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心中的陶淵明是這樣的
引導語:陶淵明,他的一生不知該用怎樣的詞去描述,或悲或喜吧,這只有他本人所能領悟到的,但是我們所能感受到的是留給后人的一批又一批的文學財富,那么大家心中的陶淵明是如何的?
輕輕挖開花園角落的泥土,種上三株無名無姓的草兒,悉心的澆灌。
既然草本無名,不若我為你取個名吧!
這一株姓陶,那一株名淵,最后一株喚明。
陶——淵——明。
——題記
采菊東籬下,舉目眺南山。
南山不可見,唯覺香滿懷。
有心云常在,倦飛鳥無從。
筆泄山野句,神醉酒壺空。
我們都知道,如果我們把積極的和消極的人生觀念適當地混合起來,我們能夠得到一種和諧的中庸哲學,介于動作與不動作之間,介于塵世徒然的匆忙與完全逃避人生責任之間;在世界上的一切哲學之中,這一種可說是人類生活上最健全最美滿的理想了。
林語堂曾說陶淵明是中國整個文學傳統上最和諧、最完美的人物時,一定沒有一個中國人會反對。他不曾做過大官,沒有權力和外表的成就,除一部薄薄的詩集和三四篇散文之外,也不曾留給我們什么文學遺產,可是他至今依然是一堆照徹古今的烽火。
在那些較渺小的詩人和作家的心目中,他永遠是最高人格的象征。他的生活是簡樸的,風格也是簡樸的,這種簡樸的特質是令人敬畏,是會使那些較聰明、較熟悉世故的人自慚形穢的。他今日是人生的真愛好者的模范,因為他忙亂中反抗塵世欲望的念頭,并沒有驅使他去做一個徹底的遁世者,反而使他的感官的生活調和起來。因為陶淵明已經達到了那種心靈發展的真正和諧的境地,所以我們看不見一絲一毫的內心沖突,所以他的生活會像他的詩那么自然,那么不費力。
陶詩所描寫的往往都是些最平常不過的事物,如村舍、桃李、桑麻、榆柳、豆苗、雞犬等等,這些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東西,一經陶淵明重新審視,便進入了審美的可能,隱退盡了鋒芒而泛著桃花源間的落英之芳與東籬黃花秋放之味的氣息。“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勞作雖辛苦,結果雖讓人感到無奈,但這種無所拘束的田園生活卻充滿了歡樂,充斥著喜悅。“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盡管勞動還不熟練,但充滿希望和美好向往的生活本身就是快樂的。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陶詩所表現出來的憂是一種疼痛,是一種刻骨銘心的痛感。《莊子》里有一則寓言——有一種樹,樹干粗大卻無人砍伐。因為這種樹做船船沉,做棺棺朽,做器器毀,做門流脂,做柱生蟲,毫無用處,所以得以保存。陶潛猶如這一棵特立獨行的樹。在黑暗的官場中摸爬滾打一陣后,深知要保全自己就要不為任何人所用。自由的最高境界是擺脫一切束縛。所以他選擇自然作主導的田園生活,逃避疼痛。結果,肉體自由了。
陶潛,高出不勝寒,欲乘風歸去。便化龍潛回了日思夜夢的高山綠水,田園深處。
歸去來兮,倦了的陶淵明回到自己的小屋,灑脫孤傲,無牽無掛。
飲酒作樂,以琴書來消愁,你可曾想到借酒澆愁愁更愁!
坐車載舟,尋壑經丘,尋美景以排愁抒情,沉醉在這萬物復蘇,自由任性的世界卻又保有一絲清明。又曰:“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說是排憂,不如說是為自己憑添憂愁。
尋高山以放歌,是在宣泄無法再壓抑的憂愁傷痛嗎?
順應自然,樂天安命,安度余生,還猶豫什么呢?陶淵明,你是在猶疑什么呢?聽天由命,唾棄自己了吧?難道是任其自生自滅?
寂寞的煙花在怒放。它們寂寞的無奈,卻又不甘寂寞,不甘被人漠視,才不斷地變幻自己的裝束,不斷呼嘯著劃過夜空。宣泄自己的不滿,憤恨!陶淵明如果見了,也會舍下那菊,來哀憐這瞬間的美吧!
縱然青史已成灰,人卻各有性,復言歸去來兮。
詩人陶淵明以生命的火焰燭照著他的人生里程,用杯中物消盡心中的塊壘,而化作一篇篇珠璣般美麗的詩章,給后人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更給后世的文人們留下有益的啟示。
我心中的陶淵明是這樣的篇2: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伶俐的云雀用它單薄的翅膀犁開一片又一片蔚藍與清朗,莊周夢中的彩蝶風輕云淡地怡然起舞,牧童短笛中的閑云野鶴天馬行空地自由徜徉.清歌散新聲,綠酒開芳顏.
