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中國石(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

發布時間:2017-1-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邊防戰士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詞句和讀懂每個自然段的基礎上,繼續練習為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中國石”的形狀,理解邊防戰士對“中國石”的熱愛,體會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了解“中國石”是哪里的一塊石頭,為什么稱它為“中國石”,并初步了解作者揀到“中國石”的經過及“中國石”的特點。

  (二)正確朗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為了解課文掃清障礙。

  (三)讀懂每個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再練習劃分段落。

  二、教學重點、難點

    讀懂每個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練習劃分段落。

  三、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

  1.按“預習”要求,了解戈壁灘上的一塊石頭,邊防軍戰士稱它為“中國石”,這是為什么?看看哪些自然段是寫作者揀到“中國石”的經過的,哪些句子是描寫“中國石”的樣子的,畫上記號。

  (駐守在戈壁灘的解放軍戰士,揀到一塊形狀和祖國版圖相似的石頭,十分珍愛它,所以稱它為“中國石”。)

  2.自由讀課文。在老師的輔導下結合句子的意思,通過查閱工具書,自學(可同桌議論)生字新詞,并正音正字。

  駐(zh))守:部隊駐扎某地(課文中指戈壁灘)進行防守。

  戈(g5)壁灘:“戈”的本意是古代兵器,也指姓。詞意見教案后“資料”。

  積聚(j)):積累。

  姍姍來遲:姍姍,形容走路緩慢從容。指人遲遲到來。課文中用來形容春雨延遲到初夏才下,表達戰士們盼雨的心情。

  洗潤(r)n):潤,濕潤。課文中指戈壁灘被雨水沖洗得濕潤起來。

  大漠(m^):漠,沙石覆蓋的地區。課文中指部隊駐守的戈壁灘。

  瑰(gu9)麗:瑰,珍奇。課文中形容戈壁灘雨后的朝霞異常美麗。

  朝霞(xi2):霞,因受日光斜照而顯出紅、橙、黃等顏色的云。課文中指戈壁灘上日出時東方的云霞。

  傾瀉(xi8):瀉,液體快流。課文中形容朝霞像從高處流下大量的水,很快布滿了灘上。

  裸(lu%)露:裸,露出,沒有遮蓋。課文中指灘上的石頭沒有東西遮蓋,極易看出它們的光彩。

  俯(f( )身:俯,頭低下。課文中指低下身子選擇可心的石頭。

  咚咚(d#ng):象聲詞,像敲鼓的聲音。

  勒勒(l8)車:一種由牛或駱駝拉的板車,草原和戈壁灘比較需要。

  邀(y1o):邀請。課文中指趕車的小姑娘邀請“我”到珍珠泉洗石頭。

  昭(zh1o)君出塞(s4i):(見教案后資料)

  飲(y!n)水:飲,喝。課文中指昭君出塞路過珍珠泉邊喝水。

  苦澀(s8):澀,舌頭感到不滑潤不好受的滋味。課文中形容水又苦又澀。

  肖(xi4o)形石:肖,相似。課文中指像雄雞形狀的天然石。“肖”,這里不要讀“xi1o。”的音。

  版(b3n)圖:版,有文字或圖形,供印刷用的底子。課文中指我國的領土。

  不禁(j9n):禁,忍住。不要讀成“禁(j@n)止”的“禁”的音。課文中指“我”看見肖形石像祖國版圖,忍不住喊出“應該叫中國石”。

  傲(4o)然:傲,驕傲和自豪。課文中形容像祖國版圖的雄雞,堅強不屈地挺立著。

  不僅(j!n):連詞,同“不但”,用在前一半句子,后一半句子里常用“而且”、“還”等呼應,表示句子的意思更進一層。

  皺痕(h6n):課文中指“中國石”表面皺起來的印兒跟祖國大陸的地貌相似。

  祁(q0)連山:我國青海省南部,甘肅省西部山脈,海拔4000米。

  吐魯番盆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部,是我國最低的地方。盛產棉花、葡萄、哈密瓜。

  依偎(w5i):偎,緊挨著。課文中指“臺灣”、“海南”兩顆肖形石,緊靠祖國大陸。

  島嶼(y():嶼,小島。島的總稱,課文中指臺灣、海南等。

  稀罕(h3n):罕,少見。課文中指“中國石”是大家希奇少見的事物。這里的“罕”讀時要兒化。

  盛譽(y)):譽,名譽,名聲。課文中指“中國石”獲得“最佳寶石”的極大榮譽。

  奉(f8ng)為至寶:奉,尊重。課文中指把“中國石”尊重為最珍貴的寶物。

  快慰(w8i):慰,安慰。課文中指戰士夜里站崗放哨時,摸到“中國石”,心里就感到痛快和安慰。

  3.指名讀課文,注意生字新詞的讀音,以下各字注意不要誤讀:

