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歡迎來到瑞文網!

危急值報告制度

時間:2022-03-07 11:32:17 危急值報告制度 我要投稿

危急值報告制度

  危急值報告制度(通用5篇)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危急值報告制度(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危急值報告制度1

  醫學檢驗危急值報告制度指當檢驗數據出現異常時,病患生命可能已處在危險邊緣,為及時挽救生命或有效改善加重病情而制定的一系列報告管理制度。這項制度要求檢驗科在發現危急值后要及時核實具體情況并記錄好相關信息,立即通知值班醫生,通過細致分析產生危急值的原因,爭取最佳搶救時機,制定并執行正確治療方案和措施。為降低患者生命安全隱患,必須加強管理規范醫學檢驗危急值報告制度。

  1、建立醫學檢驗危急值報告制度的意義

  1.1不同醫務人員認識和重視程度參差不齊

  1.1.1檢驗人員部分人員沒有正確認識危急值的含義,不重視危急值的檢驗意義,沒有在第一時間聯系并告知醫生,認為只要簽發具有準確檢驗結果的報告單就可以,延遲報告時間,漏報或漏記或記錄不全危急值,甚或出現沒有復檢記錄危急值結果,報告時間不同于記錄時間等情況的發生。1.1.2臨床醫生接到危急值報告后醫生不甚重視,沒有完全記錄甚至不記錄危急值結果。還有的醫生混淆正常值范圍與危急值的概念,沒有及時采取干預治療措施,有時雖有醫囑但與護士溝通不夠未及時執行,貽誤最佳的搶救時機。醫生接到危急值報告后未緊急處理,或對檢驗結果不能準確判斷是否與臨床表現相符,是否需要復檢而采取盲目的措施開展救治。

  1.1.3護士護士尤其是年輕者不了解和重視危急值的概念、意義及其檢驗報告,不將檢驗結果聯系患者的實際病情,甚或接到危急值沒有立即報告醫生,貽誤最佳救治時機。

  1.2不能準確判定是否為假陽性危急值

  所謂假陽性結果是指檢驗結果與病人實際情況不符的情況,應盡量避免。其產生因素主要包括:

  1.2.1護士因素護士采集血液標本時不暢通,未嚴格執行操作規范,在輸液側采集標本,標本稀釋,標本溶血,脂血,應空腹而未空腹采血,采集標本不符合要求,混用采血容器,標本與其他人混淆等情形均可出現假陽性危急值結果。

  1.2.2檢驗人員因素檢驗人員沒有強的責任心,收集標本時未認真核對,未及時退回不符合要求的標本并重新采集等,均可出現假陽性危急值。如果將此結果報告醫生,會誤導醫生判斷患者病情并采取不必要的救治措施。

  1.2.3被檢驗者因素有的被檢驗者不配合醫護人員采集標本過程,造成采集的血液標本不能真實反映其生理生化功能變化的實際情況,出現假陽性危急值。

  2、危急值報告項目和范圍管理缺失之處

  2.1危急值項目不全

  危急值項目是由檢驗科與相關科室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確定的,一般將血常規、血凝、電解質、肝腎功能、心肌酶譜等作為危急值報告項目,但孕婦的尿蛋白、Rh陰性血型等項目未列入,易為檢驗人員所忽視,醫生不能及時得到信息,難以及早處理孕婦分娩過程中出現的意外。

  2.2危急值往往缺乏小兒和成人之分

  有的生理生化檢驗指標在不同人群的耐受能力是不同的,相應危急值閾值也可能不同。如在實踐中往往新生兒血糖借用成人的危急值范圍,這是不妥當的。

  3、加強醫學檢驗危急值報告制度實踐的探索

  3.1加強危急值報告登記制度

  檢驗人員要熟練掌握危急值項目及其范圍,了解其臨床意義,一旦出現危急值,首先在保證儀器設備正常,室內質控項目在控的情況下立即復檢,復檢無誤后,立即和相關人員溝通,詢問檢驗結果是否和實際病情情況相符,是否重新留取標本復檢,標本采集時是否符合要求,若無異議做好危急值報告記錄及相關人員的簽字,做到責任到人。

