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三字經”
本文以“三字經”的形式,總結了課堂教學的一些經驗。以下是小編分享的課堂“三字經”,歡迎大家閱讀!
課堂“三字經”
我常想:課堂教學到底是什么?我認為:在課前,它應該是一個“?”;在課中,它應該是一個“,”;在課后,它應該是一個“!”。由此可見,課堂教學的過程其實是一個“……”。
我在教學實踐中試著編了課堂“三字經”,選擇其中部分內容,解釋如下:
【親其師,信其道】
學生喜歡某老師,就會喜歡他所教的課程;而喜歡了這門課程,就會想辦法學好它。這就是教育學上的“向師性”。
如:有一個男老師,學生們非常喜歡他,事事模仿他。一次,老師頭上長瘡,沒辦法,理了個光頭。學生見后,議論紛紛。第二天去學校上課,老師大驚:男生全部理了光頭……
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平常考慮得更多的應該是如何讓學生喜歡上自己。正如一句廣告詞所說的:“我選擇,我喜歡!”學生們選擇的是他們喜歡的教師。
【愛生活,勤積累】
生活是一個五彩繽紛的萬花筒,是需要我們用一生來認真閱讀的百科全書,是我們人生的一筆寶貴的財富。雖然生活并不總是春光明媚,但我們要崇尚和追求的是真善美的境界。所以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學習中,我們都應該學會用平和的心態、賞識的目光善待周圍的人。用魏書生老師的話說就是要學會“享受教育”,學會觀察,學會贊賞,學會挖掘其中有價值的美的東西,并積累下來。
關于積累,匯報一下我的“三個一工程”:
第一個“一”是每次課后找一個學生談話,記錄下談話的內容、方法、效果,作為我的第一手資料。從中可以發現好多問題(找哪類學生,我是有所考慮的)。
第二個“一”是每天看一萬字的教育資料,包括教育理論、教改前沿信息、國內外最新教育成果、教育博客等,要充分利用好網絡。網絡給我們打開了另一扇窗,要有所選擇。第三個“一”是寫一篇教學隨筆或教育日記,包括課堂出現的問題、教學方法、教學設計、學生表現等等。
堅持“三個一工程”,我受益匪淺,自身綜合素質也得到了提升。教學中,鼓勵學生多積累,學生樂在其中,從量變到質變,享受到了“積累”的快樂。
【后進生,要賞識】
于丹老師說過:每個孩子都是天使,只不過有的孩子翅膀折斷了,無法飛翔。老師的責任就是幫這些孩子縫合翅膀,重上藍天。
后進生就像折斷翅膀的天使,由于學習成績或其它方面不如別人,缺少自信心。要轉化他們就應先尊重、理解他們,切不可傷了他們的自尊心。他們正因為自己多方面不如人意,心理上有了陰影,更有學生干脆“破罐子破摔”,不大的年紀自稱“看破紅塵”。這樣的學生更需要欣賞與鼓勵,多發現其“閃光點”, 多用“師愛”這種神奇而偉大的力量,架起一座通往他們心靈的橋梁。這樣“后進生”將會變成“動力生”。這應是我們老師的責任。
如:今天他主動在課堂上回答了問題,他的字比以前端正,他主動幫班級做了一件好事……哪怕這些事在別人眼中微不足道,我們都應給他一個微笑、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表揚,讓他們明白自己正被老師、家長關注,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得到了別人的認可,同時也相信自己通過努力也會獲得成功的,從而樹立自信,挖掘出自身的潛能,重新飛向藍天。
【反思后,捫心問】
有一個教師成長公式:教師成長=經驗+反思。
教后反思可以幫助教師從“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中發現自身的教學問題,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
如:通過反思,我試著每天讓課堂改變一點點。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里,我設計了一個新的教學環節——“你問我答”環節(學生提問,老師回答),學生熱情高漲。學生問了兩個問題:(1)哪個專業有發展前途?(2)哪些專業含金量高?我回答:有本事的人干什么都有發展前途;含金的是人,不是專業。我還帶學生去人才市場進行實戰演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
又如:在準備“文明禮貌,從小事做起”一課時,今年試著讓同學們準備了幾個“文明禮貌”小品,每個小品表演兩個版本:和諧版、不和諧版。準備過程,學生參與積極性高漲,也看到了同學們的表演天賦。晚上九點,學生還給我打電話,討論第二天的劇本。上課效果出奇得好,達到了教學目的。
通過教學反思,教師可以在那些普遍存在的、被視為“稀松平常”的教學活動和教學現象中發現許多不平常的東西,這樣每天改變一點點,日積月累,想不提高都難。
本文以“三字經”的形式總結了日常課堂教學實踐中的一小部分經驗,還很不成熟。我認為:課堂教學不是教師“一節課”、“一下子”或“一陣子”就能完成的事情,而應該是教師“一輩子”才能成就的事業,應該用心去總結、學習、感悟,課堂教學盡量做到“堂堂有異,課課有別,常教常新”。
“三字經”教案
活動目標:
1.理解“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的含義,并能初步誦讀。
2.能用“哎”及時回答他人的呼喚,知道大人吩咐的事情不偷懶。
3.在生活中,懂得尊重父母和身邊的人。
活動準備:
1.提前請隔壁班級能力強的一位幼兒及家長拍攝相關錄象。兩人的照片一張。
3.文字圖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
4.每個幼兒的身上貼好名字。(便于老師叫出小朋友的名字)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引起興趣。孩子們今天薛老師帶你們去認識一個新朋友。聽音樂進場。
師:孩子們,今天我們認識的新朋友叫想想。她在干什么?搭積木玩得可開心啦。這時候,誰在喊她?
