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易經(jīng)》中的卦
《易經(jīng)》中陰陽變化、五行生克道理和意義,卦象及爻位的辯證關系的理論,卦辭和爻辭闡釋的道理和依據(jù)等,形成了《易經(jīng)》博大精深的哲學體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易經(jīng)》中的卦,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卦:
1、單卦,由陰陽三爻組成,又名經(jīng)卦,共有八個,即:乾、兌、離、震、巽、坎、艮、坤。
2、重卦,又叫偶卦,由兩個單卦重疊而成,共有六十四個。
3、純卦,由兩個相同的單卦重疊而成,共八個,與八個單卦名相同,純卦含在六十四卦之中,又是八宮卦的本宮卦。
4、本卦,指問卦者占得的原卦,占卜兇吉以本掛結(jié)論為主。
5、變卦,指依據(jù)本卦變動而得的卦,變動有其規(guī)定法則,其中有一爻變性后卦隨之而變,變卦作為輔助完善本卦預測結(jié)論。
6、上下卦(內(nèi)外卦),一個重卦由兩個單卦重疊組成,處在下方的單卦叫下卦,又叫內(nèi)卦;處在上方的單卦叫上卦,又叫外卦。
7、互卦,在一個六爻卦中,將2、3、4爻和3、4、5爻組成的一個新卦,因3、4兩爻上下卦互用,故稱互卦,互卦亦作為本卦斷卦的輔助之用。
8、覆卦,也稱綜卦、復卦、反卦、倒卦,是一個重卦顛倒過來的卦,如,將澤天夬卦顛倒過來則成為天風姤卦,夬卦和姤卦就是互為覆卦。
9、當位卦,也稱正卦,卦中六爻,從下而上,一、三、五爻為奇數(shù),二、四、六為偶數(shù),陽爻居奇數(shù)位,陰爻居偶數(shù)位,為得正當位,叫當位卦,如,既濟卦為當位卦。當位卦象征正道,符合規(guī)律。
10、旁通卦,指兩個六爻卦之間,六個爻陰陽均是相反的卦,如,乾卦和坤卦就是旁通卦。
11、錯卦,又稱對卦,指兩個六爻卦卦爻兩兩陰陽相對,并且另一卦陰陽相反的卦如地澤臨卦和天山遁卦即為互為錯卦。
12、像卦,一個重卦卦象與另一個單卦卦象有相似的地方,如中孚卦由上兩陽爻,中兩陰爻,下兩陽爻組成,與單卦離卦上一陽爻,中一陰爻,下一陽爻卦象相似,稱為像卦。
13、包卦,六爻卦中,初爻和上爻都是陽爻,中間有陰爻的,稱為陽包陰,如火雷噬嗑卦;初爻和上爻都是陰爻,中間有陽爻的,稱為陰包陽,如水風井卦。
14、四正卦,代表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的經(jīng)卦稱為四正卦。先天八卦四正卦為離、乾、坎、坤,后天八卦四正卦為震、離、兌、坎。
15、卦象,指六爻卦的形象。這個形象是類比、象征、表意某種事物的形象。象,既是形象,又是抽象。
16、卦時,六十四卦,每一卦象征某一事物,敘述這一事物在特定背景中產(chǎn)生、變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這個卦的特定背景,稱之為卦時。
17、卦數(shù),也稱易數(shù)。《易經(jīng)》是符號文化,卦數(shù)是指《易經(jīng)》中以數(shù)術演推揭示萬事萬物規(guī)律的學問。以陰陽二符號,通過變換和疊加,以形象、類比、隱喻等形式來揭示萬物相互聯(lián)系、生成、成長、發(fā)展、鼎盛、衰退、消亡、復生的規(guī)律,這種推演變換都是以數(shù)術為基礎的,這種數(shù)術,稱為卦數(shù)。
18、義理,《易經(jīng)》中陰陽變化、五行生克道理和意義,卦象及爻位的辯證關系的理論,卦辭和爻辭闡釋的道理和依據(jù)等,形成了《易經(jīng)》博大精深的哲學體系,統(tǒng)稱為《易經(jīng)》的義理,義理是源于對天文和地理知識的總結(jié)。
19、占,《易經(jīng)》有“象、數(shù)、理、占”四大功能,占,是占筮的意思,即占筮兇吉,預測未來。
易經(jīng)中的人際交往
同人卦指導不同的人能更好地相處
