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聯最美家庭事跡材料
全國婦聯2014年5月15日在北京舉行“最美家庭”揭曉暨五好文明家庭表彰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希望廣大婦女發揮獨特優勢,積極建設文明家庭,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千千萬萬個家庭扎根。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婦聯最美家庭事跡材料(精選10篇),歡迎閱讀參考!
婦聯最美家庭事跡材料1
李愛玲,繁城鎮衛生院支部書記、院長,共產黨員。1970年4月出生在繁城鎮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1992年3月參加工作,1998年12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繁峙縣第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政協委員;丈夫尹石柱,1965年出生,共產黨員,現就職于繁峙縣中醫院,任辦公室主任。育有兩子,一個已婚自我創業,一個就讀于山西省大同大學臨床醫學專業。
夫妻二人三十年來,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生活中互相照顧、同甘共苦、尊老愛幼、團結鄰里、樂于助人,是單位有口皆碑的“模范家庭”,是社區鄰里相夫教子的“典范”,是后輩子侄爭相學習的榜樣。
“真善美,勤儉廉,慈孝嚴,和樂歡”是她們家的處世之道,持家之本,教子之方。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她時刻洋溢著溫婉爾雅的笑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作為一名婦產科醫師,日夜不分,寒暑如常的默默工作20余年,她從未抱怨過一絲半毫。作為醫院領導她處處以身作則模范帶頭,用自己的愛心溫暖著一個個被病痛折磨的病患。作為黨員,她與丈夫時刻銘記黨旗下的誓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作為一個妻子,她與丈夫相敬如賓恩愛有加。作為一個母親,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培養了孩子的家國情懷。
她們夫婦風雨同舟三十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家庭的深刻內涵,是我們身邊“最美家庭”,堪為學習的楷模。
婦聯最美家庭事跡材料2
李佳俐,繁峙縣公安局戶政管理隊指導員。她與丈夫張永華2000年結婚,共同從警近二十年,用平凡生活中的點滴詮釋了家與愛的真諦。
相互理解,互相關愛,鑄就美滿婚姻。人民警察是一個特殊的行業,尤其是丈夫長期工作在交通事故處理崗位上,在家時間休息少,在外工作時間多,家里日常的打理、老人的贍養和孩子的撫育等一切家庭負擔都落在李佳俐一個人的肩上。二十年如一日,李佳俐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任務外,任勞任怨地承擔起了家庭的全部負擔,從沒有過一句怨言。每當丈夫拖著一身疲倦與愧疚回到家時,她總會送上暖如春風的理解與關懷。正是她這種對人民警察的充分理解和對家庭的無限熱愛,鑄就了兩人二十年的幸福美滿的婚姻。
孝道為先,注重教育,傳承傳統美德。李佳俐與丈夫張永華,雖然平時工作繁忙,但他們從不忘記照顧年邁的雙方父母,每當有空閑時間總要去看望老人家們。關心老人們的身體健康、寬慰老人們的心靈、排解老人們的寂寞,他們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老人家們身體健康、心情愉悅就是做兒女的最大幸福”。李佳俐夫婦不但對長輩盡善盡孝,也同樣重視子女的教育,夫婦倆以身作則,對子女嚴格要求,不但注重子女文化知識的培養,更加注重子女身心健康的培養,同時也教會子女做人做事的德育培養,造就了孩子執著堅毅的品格和吃苦耐勞的品質。
