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詩詞解釋與鑒賞

時間:2024-06-14 23:51:36 詩詞 我要投稿

詩詞解釋與鑒賞

  盧照鄰《昭君怨》

詩詞解釋與鑒賞

  合殿恩中絕,交河使漸稀。

  肝腸辭玉輦,形影向金微。

  漢地草應綠,胡庭沙正飛。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歸。

  鑒賞

  據史書記載,漢元帝后宮嬪妃眾多,難以選擇,于是靠畫像召幸。嬪妃們爭相賄賂畫工,只有王昭君貌美心高,分文不奉。畫工將她丑化了許多,使她入宮五六年未能見皇上。正逢匈奴入朝請求和親,昭君自賦。詩人多借此事抒發幽怨的情懷。漢樂府有《王昭君》,晉有《王明君歌》,《琴操》有《昭君怨》等。盧照鄰這首《昭君怨》比起當時上官儀的《王昭君》清新剛健,引人注目。

  詩歌以嗟嘆起句,“合殿恩中絕”,指皇上的恩德被阻絕不能下達。古詩《怨歌行》:“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詩人在此熔煉這首古詩,既交代了昭君的身世,又蘊藉著棄捐之意、艾怨之心。“交河使漸稀”,是進一步闡明“恩中絕”的。昭君初嫁時,朝廷還時常派使臣去探望,到后來連使節也逐漸稀少了。足見皇帝已經將忠義之人忘卻了,恩義斷絕。

  因為“交河使漸稀”,引起昭君對往事的回憶:

  “肝腸辭玉輦,形影向金微。”當年自己肝腸寸斷地辭別了漢宮,形單影只走向遙遠而陌生的胡庭。她顧影自憐,一步一回首,戀戀不舍。背井離鄉何其悲涼!

  因為永世不能回去,所以就更加思念故鄉,由眼前匈奴景色想到故國景色:“漢地草應綠,胡庭沙正飛”,一邊是塵土飛揚,風沙肆虐,一邊是草色蔥綠春意盎然。兩相對照,襯托出人物的內心憂傷。這里詩人寓情于學,以有聲有色的對比詩句,將人物的哀怨憂思抒發得淋漓盡致。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歸”,這兩句詩直抒胸臆,詩中主人公的感情閘門似乎終于打開,千般怨,萬般恨,噴發而出,化作一個愿望:象雁兒一樣一年回來一次。此處意由象外點:象鴻雁那樣自由是不可能的,她的愿望只能空留遺恨。

  這首五言律詩以琴曲舊題寫,屬對工整,音韻和諧。“漢地草應綠,胡庭沙正飛。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飛。”是膾炙人口的名句。詩人構思精巧,用詞準確而貼切。盧照鄰一生懷才不遇,屢屢遭受讒言和誹謗甚多。此詩明里哀嘆昭君之不幸,實則是對自己郁郁不得志的一生發感慨。

  登鸛雀樓五首

  《登鸛雀樓五首·其一》

  九天上、黃河滾滾浪沙秋。斜風漫卷九曲處,人上西樓,寒夜望蒼穹!可憐荏苒萬物,海棠鏡里朱顏瘦。

  曾幾何、王子佳人愁?弄月妝前灑清秋,紫紗帳里,春夢還依舊。夜聞風雨踏歸舟,等不到白霞收!

  《登鸛雀樓五首·其二》

  歸來兮明月,還與解我憂!獨上高樓涼初透,昨夜春閨夢里愁。隱隱一江水,盡在人歸后。

  可憐踏歌處,寂寞人空瘦!落盡千帆終不是,平沙孤月水悠悠。云霞落花徑,江湖傍晚秋。

  《登鸛雀樓五首·其三》

  人散處、斜倚望江樓。依依風前堤上柳,玉人堪比黃花瘦。黃花瘦,夕陽古道紅顏皺。

  莫獨留、危樓白發愁。寒江冷落苦焉留,倒把那離人濕透。人濕透,寒月凝云夜微晝。

  《登鸛雀樓五首·其四》

  長嗟悼,萬古悲流!千里江山無限恨,三秦五岳憾高秋,怎點那、蒲州渡里憂?橫斷長河,紫臺朔漠,鳳闕夜長休!