  “散(s4n)布”和“散(s3n)落”的“散”讀音不同;

  “像看稀罕似(sh@)的”中的“似”,不要讀成“s@”;

  “雖(su9)然”的“雖”不要讀成“su0”;

  “大伙”的“伙”應讀兒化韻。

  (二)通觀全文,在了解本課主要事件基礎上,讀懂每個自然段,練習概括自然段段意。

  提示:一種方法,確定誰,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樣;一種方法,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

  步驟:先了解自然段共幾句話;再了解每一句話說了什么;再看哪一句是主要的,并畫上記號。概括自然段段意時,可以摘錄原句,可以把重點詞語、短句拼湊成一兩句話,或根據主要內容,編寫段意。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戰士們常常揀石頭,還舉行“賽石會”。

  第2自然段:一個初夏的早晨,我奔出營房揀石頭。

  第3自然段:我把可心的石頭一顆顆揀起來。

  第4自然段:趕車的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頭。

  第5自然段:我們舀泉水洗石頭,發現一塊像祖國版圖形狀的“中國石”。

  第6自然段:“中國石”正像祖國版圖--傲然挺立的雄雞。

  第7自然段:“中國石”表面皺痕與祖國大陸地貌相似。

  第8自然段:大伙精心保管“中國石”。

  第9自然段:“賽石會”上,“中國石”贏得了“最佳寶石”的盛譽。戰士們感到祖國就在我們身邊。

  2.引導討論劃分結構段:

  提示:①內容一致或緊密相關的應歸并為一大段。(一般表現為相關的地點、相同的時間或較集中的情節。)②個別自然段跟其他自然段既不好保持一致,也不緊密相關,有獨到的意思,就單獨“提升”為一大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戰士們常常揀石頭,還舉行“賽石會”。

  第二段(第2~7自然段):我揀到一塊“中國石”。

  第三段(第8~9自然段):戰士們喜愛并精心保管“中國石”。

  3.議論一下為什么這樣分段:

  ①第1自然段為什么需要獨立成段(第一段)?

  (第1自然段是文章的開頭,它交代了兩點:戰士們駐守的戈壁灘上,沙海和碎石是環境特點。因此,戰士們揀石、賽石就成了他們的重要活動內容。這一段既交代了事情發生的環境特點,又總括說明課文的主要內容,給“中國石”的故事做了鋪墊。)

  ②為什么第2~7自然段可以歸并為第二段?第8、9兩個自然段可以歸并為第三段?

  (第二段從第2~7自然段,寫了揀“中國石”的經過。第三段,也就是第8、9兩個自然段,寫了大伙興奮地觀賞“中國石”,精心保管“中國石”和“賽石會”上“中國石”屢屢奪魁。從時間和地點的轉換上,也不難看出兩個段落的不同:前者是一個初夏的早晨,地點在營房以外的大漠之上;后者是在“我”揀到“中國石”之后,已經回到了哨所,以及“在以后”的“賽石會”上,“中國石”屢屢取勝和對大家的鼓舞等,是哨所里的活動。)

  4.小結。

  根據表達的需要,文章一般都要分段的。學習分段,歸納段意,是讀懂全文,領會內容的必要手段。練習好分段、歸納段意,重要的是要先通觀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再認真讀懂每一個自然段,通過歸并自然段,劃分段落;再從自然段的歸納、提煉中,抓住主要內容,用簡練的語言寫出大段段意。

  (三)質疑問難后,指名讀課文(注意自然段、特別是大段之間,停頓時間要長些。)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依據“思考練習”第1題要求,引導學生深入了解課文二、三段內容,體會“我”和小姑娘發現雄雞形的石頭--“中國石”及觀賞“中國石”特點的激動感情。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我”和小姑娘發現雄雞形石的激動心情及為它命名為“中國石”的原因。

  三、教學過程

  (一)閱讀分析第一段。

  1.讀,即第一段開頭。說說上節課歸納的段意。

  (戰士們常常揀石頭,還舉行賽石會,我也成了石頭迷。)

  2.結合句子的內容,解釋(可以查工具書)“舉目”、“沙海”的“海”、“漫灘”的“漫”和“可心”。

  (“舉目”是抬眼四處望無邊的沙海。“沙海”的“海”,形容沙漠無邊。“漫灘”的“漫”是到處都有石頭。“可心”是指滿意的石頭。)

  3.提問:讀了文章的開頭段,我們了解到文章的主人公,也就是中心人物是誰?

