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會《我會排隊》教案
一、方案的寫作結構
1、標題。方案的標題可分為全稱式和簡明式兩種,而又以全稱式居多。凡由單位、事由、文種三要素構成的為全稱式;由事由、文種二要素構成的為簡明式。
2、署名落款。方案既無須在標題中標明時間,又不完全是將生成時間放在文末,而大多是將其列在標題之下、正文之上的特定位置。
3、正文部分。工作方案大都由以下兩部分構成:
首先是導言或引語。引言要求簡明扼要地交代預案或方案制訂的目的、意義和依據,一般是以“為了……根據……特制定本方案”的慣常形式來表述的。這是方案、預案生成的基礎,一定要有,否則,就失去了制訂的意義和依據,就是盲目隨意的,因而一定要抓住要害和實質將其簡明扼要地表述清楚。在例文中,引言強調制定本方案是為了“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依法開展工會工作”,簡要地交代了方案要達到的總目標。
二、小班社會《我會排隊》教案(精選7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社會《我會排隊》教案(精選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班社會《我會排隊》教案1
活動目標:
1、學會排隊等候。
2、不吵鬧、不擁擠、不插隊。
3、遵守社會行為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4、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flash動畫,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球若干,錄音機,磁帶,停車場標志,點鈔紙,地墊。
活動過程:
一、 幼兒看課件
讓幼兒帶著問題去看:
1、動畫片里都有誰?它們在做什么?
2、誰做的不好?它是怎么做的?
3、誰做的好?它又是怎么做的?
二、幼兒討論、回答問題、教師小結
1、幼兒回答問題:動畫片里都有誰?它們在做什么?
2、幼兒討論:
(1)誰做的不好?它是怎么做的?
(2)誰做的好?它又是怎么做的?
3、幼兒回答問題,教師小結
(針對三個問題,在適當的時間再次播放課件的相應段落,引導幼兒,鞏固記憶)
三、幼兒模仿買球,強化禮儀教育
四、游戲:給大象伯伯送球
游戲玩法:
事先將球擺放成四組,幼兒自由選擇去哪一組拿球及球的顏色,但拿球時須排隊,然后去停車場標志前排隊等車,上車,開車離開。
游戲規則:先來排在前,后來排在后,不擁擠,不吵鬧。
延伸活動:
在幼兒生活中排隊時,帶領幼兒邊走邊唱歌;在區域活動時,開展“小小自助餐”,在“好孩子書屋”中投放故事圖片。讓孩子在平時和區域活動中自由、自主地去進行實踐,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良好的習慣。
小班社會《我會排隊》教案2
活動目標:
1、學會排隊,懂得遵守排隊的規則。
2、學習運用團圓、搓捏等方法,表現蘿卜的主要特征。
3、體驗集體排隊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兔子卡片1張;胡蘿卜人手1個。
2、橡皮泥若干、綠葉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一堆蘿,引出排隊
1、情境導入小朋友我是兔媽媽,兔寶寶,媽媽帶你們到草地上去玩好嗎?
2、觀看課件(一堆蘿卜)看草地上有什么?蘿卜堆成了一座小山,我們說一堆蘿卜。兔寶寶們摸摸肚子餓不餓?快來拿個蘿卜吃吃吧!
3、播放蘿卜倒塌聲聽什么聲音?哦原來蘿卜倒了,蘿卜滾了一地。為什么蘿卜會滾下來的呀?你們剛才排隊了嗎?你們會排隊嗎?
二、生活中的排隊你們什么時候會排隊?老師也帶來了一些排隊的照片?現在你知道什么時候要排隊了嗎?為什么要排隊呢?(排隊可以變得很有序,不亂也不擠,學會排隊的寶寶,誰見了都喜歡。)怎樣排隊呢?
小結:是的先來的排前面,后來的排后面,一個跟一個,不推也不擠。
三、學習排隊
1、分男女兩隊吃蘿卜:肚子好餓呀!想吃蘿卜嗎?那這一次我們排著隊來拿蘿卜好嗎?記得怎樣排隊嗎?(排隊要求)
2、聽什么聲音?(錄音:哎呀我的蘿卜不見了)原來這蘿卜是老婆婆的,我們快把蘿卜送回去吧!記住要排隊哦!老婆婆說寶寶們真懂事,都學會了排隊。
四、學做胡蘿卜
1、寶寶們跟著媽媽到草地上去玩好嗎? 看這是什么?這個蘿卜什么樣子的`?我們也來做一個好嗎?