  回首是,鸛雀樓頭,玉徹雕鞍揮眼處,總總是風塵煙就,奈何嘆、佳人風滿袖。月缺飛花,章臺粉淚,漢唐也東流!

  《秋日登蒲坂鸛雀樓蘭屏緬古傷懷賦》——依韻試和王子安《滕王閣序》

  蘭屏舊有鸞靈鵲,沉霜結雨朱門月。伊緒伊緒奈若何?春花秋月夜色薄。

  河東秋色,蒲州星雨。煙光月影,客歇樟竹。延三秦而鎮九州,哺炎黃而育五帝。鐘靈毓秀,鴻光凝青龍之軀;萬世康德,虞舜耕歷山之穹。丹樓玉闕,琪花瑤草。柳子篆永州之序,伯叔恥周糧之飲。鸛鵲騰空之險涉,血染碧霄;明皇將心之人美,彷徨潺碩。秋波流轉,清露如霜;百鳥爭鳴,惠靜和暢。金蟾高歌,王實甫之情鐘;梨花春怨,崔鶯鶯之淚塵。舞榭闌珊,金陵玉碎。章臺渺遠,落虹云墜。

  蘭屏雨遮,金池瓊萃。碩風勁而暮山紫,子規啼而沉潭秋。纖歌翔于雍城,舸艦迷于蒲津。竇秋水于傘下,酌醴泉于長豐。葬孤紅之殘影,謝宗室之舊年。漱花飛雪,珠簾雨遮;煙籠寒水,愀然悲歌。玉碩煢碎,掩蘭屏之青帷;素氣云浮,拜五老之娛游。飲重陽,望中秋。琛澄盈其江渚,佳容觸其凝眸。花離影逝,莫念長安罪臣;錦書難托,奈何春秋之燭。琪美爭相,兵敗浮梁。花癡花醉花影亂,人愁人暖人腸斷。京華雨淅,錦落王官之城。奉天承運,孝武懺罪長空。

  牡丹花落,秋風凋瑟。落紅顏染而塵輕,瓊碧樹流而盈薄。斷劍長虹,散盡錦屏秋色。迷雁排空,嫣然川澤江赭。謹衣容,落長空。望長坂于江澗,嘆風陵于瑕櫛。金袖披闥,恨娥皇于江閣;磬笙難再,暢女英于云巔。睹花塋于紅茹,目佳貴于含楓。中條狹而華池清,堯臺喧而棲巖弱。孤花曦月,熟諳失意之人。潦水佳茗,莫若翁孫舟酢。成王者懈賊寇,朝侯伯夕戍謫。嗟乎!王以何年,寇以何年,將持掠隱,奕則昌賢。謫子厚于蠻夷,昌平業謹;遁云長于疆革,盡散圓奢?茍且污佞行空,飛揚跋扈。鞠躬盡瘁,當勝賢良孔明;言揚行舉,亦效德圣天君。憑金欄而爽朗,飲逍遙而心寬。迷雁長豐,無痕水波;愀然惋歌,霜華葉脫。秋月皎潔,燦然孤泣之屏。碧淚長天,執手錦屏香奢。

  啟,詩云鄙短,野老常談。弄法頑文,少伯通之政殿;猖狂短引,唾惟約之鄙賤。醉花月于廣陵,敝廂舍于萬儡。奏孔儒之聊賴,嗟堯舜之莊明。悲寂江陵,霜華玉潤;萬山紅遍,香燭云潰。鶴啟不才,念首陽而悲哉;奏簫飲醴,契癡醉以無顏!