  3.2建立完善的醫學檢驗危急值文件

  危急值程序文件主要內容應包括:

  ①檢驗人員發現危急數據情況、是否進行核實、是否及時報告給醫生。

  ②將危急值實驗納入操作手冊中去。

  ③訓練危急值檢驗人員對數據熟悉度和敏感度。

  ④定期回顧和檢查危急值報告制度。

  ⑤做出相關項目表開展危急值檢驗,詳細記錄檢驗中表現。

  ⑥記錄并保存危急值處理結果。

  3.3根據病種病因不同界定不同危急值范圍

  危急值實驗會針對不同病患進行研究,實驗檢測項目不同出現危急值范圍就不同,且檢測項目不一定都會出現危急值。往往有些檢測結果(如腫瘤標志物)已明顯超出危急值范圍,但不一定會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在醫學檢驗實踐中應用危急值時,要考慮到病種不同危急值亦不同,要制定出每個病種不同項目的危急值界限,必須根據各科相對權威醫師的實踐經驗和所得實驗數據共同做出討論,此危急值才具有實際意義。

  3.4加強檢驗人員和醫護人員的溝通

  這是防范假陽性危急值發生的重要措施。醫護人員往往不甚了解醫學檢驗工作,但是送檢標本質量優劣直接影響分析前質量控制。分析前質量控制是實驗室質量保證體系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如果不能得到保證,標本在未送實驗室前可能發生了質變,檢驗所用儀器和方法再好,檢測結果也不能真實客觀反映被檢驗人員的生理生化功能變化情況。所以,加強檢驗人員與醫護人員溝通是預防假陽性危急值出現,保證檢驗結果準確性的重要環節。

  3.5加強護士培訓和教育

  護士尤其是新上崗低年資護士,要通過培訓和教育來轉變理念,正確認識危急值報告的重要意義。護士要加強與檢驗科溝通和聯系,定期組織護士學習檢驗相關知識,使之掌握正確采集標本的方法和注意事項,檢驗科應制定被檢驗者準備以及標本采集、儲存、運送的檢驗手冊給各相關科室參考。

  3.6加強危急值的監督管理

  應定期不定期監督檢查危急值登記報告執行情況,及時糾正存在的問題,對相關責任人和科室要給予通報批評。

  3.7醫學檢驗危急值的發現、核實及其處理

  3.7.1醫學檢驗危急值的發現檢驗醫學的發展,所用檢驗設備大多全自動化,擁有完善的LIS系統,可以在既定項目表中直接設定危急值。在程序中比較患者前后檢驗結果,若出現危急值,儀器會自動發出警告。若儀器出現問題或出現缺乏此系統及系統不完善等情況時,只能靠檢驗人員拿到檢驗報告后認真審核來發現問題,需要提高檢驗人員的責任心并具備豐富經驗,在沒有科學系統情況下會導致所得報告結果不能進行前后對比。檢驗科對原標本妥善處理后冷藏保存1~7d,以便復查。

  3.7.2醫學檢驗危急值的核實和處理當檢查結果出現危急值時,應首先確認儀器和檢驗過程是否正常,在確保設備正常運轉和試劑無質量問題情況下,若出現危急值,應立刻進行復查,確保不是假陽性結果。在復查結果確定與之前檢測情況一致后,立即通知醫護人員了解患者病情,核實結果可靠性,若與臨床癥狀不符,則應分析假危急值,是否是在檢驗前或在檢驗過程中對檢驗標本質量控制不佳所致。這是危急值報告程序最為重要的環節。要求檢驗人員要熟練掌握醫學檢驗危急值理論知識,能迅速判斷不同患者不同癥狀的危急值。在核對無誤后,記錄于“醫學檢驗危急值結果登記本”,將報告單發送到工作單元電腦上登記確認,并電話通知所在科室醫護人員。醫護人員接到醫學檢驗危急值報告后,如認為檢驗結果有問題,應重新采集標本進行復查。如復查結果與上次一致或誤差在允許范圍內,檢驗科應再次報告危急值,并在檢驗報告單上注明“已復查”。

