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說課稿范例
引導語:《蜀道難》,是中國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代表作品,目前收錄在人教版《語文(必修三)》第四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蜀道難》說課稿范例,希望對老師們有幫助。
《蜀道難》說課稿范例一
一. 教材分析和處理:
《蜀道難》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3第二單元的第一首詩歌。第二單元是唐代詩歌單元,單元目標重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入詩歌的意境,感受古代社會生活與古人的情感世界,領略古人的獨特的審美情趣,解讀不同時期、不同創(chuàng)作背景的不同風格,在朗讀中提高對詩歌思想內容和藝術旨趣的感悟能力。
高中語文新課標對詩歌閱讀的要求是:加強誦讀涵泳,在誦讀涵泳中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學習從內容、表現(xiàn)技巧等方面對作品進行賞析,感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本單元的設置意圖是在必修2古代詩歌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高考對詩歌鑒賞的考查大致有這樣幾個方面: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依據(jù)以上內容,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制如下:
知識與技能方面要求學生了解作者,整體感知詩意,能夠知人論“詩”;把握全詩的行文脈絡。反復誦讀,鑒賞詩的意境美和聲韻美,品位其飄逸豪放、流轉自然的語言,感受本詩的宏大氣勢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鑒賞本詩的藝術特色。
我們知道誦讀是詩歌鑒賞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對語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語言的最好手段,它所獲得的不僅僅是語言表層的東西,所以鑒賞一首詩歌首先要做的就是誦讀。而要想透過語言表面讀懂文字背后深層的意思,那就少不了問題探究,要想讓學生真正學會鑒賞詩歌,就要給他們自主鑒賞的機會,給他們搭建展示自己文思的平臺,因此,我將本課的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定為:
1. 本詩教學按“初步感知----合作探究----互動交流----擴展升華”的過程進行。
2. 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質疑、解疑及自我感悟。
采用誦讀法、問題探究法、自主賞析法。
(1)誦讀法 掃除文字障礙,初步品味字、詞、語的妙用;
(2)探究法、點撥法 師生共同探究,尋求文字背后的知識,品味李白語言的獨特魅力;
(3)賞析法 進一步感受作品,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鑒賞能力,感悟作者雄奇的想象,大膽的雕琢,從而找到自己最佳的賞析點,從李白的作品中讀出自己的李白來。
誦讀詩歌,可以讓我們從中獲得審美感受,從而陶冶我們的情操,基于此,我將本課的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定為:
了解李白的放達,感受本詩的宏大氣勢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通過誦讀,培養(yǎng)學生對詩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養(yǎng)良好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 之所以詩情勃發(fā)雄放,極具感染力,和它的藝術手法是分不開的,而且只有把握了藝術手法,才能進行深層次的探討與拓展,所以我把教學重點確立為:
感受本詩的宏大氣勢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學習本詩的藝術手法。
古代詩歌距離我們年代久遠,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領略古人獨特的審美情趣對我們的學生來說是件不容易的事,所以我把教學難點確立為:
體悟詩情,獲得情感體驗,得到審美享受,感受詩歌的藝術性。
怎樣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從學情出發(fā),我以情感自我體驗,喚起學生誦讀興趣,使他們愛學。開放自主協(xié)作,激發(fā)學生探討鉆研,使他們會學。聯(lián)想探索實踐,激活學生思維,使他們善于學習。依據(jù)教學媒體優(yōu)化組合原則、直觀性與抽象性原則、啟發(fā)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我采取如下教學方法和手段:
誦讀法,討論法,啟發(fā)、點撥法,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
第一,誦讀法。,詩歌的語言是獨物的、精練的,誦讀有助于品味詩歌的語言美,體會詩歌的美學價值,通過誦讀容易將學生帶人詩境,用心體會詩歌的情感,可以增強學生的自我體驗,喚醒他們沉寂的真情,從而引起強烈的共鳴。
第二、討論法。只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思,甚至能夠生發(fā)出自己的個性見解。
第三、啟發(fā)、點撥法。當學生陷入迷途時,教師的主導作用就該發(fā)揮了,教師的適時的啟發(fā)、點撥,就會點鐵成金。
第四、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課堂上力求通過課件的介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多媒體將課文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增強學生對詩歌的主體感悟。
教學設想: 一課時完成.