(二)出示視頻1,理解語句“父母呼,應勿緩。”的意思,并會用“哎”答應別人。
1.視頻1。
2.師幼討論。
教師:咦,想想答應媽媽了嗎?為什么?如果你是想想,媽媽喊你,你會怎么答應。
3.游戲:我喊你答。
教師:我現在做媽媽,你們都是我的孩子,喊你名字的時候要趕快答應?
教師小結:集體喊、過度到個別喊。(真是有禮貌的孩子,你回答的真快啊等等)
教師:我們都知道爸爸媽媽喊我們名字的時候要趕快回答“哎”,想想聽到了嗎?
呀想想也答應得很快,我們一起表揚一下。你們也很能干,真是媽媽的好孩子。
4.練習誦讀“父母呼,應勿緩。”
教師: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小孩子他們也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播放課件1,放慢速度)
教師:你們聽到了什么?請個別幼兒回答。幼兒回答出一句,及時提煉句子,還有誰來會所說聽到了什么?(并出示字卡)分角色誦讀“父母呼,應勿緩”。男孩子們(唉)你來讀一讀。女孩子們,你們也來讀一讀。
“三字經”教學反思
本課是韻文識字,所選的韻文是一首三字經詩歌,分別介紹了六谷、六畜、七情、五色、五味的特點。全文語言生動活潑,充滿情趣,非常適合中年級學生閱讀。
在教授本課之前,雖然我做了充分的準備,有很多成功之處,但也存在著不足:
成功之處:
1、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抓住學生心理,用多彩的課文吸引學生,把課文內容與識字、學文相結合,讓學生輕輕松松地學知識。
2、充分準備了各種實物圖片,讓學生有了視覺上的感受,讓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植物動物等,更增強了他們學習本課的興趣。
3、將生字寶寶藏在插圖中小動物的后面,引起學生們的好奇心,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
4、注意傾聽學生的話,并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
5、注意到班級的每個學生,及時調動他們的情緒,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6、指導書寫認真,詳細,并注意提醒學生們做好“三個一”。有助于使每個學生養成規范書寫的好習慣。
需改進之處:
1、識字不應該脫離課文,如果選擇隨文識字會更好。這樣既有助于學生們結合特定的情景理解并記住生字,又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進而孰能成誦。
2、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語感,注意引導學生說完整話,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也可為以后的寫作做鋪墊。
3、新課標要求每節課中,學生寫字的時間不少于10分鐘,本節課的指導書寫部分如果再加指導“豕”字和“咸”字會更合理一些,這樣,課時分配上也更合理,更平衡。
4、教學中如果加入開火車讀生字,考察學生識字情況這一環節會更好,能及時了解學生掌握生字的情況,并能及時給予指導,使學生能完全消化本堂課所學知識,不欠賬。
雖然只是短短40分鐘的課,但我會受益終生的。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我也收獲頗多。我相信在他人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下,我一定會很快成長起來,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學生。
【課堂“三字經”】相關文章:
上課課堂三字經04-19
三字經故事小課堂05-11
《三字經》兒歌及《三字經》全文03-23
《三字經》作者及新舊《三字經》版本03-31
三字經全集06-14
《三字經》作者08-29
《三字經》解釋06-12
《三字經》全文09-14
三字經正文08-04
兒童三字經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