從李佳俐和張永華家的點點滴滴,更真切的驗證了“愛可以鑄就世界上所有的美麗”。
婦聯最美家庭事跡材料3
李素榮,一名普通的稅務工作者。她的家庭是一個幸福的四口之家,和大多數家庭一樣,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事跡,但全家人遵紀守法,互敬互愛,共同組成了一個溫馨的家。
李素榮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奉行單位就是大家,是服務的集體,納稅人是服務的對象。20多年她在不同的崗位上工作,但是在每一個崗位都盡心盡力,高質量的完成稅收工作。對納稅人提出的政策咨詢,稅務應用軟件操作等問題,都能及時幫助解決,對納稅人專門成立了微信群,隨時解答納稅人的提出的問題。
她的老公是一名普通的鐵路工人,工作雖然平凡,但認真對待,盡職盡責,別人在春節、中秋等節日都能回家與家人團圓,而他依然默默的堅守在崗,從不抱怨。他還加入我縣“心連心愛心服務志愿隊”,利用休班時間志愿服務,奉獻社會。
她的婆婆是一個能干的女人,盡管在她婆婆那個年代家家都過的很緊巴,但是她婆婆卻把六口之家過的井然有序,四個孩子該念書的一個也沒拉下,此外還經常幫鄰里做針線活,和鄰里的媳婦婆婆都相處的特別好。婆婆的一言一行也成為了她為人處事的模板。
雖然他們每個家庭成員都是社會上平凡的一分子,但是都各自在自已的崗位為社會服務,不僅把自己的小家庭經營的和諧美滿,也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一分子,盡自己的能力為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李素榮家還特別注重孝敬老人。她的公公得肺心病的20多年間多次住院,由于婆婆身體不好,老公工作崗位又不好請假,她就經常守在醫院,不怕辛苦,毫無怨言。每次陪侍公公住院,婆婆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可把俺素榮累壞了。”
婦聯最美家庭事跡材料4
文藝芳家庭全家4口人。結婚18年來,兩人攜手經營好家庭和事業,尊老愛幼,家庭和睦,同時熱心公益,堅持扶助兩名女童5年多。文藝芳同志的父母在九十年代就曾經被評選為五好家庭。
一、家是堅實堡壘
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兩人相互扶持,相互學習、督促,共同進步。2004年初,她的公婆出車禍雙雙躺在醫院,她和先生二人,輪流值夜班,守護在病床前,直到脫離危險期。2008年,正值她待產時,先生因工作需要,調到經常需要加班的崗位,而公婆身體也不太好,幫不了太多忙。他特別為難的說了這個情況,她表示非常理解,也支持先生的工作,請來娘家人幫忙,不讓先生為難。2016年,剛生完二胎的她因工作需要,從湘鄉調到湘潭工作,先生也馬上全力支持,請父母幫忙帶孩子、買房子、買車子、申請調動、輔導畢業班的女兒學習,使她考上了理想的初中。正是這種雙向奔赴的愛,讓這個小家庭和和美美,其樂融融。
二、書寫為民情懷
文藝芳同志扶助貧困學生的情懷還要追溯到她在湘鄉市東山辦事處任團委書記的時候。當時她還剛上班不久,工資才兩百多元,還沒有成家。她就在當地的貧困戶中選擇幫扶了一名孤兒,直到調離單位。在湘鄉市婦聯工作期間,看到上門求助的婦女兒童特別困難的,她總是傾囊相授。去鄉鎮摸底貧困兒童,看到有殘疾兒童,就及時聯系殘聯,為他配備免費的助聽器,有一名貧困學生提出想買一臺復讀機,她自費買好,送給他學習。
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她總是自費買日用品和食品去看望貧困戶,幫貧困戶家打掃衛生。帶上菜、肉和油去貧困戶家里煮,共吃一桌飯。熱心幫貧困戶推銷農副產品,自己購買,還幫同事們帶過土母雞和赤松茸。
2015年,她在朋友圈看到了叮當助學網志愿者扶助貧困學生的信息后,主動聯系,在叮當助學網007號志愿者楊亞萍老師的帶領下,帶著女兒驅車去泉塘鎮一對一幫扶了當時5歲的錢可璠小朋友。在走訪的時候,她又覺得劉戀小朋友也很值得同情,雖然她已經有了扶助人,也定期給劉戀小朋友零花錢和壓歲錢。自此之后,她每年都要去看這兩個女孩兩次,送衣服、牛奶、零食、學費。2016年6.1兒童節,她懷著二胎,不方便去看望,就請兩個小朋友來市區做客,在嘉亨茂游玩一天,坐小火車、游樂場、畫陶罐、吃自助餐、肯德基,臨走還有滿滿一袋書包、文具、零食、衣服。給了兩個貧困生一個不一樣的節日。
