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辛棄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鈐》賞析

時間:2024-07-26 16:22:21 辛棄疾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辛棄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鈐》賞析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古詩吧,古詩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究竟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辛棄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鈐》賞析,歡迎閱讀與收藏。

辛棄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鈐》賞析

  《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鈐》作者為宋朝文學家辛棄疾。其古詩全文如下:

  明月到今宵,長是不如人約。想見廣寒宮殿,正云梳風掠。

  夜深休更喚笙歌,檐頭雨聲惡。不是小山詞就,這一場寥索。

  【前言】

  《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鈐》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作品。這是一首節序詞,是詠中秋節的。但這不是一個普通的中秋節,而是一個暴雨之夜。全詞就是圍繞雨里中秋這一特定情景展開描述的。上片寫景,寫中秋節的風雨景色,但手法比較婉轉。下片抒情,直接抒寫自己惡劣的心情。

  【賞析】

  這是一首節序詞,是詠中秋節的。但這不是一個普通的中秋節,而是一個暴雨之夜。全詞就是圍繞雨里中秋這一特定情景展開描述的。上片寫景,寫中秋節的風雨景色,但手法比較婉轉。開頭二句寫中秋不見月。言自古以來,中秋就是賞月的佳節,按理說應當月明如晝,可“明月到今宵”,卻“是不如人約”,就是說今宵明月失約于人。這一方面含蓄地說明了中秋無月,另一方面又對明月“不如人約”表示了不滿與失望,為下片抒情預作鋪墊。為什么中秋無月呢?是云遮月嗎?顯然不是。但作者沒有明言,只是說“想見”嫦娥在廣寒宮里“云梳風掠”。

  下片抒情,直接抒寫自己惡劣的心情。換頭二句寫聽雨的惡劣情緒。言中秋之夜,大雨如注,檐頭發出令人厭惡的雨聲,破壞了中秋賞月的歡快心境,當然更不會去深夜聽歌了。這兩句直抒胸臆,表現了作者對中秋夜雨的深惡痛絕,也折射出作者對生活環境的不滿以及時下的惡劣情緒。結尾二句寫生活之寂寞無聊。其中前一句關合詞題,寫王路鈐中秋詞,多少還能給人帶來一點快感,給這寂寞的生活帶來一線希望,而“這一場寥索”五字,又繞回了原題,清楚地告訴讀者,他這一天生活極其凄涼、空虛。以情結景,對風雨中秋節,對這一場生活,流露出極度失望情緒。

  【作者簡介】

  辛棄疾,生于1140年5月28日,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南宋愛國詞人。他出生時家鄉已被金所占領,二十一歲參加耿京領導的抗金起義軍,任掌書記,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表南歸,高宗召見,授承務郎,轉江陰簽判,他不顧官職低微,進《九議》、《美芹十論》等奏疏,具體分析南北政治軍事形勢,提出加強實力、適時進兵、恢復中原、統一中國的大計,均未被采納。后任司農寺主簿,出知滁州、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使、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湖北轉運副使、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等,任職期間,都采取積極措施召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打擊豪強以利國便民。后被誣落職,先后在信州上饒、鉛山兩地閑居近二十年。晚年被起用知紹興府兼浙江安撫使、知鎮江府。在鎮江任上,他特別重視伐金的準備工作,但為權相韓侂胄所忌,落職。一生抱負未得伸展,1207年10月3日,終因憂憤而卒。后贈少師,謚號忠敏。

  拓展:

