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周易》命名、演卦、成卦中的辯證思想
《周易》被冠以“群經之首”,是我國最古老的典籍之一,蘊涵著無窮的智慧和博大精深的思想,可以說是我們傳統文化思想道德的源泉。下面是《周易》命名、演卦、成卦中的辯證思想,歡迎閱讀。
《周易》的“易”字亦有三層涵義,一是易簡,二是變易,三是不易,體現了形上之道、經驗變化、客觀規律相統一的辯證思想。
在中國傳統文化寶庫當中,《周易》占據著十分特殊的地位!吨芤住诽N含著豐富的辯證思想,由此建構起了中國人理解宇宙人生的基本框架,并在其后漫長的歷史歲月當中,對中國傳統哲學、宗教、文學、藝術,乃至醫學和自然科學產生了不可替代的影響。由于這個原因,《周易》又被喻為“群經之首,百行之源”。
正如許多學者已經指出的那樣,《周易》的辯證思想,與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等人的樸素辯證法思想,德國古典哲學集大成者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辯證法以及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辯證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雖然這四種思想對世界的本源是什么這個問題的回答各不相同,但都不同程度地以對立統一、矛盾運動、量變引起質變的視角,將世界看作一個普遍聯系、相互作用、不斷變化的開放系統。
然而,《周易》中的辯證思想又與西方辯證法有著顯著區別。對于這一點,葛榮晉先生曾作過精辟的分析,他指出:“從語言表達、價值取向和矛盾解決方式等方面,可將歐美的辯證法概括為‘矛盾斗爭辯證法’,而中國以《周易》為代表的辯證法,則可概括為‘矛盾和通辯證法’!本唧w地說,“歐美的辯證法強調斗爭性( 對立性) ,因而擴大矛盾的斗爭性在運動發展中的作用;而以《周易》為代表的中國式辯證法則注重‘和通’元素,強調矛盾同一性在運動發展中的作用”!吨芤住吩谥袊軐W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辯證思想與西方辯證法具有和而不同的獨特關系,使它得以成為我們理解和會通包括唯物辯證法在內的西方辯證法,推進黨的指導思想和中國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的重要切入點。因此本文特就《周易》中的辯證思想,從命名、演卦、成卦三個方面出發,進行一番梳理。
一、《周易》命名中的辯證思想
《周易》一名,最早見于《周禮》:“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 而《周易》命名中的辯證思想,可以從“周”“易”二字的內涵分別來進行考量。
《周易》的“周”字一般被認為具有三雍義,一是朝代名,二是地名,三是周遍無遺之意。唐代陸德明在《周易音義》中說道:“周,代名也。周,至也,遍也備也。今名書,義取周普! “周”義取“周普”的說法為歷代易學家所認同,說明《周易》一書以描述事物的普遍規律作為其核心內容。鄭玄在《易贊易論》說到:“《周易》者,言 《易》道周普,無所不包! 《周易》對于普遍規律進行把握,世間萬物皆被涵蓋其中。換言之,在《周易》中,形上之普遍規律總是通過形下之萬事萬物得到顯現,這是《周易》辯證思想最抽象、最廣闊、最深邃的內涵。故《周易系辭》曰:“《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知周乎萬物” “周流六虛”。
《周易》的“易”字亦有三層涵義,一是易簡,二是變易,三是不易。《易緯乾鑿度》云:“易一名而含三義,所謂易也,變易也,不易也” 。這三層涵義,都集中體現了《周易》的辯證思想。
第一義“易”,描述了《周易》之道寂然無形、通變不拘的形上特征!兑拙暻彾取吩唬骸耙渍,其德也。光明四通,簡易立節,天以爛明,日月星辰,布設張列,通精無門,藏神無穴,不煩不擾,淡泊不失,此其易也!焙喲灾椎兰湃粺o形、通變不拘,已然潛存著其化生萬物的可能性。
