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泥鰍作者汪曾祺
汪曾祺的小說《陳泥鰍》,開篇即以幽默風趣的筆調講述了一則關于“黑屁股”的趣事,傳遞出作者對故鄉風情的偏愛和對地域文化的凸顯,小說的作者,大家理解多少呢?
陳泥鰍 汪曾祺
鄰近幾個縣的人都說我們縣的人是黑屁股。氣得我的一個姓孫的同學,有一次當著很多人褪下了褲子讓人看:“你們看!黑嗎?”我們當然都不是黑屁股。黑屁股指的是一種救生船。這種船專在大風大浪的湖水中救人、救船,因為船尾涂成黑色,所以叫做黑屁股。說的是船,不是人。
陳泥鰍就是這種救生船上的一個水手。
他水性極好,不愧是條泥鰍。運河有一段叫清水潭。因為民國十年、民國二十年都曾在這里決口,把河底淘成了一個大潭。據說這里的水深,三篙子都打不到底。行船到這里,不能撐篙,只能蕩槳。水流也很急,水面上擰著一個一個漩渦。從來沒有人敢在這里游水。陳泥鰍有一次和人打賭,一氣游了個來回。當中有一截,他半天不露腦袋,半天半天,岸上的人以為他沉了底,想不到一會,他笑嘻嘻地爬上岸來了!
他在通湖橋下住。非遇風浪險惡時,救生船一般是不出動的。他看看天色,知道湖里不會出什么事,就呆在家里。
他也好義,也好利。湖里大船出事,下水救人,這時是不能計較報酬的。有一次一只裝豆子的船琵琶閘炸了,炸得粉碎。事后知道,是因為船底有一道小縫漏水,水把豆子浸濕了,豆子吃了水,突然間一齊膨脹起來,“砰”的一聲把船撐炸了——那力量是非常之大的。船碎了,人掉在水里。這時跳下水救人,能要錢么?民國二十年,運河決口,陳泥鰍在激浪里救起了很多人。被救起的都已經是家破人亡,一無所有了,陳泥鰍連人家的姓名都沒有問,更談不上要什么酬謝了。在活人身上,他不能討價;在死人身上,他卻是不少要錢的。
人淹死了,尸首找不著。事主家里一不愿等尸首泡脹漂上來,二不愿尸首被“四水捋子”①鉤得稀爛八糟,這時就會來找陳泥鰍。陳泥鰍不但水性好,且在水中能開眼見物。他就在出事地點附近,察看水流風向,然后一個猛子扎下去,潛入水底,伸手摸觸。幾個猛子之后,他準能把一個死尸托上來。不過得事先講明,撈上來給多少酒錢,他才下去。有時討價還價,得磨半天。陳泥鰍不著急,人反正已經死了,讓他在水底多呆一會沒事。
陳泥鰍一輩子沒少掙錢,但是他不置產業,一個積蓄也沒有。他花錢很撒漫,有錢就喝酒尿了,賭錢輸了。有的時候,也偷偷地赒濟一些孤寡老人,但囑咐千萬不要說出去。他也不娶老婆。有人勸他成個家,他說:“瓦罐不離井上破,大將難免陣頭亡。淹死會水的。我見天跟水鬧著玩,不定哪天龍王爺就把我請了去。留下孤兒寡婦,我死在陰間也不踏實。這樣多好,吃飽了一家子不饑,無牽無掛!”
通湖橋橋洞里發現了一具女尸。怎么知道是女尸?她的長頭發在洞口外飄動著。行人報了鄉約,鄉約報了保長,保長報到地方公益會。橋上橋下,圍了一些人看。通湖橋是直通運河大閘的一道橋,運河的水由橋下流進澄子河。這座橋的橋洞很高,洞身也很長,但是很狹窄,只有人的肩膀那樣寬。橋以西,橋以東,水面落差很大,水勢很急,翻花卷浪,老遠就聽見訇訇的水聲,像打雷一樣。大家研究,這女尸一定是從大閘閘口沖下來的,不知怎么會卡在橋洞里了。不能就讓她這么在橋洞里堵著。可是誰也想不出辦法,誰也不敢下去。
去找陳泥鰍。
陳泥鰍來了,看了看。他知道橋洞里有一塊石頭,突出一個尖角(他小時候老在洞里鉆來鉆去,對洞里每一塊石頭都熟悉)。這女人大概是身上衣服在這個尖角上絆住了。這也是個巧勁兒,要不,這樣猛的水流,早把她沖出來了。
“十塊現大洋,我把她弄出來。”
“十塊?”公益會的人吃了一驚,“你要得太多了!”