一、 教學過程:
我本著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按照“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依據(jù)認知規(guī)律安排了如下教學步驟: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幻燈片主頁面展示蜀地山勢巍峨峭撥的圖片,加上清幽的音樂,學生馬上有了追求壯美的感覺,學習興趣也被激發(fā)了出來。讓學生從視覺上對課文有一定的感知,幫助理解詩人豪放飄逸的`風格。
導語: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李白可以說是中國詩壇上最為輝煌的一座雕像。要提起李白,我想給大家提三件事:一是詩,二是酒,三是劍。李白是詩仙,杜甫說李白的詩歌“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李白是酒仙,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這樣說李白:“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還是個劍客,他自稱“十五好劍術”,二十幾歲便“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并寫下了“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這樣的詩句。那么,對于李白的詩、李白的酒、李白的劍,詩人余光中曾在一首小詩中作過非常生動的評價,他說:“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在這樣的評價中,我們似乎能夠感覺到衣袂翩翩的李白,他是那樣的灑脫、那樣的長超拔不群。他的浪漫主義情懷在他五彩繽紛的山水詩中始終閃爍著耀眼的靈光。而在不朽名篇《蜀道難》中,他憑借天馬行空般的馳騁想象和超凡脫俗的生花妙筆,向世人詮釋了浪漫和境界的最高層次。在這幅描繪蜀國古道的潑墨大寫意里,李白以他神鬼莫測的筆法,不僅寫出了蜀道的雄奇、逶迤、險峻和崢嶸,寫出了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對人心靈的震撼,還寄情山水,狀物抒情,把想象、夸張、神話和現(xiàn)實了無痕跡的融合在一起,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品味李白的名篇《蜀道難》。(這一設計,目的在于營造詩情氛圍,喚起學生對詩歌美感的祈盼,回顧李白人生,初步了解《蜀道難》的內容和藝術特色,激發(fā)學生誦讀興趣。為后面教學步驟的展開作鋪墊)
(二)解題(設計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蜀道難》是樂府舊題,了解這種題目的一般內容,為把握本詩的內容和思想作鋪墊)
(三)教師范讀課文(設計目的在于:1、正音;2、讓學生初步感受詩歌的聲韻美和意境美)
(四)學生初讀課文
我要求大家拿起筆來,在結合書下注釋思考之后,還覺得有困惑的地方的,就把他勾劃出來,爭取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學生自讀,圈點勾劃,教師巡視輔導。(這種設計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問學生答,,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
(五)探討初讀疑惑
學生互相交流初讀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教師適時點撥。(設計目的在于:解決初讀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以便進一步鑒賞詩歌)
(六)吟誦詩文
誦讀是詩歌鑒賞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對語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語言的最好手段,它所獲得的不僅僅是語言表層的東西。
找學生吟誦詩文,并對學生提出三點誦讀要求:第一,在誦讀的時候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詩歌當中;第二,讀出詩歌的抑揚起伏,注意古典詩歌的節(jié)奏;第三,讀出與現(xiàn)代文的區(qū)別來,也就是要讀出詩歌的韻味來。(設計目的在于:整體感受詩歌之美,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審美情趣)
(七)精讀課文,自主鑒賞詩歌
1、要求學生在精讀的過程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作鑒賞,然后與同學們交流。
2、對自己喜歡的部分,借助李白的詩句做一下自己的想象,在你的想象中,這樣的場景應該是什么樣的?然后互相交流。
3、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部分。
給幾分鐘,學生思考,勾畫自己喜歡的句子,自主賞析,然后拿出來交流,教師適時點撥,作補充。(設計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鑒賞詩歌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對詩歌鑒賞的興趣,激活他們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朗讀能力)
(八)教師小結
同學們看看在這篇詩文當中有那藝術手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學生回答,并一一舉例,談談自己的感受,對我們寫作有什么幫助)
1、總結本詩的藝術技巧。
