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陶淵明其二
導語: 陶淵明的《飲酒》組詩共有20首,這組詩并不是酒后遣興之作,而是詩人借酒為題,寫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是為了在當時十分險惡的環境下借醉酒來逃避迫害。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飲酒陶淵明其二,歡迎借鑒!
陶淵明《飲酒·其二》
積善云有報,夷叔在西山。
善惡茍不應,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帶索,饑寒況當年。
不賴固窮節,百世當誰傳。
〔注釋〕
(1)這首詩通過對善惡報應之說的否定,揭示了善惡不分的社會現實,并決心固窮守節,流芳百世。深婉曲折的詩意之中,透露著詩人憤激不平的情緒。
(2)云有報:說是有報應。指善報。夷叔:伯夷、叔齊,商朝孤竹君的兩個兒子。孤竹君死后,兄弟二人因都不肯繼位為君而一起出逃。周滅商后,二人恥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指野菜)而食,最后餓死。(見《史記?伯夷列傳》)西山:即首陽山。
(3)茍:如果。何事:為什么。立言:樹立格言。《史記?伯夷列傳》:“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耶?積仁絮行如此而餓死。”
(4)九十行帶索:《列子?天瑞)說隱士榮啟期家貧,行年九十,以繩索為衣帶,鼓琴而歌,能安貧自樂。況:甚,更加。當年:指壯年。
(5)固窮節:固守窮困的節操。《論語?衛靈公》:“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譯文〕
據說積善有善報,
夷叔餓死在西山。
善惡如果不報應,
為何還要立空言?
榮公九十繩為帶,
饑寒更甚于壯年。
不靠固窮守高節,
聲名百世怎流傳?
【飲酒陶淵明其二】相關文章:
陶淵明的飲酒其二09-14
陶淵明的飲酒其二注釋10-29
陶淵明飲酒其二原文06-22
陶淵明飲酒其二譯文11-03
陶淵明《飲酒·其二》原文07-07
飲酒其二陶淵明譯文08-10
陶淵明《飲酒》詩其二其三07-18
陶淵明《飲酒其二十》閱讀練習及答案10-22
《飲酒·其二十》陶淵明原文注釋翻譯賞析09-26
飲酒陶淵明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