2、教師示范制作,幼兒觀察并嘗試制作。
揉揉揉,揉揉揉,搓搓搓,搓成一根火腿腸,下面搓一搓,捏一捏,尖尖的小小的,變成一個小蘿卜。
3、幼兒制作,教師指導。
哇,一會兒我們已經做了那么多的胡蘿卜,蘿卜真好吃,快來吃吧。
小班社會《我會排隊》教案3
活動意圖:
孩子們對于AB模式的排列還是比較模糊,在日常生活中,對于排序也比較混亂,教學中希望孩子們能發現AB模式的排列規律,并且能將這些簡單的排列運用到生活中,使幼兒的排列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我設計了這節排列活動《我會排排隊》。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觀察,操作、發現物體AB模式排列規律。
2、在初步掌握AB模式排列的基礎上嘗試AABB的排列模式。
3、在操作中體驗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學具:男孩女孩、紅蘋果、綠蘋果圖片若干張(人手一份)
2、PPT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觀察發現,在環境中發現AB間隔排列規律
1、蘋果排排隊
1)老師:今天早上,老師發現了一顆很奇怪的蘋果樹,樹上的蘋果長的特別奇怪,有紅色的,有綠色的。讓我們來看一下吧:這是紅色,這是綠色??讓幼兒依次說出蘋果的顏色。??
2)老師小結:水果都是按照紅色、綠色、紅色、綠色這樣的規律長在樹上的,小朋友,你們發現了沒有?
2、動物寶寶摘蘋果
1)老師:咦?誰在說話?哦,原來森林里的小動物也發現了這顆奇怪的蘋果樹,現在它們都來到了果園里,要準備摘蘋果了
2)老師:不知道小朋友發現了沒,剛才我們看到的蘋果寶寶長出來的時候,都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哪里特別呢?(教師引導幼兒說出AB模式的排列)所以啊,小動物要摘蘋果可不是那么簡單的。它們一定要像蘋果一樣排好隊伍,才可以到果園里來。
3)小結:小動物去摘蘋果要像小動物一樣排好隊伍才可以進入果園
二、找規律,探索物體間隔排列的規律。
1、看一看
1)導入:先來看看有哪些小動物吧.
2)小動物要出發去果園了,它們是怎么去果園的?(是座大巴車來的)
3)老師出示大巴車:“看,誰來了。
2、說一說
1)“誰排在大巴車的最前面?接著是誰?為什么?”幼兒自由回答。”引導幼兒說出要像蘋果一樣排好隊伍。
2)老師:小狗小兔是在車上是怎么排排坐的?讓孩子依次說出小狗、小兔、小狗、小兔??“它們都是這樣排排坐的嗎?”
3)老師小結:小動物坐車時都是按照小狗、小兔、小狗、小兔這樣規律排排坐的
3、摘蘋果
1)車子嘟嘟都來到了果園里,它們要去摘蘋果了
2)蘋果可不是容易摘了,司機藍貓說了,摘蘋果一定要排好隊伍摘,要不然可是摘不到蘋果的,摘蘋果時,小狗只能摘紅色的蘋果,而小兔只能摘綠色的蘋果,并且要站在自己要摘的蘋果下面,站錯了就摘不到蘋果了。咦?誰迫不及待摘了蘋果啊?摘到了嗎?(小動物摘蘋果,教師故意安排一只小動物站錯位置,摘不到蘋果,引導幼兒說出錯在哪里,并改正)
三、幼兒實踐操作
1、小狗小兔都摘到了蘋果可開心了,他們跟老師說,它們不僅摘到了蘋果還學到了本領,并且還會排排隊呢!
2、但是小狗小兔要考考小朋友,想看看小朋友有沒有學到今天它們學到的本領,老師覺得我們小朋友也學到了本領,你們學到了嗎?讓我們做給小狗小兔看看吧,好嗎?
3、我們要給男孩子和女孩子分蘋果,男孩子能分到兩個綠色的蘋果,女孩子能分到兩個紅色的蘋果,所以要小朋友先幫忙分一下,看看你們分的對不對,是不是比小狗和小兔能干多了?
4、幼兒操作,老師巡回指導
四、活動評價
1、小朋友都幫男孩女孩分好了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你們分的水果和老師分的是不是一樣的吧。
2、(教師對幼兒的排列進行點評,初步掌握AB模式排列的基礎上嘗試AABB的排列模式)小狗小兔很開心,說小朋友很棒,說休息的時候給小朋友分蘋果呢
五、遷移生活經驗
老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是可以這樣排隊的,我們一起看一下老師有哪些發現吧!(觀看PPT12、13)在幼兒園里,還有很多有規律排隊的物品,我們去找找吧!”