(1)善用反復: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主旨句三現(xiàn),形成行文線索,貫穿始終,使內容層層深入。
(2)豐富而神奇的想象:
文中所想象的蜀地與其山巒、山路的情形使人覺得怵目驚心,毛骨悚然,大有見蜀山而回轉之意。
(3)夸張到極致的技巧:
(學生尋找出詩歌中的夸張語句,談出感受)
(4)多樣的詩歌意境:
為了表達主觀感受與目的的需要,詩歌中構織不同的意境:高峻、宏偉、神奇、凄清、恐怖等各種意境均有描繪,而這些意境又統(tǒng)統(tǒng)表現(xiàn)一個“難”字。
(5)神秘的傳說:
“五丁開山”“太陽神回車”“子規(guī)哀啼”等傳說的出現(xiàn),使全詩籠罩一種神秘氣氛,也從另一個角度表現(xiàn)出了一個“難”字。
2、明確詩歌的主旨和情感。
這首詩以詠嘆為基調,一嘆蜀道之高,二嘆蜀道之險,三嘆蜀中戰(zhàn)禍之烈,而戰(zhàn)禍之烈是由于蜀道高險給割據(jù)者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的緣故。因此,對軍事叛亂的警惕正是詩人的主旨所在。“蜀地不可去,不可居”是其表達的要義。(設計目的在于:1、全面把握詩歌的藝術特色,以便學生寫作借鑒,掌握作文的技巧。2、把握詩歌主旨,更深刻理解詩人的情感)
(九)學生齊讀
學生齊讀課文,再次感受詩歌的聲韻美和意境美。體悟浪漫主義詩歌的放達。(設計目的是:再次感受詩人的浪漫主義情懷,培養(yǎng)學生對中華古典詩文的熱愛之情。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十)課堂練習
判斷下列詩句所用的藝術手法
1、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3、遲日園林悲昔游,今春花鳥作邊愁。
4、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5、桑條無葉土生煙, 簫管迎龍水廟前。
朱門幾處看歌舞, 猶恐春陰咽管弦。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設計目的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檢驗學生理解的程度,測試教學效果。當發(fā)現(xiàn)學生對某個藝術手法掌握不好時,則及時地強化)
( 十一)布置作業(yè)
背誦《蜀道難》(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在誦讀中深刻感受詩仙李白飛揚的人生。備戰(zhàn)高考)
本堂課教學設計的基本指導思想是“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努力體現(xiàn)“誦讀,品析,積累,運用”等語文課堂的教學要素,在調動課堂氣氛,讓學生參與課堂方面也作了一些嘗試,盡量讓他們動口動手,用心去感悟,并把感悟的內容用說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在課堂上分享,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他們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是他們的用武之地。我的說課結束,因水平有限,會有考慮不周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蜀道難》說課稿范例二
各位評委老師:
上午好,我的說課題目是《蜀道難》,下面我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三個方面來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蜀道難》是必修(3)第二單元第一課,該單元是繼必修(2)又一個詩歌單元,學生有了詩歌鑒賞的基本知識和能力,在文意理解上沒有多少困難。本單元學習唐詩,唐詩體現(xiàn)了古典詩歌的最高成就,具有極大的社會意義和藝術價值,從盛唐李杜到中唐白居易再到晚唐李商隱,時代面貌在變化,詩人詩風各異,教學要充分把握詩人的藝術風格,《蜀道難》感情強烈,筆鋒雄健,想象奇特,氣勢雄渾,是李白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結合本單元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jù)新課標知識、情感、過程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了解作者經歷和寫作時代,能根據(jù)內容有理有據(jù)探討主旨。因本文主旨有爭議,這也是本課教學難點。
能力目標:鑒賞李白詩歌藝術,學生能根據(jù)文章具體闡述藝術成就。
情感目標:情文并茂背誦全詩。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我采用我校創(chuàng)設的設疑——求異——遷移三部教學模式,第一步是激發(fā)興趣,設疑求思。疑問是求知的先導,能點燃探索的激情,是老師主導作用的體現(xiàn)。第二步是合作求異,在獨立思考的前提下進行個性化解讀,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第三步是遷移,了解學生思維活動,促使學生鞏固知識,督促學生深入學習。
學法:誦讀感知情脈——讓學生去讀
知人論世探主旨——讓學生去思
個性解讀賞藝術——讓學生去品
一句話,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
三、說教學過程
為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過程我設計一下六個環(huán)節(jié):
1、導入新課 用《五噫歌》導入。
陟彼北芒兮,噫!
顧瞻帝京兮,噫!
宮闕崔嵬兮,噫!
民之劬勞兮,噫!
遼遼未央兮,噫!
