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讀后感10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字經》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字經》讀后感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提起這《三字經》的學習,還得從上幼兒園開始,偶爾會依依呀呀的跟老師讀幾句完全不懂的《三字經》,上一年級才算正式的吟誦了經典,那時經過半個學期的誦讀,在學習之余,我隨同學們把《三字經》背的熟熟的,背得多了,對內容也就懵懵懂懂。可對它的理解還是從生后中的小事中有所感悟。
記得那次在姥姥家,媽媽把洗好的的水果分給我們三個孩子,媽媽是最后一個分給我的,而且特別小。我有些不高興了,就對媽媽說不想吃。媽媽一眼就看出我的心思,她把我拉過身邊來,耐心地說:“兒子,《三字經》咱們白學了,融四歲,能讓梨。弟與長,宜先知。說的是什么意思來的?難道你忘了?”我搖搖頭說:“沒有忘,可是……”。媽媽拉過我的`手,輕輕說:“兒子,如果你來分你要怎么分?”我語塞了,也臉紅了,是啊,經典學了怎么不用。坑谑牵业拖骂^輕輕說:“小的留給自己!眿寢屌呐奈业念^,高興的說:“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從那以后,我懂得了謙讓。
通過誦讀《三字經》讓我學到了很多道理。“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备嬖V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慢慢來!白硬粚W,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笔刮颐靼兹诵〉臅r候不學習,長大了就什么都不會,有什么用呢?從而激勵我珍惜每分每秒的時間來刻苦的好好學習!“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實禮儀!弊屛叶梦覀儚男∫⒕锤改福鹁磶熼L,團結同學。
《三字經》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伴隨著我成長,它是我成長的好朋友。
《三字經》讀后感2
暑假里,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叫錢文忠解讀《三字經》!度纸洝吠ㄋ滓锥,是自宋朝以來歷代對兒童的啟蒙讀物,一直廣為流傳。
這本書里講了許多經典的歷史故事,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孟母三遷的故事。孟子早年喪父,家境十分貧寒,只能住在破房子里,居住的房子正好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學著哭喪,孟母很著急,就搬家到了市集。但旁邊有個肉鋪,小孟子又學著剁肉,孟母更著急了,就又搬家到了學校附近,這次他受到了學習氛圍的熏染,變得彬彬有禮。這讓我知道了良好的學習環境的重要性。
另一個給我印象很深的故事是:黃香溫習。東漢時有一個叫黃香的人,他母親早故,和父親相依為命,家里很窮。夏天,由于火辣辣的太陽照射的緣故,晚上的`溫度很高,他擔心父親睡不著,就把枕頭扇涼快了;寒冬臘月,天寒地凍,他就先睡下,溫暖了枕頭和席子,讓父親能夠安寢。這個故事讓我感悟到做小輩的應該對長輩孝順,并努力付諸于實踐當中。
三字經還講了從伏羲到元朝的歷史間發生的很多故事,我非常喜歡,每一個故事都是那么發人深思,建議小朋友都來讀一讀這本書哦。你一定會有很多的收獲。
好書伴我成長,看了錢文忠解讀《三字經》,讓我懂得了許多知識和做人的道理,真是開卷有益呀!
《三字經》讀后感3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蒙學著作,它短小的篇幅蘊含著豐富深刻的道理,它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良師益友。
《三字經》例舉了大量的典故故事,闡述了許多人生的哲理,內涵豐富在道德歷史文化等方面讓我們受益匪淺。
其中令我感觸最深的是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這段話的意思是小黃香從小就孝敬父母,給父親溫被窩使我們每個孝順父母的人必須效仿實行的。
我們中華民族是古老的禮儀之邦,父母辛辛苦苦撫養我們長大,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報答父母的恩情。
以前我在孝敬父母方面做的很不夠好,吃的東西只顧自己吃,不給父母嘗嘗味,見到好玩的東西就要媽媽給我買,也不管媽媽在外掙錢很難,無論刮風下雨父母都接送我去上學,我以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記得有一天,媽媽在家打掃除,從上午忙到中午,媽媽擦窗戶又掃地,我就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我餓了媽媽給我做蛋炒飯,我說:“沒有菜,不吃!眿寢屨f:“今天我太忙,你就將就一下!蔽曳且獘寢屔辖仲I菜,媽媽只好上街去買烤鴨。我津津有味的吃烤鴨,而媽媽卻累的吃不下,我也不問媽媽餓不餓。
讀了《三字經》后,我深受教育。我比小黃香年長,卻沒他懂事,孝順,真慚愧。
“誰言寸草心,報的三寸輝.”我們以后要像小黃香學習,做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
《三字經》讀后感4
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教師讓我們讀“三字經”,每一天放學走出校門的時候,我們會排著整齊的隊伍,象唱歌一樣的齊聲朗讀,對于“三字經”的資料沒有太多的理解,此刻,再次聽到一年級的小同學們背誦“三字經”的時候,我仿佛又看到了我們的`樣貌。