  4、討論

  危急值管理是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實驗室認可的一個重要條件。危急值的質量控制除保證危急值報告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外,更要管理和控制好危急值操作規程中的各個關鍵環節和關鍵人。可以說,醫學檢驗危急值報告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尤其是對于醫療條件有限,醫護人員年輕化,實踐經驗不足的單位更應重視醫學檢驗危急值管理,不斷促進檢驗人員分析和檢查異常結果,有效增強檢驗人員的主動性和責任心,不斷提高理論和技能水平,增加檢驗人員和醫護人員的溝通交流,強化醫護人員安全防范意識,接到危急值報告能及時了解被檢驗者的生理生化功能及其病情變化,采取積極的干預治療措施,不斷提高醫護人員工作的主動性和應急處理能力,不斷學習,提高綜合業務水平和職業發展能力,提供安全、有效、及時的醫學服務,保證醫療安全,減少醫療糾紛。綜上所述,醫學檢驗危急值正確報告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不僅能增強檢驗和醫護人員的責任心,還能提高理論水平和實驗室臨床經驗,不斷提高臨床服務意識和能力。檢驗人員應根據檢驗結果和臨床診斷以及病情來客觀分析危急值,只有提高危急值報告的準確性,才能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提高醫療質量,保證醫療安全。

  危急值報告制度2

  1.目的:

  為加強“危急值”的管理,保證將“危急值”能在第一時間內準確無誤報告給臨床,以便臨床能采取及時、有效治療措施,杜絕病人意外發生,保證醫療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定義:

  “危急值”是指當出現這種試驗結果時,患者可能正處于生命危險的邊緣狀態,它正像一種危及生命的信號,臨床需要馬上作出處理,這種試驗數值稱為危急值。對某些疑似甲類傳染病的檢驗結果亦屬危急值范圍。

  3.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科各類檢驗結果危急值的質量管理及報告。

  4.具體操作流程:

  (1)當檢驗結果出現危急值時,Lis系統會自動報警,提示檢驗者進一步識別和處理,檢驗者應首先確認儀器、質控、定標、試劑、標本是否正常,并立即再復查一次。確認無誤后由第二人審核報告,“危急值”即通過網絡自動傳送給臨床。

  (2)在網絡報告的同時,檢驗報告人還必須立即將“危急值”準確無誤的電話報告給臨床,并要求接聽者重復一遍報告內容。同時做好記錄(包括病人姓名、住院號、床號、危急值、報告人、報告時間、對方接聽人等)。

  (3)臨床醫生或護士接聽到“危急值”報告后,也應作好記錄,并立即向主管醫生報告該“危急值”,主管醫生務必立即采取相應治療措施。如果臨床對該“危急值”有疑問或懷疑標本采集有問題,應立即與檢驗科聯系或重新采集標本復查。

  5.“危急值”項目和報告界值的設立:

  本“危急值”項目和報告界值的設立是在廣泛征求臨床科室意見基礎上,經過多次修改,并經院部批準而成。今后仍要經常與臨床溝通,傾聽臨床對“危急值”質量管理的意見,修改和制定更適合臨床的.危急值項目和報告界值。“危急值”報告項目和警戒值。

  危急值報告制度3

  危急值報告制度:

  為加強臨床檢驗“危急值”的管理,確保"危急值"及時反饋,保證醫療安全,結合我院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請各科室遵照執行。

  “危急值”是指檢驗結果與正常參考范圍偏離較大,表明患者可能正處于生命危險的邊緣狀態,此時如果臨床醫生能及時得到檢驗信息,迅速給予患者有效的干預措施或治療,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否則就可能出現嚴重后果,失去最佳搶救時機,甚至危及生命。

  各醫技科室在確認檢查結果出現“危急值”后,應立即報告患者所在臨床科室,不得瞞報、漏報或延遲報告,并填寫《醫技科室危急值報告登記本》,詳細記錄檢驗日期、患者姓名、住院號、病床號、檢驗項目、檢驗結果、復查結果、臨床電話、臨床聯系人、報告人等項目,并將檢查結果發出。臨床科室接到“危急值”報告后,并填寫詳細《臨床科室危急值接收登記本》,應立即采取相應措施,搶救病人生命,保障醫療安全。