讓學生了解詩歌重抒情的特點,激發(fā)學生誦讀興趣,接著解釋題目,《蜀道難》是古樂府舊題,抒發(fā)蜀道之難的感慨,李白推陳出新,融入了時代因素和詩人情感。
2、老師范讀指導誦讀 聽老師范讀,讓學生注意讀音和斷句,以及情感的流露和情感的變化。然后讓學生結合誦讀指導,自由朗讀,再全班齊讀,以活躍氣氛。
首句抒情要舒緩 歷史故事沉重感
五丁開山有聲勢 山頂畏懼要低嘆
環(huán)境凄清悲而慢 飛湍瀑流爭喧豗
殺人如麻快如雷 慨嘆結束轉平靜
語速變化歸于情
3、疏通文意 整體感知 疏通文意我采用小組之內自主學習,小組之間pk的形式,一組對二組,三組對四組,五組對六組,要求被詰問的'一組合上課本,回答對方提出的問題。這樣既輕松活潑,又增加了挑戰(zhàn)意味,避免老師照本宣科,或進行定式化的夾生分析。文意疏通后采用搶答的形式,整體把握。問題一,本文的主旨句是那句?問題二,三段各有所側重,角度有什么不同?問題三,詩人運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
4、探討主旨 知人論世 本文主旨歷來爭議不定,恰好用來進行思維訓練。我首先指導方法,
“知人論世” 是評論文學作品的一種原則 知人,就是了解作者其人及作者與作品的關系;
論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環(huán)境。接著打出李白在長安的介紹。說明李白躊躇滿志而來,卻受到權貴的忌恨,被放還鄉(xiāng)。接著打出唐玄宗時期的介紹,說明太平景象背后潛伏的危機。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本課的寫作意圖是什么?一般會有三四種說法,一是送別友人,二是抒寫心志,三是諷喻時政四是倦于仕途。待學生發(fā)言后,老師打出屏幕中資料以佐證他們的觀點。使他們有思考后的成就感和愉快感。
主旨探討之一
• 送別友人
• 通過描繪地形之險惡人事之兇險勸誡友人不要前往,表達對友人的擔心、挽留、惜別之意。
主旨探討之二
抒寫心志
詩人初到京城,狂喜自信,躊躇滿志。 但不久就受到排擠,內心塊壘難消,故借寫蜀道言仕途艱險。
主旨探討之三
• 諷喻時政
•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告誡統(tǒng)治者警惕野心家據(jù)險叛亂
主旨探討之四
• 倦于仕途
• “不如早還家”詩人以山之高危,壑之深險喻人事復雜,功業(yè)難建,高官要職不可攀,居高險自生,不如退隱。
資料分別為:
李白的《劍閣賦》
同時期作品《行路難》寫法與此相仿
張載 · 劍閣銘
南朝陳陰鏘《蜀道難》與本文手法與主題相同
5、藝術鑒賞 個性解讀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全課的重點。容易把最精彩的環(huán)節(jié)上成貼標簽。我采用化難為易的方法,設問:你認為本詩好在哪里?一人評一句。這樣安排,讓學生由淺入深,由單一到多樣,由枯燥變生動,由灌輸?shù)礁形颉J且环N個性化解讀,是思維活躍的表現(xiàn)。課堂到最后,發(fā)言越來越精彩。最后總結浪漫主義詩歌的詩風。
自由鑒賞
想象豐富,夸張奇特,感情強烈,氣勢雄渾,語言凝練,自由奔放,換韻自由,音節(jié)鏗鏘,情景交融,情真意切,有神奇色彩,有歷史沉重感,一詠三嘆,主旨突出,內容變換跳躍,對偶句式整齊有力,長短句參差錯落,筆力千鈞,先聲奪人,渲染氣氛,烘托映襯,比喻生動,細節(jié)感人,照應到位,直抒胸臆和委婉含蓄向結合,點面結合,概括描寫與具體描寫相結合,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想結合,動靜結合,視聽結合,逐層深入,由高到危,由地理環(huán)境到人事環(huán)境……
總結:浪漫主義詩人藝術風格
• 想象
• 夸張
• 感情強烈
6、布置作業(yè) 遷移能力 小作文 我愛李白詩。
此稿經修改,已寫成論文發(fā)表于專業(yè)刊物上,特此提醒,切勿剪貼,后果自負。
【《蜀道難》說課稿】相關文章:
《蜀道難》說課稿11-30
《蜀道難》的說課稿06-13
《蜀道難》說課稿(精選10篇)04-25
《蜀道難》說課稿精選10篇12-01
《蜀道難》說課稿(精選16篇)10-17
蜀道難說課稿(精選10篇)01-08
《蜀道難》說課稿(10篇)12-01
《蜀道難》說課稿集錦10篇12-02
《蜀道難》說課稿(集合10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