小班社會《我會排隊》教案4
設計思路:
在主題活動《嗨!你好》中,要求幼兒學會與同伴友好相處。小班幼兒剛融入集體,還不習慣集體生活,經常在喝水、吃飯的時候,沒有排隊的習慣,喜歡插隊,喜歡擁擠、推搡別人。有一次,一個孩子剛端了一碗飯,就被后面一個孩子擠得一個趔趄,把飯碗摔了老遠,飯菜灑了一地。通過這件事,我生成了這個教育活動“我會排隊”,教育幼兒在取放東西時要排隊,不推擠,養成遵守規則以及公共秩序的習慣,能和同伴友好相處。
活動目標:
1、知道排隊的重要,學會依次排隊等候,懂得遵守排隊的規則。
2、學會在集體生活中與同伴友好相處。
活動準備:
1、手偶:小熊、小豬、小狗、小貓、小羊、小兔。
2、每組若干小動物圖卡,每人至少有五個。每人一張圖畫紙。
3、每組一碟漿糊、一張抹布。粘貼紙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用手偶講自編故事《小熊買冰淇淋》。
2、提問:故事里有哪些小動物?
小熊去買冰淇淋,它排隊了嗎?它是怎么做的?
小熊買到冰淇淋沒有?為什么?
它買冰淇淋的時候應該怎么做?
3、教師協助幼兒表演故事
教師講述故事,請幾個幼兒扮演小熊、小豬、小狗、小貓、小羊、小兔。重點讓幼兒體會小熊不排隊給大家帶來的麻煩。讓幼兒體會排隊帶來的方便。
4、大家來排隊,教師出示小動物圖卡,讓幼兒給小動物排隊。
交代要求:用漿糊把小動物粘在紙上,一個挨著一個,排成一隊。看誰的'小動物排隊排的最整齊。
5、請貼好圖片的小朋友拿著自己的貼圖到老師處領取粘貼紙獎品。
要求幼兒按先來后到的順序排隊領取獎品。
附故事:小熊買冰淇淋
小熊最愛吃冰淇淋了,一到夏天,它每天都要去小兔的冰淇淋店里買冰淇淋吃。一天,小熊又到小兔的冰淇淋店買冰淇淋。今天買冰淇淋的人特別多,小兔的店門口排起了隊。有小豬、小狗、小貓、小羊。小熊排到小羊的后面,它看到有這么多人排在前面,心想,要等多久才能買到冰淇淋啊!
天上的太陽曬得小熊頭上直冒汗。小熊想,我為什么要排在后面啊!我要擠到前面去。于是,小熊推開小羊、小貓和小狗,使勁往前面擠,小豬剛買了冰淇淋拿在手里,被小熊擠得沒站穩,手里的冰淇淋掉在了地上。小豬很生氣,對小熊說:“你為什么不排隊?我們大家都排隊買冰淇淋。你把我的冰淇淋都擠掉了!”小羊、小狗、小貓也很生氣,都嚷嚷著叫小熊排隊。小熊只好重新排到隊伍后面。
好不容易輪到小熊買冰淇淋了,冰淇淋店的老板小兔說:“對不起!冰淇淋剛好賣完了。你明天再來吧!”小熊一聽著急了,他嚷道:“怎么剛輪到我就沒有了呀?”小兔說:“你剛才把小豬的冰淇淋擠到地上去了,小豬只好重新買了一個。就是因為你不排隊,才浪費掉了一個冰淇淋,要不然你就可以買到冰淇淋了。”小熊聽了,只好紅著臉低著頭回去了。
小班社會《我會排隊》教案5
活動目標:
一、通過游戲讓幼兒理解和感受集體活動中秩序的重要性。
二、掌握排隊的要點:不插隊、不擁擠、有間距,養成自覺排隊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一、游戲“分動物卡片”所用的相關材料(與幼兒人數相等的動物卡片;盒子且瓶口比卡片略大)。二、小動物教具。三、排隊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游戲:分動物卡片,初步感受秩序的重要性。
1、出示盒子:老師今天給小朋友們帶來了很多動物寶寶,它們聽說我們小朋友要去春游,它們也想去,小朋友們,你們愿意帶它們去嗎?想帶它們去的小朋友就趕快來拿一張動物卡片吧。
2、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小朋友都沒有拿到拿到動物卡片?
3、鼓勵幼兒說出失敗的原因和成功的經驗,歸納好辦法。達成共識:排好隊一個一個過來拿動物卡片是最好的方法,而且排隊時不要擁擠。
二、討論: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排隊?
出示排隊幻燈片:引導幼兒說出為什么要排隊?