  嗚呼!遺水流年,佳茗凝噎;蘭屏雨已,燈躍珠卻。高唐作賦,目嬌媚于秋夜;乘興獨往,探丹闕于驚雷。錦江廊雨,變臣悲切。煙霏云斂,星馳江月。更喜雙慶,憑欄觀水歌曰:

  蘭屏秋水蘭屏月,孤花曦月孤花夜。

  回眸一色層林染,郁郁香芷百花開。

  命薄苦恨朱門碧,紅塵紫陌嫣然岳。

  無限白鷺蕩凌殿,萬古長青落云間。

  《逍遙引》

  愁情酌酒怨悠悠,渚清沙白水流流。

  彤云盡去楓林晚,千山一葉萬錦游。

  岳飛詞--滿江紅

  滿江紅-岳飛

  怒發沖冠,

  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雖然陸游,辛棄疾和陳亮等都寫過不少抗戰詞,但是他們都遠不如該詞。這首詞,代表了岳飛“精忠報國”的英雄之志,表現出一種浩然正氣、英雄氣質,表現了報國立功的信心和樂觀主義精神。這首詞寫出了偉大的中華民族的不屈的精神,它早已成為了偉大民族精神的代名詞。

  李白--《哭宣城善釀紀叟》

  《哭宣城善釀紀叟》

  紀叟黃泉里,還應釀老春。

  夜臺無李白,沽酒與何人。

  【賞析】:

  這首五絕是李白在宣城,為悼念一位善于釀酒的老師傅而寫的。事本尋常,詩也只寥寥數語,但因為它以樸拙的語言,表達了真摯動人的感情,一直為后人所愛讀。

  紀叟離開人世間,引起詩人深深的惋惜和懷念。詩人癡情地想象這位釀酒老人死后的生活。既然生前他能為我李白釀出老春名酒,那么如今在黃泉之下,還會施展他的拿手絕招,繼續釀造香醇的美酒吧!這看去是詩人一種荒誕可笑的假想,然而卻說得那么認真、悲切,使讀者在感情上容易接受,覺得這一奇想是合乎人情的。

  接著,詩人又沿著這條思路想得更深一層:紀叟縱然在黃泉里仍操舊業,但生死殊途,叫我李白如何能喝得到他的酒呢?想到這里,詩人更為悲切,為了表達這種強烈的傷感之情,采用設問句式,故作癡語問道:“老師傅!你已經去到漫漫長夜般的幽冥世界中去了,而我李白還活在人世上,你釀了老春好酒,又將賣給誰呢?”照這兩句詩的含意,似乎紀叟原是專為李白釀酒而活著,并且他釀的酒也只有李白賞識。這種想法顯然更是不合乎情理的癡呆想法,但更能表明詩人平時與紀叟感情的深厚,彼此是難得的知音,現在死生分離,是多么悲痛啊!

  沽酒與釀酒是李白與紀叟生前最平常的接觸,然而,這看似平常的小事,卻是最令人難忘,最易引起傷感。詩人善于抓住這一點,并賦予浪漫主義的色彩加以渲染,感情真摯自然,十分感人。

  陳子昂--《春夜別友人》

  春夜別友人

  陳子昂

  銀燭吐青煙,

  金樽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

  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

  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道,

  此會在何年。

  陳子昂詩鑒賞

  《春夜別友人》共兩首,這里所選的是第一首。

  約作于武則天光宅元年(684 )春。時年二十六歲的陳子昂離開家鄉四川射洪,奔赴東都洛陽,準備向朝廷上書,求取功名。臨行前,友人設宴歡送他。席間,友人的一片真情觸發了作者胸中的詩潮。這首離別之作,就從宴會的情景落筆。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首聯用對起格,語言富于對稱美,同時也使得眼前景物形象鮮明,在對比中顯出色彩美。銀燭,晶瑩潔白的蠟燭。金樽,形容酒杯華貴、考究。綺筵,華美的筵席。這一聯遣詞華麗,鋪陳宴會隆重熱鬧場面,以烘托出友情的深厚。

