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雨巷的精美散文隨筆三篇
關于雨巷的精美散文隨筆:雨巷
就這樣走進那條雨巷,在霏霏煙雨里。
一條幽長幽長的深巷,靜靜地臥著,上邊依舊鋪著一層鵝卵石。只是不知道磨去它們凸凹的棱角的,是舊日的足履,還是今日的細雨。
深巷里飄飛著綿綿的細雨,一片的茫茫,一色的寂寂,唯有一座座第次檁比、曲線清奇的高墻深宅,可以令人隱約分辯出其輪廓和曲線。
細雨貼著這些古老的建筑飄過,繚繞而起的水色,又使這些建筑的邊緣有些模糊,把一種沉穩的氣勢與素樸的古拙,朦朧在一片薄煙氤氳里,那若水墨濡染的至美境地,讓人覺得極致的美,原本就是無關宏旨的,惟有一份蘊藏在平淡里的深沉,才能令心撼動。這正如大多數人的生命輪廓一般,似乎很平凡,不夠醒目,卻有著種自甘平凡的踏實與沉穩。
細雨漫漶著,在高墻深瓦上跌落,越過錯落著的斷垣墟院,應著清冷的風,漫到階上的青苔是深深淺淺的綠。雨巷的深處,隱約有人披著蓑衣,劈劈啪啪走動著。這決不是在蠻荒鄉間,這比蠻荒鄉間要深幽和清遠許多,有著一種心底里最渴望的幽靜與曠遠。
沉浸在這樣的情境里,讓人在凝神之際,忘卻了時光,忘卻了低低徊徊的心事。霏霏細雨淅瀝著往事的容顏,在微醺迷離里,塵封的歲月清晰出一種親切的真。
漫漶的壁瓦厚淀拙樸,剝蝕的門環古老寂靜。想起年幼時分,夜里醒來時,一個人赤著足,叩開這門環,坐在高高的門檻上,在冷冷的月下聽秋蟲稍帶凄清的幽吟聲。想起清晨時分,奶奶的小腳踩在青苔點綴的石板上,去井里汲水,瓦頂上有貓兒在爭吵著什么,高高低低的喵喵聲,惹來母親的呵斥聲,滑過清晨的靜。點滴的場景短的禁不起回憶,若不回憶罷,心中偏又空落落的慌……
也罷,就讓這回憶無聲息地,夢一樣地走過,一些稍帶些許潮濕的溫暖,便會不約而至落上心頭,五彩繽紛地綻放開來,諸色斑斕,轉瞬就暈開來,泅進霏霏的煙雨里,虛空成一片濃稠的縹緲。就像幼時青梅竹馬的感覺,青澀且單純,沒有甜言蜜語,沒有山盟海誓,只是默默停留繼而擦身而過。戀過么?沒有戀過么?總之是分開了。
就是這樣莫名的感觸,令腳步輕邁進雨巷的開始,就從足下、指尖、眼角傳遍全身。從高墻深宅、漫漶壁瓦、剝蝕門環、頹圮的殘垣墟院,以及那和煙和雨不勝的清愁,無一不在貫穿和加深著這種感覺,充滿了夢幻的清淡寫意,閃閃爍爍在深巷或是重瓦幽院間,也許不期而遇就遇見了,也許凝目錯神間就蕭疏了。
此時此刻,雨絲正繁,在和風的綽約里,爍爍成一片,卻攏不來那份物我倆忘的雅致,想是這無意中的情緒所攪的。這霏霏的雨,好像不知流走的時光,不知放晴的急切,只是一味地紛紛又紛紛,不及細分千古的流離,執著地落到人間。
霏霏于巷深,寫意長長的幽思,一種從古典婉約里提煉出的超乎塵世的心緒,以著飄逸的韻致彈跳著,那彈跳的姿態令我覺得似有所期待,期待那巷弄深處,會隨時出現個斜倚油傘的纖纖身影,那若丁香般的女子。她低垂的臉龐隱隱著憂傷,水藍色裙衫,淡淡地掃了蛾眉,寂寞地燦爛著。誰能細辯,那憂傷的來處,是“美人折向巷前過”的花蕾,還是一葉碧翠澄澈的清唱?
