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需要教育的創新,而教育創新的核心是課堂教學的創新。那么語文課堂教學如何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呢?就拿新課程第四冊13課《等我也長了胡子》來說吧。
一、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
為學生創設輕松和諧的學習情境,讓他們輕輕松松步入課堂,從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例如,教學13課時,我播放音樂《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導入課題,孩子們看過這個動畫片,非常感興趣,俗話說: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孩子隨著美妙的音樂融入了課堂。
二、讓孩子主動參與探究
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師教,學生聽的“填壓式”教學,而是教師引導,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研討的學習方式,要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展示。例如教學13課時,我叫同學們四人一小組討論:你想擁有一個什么樣的爸爸,發表自己的見解,同學們聽了這個題目,各個情緒高漲,強烈的新鮮感和好奇心油然而生,各自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我喜歡和藹可親的爸爸。”“我想我的爸爸不賭錢,天天幫助媽媽干活。”“我想有一個對我不太嚴的爸爸。”“我想有一個很有學問的爸爸,什么問題他都能解決。”……聽著孩子們激烈的議論,我感到非常欣慰。那么,回過頭來讀讀課文,課文中的孩子喜歡什么樣的爸爸呢?這樣自然而然進入新課,讓孩子讀后自己總結,孩子的思維得到了訓練,腦瓜子會越用越靈活。
三、多鼓勵學生聯想和想象
亞里士多德說過,創新精神源于學生興趣之上的奇思妙想,甚至是異想天開。想象力是發現、發明等一切創造活動的源泉。
在教學13課時,我出了一道思考題:假如你當了爸爸,你會怎樣對待你的孩子?我竭力鼓勵學生進行聯想和想象,開展創造思維活動,學生通過奇思妙想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享受擁有知識和思想的快樂,孩子們大膽發言,老師及時鼓勵,強化了學生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求知欲,使孩子們更加熱愛知識、熱愛學習。
四、培養自覺學習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首先要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習慣,沒有自覺性就不會有獨創性,所以教學活動中應貫徹“主動參與,樂于研究,勤于動手”的教學原則,給學生更多實際鍛煉的機會,書讓學生先讀,問題讓學生先議,規律讓學生先找,練習題讓學生先做,……要鼓勵學生敢想敢干,把創意和構思付諸行動,這樣,學生才可能更多地體驗到獨創的樂趣。因而培養學生自主性勢在必行,好的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它屬于有毅力、有恒心的小朋友。
由此看來,要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需要我們轉變觀念,也需要我們改變作用。我們要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去設計未來,去選擇、去競爭、去鍛煉、去體驗、去創造、去做他們想做而應該做的事情,而教師呢?就是一個沉穩的指揮者、靈活的組織者,積極的判斷者和進步的推動者。
[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西師版二年級下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