  一、“危急值”報告程序

  1、醫技科室工作人員發現“危急值”情況時,檢查(驗)者首先要確認儀器、設備和檢查過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確;核查檢驗標本是否有錯,檢驗項目質控、定標、試劑是否正常,儀器傳輸是否有誤。在確認檢查(驗)過程各環節無異常的情況下,需立即電話通知臨床科室人員“危急值”結果,并在《檢查(驗)危急值報告登記本》上逐項做好“危急值”報告登記。

  2、臨床檢驗科必須在《檢查(驗)危急值結果登記本》上詳細記錄,并簡要提示標本異常外觀性狀,如溶血、黃疸、乳糜狀等。

  3、記錄應有以下內容:患者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臨床診斷、申請醫師、檢驗項目、檢驗結果、收到標本時間、報告時間、檢驗報告者、通知方式、接收醫護人員姓名。

  4、對原標本妥善處理之后保存待查。

  5、各醫技科室要在檢查(驗)報告“危急值”項目處加蓋“危急值”提示章。臨床檢驗科凡打印報告除加蓋“危急值”提示章外,在項目結果后還有“HH”或“LL”的提示。

  6、各醫技科室在對病人檢查過程中發現急、危、重病人出現危急癥狀應立即啟動急診急救應急預案,并與臨床醫生、護士聯系,采取緊急搶救措施。

  7、門診檢驗報告“危急值”項目處加蓋“危急值”提示章,門診醫生見到蓋有“危急值”提示章的檢驗報告應引起高度重視并及時處理。

  8、臨床科室人員在接到“危急值”報告電話后,應在臨床科室《危急值報告登記本》上做好記錄,同時及時通知主管醫生或值班醫生,做好下一步的救治工作。

  9、主管醫生或值班醫生如果認為該結果與患者的臨床病情不相符,應進一步對病人進行檢查;如認為檢驗結果不符,應關注標本留取情況。必要時,應重新留取標本送檢進行復查。若該結果與臨床相符,應在30分鐘內結合臨床情況采取相應處理措施,同時及時報告上級醫師或科主任。

  10、主管醫生或值班醫生需6小時內在病程記錄中記錄接收到的“危急值”報告結果和所采取的相關診療措施。

  二、“危急值”報告制度的落實情況,將納入醫院績效考核。

  醫技科室如未按要求向臨床科室報告危急值結果,一次扣罰1分;臨床科室未及時處理一次扣罰1分,病歷無記錄一次扣罰0.5分;《危急值報告登記本》登記不及時、漏登或缺項過多,扣0.5分。

  三、各臨床、醫技科室在實際診療工作,如發現所擬定“危急值”項目及“危急值”范圍需要更改或增減,請及時與醫務處聯系,以便逐步規范醫院“危急值”報告制度。

  四、醫院醫療管理職能部門應該定期檢查和總結“危急值報告”的工作,每年至少要有一次總結,重點是追蹤了解患者病情的變化,或是否由于有了危急值的報告而有所改善,提出“危急值報告”的持續改進的具體措施。

  五、在實驗室操作手冊中應包括危急界值實驗的操作規程,并對所有與危急界值實驗有關的工作人員,包括醫護人員進行培訓。臨床檢驗的“危急值報告”作為醫院管理評價的重要標準,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建立檢驗醫師制。

  危急值報告制度4

  1、目的

  為加強對臨床“危急值”的規范化管理,確保將“危急值”及時報告診治醫師,以便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保障醫療質量和病人安全,杜絕意外發生。

  2、適用范圍

  適用于門、急、診、臨床科室、醫技科室

  3、定義

  “危急值”是指當出現這種檢驗、檢查結果時,患者可能正處于危險邊緣,診治醫生如不及時處理,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這種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檢查數值稱為危急值。

