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七夕詩歌鑒賞

時間:2024-10-27 07:07:47 詩歌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七夕詩歌鑒賞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于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東亞國家傳統節日,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

七夕詩歌鑒賞

  七夕(唐) 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牛郎織女渡鵲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古詩賞

  該詩描繪了七夕節夜晚婦女乞巧的熱鬧場面,通過人間的歡喜與天上牛郎織女離別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的惆悵。

  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云階月地,關鎖千重。

  縱浮來,浮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

  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詩詞賞

  這首詞的藝術構思十分巧妙。開頭是寂靜的人間七夕,結尾是風云變幻的天上七夕。全篇以描繪牛郎織女的離愁,襯出詞人自身的綿綿別恨。描繪天下七夕又把自己的真情融于其中,以自己痛苦的切身感受,深切體驗為天帝所責,為天河所阻的牛郎和織女的境遇。這首詞鼓起想象的羽翼,翱翔于天地之間。開頭,從靜夜蛩鳴、梧桐葉落,想到自己身處在離恨孤寂之中;再由自身的孤寂,聯想到將要相會的天上的牛郎織女的艱難處境。她為牛郎織女感嘆,感嘆他們為濃重的離愁所苦,縱浮來去,也不能相逢;她為牛郎織女憂慮,憂慮他們經年才見,見后又別,別恨難窮。最后,又遙望太空,寄情于風云變幻的天宇,希望天帝不再從中作梗,盼望牛郎織女不再有波折,順利實現一年一度的會晤。從而,使真、善、美得到統一。這首詞是詠七夕詩詞中不可多得的藝術佳作。

  鵲橋仙 (宋)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古詩賞

  上片寫佳期相會的盛況,“織云弄巧”二句為牛郎織女每年一度的聚會渲染氣氛,用墨經濟,筆觸輕盈。“銀漢”句寫牛郎織女渡河赴會推進情節。“金風玉露”二句由敘述轉為議論,表達作者的愛情理想:他們雖然難得見面,卻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會,在那清涼的秋風白露中,他們對訴衷腸,互吐心音,是那樣富有詩情畫意!這豈不遠遠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下片則是寫依依惜別之情。“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織女纏綿此情,猶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佳期如夢”,既點出了歡會的短暫,又真實地揭示了他們久別重逢后那種如夢似幻的心境。“忍顧鵲橋歸路”,寫牛郎織女臨別前的依戀與悵惘。不說“忍顧”而說“忍踏”,意思更為深曲:看猶未忍,論其他?“兩情若是”二句對牛郎織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這一驚世駭俗、震聾發聵之筆,使全詞升華到新的思想高度。

  顯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歡暮樂的庸俗生活,歌頌的是天長地久的忠貞愛情。在他的精心提煉和巧妙構思下,古老的題材化為閃光的筆墨,迸發出耀眼的思想火花,從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

  這首詞將抒情、寫景、議論融為一體。意境新穎,設想奇巧,獨辟蹊徑。寫得自然流暢而又婉約蘊藉,余味雋永。

  七夕詞 (唐)崔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斗牛。

  古詩賞:該詩通過描寫長安城中皓月當空人們禮拜七巧的景象,通過牛郎織女的別離烘托了閨中女子的相思寂寞之情。

【七夕詩歌鑒賞】相關文章:

詩歌的鑒賞02-18

詩歌鑒賞中的鑒賞技巧03-25

王維詩歌鑒賞12-07

陶淵明詩歌鑒賞04-13

詩歌鑒賞案例分析09-30

王勃詩歌鑒賞04-12

詩歌鑒賞教學反思02-18

八六子詩歌鑒賞01-09

詩歌的鑒賞答題與技巧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