第二義“變易”,是指《周易》之道始終展現為形下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兑拙暻彾取吩唬骸白円渍,其氣也。天地不變,不能通氣,五行迭終,四時更廢,君臣取象,變節相移,能消者息,必專者敗,此其變易也。” 對此《周易系辭》亦有明確表述:“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
第三義“不易”,意謂形下事物以規定性成其為自身,則其變化發展呈現出規律性。《易緯乾鑿度》曰:“不易者,其位也。天在上,地在下,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伏,此其不易也! 這主要是從天道和人事的基本規律的角度來說的!吨芤紫缔o》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边@則是從自然和社會的基本規定性的角度來說的。
在上述三層含義當中,第一層含義“易簡”,亦即形而上下辯證圓融的思想,統包“變易”“不易”之義,構成了《周易》哲學體系的樞機。
其辯證性,就表現在乾坤二卦的特質當中!吨芤紫缔o》云:“乾、坤其易之蘊邪?”又云:“易之門戶邪?”又云:“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 然示人簡矣。”“易則易知,簡則簡從!卑凑諅鹘y易學的一般說法,乾、坤二卦分別象征陰陽、天地、動靜,《周易》其余六十二卦皆由乾、坤二卦演變而來。因此,乾、坤是易道特質之首彰,萬物由此發演流行。乾的特性是至動至變,坤的特性是至靜至簡。由動變而發用,由靜簡而持守。易道形而上下辯證圓融的思想由易與簡得到了最為精確的說明,因此,漢儒鄭玄《易贊易論》中直接將“易”的第一義表述為“易簡”,曰:“易之為名也,一言而函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 其圓融性就表現為生生不息的易道本身。宋代義理易學家程頤在《易傳序》中開篇解“易”:“易,變易也,隨時變易以從道也。” 在前半句中,他直接將易道理解為大化流行;從后半句則可見,此境乃是易與道通而為一之結果。程頤對此形而上下圓融之意頗為自得,他在《易傳序》最后說道:“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體用一源,顯微無間。觀會通以行其典禮,則辭無所不備。 ”認為把握了形上本體與形下功用統一的道理,就能夠充分把握《周易》的哲學思想。
與“易簡”一義的辯證維度相應,對于《周易》之“易”的含義還有“日月為易”的說法!墩f文解字》引“秘書說:‘日月為易,象陰陽也’”,段玉裁注:“秘書,謂緯書。謂上從日,象陽;下從月象陰” 。東吳虞翻《易注》所引《參同契》亦有“字從日下月”之說 。意為《周易》的“易”字本身是象日月之形,暗指陰陽轉變化生的辯證關系,它揭示了《周易》學說體系的基本特征。故《莊子天下篇》曰:“易以道陰陽”。
而與“易簡”的圓融性相應,關于《周易》的“易”字,還可以參考《說文解字》解易部曰:“易,蜥易,i蜓,守宮也,象形” ,謂“易”乃象蜥蜴之形,有靈變不測之意。如前文所述,《易》道流行,始于乾、坤,準確地說是乾生坤成,而細思之,乾、坤交變始于乾卦之初九。乾卦初九卦辭曰:“潛龍勿用”,宋代易學家程頤注曰:“理無形也,故假象以顯義。乾以龍為象。龍之為物,靈變不測,故以象乾道變化,陽氣消息,圣人進退。” 眾所周知,龍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中國人往往稱自己是龍的傳人,其源頭便可以追溯到“乾”卦卦辭。然而,龍畢竟只是傳說中的神獸,誰都沒有親眼見過,現實中唯有蜥蜴在外形和行動特征方面與之類似。故解“易”為蜥蜴,突出強調了易道無形盡變的辯證圓融特性。
二、《周易》演卦當中的辯證思想
《周易系辭》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薄疤珮O”是指生生不息的天道本源,“兩儀”是指最初有分的陰陽二氣,“四象”是指陰陽進而交變所成太陽、少陰、少陽、太陰四種事象,“八卦”是指二氣再次交變所衍生出的乾、坤、艮、兌、坎、離、震、巽八個三爻卦。這八個三爻卦分別象征了天、地、山、澤、水、火、雷、風八種自然現象,又進而引申為健、靜、止、悅、險、麗、動、順八種基本特性。至此,易道經過三重演變,《周易》的辯證系統已經初步成形。相傳,八個三爻卦為伏羲所演,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八種卦象遠不足以概括世間紛繁復雜的事象,故文王又將八個三爻卦再變則衍生出六十四個六爻卦,逐步形成我們今天看到的《周易》體系。由于二者的遞進、衍生關系,這八個三爻卦又被稱為經卦,六十四個六爻卦則統稱為別卦!吨芤住返恼麄思想體系,上至天道規律,下至人事吉兇,都是以太極、陰陽的辯證統一關系為基礎,經過多次變異推演建立起來的。