三、詮釋忠誠擔當
在防疫最緊張、剛剛恢復開評標的那段時間,她的先生承擔了駐企防疫聯絡員工作,周末和節假日都不能休息。而她也兌現了作為共產黨人的承諾,一直在一線工作,防疫值班也帶頭報名。有人問她,你怕不怕?她的答復是:怕。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啊,真心傷不起。護目鏡、手套、口罩早早就備下了,全副武裝上陣,雖然害怕但卻從不退縮。同時家里的困難也想辦法克服。她的兩個孩子,一個是六年級畢業班,一個才三歲,每次小的都抱著她不讓離開,只能對他說,媽媽去上班,回來給你買玩具、買好吃的,轉身邊抹淚邊開車從湘鄉開車來湘潭上班。那段時間,兩個孩子的學習生活都只能苦了家里的老人。
父母的行為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也是給兒女最好的禮物。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下,女兒特別孝敬長輩、熱心公益、關心同學、富有同情心,家庭成員孝老敬親、團結和睦、友善鄰里,這是對個人、對家庭、對社會最好的回報。
婦聯最美家庭事跡材料5
楊冬明是旌陽鎮柳溪村人,作為共產黨員、致富帶頭人和村民代表的他積極在村中創辦企業、入股白茶基地,帶領大家一同致富。同時,也積極參與村中各項事務,不僅和妻子一同參與“一村一品”歡天喜地大鼓隊,還是村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志愿者,積極參與政策宣講、“五清一改”、移風易俗等活動。作為家中的頂梁柱,他用自己勤勞樸實地雙手守護著幸福,和妻子結婚多年仍互敬互愛、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信任,取長補短。
長期以來,妻子武秀珍都是楊冬明事業的好幫手,種責任地,喂雞喂鴨,里里外外一把手,給丈夫創建了一個安定的大后方。她承擔了家庭中的大部分責任,將家庭照料的無微不至,侍奉老人,照顧孩子,料理家務,受到鄰里的高度贊揚。自從嫁到楊家來,她從沒和婆婆紅過一次臉,吵過一次架,關系如同母女,家庭關系十分融洽。
在夫妻二人的言傳身教下,女兒武慧麗傳承了優秀家風,敬老愛老,寬容謙讓,每逢周末都會回家幫助母親照顧年邁的奶奶。她在工作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出色履職,受到領導同事的一致好評。
家和萬事興。他們夫妻二人常說,“家庭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這個過程離不開夫妻的共同維護和經營。”互敬互愛是楊家家庭和睦的基礎,真心待人是楊家的處事態度,勤儉持家是楊家的生活方式,在每個家庭成員的共同努力下,他們更加幸福、和諧。
婦聯最美家庭事跡材料6
俗話說:忠厚傳家遠,家和萬事興。在版書鎮白沙村,提起陳小季一家,那是人人夸贊的幸福之家,全家共3口人,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勤勞善良,受到全村人的一致好評。
陳小季的兒子有智力殘疾問題,無法正常工作,夫妻兩為了照顧孩子,在村里的公益性崗位工作,無論嚴寒酷暑從不怕苦怕難,只要是他們的工作范圍區域內的環境衛生總是全村第一,一家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職盡責。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他們仍然努力實現著自身價值。
陳小季夫妻勤儉持家也是村里出了名的,一分一厘,一釘一鉚,一草一木,都合理使用,雨雪天氣不能出去勞作,夫妻二人就在家自制竹子柵欄,家里的院子、魚塘幾百米全是夫妻二人親手制作的竹子柵欄,去過他們家的人無不夸贊,不僅環保而且美觀。