  (邊防戰士)

  還了解到邊防戰士休息時常常做的一件什么事?

  (揀石頭)

  還知道了故事發生的地點是什么地方?

  (戈壁灘)

  戈壁灘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教師根據教案資料(見后)再適當補充。)

  4.在這樣一個除了沙子就是石頭的荒涼的環境中,邊防戰士為什么要揀可心的石頭,還要舉行“賽石會”?

  這個問題大家可以思考,暫不做解答,在學習課文過程中,會理解這個問題。

  5.課文開頭段交代了邊防戰士在戈壁灘上揀石頭,還開賽石會。接下來第二、三段仍然寫的是邊防戰士在戈壁灘上揀石頭,開賽石會什么的。大家讀了課文,感覺到重復嗎?為什么這樣寫?如果不是重復,那么第二、三段內容跟開頭段內容區別在哪里?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大家議論后再回答。

  (開頭段的內容和第二、三段的內容,基本上是一致的。區別在開頭段是為了整體說明情況,介紹事情發生的背景,讓讀者先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避免突然的感覺。例如開頭,首先介紹戈壁灘的荒漠;說戰士們休息的時候“常常”揀石頭,舉行“賽石會”,說“經過十幾次比賽”等,都說的是經常的事。可是第二、三段內容就不同了:說的是在“一個初夏的早晨”,“雨后大漠,風清氣爽”的時候,“我”揀石頭時發現了一塊跟祖國版圖相似的“中國石”,并精心愛護它的故事。

  顯然,開頭段的內容是第二、三段內容的概括和鋪墊;第二、三段內容是開頭段的具體和深入。

  我們應該學習這種常見的開頭,總說一般情況,接著其他段落再分述個別具體事例的寫法,表現我們的學習生活。)

  (二)閱讀學習第二段。

  1.讀,再分出層次。

  提示:第二段寫揀“中國石”的經過。是全文的重點部分,共用了7個自然段。回頭看看我們概括的自然段段意,這7個自然段在記述揀“中國石”的過程中,做了哪些事情?或者說發生了哪些情況?仍舊用自然段歸并法劃分。先自己劃分,再小組議論。

  (第二段共7個自然段,可以歸并、劃分三層意思:

  第一層(第2、3自然段):揀可心的石頭。

  第二層(第4~6自然段):到珍珠泉洗石頭發現了“中國石”。

  第三層(第7自然段):認真觀賞“中國石”。)

  2.再讀第二段第一層(第2、3自然段)。從詞語的恰當使用和生動的描寫中,看看“我”是怎樣揀可心的石頭的,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提問:

  ①用原句子的意思解釋春雨“姍姍來遲”。為什么春雨洗潤戈壁灘,正是揀石頭的好機會呢?

  (本該春天的雨遲到初夏才下,流露出戰士們盼雨的心情。經雨水清洗潤濕之后的石頭,色彩更加鮮明,紋理更加清晰,所以正是揀石頭的好機會。)

  ②“我”背起挎包奔出營房揀石頭時,看到雨后大漠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點。朗讀第3自然段,體會一下這些景物的描寫表達了“我”怎樣的心情?

  (雨后的戈壁灘:微風送來清新涼爽的空氣。給人以爽快的感覺。白楊是高高直立、繁密茂盛的。朝霞異常美麗,像從高處流下大量的水,很快布滿了灘上。經雨水沖洗過的石頭,在朝霞映照下,顯出珠寶的光芒,玉石的色彩。雨后大漠的風景這樣美麗,在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揀石頭,“我”的心情是興奮的,舒展的。)

  ③課文把這些顯出珠寶光芒和玉石色彩的石頭,稱它們為“小精靈”,“我”把可心的一顆顆揀起來。“小精靈”是什么?把可心的石頭稱作“小精靈”,這表達了“我”的什么感情?