  4、內容

  4.1人員資質要求:從事“危急值”識別、報告、接獲、處理等醫務人員,必須依法取得相應專業技術資格,能夠鉆研技術,熟練掌握本職業務技能,認真執行各項具體工作制度和技術操作常規。

  4.1.1.醫師:指依法取得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經注冊在本院從事醫療、預防、保健等工作的人員。

  4.1.2.護士:指經執業注冊取得護士執業證書,依法在本院從事護理工作的人員。

  4.1.3.藥學技術人員:指依法經過資格認定,在本院從事藥學工作的藥師及技術人員。

  4.1.4.醫技人員:指除醫師、護士、藥學技術人員之外從事其他技術服務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

  4.2“危急值”的識別、報告與處理

  4.2.1“危急值”的識別:檢驗、檢查醫技部門相關工作人員,要熟悉本部門“危急值”項目及內容,能夠有效識別和確認“危急值”。每個工作人員應熟練掌握各種危急值項目的“危急值”范圍,了解臨床意義。當檢驗“危急值”出現時,應立即檢查室內質控是否在控,操作是否正確,儀器傳輸是否有誤,確認標本采集是否符合要求,察看近期相應檢驗結果,追詢與病情是否相符。必要時重新采集標本進行檢測。檢查“危急值”的識別參照檢驗“危急值”的識別進行。

  4.2.2.“危急值”的報告:檢驗、檢查科室工作人員(包括ICU血氣分析、護理檢查快速血糖等)發現“危急值”后,應立即電話通知相關科室護理部門,要告訴檢查日期、科室及床號、住院號/ID號、患者姓名、檢查項目、危急值、復檢結果等,并請對方復述一次。同時要及時、規范地在《醫技科室“危急值”報告登記本》上記錄檢查日期、科室及床號、住院號/ID號、患者姓名、檢查項目、危急值、復檢結果、檢查人員、聯系電話、聯系電話時間、聯系人、是否重新采集標本、登記人等內容。

  4.2.3住院患者 “危急值”的處理

  4.2.3.1病區護理部門接獲檢驗、檢查科室電話通知后,應立即通知經治或值班醫師。同時要及時、規范地在《臨床科室接獲“危急值”報告登記登記本》上記錄檢查日期、科室及床號、住院號、患者姓名、接獲電話時間、查詢報告時間、檢查項目、危急值、標本是否正常,通知醫生時間、通知何人、登記人、處理醫生等項目。接獲人還應負責跟蹤落實并做好相應記錄。如重新采集標本復檢,也應做好相關記錄。

  4.2.3.2經治或值班醫師接報告后,應立即通過信息系統查看檢驗、檢查結果,并結合臨床情況立即采取相應治療措施,必要時向上級醫師匯報。經治醫師需6小時內在病程中記錄接收到的“危急值”報告結果和診治措施。

  4.2.3.3門、急診患者“危急值”的處理

  門急診護理部門接到門、急診患者“危急值”報告電話后應立即通知門、急診醫生,并及時通知患者或患者家屬到相應科室取報告并就診。一時無法通知患者時,正常上班時間應及時向門診部報告,非正常上班時間,由相關醫技人員報告總值班,門診部或總值班接到報告后,應立即調取掛號信息查找通知患者。如仍無法查到患者應設法通過其他途徑如公安、媒體等查找患者。門、急診醫師在接到報告后應立即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并及時在門急診病歷上記錄。

  4.3“危急值”的管理

  4.3.1醫務部、護理部、門診部負責“危急值”管理工作。

  4.3.2醫務部、護理部、門診部負責臨床醫師、護理人員、醫技人員的臨床“危急值”管理的相關知識、制度的培訓,做到各環節銜接良好。

  4.3.3醫務部、護理部、門診部每月對臨床、醫技科室落實“危急值”管理制度情況進行指導、檢查、考核、反饋,每年對“危急值”管理制度的有效性進行評估,持續改進有成效。