自結婚以來,無論春夏秋冬、艱難困苦,陳小季夫妻始終牽手相伴、相濡以沫、風雨同舟,一同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夫妻倆從沒因生活瑣事紅過臉、吵過嘴,他們用自己的真誠、善良換來了家庭的美滿、幸福,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文明和諧家庭的深刻內涵。
婦聯最美家庭事跡材料7
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重要的道德規范。10月2日重陽節,中共中央宣傳部、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決定,授予任全來、趙永華、房澤秋、胡金鳳、郭欣欣、趙伏妮、李永忠、李昌女、代瓊蘭、地麗胡瑪爾·阿不都卡德爾等10戶家庭“全國孝老愛親最美家庭”榮譽稱號。10戶家庭,10個感人至深的孝老愛親事跡,進入公眾視野,傳播著正能量。
今年2月以來,全國婦聯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100個家庭被推選為全國“最美家庭”。這些家庭中,更多的是夫妻恩愛、敬老孝老、教子有方的普通家庭。趙永華是天津市紅橋區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多年來,老趙夫婦共無償贍養過12名老人,并為7位老人送終。趙永華還幫助一些無依無靠的老人入住養老院,并時常去看望他們,和他們聊天解悶。2010年,趙永華與孤寡老人霍雅琴簽訂了“贍養協議”,在老人病危之際,趙永華把老人從社區養老院接到家中,經過13天的臨終關懷后,老人安詳地離世。
云南省昆明市代瓊蘭家庭的事跡同樣讓人感動。1979年,代瓊蘭所在村的孤寡聾啞五保戶王剛生病臥床不起,她說服家里人,把老人接到家中贍養,直到2002年2月老人去世。老人去世時已經不能說話了,只是呆呆地看著代瓊蘭流淚,那一幕深深地印在代瓊蘭的心里,她下定決心要建一個養老院,讓孤寡老人們都能夠享受到家的溫暖。從2004年老年公寓建成至今,代瓊蘭每天從外邊回到家里的第一件事兒,便是去老年公寓看一看住在那里的老人,每當有老人生病,她都要親自給他們喂藥、喂水。
孝敬父母的人,會真正受到他人和社會的尊重,而其行為感動別人,會讓這個社會變得美好。網友青火fire在微信中評論:“大美在孝。他們的善行值得稱頌和感念。孝道不僅要求贍養自己的父母,更提倡把孝老愛親美德推廣到親朋、友鄰及每個社會成員之間。”
親情濃,家庭和,國家興。首都師范大學中國女性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紅旗表示,“全國孝老愛親最美家庭”可親、可敬、可學,學習他們敬老助老的高尚情操,扶危濟困的優秀品質,將會強有力地傳播家庭美德,增強國家軟實力。
婦聯最美家庭事跡材料8
代小林同志系廣安市消防救援支隊迎賓大道消防救援站田中倫同志的愛人。結婚11年來,她盡心盡力地支持丈夫的工作,細心周到的關心丈夫的生活,無怨無悔地承擔家庭的重擔,用默默的付出表達對丈夫消防事業的支持,譜寫了新時期最美家庭的樂章。
對家庭盡心盡責
代小林同志是典型的賢妻良母。結婚以來,丈夫一直在消防基層開展執勤備戰工作,兩人相距數百里,盡管現已結婚十一年,但兩人真正相聚的日子不足一年。她從心里非常理解丈夫的工作,在聚少離多的日子里,獨自承擔家里的一切重任,盡心盡力照顧年邁的母親、公婆以及年幼的兒子,扶老攜幼,無怨無悔。丈夫經常說:“我沒有盡到一個做丈夫、做兒子、做父親的責任,是她彌補了我的缺憾”。在丈夫眼中,她是賢惠淑德的好妻子,在雙方父母心目中,她是好女兒、好兒媳。
對丈夫無怨無悔
作為消防員的妻子,尤其是消防救援隊伍基層消防員的妻子,在忍受孤寂的同時,更多了幾分對丈夫的牽掛和擔憂。丈夫田中倫常年在消防基層執行滅火救援任務,每年兩人相聚的時間不足兩個月,遇到特殊情況時,甚至更少。對她來說,沒有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時的溫馨,沒有病疼時細心呵護的溫暖,但她從來沒有埋怨過丈夫。長時間的兩地分居,讓他養成了每天給丈夫打電話發短信,為此形成了一種默契。每當撥出去的電話或發出去的短信沒有回音時,他就能知道丈夫此時此刻正在執行滅火救援任務。每次出警,她總是提心吊膽,為丈夫捏一把汗,并祈禱丈夫每次出警都能在挽救人民生命財產的同時安全歸來。為了不影響丈夫執行任務,無論生活中遇到挫折困難還是身體不適生病住院,她總是獨自咬牙承受,在電話的那頭的她給人感覺永遠都是幸福的。正是有她在背后默默的支持,丈夫才能在部隊安心服役,并取得了上級不錯的褒獎和認可,田中倫同志先后榮立個人“三等功”、多次嘉獎及多次先進個人。