你欣然地右手執卷,左手牽壺,在桃花源中五柳后的小居,這片清麗的山水田園,你微醉的身形挪移著,映在那些池竹稻麥上.周遭雋永的年華因褪盡了鋒芒而泛著桃花源間的落英之芳與東籬黃花秋放的氣息.你聽“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觀“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賞“日暮天無云,春風扇微和”,去“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感“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遠水隱沒在天空微笑的唇角,霧氣的神筆醉意地涂抹,忘記了群山騰飛的腳步.“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你擁有廣闊的胸襟,博大的志向,可你卻更“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閑靜少言的.你更愛屬于田園的長篙的從容和漁歌的蒼老.垂暮的長須忘記了你沉默的歲月,白色的衣袂停泊在晚山的倦意里.你已“久在樊籠里”,終于“復得返自然”,此時的你,對自己的選擇,無悔而堅定.
阡陌的田園,慵懶了天地云端的心弦,于是,歲月承載了浪漫的宣言.“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你悠閑地在恬靜的田間小路吟詠著愉悅的詞句,笑看著滿坡的青黃,遙聽著石階花開的聲響.“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你忘卻所有的經綸世務,只留下簡樸陋居,和一抹飄飛的白云蔚藍著春的氣息.你懷念著那些沒有滄桑的色彩,你想念著曾經繁花滿枝的希望.“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顏”,鄉愁的道路慢慢浮出田野,脫去艾蕪與塵灰.此時的你,對自己的選擇,自信而安樂.
寂然的足音,繚繞成這個季節不絕的聲音.它們一同壘成了石階,一直抵達鳥群目光深處仰望的地方.“寬心應是酒,譴興莫過詩”,壺中可是那忘憂醒神的酒,讓你“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手中可是那丹青妙卷,唯讓你“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你徹悟了生命的意義,再努力的追逐,有的也只是燈火闌珊處遠遠的朦朧,倒不如及時行樂,此時的你,對自己的選擇,欣慰而感激.
多少人試圖作出這樣的選擇,走出的又有幾個,出而不復的又有幾個?心不夠恬淡,哪怕是淡泊明志的諸葛孔明也堅守不住一畝三分的凈土.卻唯有你,為那一壺一卷與世俗決裂,為自己創造了一個無限恢宏的世界.
我欣賞你,“筆泄山野句,神醉酒壺空”的陶淵明!
我心中的陶淵明是這樣的篇3:
提起陶淵明大家可能都不陌生,會說陶淵明誰不認識?不就是《桃花源記》的作者嗎?古代著名詩人,誰不知道?
陶淵明,東晉詩人,文學家,世稱“靖節先生”。“五柳先生”大概也是陶淵明的號吧?
難道堂堂古代著名詩人就這樣被介紹完了?不,關于陶淵明的還有很多很多。
我一直很尊敬陶淵明,也很想像他那樣做一個隱士,不與世俗牽連,據說陶淵明從小就滿腹理想,博學多聞,29歲出仕,在十余年的時間里,幾番進退,仕途不順,最終因報復不得施展,又不肯降志辱身與仕族階級同流合污,于是辭官歸隱,過上了簡樸的農家生活
有人說陶淵明的安貧樂道、歸隱田園是迫于無奈,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的讀書人,入仕做官是根本的目標,陶淵明也選擇了做官這條路,但幾次入仕的失敗,使他不得不選擇歸隱田園的逃避方式,而我卻不這么認為,在我看來,陶淵明的安貧樂道、歸隱田園的思想是偉大的,因為這是他執著追求人格價值的表現,陶淵明歸隱是與官場決裂的行動體現,他無法容忍官場的黑暗和對人性的摧殘,而選擇追求“本我”,以求保他的社會政治理想和人格價值,這是一種崇高理想的表現。
我非常喜歡陶淵明的詩歌,因為這些詩歌大多是描繪淳樸寧靜的田園生活,充滿了對污濁社會的厭惡和對純凈自然的.熱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這就是陶淵明的生活。他一個人徜徉在南山下,與菊同眠,與菊結下了不解之緣。一貫被稱為“花之隱逸者”的菊花,讓陶淵明受到了清靜無為、無車馬之喧的安逸生活,更讓后人明白了要為自己的心靈而活的道理。
我心中的陶淵明是一位有著崇高的理想,不慕名利,向往世外桃源的清高的人。
【我心中的陶淵明是這樣的】相關文章: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通用11篇)06-21
我眼中的陶淵明05-30
我眼中的陶淵明10-11
談談我對陶淵明的認識08-25
我眼中的陶淵明精品[15篇]06-03
我眼中的陶淵明15篇(熱)06-04
我眼中的陶淵明兩篇08-13
我眼中的陶淵明[匯編15篇]05-31
我眼中的陶淵明15篇(精華)06-01
陶淵明的詩句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