  4.3.4醫院加強檢驗、檢查醫師的技能培養,提高檢驗、檢查“危急值”管理水平。

  4.3.5醫院不斷完善信息系統建設,使系統能夠自動識別、提示危急值,檢驗、檢查科室能夠通過網絡及時向臨床科室的護理部門發出危急值報告,并有語音或醒目的文字提示。

  危急值報告制度5

  為加強“危急值”的管理,保證將“危急值”及時報告臨床,以便臨床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保證病人的醫療安全,杜絕病人意外發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 ”

  指檢驗、檢查結果與正常參考范圍偏離較大,表明患者可能正處于有生命危險的邊緣狀態,此時如果臨床醫生能及時得到檢驗、檢查信息,迅速給予患者有效的干預措施或治療,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則就有可能出現嚴重后果,失去最佳搶救機會。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我院“危急值”報告、登記制度。具體項目和危急警戒值見附件。

  二、具體操作流程

  1、檢驗科流程:當檢驗出現“危急值”時,檢驗者首先要確認檢驗儀器和檢驗過程是否正常,然后立即電話告知有關科室醫生或護士,了解病情及標本采集情況,在確認臨床及檢驗過程各環節無異常的情況下,經過復查后,才可以將檢驗結果發出;臨床醫生和護士在接到“危急值”后,如果認為該結果與患者的臨床病情不相符或標本的采集有問題,應重新留取標本送檢進行復查。如果結果與上次一致或誤差在許可范圍內,檢驗科應重新向臨床報告“危急值”。檢驗科“危急值”報告人須在《檢驗危急值結果登記本》上詳細記錄,記錄檢驗日期、患者姓名、病案號、科室床號、檢驗項目、檢驗結果、復查結果、臨床聯系人、聯系電話、聯系時間(具體到時、分)、報告人、接受人、備注等項目。病區、ICU、門診部及體檢中心“危急值”報告接收人須在《檢驗危急值結果登記本》上簽字。報告與接收均遵循“誰報告(接收),誰記錄”原則。無論平診、急診,都應立即報告給臨床。

  2、病區、ICU報告流程:主班護士立即向主管醫生報告該“危急值”,主管醫生需立即(10分鐘內)采取相應診治措施,如找不到經管醫生,需及時報告值班醫生、住院總醫生、護士長或科主任,由他們負責采取相應措施。主管醫師或值班醫師必須在6小時內在病程中記錄接收到的`“危急值”檢驗報告結果和診治措施。接收人負責跟蹤落實并做好 相應記錄。

  3、門診部報告流程:門診接收人員應立即向該病人門診醫生報告該“危急值”,再有門診醫師通知該病人速來診室接受緊急診治,必要時門診部應幫助尋找該病人,并負責跟蹤落實,做好相應記錄。醫師須將診治措施記錄在門診病歷中。

  4、體檢中心報告流程:體檢中心接到“危急值”報告后,需立即通知病人速來醫院接受緊急診治,并幫助病人聯系合適的醫師,向醫師簡要說明病人的情況,醫師應先行給予該病人必要的診治。體檢中心負責跟蹤落實并做好相應記錄。

  5、其他科室發現“危急值”時按檢驗科報告流程執行并做好登記

  三、質控與考核

  (一)臨床、醫技科室要認真組織學習“危急值”報告制度,人人掌握“危急值”報告項目與“危急值”范圍和報告程序。科室要有專人負責本科室“危急值”報告制度實施情況的督察,確保制度落實到位。

  (二)文件下發之日起,“危急值”報告制度的落實執行情況,將納入科室一級質量考核內容。督察室、醫務科、護理部等職能部門將對各臨床醫技科室“危急值”報告制度的執行情況和來自急診科、重癥監護病房、手術室等危重病人集中科室的“危急值”報告進行檢查,提出“危急值”報告制度持續改進的具體措施。

【危急值報告制度】相關文章:

形容情況危急的成語11-23

形容情況危急的詞語06-04

電廠值長述職報告四篇03-31

值周二三事01-27

《咸陽值雨》 溫庭筠11-26

溫庭筠 《咸陽值雨》11-25

《咸陽值雨》溫庭筠11-15

溫庭筠《咸陽值雨》10-27

請示報告制度09-17

值周趣事_700字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