她的纖足行在青石板上,遺一路細碎的漣漪,搖曳間傘弦的觸響,送還多少欲語還休欲罷不能的心事呵,寫意成了一種千年絕唱的企盼,一種優雅情愫真諦的風情,以及牽扯著一份與生俱來的情愁。仿佛,她只是偶然與心邂逅的女子,以著一種斂眉垂首的姿態,從深巷的暗處輕步而出,纖塵無染,霎時明亮柔和了周遭的幽折晦暗,成為這幽冷色調里,唯一的春色與希翼。于是,滿心的憐愛油然而生……
不知為什么,我只覺得只有女子的靈性與風骨,才能美得如此簡約而清越,才可以在那一低頭的無限溫柔里,顯現出不欲謫世的風情,才可以恬靜如水地穿越煙雨紅塵,而無動于衷。千百年來,從歷史中脫穎而出的風骨卓然的女子個個如此,只是這些都是傳奇,從現實到傳奇又經過了多少演繹。恍惚間,這個斜倚油傘的纖纖身影,從遙遠的傳奇里,輕邁著深淺不一的足跡,在茫茫的雨霧中無聲的走來。纖指握著的花傘,在那幽幽的巷道上一朵一朵開將下來,像是突然的時空錯誤,帶著如蓮般細碎的心思,就這樣慰籍了我在碌碌紅塵中,經年如水的牽懷。
此刻,我被這至深的古典,透著人世寂寞的美感動。巷道伸伸延延,持傘而行的身影,孱弱的葉一般的身姿,若暗香飄過,只留下淡淡的水樣清息……濡濕在細雨無邊似輕愁的深深庭院,和幽長幽長如暗夢的巷道,由于風雨的推波助瀾,這縷清息,印有情愫的痕跡,是可以看得見的晶瑩。
這點點滴滴的感懷,像是過客,又像是夢境。只在心頭留下了一絲惆悵,一縷牽念,一抹空靈寂廖的煙水的色澤。仿佛從來都如此刻一樣。與時間唯一一直呼應的就是這雨巷,年年渲染著無限濕濡,為曾經與當下做一個淅瀝不盡的注角。這注角里所洋溢的始終是淡淡的清愁,以及淡淡的憂傷,沒有絲毫的濃墨重彩,如絲雨飄落青石板上微濺的漣漪,順風而起……那斜倚油傘的身影,若一絲溫涼撫面而過,令我有種想把她捧掬在心里的沖動,可就在剎那凝神間,她飄乎而去,無聲無息,杳無蹤跡,只留下寂靜的深巷和空茫的細雨,以及那份還未來得及細細品味的溫涼。
雨……幾時落定?幽思……何時能停?
關于雨巷的精美散文隨筆:汀州雨巷
輕輕地走進汀州雨巷,細雨在兩旁的瓦楞上跳躍,忽而又頑皮地跳到青石板的路上,和他們在青石板上的伙伴們嬉鬧著、喧嘩著……
漫步在烏石山,最讓人眼前一亮的是雨中的馬頭墻,這是一種“疊落式山墻”。它高出屋脊,隨那屋頂斜坡呈現出階梯型。馬頭墻有三疊式樣的,也有五疊的。從街上望過去,在一個平面的空間里,馬頭墻層層疊疊的,形成連續的韻律。若是在巷子的轉角處,有兩組馬頭墻相交,那更是別有韻味。“踏踏馬蹄誰見過,眼看北斗直天河”。用來形容這街巷里連續不斷的馬頭墻,是再好不過了。馬頭墻錯落有致,顧盼生情。仰頭一望,白色的墻與白色的云,交相輝映,加上屋脊上黛色的瓦,疊錯的飛檐,給人一種藍天飛雁的感覺。
行走在這雨巷里,眼睛看到最多的就是門。客家人家,將門視為通情達理的入口,大凡入口,都經過精心的打理,隱現著文化的流風余韻,流溢出房屋主人的文化素養和經濟實力。這雨巷中的門,尋常人家門里嵌入兩條木頭,一條門楣、一條門檻而已,簡單實用。小康人家的門則樸素端莊、靈活輕盈,大多為整塊木板,飾以雕花。而大戶人家則多為石庫門。汀州的大戶人家,不是高官顯貴,就是富商,他們有得是錢,因此,即便是門也要弄出點花樣。有人家在門前用矮墻圍出數坪小空間,透出親切溫馨。有的在門內構筑一垛矮墻,暗示人們這是個大人家。還有的門外留有門廊。但汀州人家的門都不大,透出客家人的內斂和不事張揚的個性。
要說汀州人家的精致,那就要看那些雨巷花窗上的木雕了。汀州的木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雨巷中的木雕技藝主要體現在雕花木窗上,雕刻的種類有圓雕、平雕、浮雕等等。花窗以木露窗為主,雕刻的花式有吉祥圖案、古代傳說、倫理教化,不一而足。汀州雕窗的特點是不涂油彩、暴露自然木質紋理,渾然天成、清新素雅。
汀州三月,這深深的雨巷里,也是春意盎然哪。誰家門前,斜橫一枝疏梅,花謝了尚有余香。這邊門巷里,幾叢短竹,正青翠欲滴,隨風搖曳。向前幾步,這家的朵朵綻放的三角梅,已經爬過馬頭墻,探出小腦袋,正笑盈盈向您示意。這座大門里,桃花開得最是熱鬧,此時,推門而進,更見主人春風滿面,熱情招呼入座,端茶倒酒,談天說地,別有一番風味。人家庭院里挺拔高大的桂花、香樟,正散發出陣陣的幽香。在這雨巷里看花,要看人家陽臺上、窗臺上的花。愛美的汀州人家,把花兒栽在花盆里、掛在吊籃上。那些個風信子、水仙、春蘭、蝴蝶蘭、杜鵑、迎春、海棠和金盞最是多見。這些花兒,把雨巷裝點得五彩繽紛,煞是好看。