這在《周易》演卦的過程中,體現得最為直觀!吨芤紫缔o》最早介紹了演卦的方法,曰:“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于以象閏。五再閏,故再而后掛……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是說用雙手將演卦用的五十根蓍草取出,并將一根拿出放回櫝中,只用留下的四十九根蓍草來占卜。其中緣由,歷來眾說紛紜?追f達在《周易正義》中依用顧歡之說云:“立此五十數,以數神,神雖非數,因數而顯。故虛其一數,以明不可言之意也! 它體現了神與數,顯與幽,虛與實,即形而上與形而下辯證圓融的關系!吨芤紫缔o》曰:“神無方而《易》無體,一陰一陽之謂道”,說的便是這個。
“分而為二以象兩”,是將四十九根蓍草隨手分成兩部分,放在左右兩邊,象征陰陽,亦即天地兩儀。這體現了對立面矛盾、斗爭、變化從而生成萬物的思想。
“掛一以象三”,是指兩儀左邊象征天,右邊象征地,現在從左邊的蓍草中拿出一根掛在右手小指間象征人。這樣一來,天生、地載、人成,天、地、人三才就齊備了。故《周易系辭》在“神無方而《易》無體,一陰一陽之謂道”之后,緊接著又說:“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人的本性源自天地,人能夠通過自身努力拓展之、完善之,并在這一過程中實現對自身和外物的改造和成就,這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吨杏埂吩唬骸疤烀^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又曰:“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梢再澨斓刂,則可以與天地參矣。”這些都是對《周易》“繼善成性”思想的發揮。傳承中華文明數千年的傳統道德學說和社會建構就是建立在這一基礎上的。這同時也體現了中國古人將人與自然視為和諧整體的系統觀以及人既源于自然又改造自然的辯證思想。
“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是將左右兩邊的蓍草分別以四為單位計數,象征著春夏秋冬四季的變遷;左邊所剩余數在左手的三、四指之間,象征閏年,即所謂“歸奇于以象閏”,將右邊所剩余在左手的二、三指之間,亦象征閏年,即所謂“五歲再閏,故再而后掛”體現了《周易》認為陰陽天地人事的對立、運動、變化是有規律的這一思想。
經過以上四個步驟《易》卦第一次演變過程構成了,故曰:“四營而成易”。我們可以看到,《易》之“易”“不易”“易簡”三層涵義已經包含其中。而后,將左手二三指、三四指、右手小指上的蓍草放在一邊,將已經四四數好的蓍草合在一起,再按照第一變一掛二的方式操作一次,此為第二變。又操作一次,此為第三變。這時,統計三變所得掛總數,以減四十九,又以四除之(因為揲蓍時是四四數之的),就知道運變之數。或為六、或為九、或為七、或為八。六為老陰,九為老陽,七為少陽,八為少陰,這樣一爻的陰陽性和它在一卦中的地位才確定下來。因此,三變才成一爻,六爻才成一卦,故曰:“十有八變而成卦”。這十八變,大到成卦,小到一個步驟,皆體現了陰陽相互對立又相互轉化、相生相克、相推相蕩的辯證發展過程。 三、《周易》成卦中的辯證思想
一卦卦爻的占筮過程,實際上反映了陰陽交變的成卦原理。將這一原理推擴到由諸卦共同構成的易學體系當中,就體現為乾、坤生成六十四卦的思想。