“是多了點。我有急用。這是玩命的事!我得從橋洞西口順水竄進橋洞,一下子把她撥拉動了,就算成了。就這一下。一下子撥拉不動,我就會塞在橋洞里,再也出不來了!你們也都知道,橋洞只有肩膀寬,沒法轉身。水流這樣急,退不出來。那我就只好陪著她了。”
大家都說:“十塊就十塊吧!這是砂鍋搗蒜,一錘子!”
陳泥鰍把渾身衣服脫得光光的,道了一聲“對不起了!”縱身入水,順著水流,筆直地竄進了橋洞。大家都捏著一把汗。只聽見歘地一聲,女尸沖出來了。接著陳泥鰍從東面洞口凌空竄進了水面。大家伙發了一聲喊:“好水性!”
陳泥鰍跳上岸來,穿了衣服,拿了十塊錢,說了聲“得罪得罪!”轉身就走。
大家以為他又是進賭場、進酒店了。沒有,他徑直地走進陳五奶奶家里。
陳五奶奶守寡多年。她有個兒子,去年死了,兒媳婦改了嫁,留下一個孩子。陳五奶奶就守著小孫子過,日子很折皺②。這孩子得了急驚風,渾身滾燙,鼻翅扇動,四肢抽搐,陳五奶奶正急得兩眼發直。陳泥鰍把十塊錢交在她手里,說:“趕緊先到萬全堂,磨一點羚羊角,給孩子喝了,再抱到王淡人那里看看!”
說著抱了孩子,拉了陳五奶奶就走。
陳五奶奶也不知哪里來的勁,跟著他一同走得飛快。
一九八三年八月一日急就
①“四水捋子”是一種在水中打撈東西的用具,四面有彎鉤,狀如一小鐵錨,而鉤尖極銳利。
②這是我的家鄉話,意思是很困難,很不順利。
讀汪曾祺的《陳泥鰍》
汪曾祺的`小說《陳泥鰍》,開篇即以幽默風趣的筆調講述了一則關于“黑屁股”的趣事,傳遞出作者對故鄉風情的偏愛和對地域文化的凸顯;隨后由此引出了一種“黑屁股”救生船,并對這種“黑屁股”予以介紹,就為后文中“陳泥鰍”的出場做了鋪墊;人們叫他“陳泥鰍”,是說“他水性極好,不愧是條泥鰍”,這里是使用了比喻手法。
那么,他的水性怎么個好法,怎么個“泥鰍”法呢?