行走汀州,我最喜歡的是店頭街。徜徉在雨巷兩旁,客家小吃以及雕刻、剪紙、畫像、古玩、刺繡、裁縫、理發、金銀首飾、紙藝、釀酒等傳統手工藝特色的行業悠閑地散布其間,雨巷的兩面,最多的是一排排豎立的酒旗,在斜風里飄動。這里的酒店,都是些不大的店面,臨窗把酒,一邊慢飲細酌,一面看街上的風景,是再愜意不過。輕挑簾裘,藍布斜襟、杏子明眸的客家姑娘,捧一壇汀州酒娘,擺上幾碟老鹵,豪爽的客家漢子,猜拳行令吼起來,大碗酒喝起來……整個雨巷彌漫著客家米酒濃濃的香味,此時,這雨巷應該稱為酒巷更為恰切。只見酒桌里早已坐滿了客人,他們一面談話,一面頻頻的舉起酒杯,他們在談論什么?走在這雨巷里,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然而,今天汀洲雨巷里走過的姑娘,大都時尚而開朗,雖然,春寒料峭,我卻看到了好幾個穿著長筒靴,皮短裙,手里拎著真皮手袋的姑娘。這雨巷里的姑娘,也都如同花兒一樣。細雨蒙蒙里,雨巷里浮動著各式各樣的花傘,像是流水里浮動的落花,這些傘花兒起起落落,赤橙黃綠青藍紫……有的素雅,有的艷麗,裝點著小巷的顏色。各色的花傘下,是漾著笑意的容顏。“我奔流著向未來而去,再不會嘆息。我日夜唱著歌兒,昔日的笑顏都被喚起。我守護下的汀州城,重現昨日的美麗……”是誰哼唱起汀水謠,穿城而過,如同絲雨般飄落人的心間。
這雨巷里的雨漸漸的大了。臨街的屋檐下,水滴開始濺起水花。人家的花窗上紛紛撐起各色的防雨布遮棚,仿佛各色的旗幟,在雨巷里飄動。粉墻黛瓦,青石路面,半空里色彩各異的防雨棚,加上小巷里流動的花傘,這是一道你在別處絕對找不到的風景。
夜色漸暗,雨后初霽。我走出茶室,發現夜幕下的雨巷,多了無盡的色彩。汀州人家,亮起一盞盞、一串串紅色的燈籠。雨巷深深處,汀州開始做起她古老的美夢。
沿著石板路,我悄悄地向巷口走去,青石板上是我篤篤的腳步聲,我把腳步放輕了又放輕,不忍攪了這雨巷的好夢。
關于雨巷的精美散文隨筆:城村雨巷
三月的城村煙雨朦朧,一絲絲斜織的雨線,將千回百轉的小巷鋪滿江南的清韻。我在雨中靜靜的尋覓,聆聽著連日來不歇的雨聲,心柔軟的像要滴出水來。仿佛只要有雨,這個世界就會回歸寧靜,心就會透明起來,輕盈起來。
雨巷里的春天來了,一抬足就觸碰了一抹淺綠,興許是一片毫不起眼的苔蘚,可它染綠了一巷的春色。靜靜地走在雨巷中,撐起微微濕潤的油紙傘,在這一方寧靜的紙傘下,細細的數著自己的心跳,心在雨的淅瀝聲中變得漸漸的平靜下來。用隔著布鞋的腳掌,觸摸古巷的滄桑。巷子里沒有了當年的青春,沒有了曾經嬉戲的笑聲,剩下的只是這里的安靜。邁著輕輕的步子向前,卻依然留戀這憔悴的老墻,墻上脫落的時光和擦肩而過的古井、涼亭、宗祠廟宇勾勒出昔日的輝煌,那一磚一瓦、一街一巷中流露出的暖暖溫情,是對滄桑歲月的淡然與包容。
巷子里的人家,青石臺階,方磚鋪地,雨水順著屋檐流下來,開始像斷了線的珠子,漸漸地連成了一條線。高大的石制花壇,沾著雨露的蘭花,圍桌而聚的茶友鄰居,古樸而滄桑的意境從青瓷茶碗和淡淡茶香中飄散開來,只剩下滿滿當當的空明。多么希望自己化成晶瑩剔透的雨滴,回歸大地的懷抱,讓窗外淅瀝的雨,帶我回到那消逝的流年?也許到了今天,只有風雨中的那些磚雕圖案依舊訴說著不盡的往事。
途中,偶爾也會遇到和我一樣撐著傘在雨巷中閑賞的人,或許彼此都在尋找著心中的那份美。只是,在這醉人的雨巷中,我終未逢到那個有著丁香花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
【雨巷的精美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雨巷散文隨筆10-21
寫景的優美散文隨筆《漫步雨巷》10-21
精美散文隨筆11-08
《雨巷》說課稿07-21
戴望舒《雨巷》10-30
說課稿:《雨巷》10-04
戴望舒《雨巷》04-24
《雨巷》的意境05-14
《雨巷》朗誦10-25
《雨巷》原文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