人與人之間總是存在許多差異。正因為有差異,人類社會才如此的豐富多彩,但同時又產(chǎn)生了許多矛盾和沖突。如何才能使人們做到異中求同、求同存異、和平共處、共同發(fā)展,并最終實現(xiàn)天下大同,這就是《周易》第十三卦同人卦所闡述的主題。
所謂“同人”,就是與人和同。“同”字有呼應、協(xié)同之意。這個卦名取自該卦的“卦辭”(“卦辭”有“同人于野”之語),從“卦辭”和“爻辭”中抽取一個或兩個字作為卦名,是《周易》的慣例。“易者,象也”,“卦辭”中出現(xiàn)“同人”二字,當然與同人卦的卦象有關。從卦形來看,同人卦的上卦是乾卦,下卦是離卦。漢代一些易學家認為,乾卦在先天八卦方位中居南面,離卦在后天八卦方位中也居南面,兩者有共同點。所以荀爽說:“乾舍于離,相與同居。”《九家易》稱:“乾舍于離,同而為日(離卦代表太陽)。天日同明,故曰‘同人’。”近代易學家尚秉和也持這種觀點。宋代易學家程頤認為:“天(乾為天)在上者也,火(離為火)之性炎上,與天同也,故為‘同人’。”這種觀點也有一定代表性。
君子應明察同異最終和而不同
根據(jù)卦象,“象傳”從另一個角度出發(fā),提醒“君子”應區(qū)分人物的異同。“大象”說:“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意思是說,天(乾)與火(離)組成同人卦,“君子”觀此卦象,應效法天的無私和火的光明,明察各種事物的同異,以便異中求同,求同存異。“大象”所傳達的思想很明確,就是實現(xiàn)天下大同并不意味著要消滅個體和文化的差異性,而是在保留差異性的前提下追求和同,即和而不同。就像天與火本來風馬牛不相及,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事物,但兩者之間也有相同之處。天與火尚能組成同人卦,人與人之間為什么不能實現(xiàn)和同呢?
既然以“同人”作為全卦的主題,作者在寫“卦辭”和“爻辭”時,必然圍繞著這個主題做文章。“卦辭”說:“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所謂“野”,就是曠野之地。《爾雅·釋地》稱:“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牧,牧外謂之野。”可見古文中的“野”是指離城邑很遠的地方,在這里則泛指“天下”。“卦辭”的意思是,與人和同,要以天下大同為目標,盡量擴大其范圍,這樣才能亨通,有利于克服最大的困難(在古代,“涉大川”是最困難的事情之一),有利于大公無私的“君子”踐行天下大同之道。
這里所說的“君子”,是指組成該卦的離卦和乾卦的中爻,即“六二”和“九五”。“彖傳”解釋說:“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離為火,代表“文明”,乾為天,代表“健”(即自強不息)。“中正而應”是指下卦(離卦)的中爻與上卦(乾卦)的中爻,均居中正之位而且陰陽相應。“彖傳”這句話的意思是,這一卦的上下“二體”,不僅代表著人類追求文明和自強不息精神的融合,而且其主體互相呼應,這正是“君子”所踐行的正道。
在求同的開始要主動與人溝通
當然,要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和同,是漫長而艱難曲折的過程。同人卦的“爻辭”,用非常形象生動的語言展示了這一過程,并給出了種種提示。
同人卦第一爻是陽爻(“初九”),這一爻與相對應的第四爻(“九四”)同性相斥,不能和同,但與第二爻(“六二”)靠得最近,可以求同。“爻辭”說:“同人于門,無咎。”即言出門就可以遇到知音,不會有過失。這條“爻辭”提示:在求同的初始階段要主動與別人溝通。
第二爻(“六二”)是全卦的主爻,是上下五個陽爻都想爭取的目標。“爻辭”說:“同人于宗,吝。”“宗”即宗族、宗派等。與宗族內(nèi)的人保持和同,本是好事。但本卦的宗旨是求大同而不是求小同,追求大同不能有狹隘之心,所以“爻辭”認為這樣做的結(jié)果是“吝”(事情不好辦)。從對應關系來說,“六二”與“九五”相對應,且陰陽相配,為“正應”。但“六二”與“九五”和同,必然會引起其他陽爻的嫉妒,尤其是第三爻和第四爻,所以不能有厚薄親疏之別,應當大公無私,與人和同。