  筵席雖然豐盛,但它是為送行而設,因此不免又籠罩上一層離別氣氛,使在座的人于歡聲笑語之外漸漸產生惆悵與傷感之意。“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一聯,承首聯而引出離別的主題。這一聯自謝朓《離夜》詩的“離堂華燭盡,別幌清琴哀”二句化出,但比謝詩顯得出語更自然意境更深遠,明確地抒寫出此時此地惜別的情景。

  第三聯“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描寫夜空的景色。這里并不是泛泛寫景,而是借背景的擴展和時間的推移來進一步映襯別情。長河沒曉天,指銀河消失在曙色之中。這一聯表面看象專寫夜空,實則緊扣夜宴。月亮已隱沒到高樹之后,銀河也消失在曙色之中了,人卻沒有散去,示寫雙方難舍難分,時間在不覺中逝去,通過夜宴之長,襯托別情之深,這種以景襯情的含蓄手法,比正面抒寫離情更有感染力。

  篇末以“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的問句作結。

  悠悠,遙遠;洛陽道,通往洛陽的路。這兩句說:此去洛陽的道路十分遙遠,這一分手,不知何時才能見面?這個結尾,感情真摯,語言質樸。全詩因反復渲染離情而浸上了一層淡淡的愁緒。由于詩人此行是滿懷信心地去求取功名,因而詩篇雖略有感傷色彩,但基調卻高昂明快,并不給人以低徊悲抑之感。

  此詩通篇暢達優美,除了開頭一聯因場面描寫之需而適當選用華麗辭藻外,其余用語都不加藻飾,平淡自然。他所追求的乃是整首詩的深厚和雅。清人紀昀說得好:“此種詩當于神骨氣脈之間得其雄厚之味,若逐句拆開,即不得其佳處。如但摹其聲調,亦落空腔”.再有,此詩雖寫眼前景,心中情,卻有所繼承和借鑒。有人賦觶?“從小謝《離夜》一首脫化來”.《離夜》即謝朓《離夜同江丞王常侍作》,也是寫一次夜宴。兩相比較可知,陳詩在章法、用語等方面都明顯受了謝詩影響。但陳子昂并沒有簡單地模擬前人,而是有所創新。謝詩較直露和簡潔,陳詩則婉轉而細膩,在結構上更善于回環曲折地精心布局,情和景的安排上,先以秾麗之筆鋪寫宴會之盛,次以婉曲之調傳達離別之愁,再以宏大的時空背景烘托出宴會之久與友誼之長,最后以展望征途來結束全篇,層次分明。通篇情景合一,從優美的意象描寫中自然地流露感情。勝于一般的離別之作。

  李賀--《高軒過》

  高軒過

  李賀

  韓員外愈、皇甫侍御湜見過,因而命作。

  華裙織翠青如蔥,

  金環壓轡搖玲瓏。

  馬蹄隱耳聲隆隆,

  入門下馬氣如虹。

  云是東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羅心胸,

  精耿耿貫當中。

  殿前作賦聲摩空,

  筆補造化天無功。

  龐眉書客感秋蓬,

  誰知死草生華風。

  我今垂翅附冥鴻,

  他日不羞蛇作龍。

  李賀詩鑒賞

  奉命之作不容易寫好,但李賀這首詩卻深得讀者的贊賞。更受到韓愈、皇甫湜的贊賞。一位青年人在“文章巨公”“才子”的面前,文不加點,一口氣寫下了這樣一首氣象萬千、結構謹嚴、想象豐富的詩歌。