  文學影響

  1.詞

  辛詞現存六百多首,是兩宋存詞最多的作家。其詞多以國家、民族的現實問題為題材,抒發慷慨激昂的愛國之情。辛詞以其內容上的愛國思想,藝術上有創新精神,在文學史上產生了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以詞唱和的陳亮、劉過等,或稍后的劉克莊、劉辰翁等,都與他的創作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葉以后聲勢浩大的愛國詞派。后世每當國家、民族危急之時,不少作家從辛詞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辛棄疾詞具有強烈的愛國思想和戰斗精神。辛詞的愛國思想與戰斗精神首先表現在他對被分裂的北方的懷念和對抗金斗爭的贊揚上。他詞里不但經常出現“西北有神州”“西北是長安”等句子,還強烈表現他不能忍受南北分裂的局面。他在《賀新郎·用前韻送杜叔高》詞中說:“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銷殘戰骨,嘆夷甫諸人清絕。夜半狂歌悲風起,聽錚錚陣馬檐間鐵,南共北,正分裂。”比較突出地表現這種思想。他青年時期曾直接參加北方人民的抗金斗爭后來在詞里還經常想起這種“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燕兵夜娖銀胡,漢箭朝飛金仆姑”(《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的戰斗生活。而且每每以“整頓乾坤”的豪情壯志鼓勵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如韓元吉、陳亮等。在歷史人物方面,他稱贊為中國開創長期統一局面的“西都人物”,薄茍安江左的“王謝諸郎郵”贊揚廉頗、李廣、鄧禹、馬援等為國立功的英雄,鄙薄因人成事的李蔡,請談誤國的王衍,同樣是這種思想精神的表現。

  2.詩

  辛棄疾的詩,據辛啟泰所輯《稼軒集抄存》收詩111首。鄧廣銘輯校《辛稼軒詩文抄存》清除誤收,增補遺漏,得詩124首。其后,孔凡禮的《辛稼軒詩詞補輯》又新補詩19首。現存辛詩,共133首。辛詩從各個不同的側面,反映了作者的生活和思想情感,可與其詞相證,其中《送別湖南部曲》,自寫政治遭遇,可與《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對讀;“有時思到難思處,拍碎欄干人不知”(《鶴鳴亭絕句》),感嘆英雄失意,也與《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合拍,而“竹杖芒鞋看瀑回,暮年筋力倦崔嵬”《同杜叔高祝彥集觀天保庵瀑布主人留飲兩日且約牡丹之飲》,與《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合拍。正是置閑期間所反復詠吟的歌詞題材。“剩喜風情筋力在,尚能詩似鮑參軍”(《和任師見寄之韻》),辛棄疾以鮑照自許。他的詩風格俊逸,在當時“江西”“江湖”兩派之外,自有掉臂游行之致。而且,他的某些抗戰詩,悲壯雄邁,也未必在其抗戰詞之下,但是,辛棄疾畢竟是以詞之余作詩,其詩作成就,自然無法與詞相比擬。

  3.文

  除去詩詞方面的成就之外,辛棄疾的文筆勢磅礴,充滿豪情,頗為值得稱道。辛棄疾的文,據鄧廣銘所輯,計17篇其中除幾篇啟札和祭文外,多為奏疏。這類奏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當時所存在的尖銳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較為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現實;并系統地陳述了辛棄疾對于抗金、恢復事業的見解及謀略,充分體現了他經綸天下的“英雄之オ”和“剛大之氣”。辛棄疾曾明確宣稱:“論天下之事者主乎氣。”(《九議》其二)辛棄疾其文,猶如其人,世充滿著虎虎生氣。所謂“筆勢浩落,智略輻輳,有權書衡論之風"(《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八),正體現了辛文的特色。后人視他為南宋時期政論文的大手筆,只是為詞名所掩,不為人熟知。

【辛棄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鈐》賞析】相關文章:

錦帳春·席上和叔高韻原文賞析06-02

秦觀《好事近·夢中作》賞析10-22

秦觀好事近·夢中作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宋代04-19

好事近楊萬里賞析08-12

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的賞析10-23

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賞析10-23

《木蘭花慢·席上送張仲固帥興元》辛棄疾翻譯賞析09-21

辛棄疾《鷓鴣天·重九席上再賦》全文及鑒賞08-30

顧城的詩遠和近賞析03-21

辛棄疾《定風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全文及鑒賞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