作為經卦的乾、坤的辯證運動生成其他六個經卦。《周易說卦》曰:“乾天也, 故稱乎父。坤地也, 故稱乎母。震一索而得男, 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 故謂之長女?苍偎鞫媚校 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良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 意思是說,乾以一陽,化坤之初爻得震,故曰“長男”,化坤之中爻得坎,故曰“中男”,化坤之三爻得艮,故曰“少男”;坤以一陰,化乾之初爻得巽,故曰“長女”,化乾之中爻得離,故曰:“中女”,化乾之上爻得兌,故曰“少女”?梢,震、巽、坎、離、艮、兌六個經卦,是乾坤兩經卦辯證作用的產物。因此,古人常稱乾坤為父母,稱其余六經卦為“六子”。
同時,由于乾卦象征陽,而坤卦象征陰,乾變和坤變所成三男三女,亦相應有陰陽性之區分!吨芤紫缔o下》曰:“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偶。其德行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以此標準,震、坎、艮為陽卦,巽、離、兌為陰卦,這與六子的男女特性也是剛好對應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除乾、坤之外,六子陰陽性的確定并不是陽爻多為陽卦,陰爻多為陰卦,而是剛好相反。從《周易說卦》和《周易系辭》所指出的六子生成和陰陽性與人事的關系來看,《周易》是從乾、坤陰陽性本身出發,經過乾坤交變,產生人事規律,來最終確定六子卦的陰陽性的。這就再次體現了“易一名而含三義,所謂易也,變易也,不易也”,即認為世界是一分為二、變化的、有規律的辯證思想。
六十四別卦是由乾、坤交變所成八經卦相疊而成,因此,乾、坤兩經卦是《周易》演而為六十四卦的總根源 。前引《周易系辭》曰:“乾坤,其易之門邪”,又曰:“乾坤毀,則無以見易”,說的就是這個。漢儒荀爽注曰:“陰陽相易,出于乾坤,故曰門”,又注曰:“毀乾坤之體,則無以見陰陽之交易也”,意謂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凡陽爻自乾而來,凡陰爻自坤而來,乾、坤相互對待,引發自乾而來的陽爻與自坤而來的陰爻相互往來,陽爻由乾卦體往至坤卦體,陰爻由坤卦體往至乾卦體,在乾坤卦體上陰陽爻往來推移,流轉不息。
以《賁》卦為例。《賁》卦離下艮上,宋儒程頤注曰:“卦之變皆自乾坤,先儒不達,故謂賁本是泰卦,豈有乾坤重而為《泰》,又由《泰》而變之理?下離本乾中爻變而成離;上艮本坤上爻變而成艮。離在內,故云柔來;艮在上,故云剛上,非自下體而上也。乾坤變而為六子,八卦重而為六十四,皆由乾坤之變也。” 他否定了乾、坤相疊成《泰》,《泰》卦卦變而成《賁》的觀點。他認為,《賁》之下離,本來是乾卦,其中爻為坤所變而成離,《賁》之上艮,本來是坤卦,其上爻為乾所變而成艮,離、艮相疊而來。因此,六十四卦的生成是易有乾、坤,化生六子,八卦相疊的結果。此又三變也,體現了事物對立、交互、統一的辯證發展過程。
八經卦重而為六十四別卦的成卦理論,又被稱為“兩體說”,乾、坤之變已經通過其自身與六子卦寓于六十四卦當中。因此,六十四卦皆具二體之意,其基本內涵由此而來。首先,以八純卦為例,程頤曰:“八純卦皆有二體之義。乾,內外皆健;坤,上下皆順;震,威震相繼;巽,上下順隨;坎,重險相習; 離,二明繼照;艮,內外皆止;兌,彼己相說。” 進而,其余諸卦之特質,亦可以由此八純卦來解釋。
如以八純卦之卦德釋別卦。《需》卦坎上乾下,程頤曰:“以二體言之,乾之剛健上進,而遇險未能進也,故為需待之義。” 此以乾卦卦德“剛健”、坎卦卦德“險”來解釋由乾、需相重所得之《需》卦。
又以八純卦之卦象釋別卦。卦兌上乾下,程頤注曰:“以二體言之,澤,水之聚也,乃上于至高之處,有潰決之象! 兌卦象征“澤”,乾卦象征“天”,此以兩卦之象來推測《》卦卦象。
又以八純卦所代表之六子釋別卦!稓w妹》卦震上兌下,程頤注曰:“歸妹者,女之歸也。妹,少女之稱。為卦,震上兌下,以少女從長男也。男動而女說,又以說而動,皆男說女,女從男之義! 由于作為八經卦的震和兌代表長男、少女,又分別有動和悅的卦義,因此兩者相疊所得《歸妹》卦就以婚嫁為中心思想。
又以八純卦之陰陽性釋別卦。如《困》卦兌上坎下,程頤注曰:“兌以陰在上,坎以陽居下,與上六在二陽之上,而九二陷于二陰之中,皆陰柔掩于陽剛,所以為困也。” 如前所述,兌卦一陰統兩陽,為陰卦,坎卦一陽統兩陰,為陽卦。兌上坎下,陰卦為陽卦所掩,卦中陰陽爻的位置亦有特點,皆有圍困之意也。
四、小結