對同事關愛倍加
每年閑暇時,代小林都會帶上年幼孩子和家鄉特產,不遠百里來探望丈夫。正是由于對消防員的特殊感情和對丈夫工作的無限支持讓她對丈夫身邊的同事如同親人一般看待。在同事們眼里看來,嫂子更是一位知心的大姐,同事們非常樂意和她交流。在與同事們聊天、交流的過程中,她也會主動開導大家,為同事們解開心結,樹立積極向上的思想,傳遞正能量并為大家送上可口的`家鄉小吃。在短暫的探望時間里,代小林都會到救援站廚房做上幾個拿手的好菜,為同事們解饞。
代小林同志對丈夫消防事業的全力支持,對愛情的無限忠貞,對家庭的責任擔當,很好的詮釋了賢妻娘母的真諦,也為最美家庭樹立了榜樣。
婦聯最美家庭事跡材料9
紅色基因,深深地扎根在黃躍進家庭的血脈中。退休后,黃躍進積極擔任義務宣講人,向青年一代講述父輩們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事跡。“我的父親母親經歷過烽火歲月,到了我們這一代,就很希望能記住這段歷史,并將這種紅色精神傳播出去。”他說。
2019年,黃躍進出版《五桂山兒女英雄傳》一書,講述革命過往。他的父親黃旭曾任珠江縱隊第一支隊情報站站長等職,并與當時的中山獨立團衛生員伍麗珍結為伉儷。
1949年10月30日,時任獨立團政委兼石岐軍管會主任的黃旭,代表中山獨立團向兩廣縱隊獻旗,見證了中山解放這一歷史性時刻。
現在,黃躍進家庭四代同堂,好家風代代傳承。
為照顧90多歲高齡臥病在床的老母親,黃躍進主動學習護理知識。“家里的晚輩也都孝順,對老人很是關懷。”在黃躍進看來,給孩子們樹立榜樣,是父母的職責所在,也是踐行好家風的體現。
婦聯最美家庭事跡材料10
在揭陽市揭東區錫場鎮衛生院有這樣一個黨員家庭,他們如同千萬普通家庭一樣,在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下過著平凡幸福的生活,不同的是他們全家都是深扎一線的醫務工作者,他們以赤子之心愛崗、敬業、奉獻履行公民的責職,以醫者初心,踐行醫者之德;用與人為善、慈孝尚德、知足感恩譜寫著最真實的幸福生活之歌。
黃曉漫家庭曾于2018年被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評為“廣東省幸福家庭”。黃曉漫本人也因多年扎根基層護理工作,高水平的護理技能、良好的服務、創新的管理能力得到了各級領導的認可、患者的信任、同行的肯定,多次被評為“揭陽市衛生系統優秀護士”“揭陽市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2015年榮獲揭陽市“最美護士”稱號,2016年被揭東區婦聯授予“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自參加工作以來,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貢獻,國和家兩肩扛,即是單位的士前卒,也是家庭的頂梁柱,他們用最樸素的倫理情詮釋了家與愛的真諦,深情演繹著“五好家庭”的典型故事。
孝敬長輩、 家庭和睦
百善孝為先!良好的家風是溫情的土壤,羅楚波夫婦孝敬雙方父母、尊敬家里的長輩,寬容謙讓,和鄰里關系和睦,對孩子寬嚴相濟;在他們的培養下,孩子彬彬有禮、陽光開朗;結婚十多年來,夫婦倆對老人噓寒問暖、關懷備至,老人也打從心底里愛護晚輩,不僅無條件支持年輕人的工作,還包攬一切家庭瑣務,幫帶小孩、接送上下學,盡量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一家五口人走到哪就把和諧、幸福帶到哪。十多年的家庭生活,夫妻就像堅毅的舵手,把家庭的小船駕馭往幸福的彼岸,左鄰右舍、親朋好友都說從他們的家庭看到了“家和萬事興”的真理。厲行節約、努力拼搏的一家人樸實、勤儉、知足,家庭生活伴隨社會的發展蒸蒸日上!