“三字經”教會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異常是“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兩句話,使我深有感觸、至今難忘。這個故事講了孟子的母親,為了讓他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曾三次搬遷住所,孟子不好好學習,母親就割斷了正在織布的紗線,來讓孟子明白學習不可半途而廢的道理。像孟子一樣,我們每個人都會受到環境的影響,我家樓上住了幾個小朋友,對門鄰居叫陳方儀,我們都學習鋼琴,練琴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晚上我在看電視,這時響起了鋼琴聲,我明白陳方儀在練琴了,這鼓勵我立刻也去練琴,我們相互影響,已經堅持學習了四年多了,都取得了很大的提高;樓上的鄰居叫朱熹,他上五年級了,跟誰都合得來,不管是上初中的大哥哥,還是比他小的弟弟妹妹,都喜歡跟他玩兒,跟他在一齊,我學會了要和別人友好相處。讓我更深刻理解了孟母擇鄰處的重要作用。
我像大海里的一只小船,“三字經”就像一個燈塔,它永遠指引我行駛的方向。
《三字經》讀后感5
說起三字經,那但是我們中國的文化瑰寶。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三字一句、含義簡單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
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边@句話在小時候,通俗地把它明白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但是讀了這本書之后,我對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每個人剛生下來時,本性都是善良的。雖然每個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大,但是,由于生活環境的不一樣,差別會越來越大。
在這本書中,我懂得了對于學習,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專一。所謂“一心不能二用”。古時,有“江南才子”之稱的唐伯虎。幼時,也因“心不!倍艿嚼蠋煹慕陶d,但最終當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時,技藝已經超過了他的老師。是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為什么有成績好壞之分呢?仔細想想最根本還是自己的心思問題,是不是花心思學習了,是不是“用心專一”了。當機會從身邊溜走的時候,要想想當時為什么不用心一點兒呢?
也懂得了做人的準則,古人發奮圖強的故事,中國悠久的歷史,許許多多我們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習和接觸的知識,比如,我讀了《三字經》中講歷史的部分,清楚得知道了中國這個有幾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是怎樣在歷史。
這就是三字經,是一本歷史悠久的書;引領我們走向真確方向的書。
《三字經》讀后感6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小時候,總是覺得《三字經》很簡單,其實不是這樣的,自從聽了錢文忠教授的講解后,才發現《三字經》真不愧是經典,蘊含了大量倫理、禮儀人文等古代文化,是我們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
那圖文并茂的《三字經》,給我們上了一堂堂生動的人生之課。
“性相近,習相遠!痹趯@句話進行解讀時,錢教授告訴我們,這里的“習”不是“學習”的意思,而是“熏染”的'意思,并講了兩個故事來闡明一說。曹操有四個兒子,曹丕文武雙全,占有欲強;曹植才高八斗;曹彰力大無窮;曹沖是一位神童。同是曹操的兒子,天性卻相差很遠,這一定是因為后天環境不同而導致的。再說,晉朝周處,從小很善良,可父母早亡,無人管教,整天像個混世魔王,搞得鄰里鄉親都怕他,最后良心發現,為民除害,還當了官。
聽了這一段講解,我的臉發燒,生活中的我們注重后天的品性養成了嗎?老師檢查衛生發現紙屑時,我和同學們你推我,我推你,都不承認,好的同學也被感染了,也跟著學“聰明”了,我又何嘗不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但不反省還慶幸僥幸逃脫。周處反省了,我們呢?有時連周處都不如!伴L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勝古人!彪y道學了這一課,我們不應該懂得怎樣做人嗎?
《三字經》真好,它仿佛是一面鏡子,讓我們時刻知道自己的短處,明鑒自己的不足,激勵我們發憤學習,奮發向上,真是一本不可不讀的書!
《三字經》讀后感7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經典的語句蘊含著古人的智慧,展現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道路上的良師益友。不論是在道德品質、文化修養上都會受益匪淺。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具有開放性思想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每看一篇,我都會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
嬴政,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但在許多人心中他同時也是個暴君?晌矣X得他只不過是一個順應了“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生活邏輯的人物。他為了統一中國,加強訓練精兵。雖然,每一個訓練,對于士兵來說都是一次生死決擇,但這么殘酷的訓練卻為日后統一中國做了奠基。統一中國后,他雖然殘暴,但從此國泰民安。我們現在身處這個美好的.社會主義,不是要感謝秦始皇嗎?
時光流逝,有些東西會被遺忘,但有些東西卻被傳承下來,《三字經》在歷史的長河中,被保留了下來。她是中國古代文明中的精華,也為中國古代文明也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三字經》這壇窖藏千年的美酒,愈久彌香,在新時代的今天,教化人心,必將永遠地散發出醉人的芳香。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一本好書就是一個良師益友”,讓我們靜下心來,捧起書,在淡淡的的墨香中與哲人會面,與良友交談,增識長慧,開悟人生。朋友,讓我們一起來愛書,讀書吧!
