意輕松一下,和老師玩個游戲嗎?(學生小組合作完成課后第二題:卡片貼詩)
【結合畫面、音樂這一生動的資源,采用聽朗讀想畫面、看畫面配樂朗讀、配詩比賽、吟誦、卡片貼詩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中理解,讀中悟情,在讀中培養語感,讀中熏陶感情,游戲過程中加深對詩句的理解記憶!
五、課外拓展
1、詩中的小娃多可愛呀,能把這首詩改編成一個有趣的故事嗎?(學生改編故事,交流)
【放飛想像的翅膀,讓學生在想像的時空遨游。簡單的四行詩句,在孩子們童稚的語言組合下,變成了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這不得不稱贊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作為生活這個廣闊的資源,無疑為學生的演練提供了大舞臺。】
2、其實,象這首詩一樣,寫兒童有趣故事的詩還有很多,比如《四時田園雜興》《幼女詞》《宿新寺徐公店》課后孩子們可以吟誦。(展示資源中的拓展練習)
【課堂四十分鐘的時間是有限的,但是遠程資源為孩子們課外學習、積累指引了道路,節約了時間!
六、總結,升華
是啊,童年的生活是有趣的,讓人神往的。孩子們,珍惜你們的童年,讓它們多姿多彩吧
【簡單的總結性語言,升華了情感!
七、課后練習
把你想寫的字、詞語或句子寫一寫。
【教學運用效果】: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展示,拓寬了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把課堂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有限的時間里,最大容量地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學習過程中,生動的畫面、和諧的音樂給了學生美的熏陶;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豐富的課外知識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開拓了視野;教室書聲瑯瑯,多種形式的朗讀活躍了氣氛,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一堂課下來,枯燥而無味的詩句教學,卻變成了充滿生機的課堂活動。教室里嘰嘰喳喳,孩子們三五成堆,學習、討論、朗讀充實了整個課堂。孩子們學得愉快,掌握得牢固,他們的語文能力、語文素養、創造想像潛能都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池上》教學案例(西師版二年級下冊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