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的根本任務是什么?學習語言運用語言。我喜愛語文,平時見到諸如錯別字、病句等錯誤總是不肯輕易放過。前些日子監考,在考場上見學生答題情況,頗有感觸,一直也沒時間整理,今日偶得空閑,姑且做一條款式記錄,以免將偶得又隨時日溜走。
1、一同事任教思品,一年級娃娃在試卷上寫了:“kao 是”(正確的應該是:考試),按閱卷組長定的標準,此類答案算錯,他不服:允許學生用拼音代替不會寫的字,可又有了問題:學生將前鼻音誤寫成了后鼻音,組長說不能給分,他更不服;說道:“一年級學生連拼音都沒鞏固好,何談錯別字?……”這里我們姑且不談組長是否真的如同事所說“不近人情”與死板,但就學生運用語言而言,我為組長的堅持原則而喝彩,說大了,她捍衛了語言的尊嚴;說小了,她盡到了一個語文老師的職責。對一年級學生的試卷用語太過苛刻似乎顯得不近人情,但是一年級正是學生學習的基礎階段,不嚴格要求怎么能行?到了高年級再回頭和學生強調基礎強調習慣是一種不明智的做法,事實也證明這種“雨后送傘”的糊涂事多么可笑和徒勞。我不贊成!
2、六年級《品德與社會》試卷上有一問答題如下:“60年來,新中國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請你列舉幾個最具代表性的成就。”很多學生的答案是:“三峽水利工程、原子彈、氫彈、人造衛星、飛上太空。”面對如此答案我想到了蜻蜓點水,這能算完整的答案么?建議其他科任老師在教學自己本學科內容時,多強調學生的答題用語,否則吃虧的不僅是學生,更是我們的教育。
作為語文教學者,我真的很擔心,語文學習的根本是什么?我的學生!我的同事!
[監考偶得(人教新課標五年級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1.新課標教學計劃
3.美術教學反思論文
4.教學反思與評語
5.教學反思或隨筆
6.論文的教學反思
8.語言故事教學反思
9.成語教學的反思
10.成語教學反思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