《三字經》讀后感8
幼兒園的時候,爸爸媽媽就開始教我讀《三字經》,但那時我僅僅是作為口頭禪,背背而已,不能深刻了解其中的含義,而且也只會其中的幾句。真正開始讀《三字經》還是到了三年級上半學期,老師把它作為一項作業布置下來。當時心里真的覺得老師太可惡,把這種無用的東西當作業,又深奧又難背。
于是乎,每一天讀幾句《三字經》就成為我們的重要“任務”,每一天早晨,巷子里總能聽到我朗朗的讀書聲。爸爸對《三字經》十分崇拜,他教我背誦的方法也很管用。漸漸地我喜歡上了《三字經》。因為它就像是一部百科全書,正如古人所說的那樣“熟讀三字經,便知天下事”。其中一個個小故事,便成為我成長過程中的指路明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母三遷》的故事讓我對父母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多了些感恩的心;“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黃香溫席扇蚊》的故事讓我明白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薄犊兹谧尷妗返'故事使我懂得謙虛才能使人偉大;“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懸梁刺股》的故事又深深地打動了我。我深知不付出艱辛的勞動,永遠不可能獲得學習上的成功。
《三字經》,你就像一位的老師,感謝你讓我看到了自我的不足。你就像一盞明燈,成為我人生的導師。我將把中華傳統的美德中華傳承、延續下去。同時期望我們所有的小朋友,能夠在《三字經》的指引下,天天進步,健康成長。
《三字經》讀后感9
我小心翼翼地翻開這本《三字經的故事》,映入眼簾的是幾句瑯瑯上口的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毕憔琵g,能溫席這個故事講的是,黃香出生在一戶貧苦人家,父親和母親都是農民,他們早出晚歸,常常天沒亮就起床干活,到深夜才回家。因此黃香十分心疼父母,從而更加孝敬父母。有一年的冬天,天異樣寒冷,但黃香的父母為了讓孩子上得起私塾,依然努力耕作。很晚了,父母還沒回來,九歲的黃香為了讓父母回家后多點溫暖,躲進父母冰冷的被褥里,用自己的體溫為父母溫席。這個故事成就了一個千古佳談,黃香這個名字在民間婦孺皆知。
讀完這個故事,我對孝敬父母的黃香肅然起敬。是啊,孝敬父母是我們的責任、義務。父母毫無怨言、不辭勞苦地支撐著一個家,我們作為子女的難道不該孝敬、順從、回報他們嗎?你想想,黃香當時的年齡比我們還小,卻懂得孝敬父母,我們可以說是他的大哥哥、大姐姐了,卻不能體諒父母的辛苦,反而讓他們操心,擔憂,成為他們的負擔。
我們在家也是個實實在在的“小公主”小皇帝,平時幾乎不干家務活,甚至自己的'事都要父親母親代勞,簡直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F在讀了有關黃香的故事,對比自己的所作所為,我感到無比內疚。比起黃香,我不但不能為父母分憂,反而給父母增添麻煩。所以,我要以黃香為典范,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三字經》讀后感10
《三字經》我們班幾乎每個人都有,也都讀過,但真正了解它很不容易?梢哉f它是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一本書。上學期老師讓我們背《三字經》,我時常坐在院子里,手捧著《三字經》,念念有詞地吟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覺得《三字經》易記易讀,秀色可餐,白紙黑字,三言韻語像一條清澈的小溪,潺潺流進我純真的心田。在朗朗的讀書聲中領略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體會做人做事的道理,學習立身處世,接人待物的準則。
《三字經》共一千多字,中華歷史及道德觀都濃縮在這一千多字中了。確切說它是一部百科全書,走進《三字經》,就像漫步在中國歷史長廊中,中華五千年,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既有王道霸業,文治武功,又有血雨腥風,悲涼殺戮,強盛輝煌使人驕傲振奮,朝代敗落使人漢顏痛惜。我們應學習歷史,立足現在,古為今用。
《三字經》是國學之經典,中華文化之偉大盡展其中,中華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一朵耀眼的奇葩。獨具魅力而又璀璨奪目,而《三字經》不愧為華文化中一顆最耀眼的珍珠;如果說中華文化是一片茫茫大海,而《三字經》便是幾千年沉入海底的一艘船,里面是一些數不清的財富。
誦讀、欣賞、回味、咀嚼,最沁人心脾的`是《三字經》蘊含的思想、馨香。影響最深的是最后一句話“人遺之,金滿贏。我教子,唯一經!敝R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做父母的再有錢,如果子孫不求上進,又有什么用呢?經中自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這才是取之不竭的財富。
《三字經》是我人生路上的良師益友,因為它博大精深,我不敢說已經讀懂它,我會一直堅持研讀《三字經》,一點一滴地通透其靈魂,是我的靈魂芳香怡人。
【《三字經》讀后感】相關文章:
《三字經》兒歌及《三字經》全文06-08
三字經_三字經讀后感800字五篇11-01
三字經10-24
《三字經》作者及新舊《三字經》版本06-17
感恩三字經11-22
三字經簡介10-02
三字經內容05-26
胎教三字經07-21
村規民約三字經06-26
課堂“三字經”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