通過對《周易》命名、演卦、成卦的原理分析不難看出,辯證思想從簡易、變易、不易等抽象理念開始,展現為三變成爻、六爻成卦的具體操作,并在乾坤八卦六十四卦的生成中得到落實,貫穿了《周易》體系建構的全過程。但《周易》辯證思想的功用至此尚未結束!吨芤紫缔o》曰:“引而申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也就是說,只有進一步將《周易》的辯證思想,在六十四卦卦爻的具體情勢和社會實踐的具體情況當中,靈活加以運用,《周易》的體系才算最終完成。在《周易》當中不難看到這樣一種情形:六十四卦是由乾、坤交互八卦交疊而成,其基本特質是以八經卦的特性為基礎引申出來的。但同時實際存在的普遍情況是,卦義與成卦之由出入很大或并不相同,爻義的變化就更多。這并不意味著《周易》的辯證思想不再適用于具體的卦、爻,恰恰是因為一卦之為一卦,一爻之為一爻,其內涵是在六十四卦前后關系的整體當中,在六爻陰陽動靜位勢的變化當中,甚至在具體的占筮與實踐中確定的。由太極至于兩儀,兩儀至于四象,四象至于八經卦,八經卦至于六十四別卦,六十四別卦至于天下萬事萬物,所以能夠有此推演、光大,“其道一也”,深植在辯證法的對立統一性,世界的矛盾性,亦即易道的開放性之中。這是《周易》辯證法的精髓,也是我們學習和繼承《周易》辯證法時尤其需要重視和揣摩的。
《周易》的學術價值
在人類歷史上,沒有任何一部著作,能夠在跨越三干多年之后依然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并繼續煥發出奇異的光彩,使那些可以稱之為人類精萃的眾多專家、學者為之嘆服。請看一看專家學者們是怎樣評價《周易》的。
國際《周易》研究會會長、美國哈佛大學哲學博士成中英教授認為:《周易》不但是中國文化的原點.也是世界文化的原點。
我國著名學者郭沫若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中寫道:《周易》是一座神秘的殿堂。因為它自己是一些神秘的磚塊八卦一一所砌成的。
德國大哲學家黑格爾在《哲學史演講錄》中指出:《周易》包含著中國人的智慧。
我國著名學者鄧拓在《誰最早研究科學理論》一文中說我國最早的純粹抽象的科學理論著作應以《周易》為代表直到現在,人們對于《易經》的研究雖然還是很不夠的.但是可以斷定它是人類最早的關于宇宙觀和一切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性研究的知識總匯。
日本的漢學家本田成之.稱《周易》乃是中國人一切智慧的基礎,是唯物主義及其規律的基礎。
德國的漢學家馬菲博士指出:將《易經》解釋為神秘的、或者是非科學的都不對。它在人類社會,以遍布在當今世界的偉人宗教產生之前就存在了。我們可以說,它是宇宙的法則、真理。瑞上心理學家卡爾·古斯塔夫·瓊認為《周易》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此外,許多世界著名的自然科學家,包括諾貝爾獎的獲得者.都從本學科的研究中發現《周易》的原理與之相通。這方面的事例舉不勝舉。
總而言之,國內外的專家、學者普遍認為,《周易》囊括難以數計的人類的智慧。這是我們的祖先留下來的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
《周易》人生哲學
《周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經典之作,被儒家列為“六經之首”,又被道家尊為“三玄之一”。
一、天人合一是《周易》人生哲學的基礎
《周易》一書上篇闡發天地之道,下篇論述人世關系,用自然關系類比社會關系,用自然現象的己然性來論證社會現象的必然性,推天道以明人事。在《大象》傳里對六十四卦卦義的解釋,充分體現了這一道理。如其釋《乾》卦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贬尅独ぁ坟栽唬骸暗貏堇ぃ右院竦螺d物!贬尅睹伞坟栽唬骸吧较鲁鋈,蒙,君子以果行育德!贬尅锻汀坟栽唬骸霸评,屯,君子以經綸!贬尅兑妗坟栽唬骸帮L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边@些話表明,在“天之道”和“民之故”之間是存在著同一性的,人民通過認識和效法天道,就可以從中汲取教益,引申出人事所應遵循的原則!缎蜇詡鳌氛f的好:“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儀有所措!碧斓貏撋f物,然后進一步締造人世以及相關的禮儀等人世原則。《周易》用一整套特有的卦象系統,把自然界復雜的變化概括的、代表性的、特征性的予以表現。如果單純的只是描述自然界的現象,那也就是簡單的羅列了。