  (“精靈”是指聰明機靈的人,加“小”又表示了小巧可愛。把戈壁石稱作“小精靈”,是把石頭當作有思想有感情有行為的人看待了。這充分表達了邊防戰士對戈壁灘和戈壁灘上的那些美麗的石頭的一種喜愛感情。)

  3.讀第二段第二層(第4~6自然段),洗石頭并發現“中國石”的一層。

  ①趕勒勒車的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的路上,講了昭君出塞路過泉邊飲水,把珍珠扔到泉水里,使水變甜并長流不盡的傳說。這個美麗的傳說,跟邊防戰士守衛邊防,揀可心的石頭的故事,兩件事有什么聯系?說一說自己的理解(小組議論后再解答,教師可做補充)。

  (1900年前,西漢王昭君出嫁到塞外,對漢族和匈奴的民族和睦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課文點了這個故事,是為了表明:古人都能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甘愿到塞外艱苦的地方去。何況今天我們的戰士,更會以苦為樂地守衛邊防,保衛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的。)

  ②來到珍珠泉,“我”和小姑娘舀水“清洗揀來的石頭”時,小姑娘高興什么,“驚叫”什么?

  (“高興”揀來的石頭像這像那。“驚叫”是驚奇地喊起來,因為她發現了一塊像雄雞的石頭。)

  ③當“我”接過來注視這塊像雄雞的天然肖形石時,發現很像祖國版圖的形狀。(教師可指中國地形圖以顯示雄雞形狀)這時,“不禁”喊出來:“這像中國,應該叫‘中國石’!”,“不禁”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喊出來”?“中國石”?小姑娘為什么也吃驚地看著“我”呢?

  (“我”“不禁喊出來”,是“我”不由自主地“喊出”這塊石頭像中國,應該叫“中國石”!這是由于“我”太熟悉中國版圖的形狀像雄雞了,所以看見了就沒有思考,脫口而出,“喊出來”是表示太激動了。也進一步反映了戰士們的心里總是裝著祖國。至于小姑娘吃驚地看著“我”,也喊了一聲“中國石”?是表明小姑娘對意外發現“中國石”感到非常驚奇,也感到十分喜悅。也同樣表明了心中有祖國的思想感情。)

  ④接著,“我”又補充說“老師常講,我們祖國的版圖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雞……”雄雞用“傲然挺立”形容,太恰當了。“傲然”是什么意思?“挺立”是什么意思?這里表現了雄雞的一種什么氣派?包含著“我”的一種什么感情?

  (“傲然”是堅強不屈的意思,“挺立”是高高直立的樣子。這里表現了祖國的版圖像堅強不屈、高高直立著的雄雞,不可動搖,不可侵犯。“我”這樣說,包含著一種深深地贊美祖國、熱愛祖國的感情。)   4.朗讀這一段最后一層(第7自然段)。

  ①這一小段共寫了三句話,看看哪一句話是概括這一小段內容的。

  (第一句話)

  ②這一小段寫了“我”和小姑娘認真觀看“中國石”。從“中國石”這塊“天然肖形石”的哪幾方面觀看的呢?比如“拳頭大小”是從它的體積上看的,其他從哪些方面看的?

  (除了“拳頭大小”是從體積上看的,還有“黃白色”是從顏色上看的,“不僅整體酷似祖國版圖”是從形狀上看的,“連表面皺痕的起伏與大陸地貌相似”是從表面上看的。)

  ③“我”和小姑娘是從“中國石”的體積、顏色、形狀和表面四個方面觀看的,說明他們既認真又全面,這又說明了什么?

  (說明他們非常喜愛這塊“中國石”,覺得它太難得太珍貴了。所以看得很仔細,很全面。)

  ④“整體酷似祖國版圖”,“酷似”怎么講?

  (“酷似”當非常像講。就是“中國石”非常像祖國版圖。)

  ⑤“表面皺痕的起伏也與大陸地貌相似”,“地貌”是什么?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態,也就是地形。)

  “大陸地貌”是什么形態呢?看看中國地形圖。

  ⑥小姑娘和“我”在“中國石”的表面找到了(教師邊指地圖,學生邊說“天山、祁連山、吐魯番盆地、長江、黃河、大興安嶺”。)緊接著,他們又做了什么工作?齊讀最后一句話。“又挑選了肖形石粒,讓‘臺灣’、‘海南’等島嶼依偎著祖國。”體會這句話的含義。為什么臺灣、海南和祖國這三個詞加了引號?

  (三個詞都是指肖形石,所以用引號。)

  “臺灣”、“海南”等島嶼,“等島嶼”除臺灣和海南指哪些島嶼?

  (還可能指西沙、南沙等島嶼。)

  “依偎”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用“靠著”、“挨著”什么的?