教師小結:是的,上廁所、喝水時要先來的排前面,后來的排后面,一個跟一個,不推也不擠。
平時,你還看見哪些地方,人們都是有秩序地工作的?啟發幼兒回憶生活中和父母外出時排隊的經驗,例如乘汽車、到銀行取錢、超市結算,去麥當老用餐的時候等。(并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看)
三、游戲:小動物排隊上滑梯
師:今天,許多小動物朋友也來到我們的幼兒園玩滑滑梯呢,請幾位幼兒先來幫它們一個一個排好隊。
1、小結:排隊要一個跟好一個排整齊。
2、師:小動物排好隊要上滑梯了,可這時又來了一只小老虎,小老虎應該排在哪里?小老虎說她要排在小熊的前面,可以嗎?為什么不可以?鼓勵幼兒說出排隊要點之一:不插隊。
小結:排隊時不能插隊,要講究先來后到,先來的排在前面,后來的排在后面。
3、師:小猴子擠在小鴨子旁邊,好不好?請個別幼兒操作,幫桌子上上的小動物排隊。
4、教師小結:排隊時要一個跟著一個排,不能擠在一起。
四、鞏固排隊的要點。
1、師:如果不遵守秩序不排隊會出現什么后果?排隊擁擠會怎么樣?
2、鞏固排隊的要點:不插隊、不擁擠、有間距,養成自覺排隊的好習慣。
五、欣賞兒歌《排排隊》:老師把我們剛才討論的有關排隊的事情,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附兒歌“小朋友,排排隊。你在前、我在后,一個跟著一個排。你不推、我不擠,整整齊齊排好隊,大家都說我真乖。”
六、帶動物去春游
請幼兒排隊來取動物卡片,鞏固排隊的好習慣。
七、延伸活動:
制作并張貼排隊提示牌。幼兒制作排隊提示牌,并張貼在幼兒園里相應的地方。
小班社會《我會排隊》教案6
活動目標:
1、學會自己覺排隊。
2、初步養成禮讓、排隊等候的好習慣。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隨音樂做課前準備——提高幼兒精神。
二、基本部分
1、觀看情境表演玩滑梯——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提問:他們玩滑梯玩得好嗎?那個地方好?那個地方不好?
2、談話——引導幼兒回憶,培養幼兒思考、講述的能力,感悟排隊是講文明禮儀的良好品德。
(1)在幼兒園里有哪些地方需要排隊?你是怎樣做的?
(2)在外面你還知道哪些地方需要排隊?大人們都是怎樣排隊的.?
(3)遇到特殊情況是應該怎樣做?(舉例:醫院、廁所)
3、看掛圖——感知禮儀
(1)觀察圖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請兩名幼兒領讀(老師糾正)
(3)幼兒講解詩意(老師講解)
三、結束部分
小結:鼓勵孩子以后無論在園里和外面,都要堅持做一個講文明禮儀、守秩序的人。
小班社會《我會排隊》教案7
活動目標:
知道洗漱、喝水、如廁時,不爭搶、不推擠,會等待。
活動準備:
多媒體教學資源:圖片《不推擠》,圖片《哪些寶寶做得好》。
活動過程:
1、播放多媒體教學資源《不推擠》。
(1)請幼兒說一說看到了什么?那些小朋友是怎樣洗手的?大家感覺誰做的好?誰做的不好?為什么?
(2)小結:洗手時,人多水龍頭少,小朋友不能同時洗手,所以要排隊等待,不能擁擠、爭搶、推拉。
2、引導幼兒了解在幼兒園做哪些事情需要排隊等待、輪流進行。
(1)請幼兒說一說在幼兒園里,小朋友做哪些事情的時候需要排隊等待、輪流進行?(喝水、如廁、玩滑梯等。)
(2)組織幼兒學習兒歌《不推擠》。
先教幼兒學習兒歌《不推擠》。幼兒熟悉兒歌后,可以將兒歌中的“洗洗手”替換成其他內容,如,上廁所、滑滑梯等。
(3)播放多媒體教學資源《哪些寶寶做得對》。講講誰做得對,誰做的不對。
3、情景練習:排隊輪流喝水。
(1)請幼兒按男孩、女孩進行分組到喝水處排隊輪流喝水。
(2)小結:當很多人去做同一件事情的時候要排隊等待,不爭搶、不推擠,這樣就不會出現被擠倒、碰傷等現象。
活動延伸:
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輪流如廁、洗手、喝水、玩滑梯的意識和習慣。
附:兒歌
不推擠
洗洗手,不推擠,
小心滑倒傷自己,
排隊等候別著急,
安安全全記心里。
【小班社會《我會排隊》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數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水果排隊》09-23
小班社會教案12-23
中班社會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排隊買票》09-22
小班小寒社會優秀教案01-05
小班社會活動教案12-17
過春節小班社會教案01-07
小班社會教案4篇01-05
小班社會元旦快樂教案12-14
小班社會教案四篇01-02
小班健康我會穿衣說課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