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耳餐文言文翻譯
“戒單”,為政者興一利,不如除一弊,能除飲食之弊則思過半矣。作《戒單》。戒單共有14戒,分別為:戒外加油、戒同鍋熟、戒耳餐、戒目食、戒穿鑿、戒停頓、戒暴殄、戒縱酒、戒火鍋、戒強讓、戒走油、戒落套、戒混濁、戒茍且。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戒耳餐文言文翻譯,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何謂耳餐?耳餐者,務名之謂也。
貪貴物之名,夸敬客之意,是以耳餐,非口餐也。
不知豆腐得味,遠勝燕窩。海菜不佳,不如蔬筍。
余嘗謂雞、豬、魚、鴨,豪杰之土也,各有本味,自成一家。
海參、燕窩,庸陋之人也,全無性情,寄人籬下。
嘗見某太守宴客,大碗如缸,白煮燕窩四兩,絲毫無味,人爭夸之。
余笑回:“我輩來吃燕窩,非來販燕窩也!
可販不可吃,雖多奚為?
若徒夸體面,不如碗中竟放明珠百粒,則價值萬金矣。
其如吃不得何?
譯文:
戒耳餐
什么叫耳餐呢?
所謂耳餐,就是貪圖虛名的稱謂吧。貪戀食材的名貴,夸耀待客的誠意,是用來傳說的,不是用來吃的。
他們這些人不知道,如果豆腐做得出它得本味,遠遠超過燕窩好吃。
海鮮如果不夠新鮮優良,還不如蔬菜和鮮筍鮮美。
我吃過的雞肉、豬肉、魚肉、鴨子,這些都是像人中豪杰,各有天賦,各有本味,能自成一家。
而海參、燕窩,卻像庸俗簡單的人,自身沒有味道,全靠寄人籬下,指本味很淡,需要借助高湯的鮮味。
有一次遇見,某太守宴請賓客,碗像小缸一樣大,白煮的燕窩放四兩(4x1。6=6。4兩),一點味道都沒有,
但很多人卻還是爭相去稱贊、夸獎它的好。
我笑笑回答說:“我們來是吃燕窩的,不是來販賣燕窩的!
東西既然好,只能販賣,卻不好吃,雖然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只是為了被夸耀和好面子,不如在碗里放上百余顆珍珠,這樣價值萬金,誰都能看出來。
這道菜不是用來吃的,那又如何?
出處
《隨園食單》,古代中國烹飪著作。共一卷。作者為清代文學家袁枚,身為乾隆才子、詩壇盟主,他一生著述頗豐;作為一位美食家,他所著的《隨園食單》是其四十年美食實踐的產物,以文言隨筆的形式,細膩地描摹了乾隆年間江浙地區的飲食狀況與烹飪技術,用大量的篇幅詳細記述了中國十四世紀至十八世紀流行的'326種南北菜肴飯點,也介紹了當時的美酒名茶,是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中國飲食名著。
《隨園食單》出版于1792年(乾隆57年)。全書分為須知單、戒單、海鮮單、江鮮單、特牲單、雜牲單、羽族單、水族有鱗單、水族無鱗單、雜素單、小菜單、點心單、飯粥單和菜酒單十四個方面。在須知單中提出了既全且嚴的二十個操作要求,在戒單中提出了十四個注意事項。接著,用大量的篇幅詳細地記述了我國從十四世紀至十八世紀中流行的326種南北菜肴飯點,也介紹了當時的美酒名茶。從選料到品嘗都有所敘及。從中可以看出,中國菜肴幾百年來沒有多少根本性的變化,他推崇的美食,如今仍然廣受追捧,非常實用。
《隨園食單》是提高烹飪技術、研究傳統菜點以及烹制方法的指導性史籍。自問世以來,這部書長期被公認為廚者的經典,英、法、日等大語種均有譯本。
《隨園食單》文字簡單清爽,人人都可照著去做,有趣的是,作者還將某菜做法,出自何人何家大都寫了出來。實在是一本美食家的必讀之書。
其實袁枚只能說是一名美食家,而不能說是烹飪家,他本人并不會廚藝。
作者生平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詩論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蒼山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慶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調做官,曾任江寧、上元等地知縣,政聲好,很得當是總督尹繼善的賞識。三十三歲父親亡故,辭官養母,在江寧(南京)購置隋氏廢園,改名“隨園”,筑室定居,世稱隨園先生。自此,他就在這里過了近50年的閑適生活,從事詩文著述,編詩話發現人才,獎掖后進,為當時詩壇所宗。袁枚24歲參加朝廷的科考,試題是《賦得因風想玉珂》,詩中有“聲疑來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總裁們以為“語涉不莊,將置之孫山”,幸得當時總督尹繼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作者著作
有《小倉山房集》;《隨園詩話》16卷及《補遺》10卷;《新齊諧》24卷及《續新齊諧》10卷;隨園食單1卷;散文,尺牘,隨園食單說部等30余種。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摯,流傳久遠,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創作背景
蒲松齡出生于書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舉入仕,可惜屢試不第,只能以教書為生。他自幼便對民間的鬼神故事興致濃厚。據說,蒲松齡曾為了搜集素材,在家門口開了一家茶館,來喝茶的人可以用一個故事代替茶錢。借助這個方法,蒲松齡搜集了大量離奇的故事,經過整理、加工過后,他都將其收錄到了《聊齋志異》中。
蒲松齡每晨起就在大道邊鋪席于地,并擺設煙茶,坐待過往行人,以搜集奇聞異事。每聽到一事,回家后就加以粉飾潤色。
康熙元年(1662),蒲松齡22歲時開始撰寫狐鬼故事?滴跏四甏,40歲的蒲松齡初次將手稿集結成書,名為《聊齋志異》,南高珩作序。此后屢有增補。直至康熙二三十九年前后和康熙四十六年,該書還有少量補作!读凝S志異》的寫作歷時四十余年,傾注了蒲松齡大半生精力。
【戒耳餐文言文翻譯】相關文章:
醫戒文言文及譯文09-18
柳宗元三戒原文和翻譯10-29
《醫戒》文言文原文及譯文06-04
文言文“公輸”翻譯01-20
孟子文言文翻譯01-13
曾子文言文翻譯01-13
海瑞文言文翻譯01-01
江郎才盡文言文翻譯03-17
《唾面自干》文言文翻譯12-19
黃庭堅文言文翻譯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