  (“依偎”是親熱地靠著,比單用“靠”和“挨”要有感情。“依偎”表示“臺灣”和“海南”以及其他一些島嶼,像祖國的兒女,緊緊地親熱地靠在祖國母親的身上,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小結。

  課文第二段,寫了“我”揀到“中國石”的經過。從在風清氣爽的雨后大漠愉快地揀石,到跟小姑娘在珍珠泉洗石,再到懷著興奮的心情觀賞“中國石”。全過程緊緊圍繞熱愛邊疆,心懷祖國這個中心,寫得層層深入,充滿感情。

  6.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閱讀第三段,深入理解戰士們精心保管“中國石”,奉為至寶,以表現戰士們身在戈壁,以苦為樂,心懷祖國的崇高感情。

  (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為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做好準備。

  二、教學重點、難點

    深入理解戰士們精心保管“中國石”并奉為至寶的事實,體會“祖國在我們身邊,祖國在我們心中”的深刻含義。

  三、教學過程

  (一)讀第三段(第8、9自然段)。大伙“精心保管”“中國石”“賽石會”上贏得了盛譽一層。

  提問、思考并解答:

  1.“回到哨所,大伙像看稀罕似的抱著看中國石。”這句話表現了戰士們對“中國石”的什么感情?哪幾個詞語突出了這種感情?

  (這句話表現了戰士們十分喜愛“中國石”的感情。“稀罕”是大家認為“中國石”是希奇、罕見的事物。“抱著”表現了大家爭先恐后地看“中國石”的場面。)

  2.既然大家這樣喜愛“中國石”,那又怎樣精心保管它呢?“精心”是什么意思?

  (“精心”是特別用心的意思。)

  課文有代表性地列舉出幾位戰士“精心保管”中國石的舉動。他們是……請幾位同學分別說一說戰士的舉動。

  3.寫三位戰友的舉動中,有幾個詞語最能突出表現“精心”,是哪幾個詞語?

  (“軍功章”、“工工整整”、“金字”、“專門”、“囑咐”、“一定”和“千萬”)

  再議一議這幾個詞語為什么突出了“精心”的程度很深呢?

  (“軍功章”是軍人立過戰功所得的獎章。裝這種獎章的盒子用來裝“中國石”,可見它多么珍貴。“工工整整”、“金字”是形容文書非常重視盒子里新裝進的珍品。“專門”騰出一個抽屜,也表示“中國石”不是一般物品。“一定”、“千萬”也反映大家對“中國石”十分珍重,要萬無一失地保管好。)

  4.戰士們把“中國石”奉為至寶,在生活中有哪些表現?讀最后一小段中的兩句話--寂寞的時候,捧著它看一看,心理感到溫暖;夜里站崗放哨感到孤獨,暗地里摸一摸,心理感到快慰。“寂寞”和“孤獨”是什么意思?

  (“寂寞”是孤單冷清的意思;“孤獨”當獨自一個人講。可以想象:邊防戰士身處茫茫戈壁,遠離家鄉親人,心理上不免產生寂寞和孤獨的感覺,這是可以理解的。)

  5.值得思考的是:當戰士寂寞和孤獨的時候,“中國石”為什么會給他們帶來“溫暖”和“快慰”?議論一下這個問題,然后回答。

  (邊防戰士駐守茫茫戈壁,環境艱苦,生活單調。但想著自己站崗巡邏,就是為了守衛邊防,保衛祖國,是無比光榮的。因此,每次捧起“中國石”,摸一摸“中國石”,就覺得自己跟祖國緊緊地連結在一起。所以,再艱苦、再寂寞也感到有意義,有價值,感到溫暖,感到快慰。“中國石”寄托著戰士們愛國之情啊!)

  6.讀課文結尾一句話。教師把這句話的結構改變一下(先果后因改成先因后果),看看意思變了沒有,說法有什么不同:

  因為“祖國”在我們身邊,祖國在我們心中,所以每逢假日,連里讓我把它放在俱樂部里展覽,戰士們看了,都說戈壁灘雖然艱苦,可苦中有樂。

  (兩句話的意思沒有變,但說法不同:原句先說事情的結果,后說事情的原因;老師改的句子正好相反:先說事情的原因,后說事情的結果,多用了一個“所以”。)

  (二)總結課文。

  課文通過駐守戈壁灘的邊防戰士,揀到“中國石”,精心保管“中國石”和“賽石會”上“中國石”屢屢奪魁的經過,抒發了邊防戰士身在邊疆,以苦為樂,無限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中國石(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幸福搭石課件

2.語文搭石課件

3.最新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4.《搭石》識字教學教案

5.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數學的教學計劃

6.搭石教學課件

7.s版搭石課件

8.語文s版搭石課件

9.水滴石穿造句

10.搭石課文的教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