第三爻陽爻居陽位,象征剛暴之人。又在“六二”的上位,表明他不會像第一爻那樣順勢而為,而是有和其他人一爭高下的野心。“爻辭”說:“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意思是,為了與其他陽爻爭奪“六二”,他潛伏在林莽之中,還時不時爬上高陵觀察周圍的形勢,但一直找不到機會,以至于浪費了三年的時間。這條“爻辭”給出的提示是:與人和同不能勉強別人,要以自愿為原則。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這條“爻辭”最好的詮釋。
與人和同寧缺毋濫
第四爻的處境與第三爻差不多,只是所處位置不同。這一爻是陽爻居陰位,比第三爻要冷靜一些,雖欲與“六二”牽手又考慮到競爭對手太強,所以不敢貿(mào)然出擊。“爻辭”說:“乘其墉,弗克攻,吉。”意思是,雖然地位較高,但與其他人爭奪“六二”,沒有必勝的把握,只能放棄,結(jié)果吉祥。這條“爻辭”給出的提示是:己之所欲往往也是人之所欲,在自身條件還不足以與人競爭的情況下,應保持冷靜。
第五爻(“九五”)居尊位,與“六二”陰陽相應,兩者之間的和同本是天經(jīng)地義之事,但由于第三、四爻的阻隔,經(jīng)歷了一個艱辛的過程。“爻辭”說:“同人,先號咷而后笑。大師克相遇。”“號咷”就是哭叫,“大師”就是大軍。這條“爻辭”的意思是,“九五”與“六二”的和同,先悲后喜。因為有些人不講理,只能動用武力,才實現(xiàn)了和同。弦外之音是:實現(xiàn)和同往往不會一帆風順,必要時要用戰(zhàn)爭換取和平。宋代易學家楊萬里舉例說,西周初年時,周公(相當于“六二”)為了輔佐年幼的周成王(相當于“九五”)治理天下,日不暇給,嘔心瀝血,但仍避免不了各種流言蜚語,管叔和蔡叔(相當于“九三”和“九四”)更發(fā)動了叛亂。無奈之下,周公只好親率大軍平定叛亂。西漢的霍光(相當于“六二”)輔佐漢昭帝(相當于“九五”)也發(fā)生了類似的變故,在擺平了上官桀和桑弘羊(相當于“九三”和“九四”)等人之后,才穩(wěn)定了國家的政權(quán)。
第六爻(“上九”)居外卦之上,又無呼應,顯得有些孤獨。“爻辭”說:“同人于郊,無悔。”“郊”是城外之地,亦即郊區(qū)。在偏僻的郊區(qū)想與人和同,談何容易。但即使如此,也無怨無悔。這條“爻辭”給出的提示是:與人和同,寧缺毋濫。
同人卦提出的“同人之道”,是“大同”思想的源泉,對中國歷史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正是以求同存異為原則,我國才實現(xiàn)了各民族的大融合。現(xiàn)在有些人在解讀這一卦時,把“五陽一陰”看做是五個男人追求一個女人,把爻與爻之間的關系解讀成男女感情的糾紛,貌似形象生動,實則離題千里。此卦既然以“同人”為主題,就不會把話題扯到感情婚姻上去。如“六二”和“九五”陰陽相應,如把這種關系理解成男女關系,就表明雙方都很專一,結(jié)果肯定吉祥。但“六二”的“爻辭”卻說“吝”,原因是認為“六二”不能只顧與“九五”和同,而忽略了與其他人的和同。言下之意便是“六二”不能太“專一”,應破除一家、一族的私見,追求更大范圍的和同,可見不能從男女私情的角度理解這條“爻辭”。
【《易經(jīng)》中的卦】相關文章:
易經(jīng)第三十卦:《離卦》03-04
易經(jīng)白話版第十卦《履卦》04-24
易經(jīng) 六十四卦05-14
易經(jīng)白話版第三十卦《離卦》03-22
易經(jīng)太極、陰陽、八卦08-17
易經(jīng)困難重重的困卦04-09
易經(jīng)講座(五)為何八卦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