二、憂患意識是《周易》人生哲學體系的一個重要部分
區別于西方空間思維角度,中國古人是時間角度。同時中國文化,是“快樂”文化。所以中國古人就有了強烈的憂患意識。《周易》憂患意識提出了幾個人生的原則。
(一)、防微杜漸,戒懼危亡。坤卦初六爻辭說:“履霜,堅冰至!薄吨芤兹狻吩唬骸奥乃獔员潦沁@樣的象,即腳下既已踏霜,堅冰必將到來。引申一步,告誡人們要見微以知著,防微而杜漸!庇帧吨芤渍x》曰:“初六陰氣之微,似若初寒之始,但履踐其霜,微而積漸,故堅冰乃至。義取所謂陰道初雖柔順,漸漸積著,乃至堅剛!币虼苏f對于所有的惡事要斃之于小,慎之于微,善于在他們勢力還很微小的時候,就識破他們,以早防范、消餌。否卦九五爻辭說:“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周易全解》曰:“九五之爻已進入息否之時,在泰道將還之時,人皆晏然安樂,唯大人有戒懼危亡之心,他念念不忘“其亡其亡”,有如此戒懼危亡之心,必能像“系于苞桑”那樣堅固不拔。”所有這些都是告誡人們,能夠隨時戒懼危亡,就如同苞之根深蒂固一樣,無有傾危。
(二)、進德修業是立人之本!吨芤住分袕娬{做人要符合天道,要戒懼危亡,但是處憂患之時絕對不可以因個人的一時安危而放棄做人的原則,二是要以德為準。從而引出人生的重要的根本:進德修業!断缔o傳》說:“《易》之興也,其與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損,德之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于物。恒,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后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恒,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辨義。巽,以行權。”《系辭傳》選取了九卦分三次敘述,即所謂的“三陳九卦”,以見其處憂患而不失操守,進德修業以擺脫困頓之意,進德修業才能保守天地之道。人處于困境時,為了擺脫困境,最容易喪失德行和操守,故《周易》提醒人們即使身處困境,也要守節不移,臨危不亂才是擺脫困境的正道!短坟跃湃侈o曰:“無平不陂,無往不復,堅貞無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笔钦f事物總是處于對立面的相互轉化之中,否極泰來,人處困境之中,一定要不失其信念,堅持道德操守,進德修業,見機而作,才能終得善果。反之,如果不能堅持道德操守,為了擺脫困境不擇手段,就不能有好的結果,即《恒》卦九三爻辭所謂的:“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貞吝!薄断髠鳌芬矊覍姨嵝讶藗冊诶Ь持幸⒁馓岣叩赖戮辰纾斗裣蟆吩唬骸疤斓夭唤唬。君子以儉德辟難。”《蠱象》曰:“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薄犊蚕蟆吩唬骸八,習坎。君子以常德行。”《騫象》曰:“山上有水,騫。君子以反身德。”作為人,如果在逆境中都可以保持自己堅貞的操守,那更不必說順境了!
把握《周易》的人生哲學,一定要把握住推天道以明人事的道理!吨芤住匪於ǖ娜松軐W理論成為后世哲學家理論的發凡。學習先人,能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更有方向。
【《周易》命名、演卦、成卦中的辯證思想】相關文章:
《周易》辯證的易卦思想09-23
周易全解之旅卦11-04
周易全解之豐卦08-28
周易全解之睽卦10-08
周易全解之解卦11-17
周易全解之姤卦09-02
周易全解之萃卦06-30
周易全解之小過卦09-09
周易全解之否卦10-11
周易全解之同人卦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