  整首詩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寫韓愈、皇甫湜來訪時的氣派。先從他們的服裝、馬飾寫起:那華麗的服裝織錦如翠,浮青飛綠,雖然官品不高,但顯得如此華貴高雅。接著寫他們車馬裝飾的豪華,金環裝在馬轡上,馬頸上金鈴在搖動著,玲瓏悅耳,聲音清脆。而馬蹄聲像隆隆雷聲,充溢耳際。這里還用夸張的手法,把韓愈、皇甫湜下馬入門的情景突現出來,“氣如虹”那氣勢如長虹從天際落下,這是多么大膽的想象,多么熱情的夸張!通過服飾氣派的描寫,把韓、皇甫二人出場時的場面渲染得淋漓酣暢,先聲奪人;未見其人,先感其氣勢。

  經過對場面的渲染,兩位名公出場了。這是人們常說的赫赫有名的東京才子、文章巨公!這兩句不規則的短句,寫出了詩人驚喜的心情和敬佩的情感。在驚喜、敬佩的心情下,詩人刻畫了二位名公的內在之美。他們心襟開闊,知識淵博,把整個宇宙天地都包容于胸腹;生性耿直,品質磊落,好像天地間的精華正氣集中于心中。詩人李賀對韓愈、皇甫湜二人的評價是極高,再加上夸張,設想新奇的藝術手段,就使二人的偉大人格與崇高品質給讀者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他們不但有偉大的人格、崇高的品質,而且有卓越的才能,他們應詔在大殿之前作賦,聲震天幕;他們的創作才能可補宇宙自然所不足,可以說是勝似天功。

  這一層是詩人對二位當代名公的贊頌,他大筆渲染,濃墨重彩,把讀者帶進了二位名公內心世界的殿堂中去,觀賞到它們的全部壯觀的景象,諦視著它們巍然矗立的資質。它們莊嚴、雄偉,洋溢著一種崇高美。但要注意的是,這當然不僅僅是對二位名公的禮贊,更是對詩人所追求的理想人格的稱贊。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詩人理想的追求,他希望遇到這樣的理想人物,也渴望把自己塑造成擁有這樣品格的人。

  “龐眉書客”是李賀的自稱,“感秋蓬”是說自己感到已經像秋天的蓬草那樣,面臨著枯萎的命運,·3833·《唐詩鑒賞大典》

  看不見希望;也就是像下句所講的“死草”,瀕臨死亡的小草。為什么詩人李賀會有這樣悲觀的思想情緒呢?看來這首詩應該是李賀參加進士考試之后寫的。

  這次考試對李賀的打擊是太大了。

  李賀從此以后,就經常感到絕望。這里“感秋蓬”就正是詩人絕望情緒的流露。在絕望之中兩位名公來訪,恰似吹來一陳春風,灑來一陣甘露。“誰知死草生華風”,是詩人絕處逢生,看到希望,看到光明前景的喜悅心情的抒發。“誰知”-- 出乎意料之處,“死草生華風”-- 垂死的小草在春風吹拂下又欣欣向榮了。這一比喻生動、貼切,使詩人的欣愉心情躍然紙上。

  最后兩句是展望日后得到二位名公的提攜,定能施展一番抱負。他把自己喻為斗敗的鳥,把韓愈、皇甫比為高飛天空的大鴻,一旦敗鳥攀附大鴻,定會展翅騰飛,蛇變成龍。詩人對二位名公企望很高。這一層表述自己的希望,情真辭切,但仍有詩人鮮明的性格,他雖然懇切地希望能得到二位名公的提攜,但對自己還是比較自負自信,字里行間不卑不亢。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李賀的性格。

  這首詩雖然是一氣呵成的,但經過精心的構思,感情豐富,跌宕多姿,想象新奇。

【詩詞解釋與鑒賞】相關文章:

經典古詩詞名句及解釋鑒賞08-21

關于經典古詩詞名句及解釋鑒賞08-10

水調歌頭》原文解釋及鑒賞08-02

詩詞的鑒賞06-29

詩詞鑒賞07-06

長征詩詞解釋06-19

《永遇樂》詩詞鑒賞06-16

毛澤東詩詞鑒賞07-11

辛棄疾詩詞鑒賞06-02

《綿》詩詞鑒賞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