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贈汪倫》教學設計
《贈汪倫》全詩語言清新自然,想象豐富奇特,雖僅四句二十八字,卻是李白詩中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提供了 《贈汪倫》教學設計,歡迎參考!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3個字。
2.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重)
3.根據詩歌的描繪,想象畫面,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難)
教學流程:
課前準備:板書(關愛他人 古詩兩首)
一、導入。(3分鐘)
1.承接課堂精彩兩分鐘,導入新課。感謝張凱文同學給我們帶來的這個動人故事,這首深情的詩歌。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李白的這首《贈汪倫》
2.板書課題。師范寫,生跟寫,指導讀準“贈、倫”,識記并書寫“汪”。
3.讀題,解題。(板書:李白 汪倫)
二、回顧學習古詩的方法。(2分鐘)
孩子們,你有哪些學習古詩的好方法,可以介紹給我們的小伙伴的。還記得我們學習《回鄉偶書》時的“五讀”嗎?
三、初讀感知。(5分鐘)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認認真真讀一遍)
2. 指名讀,正音。
3.同桌對讀。把詩歌讀通順、讀流利。讀對你就夸夸他,讀錯你就幫幫他。
4.學習生字“乘、舟”。(讀音、筆順、書寫、組詞)
5. 師生合作讀,自由讀,指名讀,讀出節奏。
四、品讀感悟。(15分鐘)
1.觀察課文插圖,你看到了什么?
2.自由讀詩,想一想: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地方讀不懂?
3.交流匯報。隨機理解“將欲”“忽聞”(讀出意外、驚喜之情)“踏歌”(動作演示)“深千尺”(了解夸張,讀出水深,并拓展詩句)“不及”等詞句。
4.師配樂范讀,生閉眼想象:此時此刻,你腦海中浮現出了什么樣畫面?
5.說一說:是呀!李白就要乘船離開了,不知什么時候才能再見面。你是汪倫,你會對李白唱些什么?此時此刻,望著匆匆趕來的汪倫,李白一定會有千言萬語涌上心頭。你是李白,你會對汪倫說些什么?
6.演一演:播放《高山流水》,指名生表演悟情。(同桌表演、指名表演)
五、感情誦讀。(3分鐘)
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搖頭晃腦、手舞足蹈的讀。
六、補寫詩句。
七、拓展延伸。
船漸漸遠去,李白告別了汪倫,他們的友誼譜成了一首流傳千古的送別詩。其實,這樣的送別詩還有很多,你還知道哪些?
八、作業超市。
1.搜集更多送別詩讀一讀,背一背。
2.請你根據自己的想象,給詩歌配一副畫,并將古詩工工整整的抄寫在畫上。
3.將古詩改編成簡單的情景劇,排練演出。
板書設計
贈汪倫
水深——情更深
教學總結:
新課標》對第一學段詩詞的教學要求“誦讀兒歌、童謠、或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因此,我的教學以“誦讀詩句,想象詩境,體會詩情”作為教學重點。教學中努力體現“自主性、實踐性、整體性”及“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的語文教學思想,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新秩序,真正使學生做到“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本節課力求做到:
1、綜合運用多種方法讀詩,熟讀成誦。在教學中,教者采用多種方法來引導學生讀詩,借助拼音讀,去掉拼音讀,劃分節奏讀,跟著錄音讀,分小組賽讀,師生合作讀,創設情境引讀等等。在逐層深入地讀中,架起學生與詩歌溝通情感的橋梁,讀中悟清,以讀促背。
2、通過創設情境,深入理解詩句,體會表情達意的方法。在誦讀和理解詩意的過程中,我極力創設情境再現友人依依惜別的場面,并進行引讀,在教師的情感渲染中,在學生的朗朗誦讀中,深入理解詩句,體會情感。
3、課內插入課外閱讀材料,擴充閱讀信息,破疑解難,進一步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是理解詩歌的基礎。結合《贈汪倫》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我適時借助多媒體視頻引入李白與汪倫成為好朋友的故事,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奠定了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情感的基礎。
4、擴展相關送別詩,積累語言,積淀情感。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這首《贈汪倫》以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送別詩。教師在精讀一首《贈汪倫》的基礎上,又調動了學生已有的古詩積累,引出剛剛學過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進行誦讀,接著又推薦一首課外的送別詩《別董大》,讓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學習,從而豐富學生的積累。
不盡如人意的是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不夠緊湊,前面讀詩占用大量時間,導致拓展理解,情境表演時不夠充分;拓展其他送別詩如果能在寫法和表達情感上加以比較會更深入。
【小學《贈汪倫》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贈汪倫》教學設計(小學)06-20
《贈汪倫》教學設計04-02
《贈汪倫》教學設計08-23
《贈汪倫》 教學設計10-10
《贈汪倫》教學設計10-08
贈汪倫教學設計11-09
小學語文《贈汪倫》教學設計08-11
《贈汪倫》教學設計及賞析07-23
《贈汪倫》教學設計說課稿10-07
贈汪倫優秀教學設計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