愛崗敬業,不忘醫者初心,踐行醫者之德。
黃曉漫夫妻同在一個單位、同樣是醫務人員,家公又是鄉村醫生,所以有著共同的工作環境、共同的信仰!他們時刻謹記黨員的擔當和使命,不忘醫者初心,為人民群眾的健康鞠躬盡職,在日常的本職工作中用行動去踐行著醫護人員高尚情操。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中,他們一直用最實際的行動在捍衛居民健康,護佑著患者的生命。在2019年初疫情開始之初,當時作為醫院護理部主任的黃曉漫,承擔起揭陽高鐵站的檢疫工作,為揭陽人民筑起第一道防疫墻;同時還負責醫院的預檢分診、發熱門診等醫院內疫情防控的管理工作等等,春節假期連續作戰二十多天,從沒好好吃過一餐飯、睡過一個完整的覺!丈夫羅楚波作為醫院設備科的主任及麻醉科帶頭人,疫情防控期間也奔波忙碌于醫院籌建發熱門診的設備儀器采購及保修工作,時刻肩負醫院手術患者的麻醉工作,高壓的醫務工作讓羅醫生經常性失眠,睡覺的時間比關注手機鈴聲的時間還短。
醫院防控工作繁重,社區因的疫情防控工作也刻不容緩。黃曉漫的家公作為村里的村保醫生,六十多歲的他也堅持沖到一線,每天做村口體溫監測、入戶流調、指導村居環境消毒等工作!黃曉漫的家婆雖說不用“扛槍”上前線,但作為家人的勤務員,她既要打理家務、帶好孩子、監督孩子線上學習,同時還要擔憂堅守疫情最前線的家人的身體健康,但她毫無怨言,因為幾十年的醫者家屬經歷,讓她更懂得什么是責任與舍得。
愛國守法、熱心公益,極力為健康中國添磚加瓦。
作為一個從事醫務工作的家庭,且又都是共產黨員,黃曉漫他們一家牢記共產黨員的義務與使命,時刻把救死護傷視為己任。家公在鄉村行醫救治過程中,總是急病人所急,時常半夜出診為村民解除病痛,遇到家庭經濟困難的村民常常予以減免醫藥費,同時還為村里老年人、慢病患者免費體檢及用藥指導、健康宣教,四十多年如一日。自己和丈夫也時常因為搶救患者而加班加點,但從未在他們口中聽到任何的抱怨聲。在當前國際疫情肆虐、病毒橫行,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嚴峻,推進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是首要重任,黃曉漫帶領團隊通過多渠道、多方式進行疫苗接種宣傳工作,加班加點為居民接種疫苗,推進國家疫苗接種工作;同時作為市婦女代表,黃曉漫時刻心系轄區內婦女兒童的健康與生活情況,積極帶領公共衛生服務隊下鄉進村入戶為村民宣傳健康素養、優生優育知識,為婦女行“兩癌”篩查,為貧困居民、殘疾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進行健康體檢及日常生活關心。
以身作則,注重感恩及品德家庭教育
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妻倆時刻以身作則,教育孩子尊重長輩、尊師愛友、樂于助人、遵守公共道德,還常常為他講授先進人物故事等。正因為家庭滿滿的正能量,使得兒子羅爍星從小就理解父母的不易與家人的愛心,小小男兒更加獨立有擔當及懂得感恩,每天會幫忙干家務活,在學校也積極參加班務工作,還是班里的“小小衛生員”。由于從小耳聞目睹家人的醫療工作,對日常衛生健康知識要較同學們更勝一籌,小小的他每當有體育課或者集體外出郊游時,他都會帶著自己準備的“急救百寶箱”,遇到同學們擦傷就主動幫忙消毒傷口,還會為同學們簡要普及心肺復蘇技巧,開朗樂觀的性格,讓他成為了同學們心目中的“開心果”。
保護環境,共為振興鄉村而打造老百姓宜居環境
作為醫務家庭,他們更懂得保護好環境是老百姓健康的基礎保障,在日常生活中能夠以身作則,示范帶動身邊的鄰居、親朋好友,倡導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同時能夠投身于創文創衛中,當好志愿者的角色。在工作中,每到一個鄉村開展醫療服務的時候能夠引導村民做好自身衛生工作,為老百姓的健康打造基礎的衛生保障環境。作為鄉村醫生及公衛衛生工作管理者,近年來,黃曉漫和她的家公一直在為轄區內及家鄉的村衛生站的建設及規范管理盡職盡力,為老百姓打造宜居環境努力著。
一個平凡的家庭,他們立足基層,在各自的崗位上,履行黨員的義務,堅守救死護傷的職責。在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中實現各自的人生價值,有事業上的成就,有道德修養的提升,更為新時代和諧社會的樂章增添了美妙音符。
【婦聯最美家庭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最美家庭”事跡材料07-21
【精】最美家庭事跡材料06-11
最美家庭事跡材料【薦】06-11
【推薦】最美家庭事跡材料06-11
【熱門】最美家庭事跡材料06-11
【熱】最美家庭事跡材料06-11
最美家庭事跡材料【熱門】06-11
最美家庭事跡材料【精】06-11
最美家庭事跡材料【推薦】06-11
農村最美家庭事跡材料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