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明史·楊繼盛傳》閱讀訓練及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題。(18分)
楊繼盛字仲芳,容城人。
嘉靖二十六年,登進士,授南京吏部主事,從尚書韓邦奇游,覃思律呂之學,手制十二律,吹之,聲畢和,邦奇大喜,盡以所學授之。繼盛名益著,召改兵部員外郎。俺答①躪京師,咸寧侯仇鸞以勤王故,有寵,帝命鸞為大將軍,倚以辦寇;鸞中情怯,畏寇甚,方請開互市②市馬,冀與俺答媾,幸無戰斗,固恩寵。繼盛以為仇齒未雪,遽議和,示弱,大辱國,乃奏言十不可、五謬。
疏入,帝頗心動,下鸞及成國公朱希忠、大學士,嚴嵩、徐階、呂本,兵部尚書趙錦、侍郎聶豹、張時徹議。鸞攘臂詈曰:“豎子目不睹寇,宜其易之。”諸大臣遂言,遣官已行,勢難中止。帝尚猶豫,鸞復進密疏,乃下繼盛詔獄,貶狄道典史。其地雜番,俗罕知詩書,繼盛簡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經師教之。鬻所乘馬,出婦服裝,市田資諸生。縣有煤山,為番人所據,民仰薪二百里外,繼盛召番人諭之,咸服曰:“楊公即須我曹穹帳,亦舍之,況煤山耶!”番民信愛之,呼曰“楊父”。
已而,俺答數敗約入寇,鸞奸大露,疽發背死,戮其尸。帝乃思繼盛言,稍遷諸城知縣。月余,調南京戶部主事。三日,遷刑部員外郎。當是時,嚴嵩最用事,恨鸞凌己,心善繼盛首攻鸞,欲驟貴之,復改兵部武選司。而繼盛惡嵩甚于鸞,且念起謫籍,一歲四遷官,思所以報國。抵任甫一月,草奏劾嵩。
疏入,帝已怒。嵩見召問二王語,喜,謂可指此為最,密構于帝;帝益大怒,下繼盛詔獄,詰何故引二王?繼盛曰:“非二王,誰不懾嵩者。”獄上,乃杖之百,令刑部定罪。
系三載,有為營救于嵩者;其黨胡植、鄢懋卿怵之曰:“公不睹養虎者耶,將自貽患!”嵩頷之會都御史張經李天寵坐大辟嵩揣帝意必殺二人比秋審因附繼盛名并奏得報。遂以三十四年十月朔棄西市,年四十。
(節選自《明史·楊繼盛傳》)
【注】①俺答:明時韃靼族的首領,經常侵擾明朝的西北邊境。②互市:通商。
1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尚書韓邦奇游游:出游,游覽。
B.鸞中情怯中:內心。
C.簡子弟秀者簡:挑選。
D.民仰薪二百里外仰:依賴,依靠。
1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倚以辦寇能以足音辨人
B.宜其易之吾其還也
C.有為營救于嵩者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
D.思所以報國吾知所以距子矣
1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楊繼盛曾跟從韓邦奇學習音律,專心研究音樂,表現出一定的音樂才華。
B.文章敘述了楊繼盛遭貶任狄道典史期間,賣掉了自己所乘之馬和妻子的衣裝,買來田地,將田地的收益用來資助那些跟從經師學習的學生。
C.楊繼盛善于處理民族矛盾,安民有方,政績卓著,受到皇上的器重,因此一年之內四次升官。
D.文章通過對楊繼盛受到仇鸞誣陷遭貶和嚴嵩報復致死的敘述,贊揚了楊繼盛忠心報國、痛恨奸佞的高尚人品。
20.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嵩頷之會都御史張經李天寵坐大辟嵩揣帝意必殺二人比秋審因附繼盛名并奏得報
21.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6分)
(1)冀與俺答媾,幸無戰斗,固恩寵。(3分)
(2)心善繼盛首攻鸞,欲驟貴之,復改兵部武選司。(3分)
參考答案:
17.A(游:交往問學)
18.D(所以:……的方法)
19.C(四次升遷并非皆因皇上器重)
20.嵩頷之∕會都御史張經∕李天寵坐大辟∕嵩揣帝意必殺二人∕比秋審∕因附繼盛名并奏∕得報(每處0.5)
21.(1)希望和俺答講和,僥幸不發生戰爭,鞏固皇上對自己的恩寵。(“冀、媾、幸、固”各0.5分,譯出大意1分)(2)(嚴嵩)內心喜歡楊繼盛首先上書揭露仇鸞,想使楊繼盛快速升官位尊,再改授兵部武選司。(“善、首、驟、貴”各0.5分,譯出大意1分)
【《明史·楊繼盛傳》閱讀訓練及答案】相關文章:
古詩《明史·楊廷和傳》閱讀答案及翻譯06-06
《明史·楊廷和傳》的閱讀答案和翻譯09-11
《明史·鄭和傳》閱讀答案08-28
明史·蕭彥傳閱讀答案08-15
《明史·曹端傳》閱讀答案與翻譯05-13
明史·韓文傳 閱讀及答案附有譯文08-04
文言文閱讀訓練題目及答案《楊震》篇10-19
明史·龍在田傳的閱讀答案附翻譯09-14
《明史熊鼎傳》的閱讀答案解析及譯文02-24
明史王汝訓傳的閱讀及答案總結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