于是,作者講述了一個故事,故事發生在“清水潭”,“清水潭”水極深,“三篙子都打不到底”,“不能撐篙,只能蕩槳”,“水流也很急,水面上擰著一個一個漩渦”,因此“從來沒有人敢在這里游水”。
“清水潭”的水又深又險,“從來沒有人敢在這里游水”,這是側面映襯陳泥鰍的水性之好;隨后,作者正面描寫了陳泥鰍的水性之好:他和人打賭,一氣游了個來回,尤其是“當中有一截,他半天不露腦袋,又過半天,岸上的人以為他沉了底,想不到一會,他笑嘻嘻地爬上岸來了”。
陳泥鰍在通湖橋下住,他看看天色,知道湖里不會出什么事,就呆在家里。因為非遇風浪險惡時,救生船一般是不出動的;這段文字為后文中船遇風險、陳泥鰍救助溺水之人做了鋪墊。
下面以一個中心句(關鍵句)“他也好義,也好利”領起了下文。
①.陳泥鰍之好義。
講述了陳泥鰍在風浪中救助溺水之人,不取酬勞,是個善良仁義的水手,贊頌了陳泥鰍之好義;并以“在活人身上,他不能討價;在死人身上,他卻是不少要錢的”承上啟下,引出下文。
②.講述了陳泥鰍在死人身上討價還價的事。
隨后,描述了陳泥鰍不置產業,喝酒賭錢,沒有積蓄,具有一般鄉民的嗜好和自由散漫的個性;另外,他之所以不娶老婆,是因為他對自身的生存境遇具有清醒的意識,對人生擁有責任感;而“有的時候,也偷偷地周濟一些孤寡老人,但囑咐千萬不要說出去”,展示了他具有敬老愛幼,扶危濟困的傳統美德,也為下文他救助陳五奶奶埋下了伏筆。
下面講述了陳泥鰍打撈女尸的故事,這個故事貌似好利,實則好義,作者使用了先抑后揚的手法。
首先,介紹了在通湖橋橋洞里發現了一具女尸,但是這里橋洞很高,洞身很長,十分狹窄,尤其是這里水勢很急,浪花翻卷,十分危險,因此,誰也不敢下去;于是,公益會的人只好去找陳泥鰍,這里就使用了側面映襯手法展示了陳泥鰍的高超水性。
然而,陳泥鰍要價極高,他自己也承認“多了點”,但“我有急用”,并分析了這是件“玩命的事”,于是大家就認了;這里的“我有急用”,再次為下文救助救助陳五奶奶埋下了伏筆。
隨后,陳泥鰍脫光身子,道聲得罪,縱身入水。
這里,作者用樸素平實的語言文字,栩栩如生地描寫了陳泥鰍打撈女尸的過程,如他“縱身入水”、“竄進了橋洞”、“嗖地一聲”、“凌空竄進”等詞語,極具鮮活的動作形態,寥寥數語,就收到了平中見奇的藝術功效。
陳泥鰍撈上女尸后,拿了錢就走,大家以為他又進賭場、進酒店了,但是作者將筆墨陡然一轉,他徑直走進陳五奶奶家里;接著,作者展示了陳五奶奶的窘困人生,而陳泥鰍正是為了陳五奶奶的小孫子而來。
這里,作者以干凈的筆墨描寫了陳五奶奶小孫子得了急驚風的病態“渾身滾燙,鼻翅扇動,四肢抽搐”,描述了陳五奶奶急得“兩眼發直”,然后描述了陳泥鰍把十塊錢交在她手里,并為之明示了方向。
陳泥鰍之舉無異于雪里送炭啊,哦,大慈大悲,菩薩保佑。
于是陳泥鰍抱了孩子,拉了陳五奶奶就走;而陳五奶奶也不知哪里來的勁,跟著他一同走得飛快。
這里,作者描寫了三人之鮮明狀態,陳五奶奶小孫子的病態,陳五奶奶急得“兩眼發直”,和陳泥鰍的果敢以及當機立斷,形成了鮮明對比,同時,也從側面襯托了陳泥鰍的好義。
小說至此,戛然而止,絕無拖泥帶水,遂使得小說余波蕩漾,余韻裊裊,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總之,小說中的陳泥鰍“也好義,也好利”,他無錢無業,無老婆,命如草芥,他追求一種內心均衡;他沒有明確的人生價值,但他知道“湖里大船出事,下水救人”,“是不能計較報酬的”,而打撈女尸,竟然開價十塊現大洋的;但是當我們得知他是用這些錢救濟陳五奶奶,幫助她度過難關時,人間的最美好的情愫又讓我們感動不已,只有在關鍵時候,人類的美好本質才能彰顯,于是他的善良,也使作品獲得了樸素動人的力量。
【陳泥鰍作者汪曾祺】相關文章:
汪曾祺陳泥鰍閱讀答案05-10
汪曾祺《陳小手》的課程教案11-10
汪曾祺《陳小手》讀后感范文1000字12-19
孟浩然《題梧州陳司馬山齋》原文及作者簡介07-14
汪曾祺 美食08-30
汪曾祺 豆腐05-28
汪曾祺散文11-29
夏天汪曾祺11-14
汪曾祺散文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