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錢文忠解讀三字經》讀后感范文(精選4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錢文忠解讀三字經》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錢文忠解讀三字經》讀后感1
我們剛剛能聽得懂大人們說話時,父母一直在給我們灌輸著“父母呼,應勿緩”的道理。我們剛剛學會識字時,老師就交于我們“人之初,性本善”。這不論是做人道理,還是朗朗上口的背誦文章都來自于一本傳承中華文明的瑰寶——《三字經》。
可能《三字經》早已是家喻戶曉了,可這瑰寶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得陌生,這使當今的我們開始逐漸忘記其中文明精髓,并不了解其中的為人之本。就在讓我認為《三字經》將來會變成只知名字,不知內容時,出現了一個可謂是拯救了這即將消逝精華。他就是——錢文忠。
說起錢文忠,大家可能有所聽聞,他是清華的教授,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才華橫溢,讀完《錢文忠解讀三字經后》他的分析,他的文學功底讓我無比敬佩。
從《百家講壇》,到《三字經》的再次閱覽,最后讓《三字經》中的道德、文明、文化精髓等步入生活。錢文忠的見解很細致,開頭是倫理道德,再是經典文獻,然后是中華歷史。若不說,誰能知在這僅僅一千字中,競蘊含了這么多內容。一字一句的'由來,其中的道理,都分析透徹。翻開書字里行間富有現代感,卻不失其中古人思想。
看完整本書有種被受過了諄諄教誨的小孩,在反省自己,反思自己是否把這一切都列為做人之本,為人之道。《三字經》一共1122字,字字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精華。
翻開書開篇就告知如今我們為何再讀《三字經》,因其中內容廣泛包括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社會道德等,在如今依舊擁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與社會功用。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人之初,性本善”這一句或許是因為從小就只記得這一句的原因吧,但是我知道它10年,都曾未知道其中的深層意,只有我讀完這本書閉上眼睛回味其中的韻味時,我才明白,才能被受教一生。錢文忠說“人之初,性本善”的表面意思是人:出生時天性本來就是善的。看完后我在思考,為何是善而不是惡呢?然而這本書確一一告訴了我答案。從學派、中西文化、名人名事,全部分析透徹讓我全面了解跟這句話有關的知識及道理等。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并不是那些所謂的我明白了什么什么做人道理,不是空空而談的我要好好讀書。我覺得我的感受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精髓,就應該以更現代感的方式傳承,例如《錢文忠解讀三字經》一樣,運用不同的理解性來把經典分析,使現在的人們更好的接受這份精華,更好的運用其中又用的東西。
《錢文忠解讀三字經》讀后感2
暑假到來,看看作業上老師推薦的百家講壇,于是我便看了一看,正好碰上錢文忠講的《三字經》,剛開始聽他這這一講還有很多的趣味。講座雖然不長只有四十分鐘,但是很了然,不難聽出其中的道理,也不免對我的生活加一對比。從小就聽家長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實人交朋友首先要想,自己配交什么樣的朋友。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只有以及朋友一同前進的人,那才是真正的好朋友。這才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多讀書讀好書,才是最重要的啊!現在百家講壇都快成敗家講壇了。
《百家講壇》欄目一向堅持“讓專家、學者為百姓服務”的欄目宗旨,欄目在專家、學者以及百姓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一座讓專家通向老百姓的橋梁”,從而達到普及優異中國傳統文化的目的。
咱們主要說說近期的錢文忠講的《三字經》吧:
錢文忠的《三字經》植根于傳統文化,以中國歷史為素材,講述學習以及教誨的重要性。其中很多觀念已融刻在中國人的思惟血脈中,如開篇的“人之初,性本善”,大多數中國人都耳熟能詳。
然而《三字經》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觀念體現了中國文化對人類的`美好信念以及期望。《三字經》一方面認為人本性是向善的,另外一方面又強調后天環境對于人成長的重要性,所謂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講患上就是這個道理。咱們可以找到很多歷史故事來印證成長及教誨環境的重要性,比如曹植、曹丕、曹彰以及曹沖四人同是曹操的兒子,但由于成長經歷不同,差距越來越大,甚或者完全不像兄弟。《三字經》認為,對于孩子來說,如果沒有良好的后天環境,再善良的天性城市受到污染。同時,學習是一種生命的過程,學任何一樣東西,必須專心致志、始終如一,一心一意地去經歷,才會有所成,我想,這就是錢文忠講《三字經》的根本目的。
《錢文忠解讀三字經》讀后感3
閑暇之余,信手翻閱《錢文忠解讀三字經》下冊,恍若在閱讀一本通俗的中國二十四史,恍忽間隨錢文忠先生在字字溯源中一起走近歷史事件,并從文字的推敲中,探查歷史的真相。
林肯曾說“讀詩使人聰慧,讀史使人明智,”在二十四史的演變中,我能更深層次的感受到“得民心者得天下”至理;并深刻感受到唐太宗在魏征去世后感嘆的“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錢文忠先生說:“《三字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關鍵詞集,《三字經》之所以能流傳到今天,它在今天就是有生命力的,它的生命力一定還在,一定是超越時空的。”我對這個說法相當認同。在閱讀中,我看到幾乎所有的朝代在開始時都是勵精圖治的,但在滅亡時都是因為長期腐敗造成的。在讀史的過程中,既能感受到皇帝奢靡的生活,又能感受到生于皇家的不易,如唐后主李煜“愿生生世世莫生于帝王之家”的無奈;又如齊恒公竟被手下關了禁閉,活活餓死,尸體被撂了67天;再如在魏晉南北朝時,只要有人奪位一當了皇帝,就要把前朝皇帝的直系親屬全部殺光一個不留。
在讀的過程中,我看到不同的具有鮮明個性的歷史人物。如禮賢下士的周文王,親自為姜太公拉車請其輔佐朝政;荒淫無道的周幽王,為博美人一笑,峰火戲諸候;堂吉訶德式的宋襄公,演繹著迂腐與仁義;求賢如渴的秦穆公;“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楚莊王;豪氣干云的項羽與深通“厚黑”的劉邦;“假圣人,偽君子”王莽;勵精圖治的李世民,疑心的崇禎等等……
錢文忠先生尊重歷史事實的探尋。如在講解“贏秦氏,始兼并,傳二世,楚漢爭”時,對秦王國的一統,他肯定了從秦孝公開始的“商鞅變法”,并點評秦朝是經過六代人的努力,才使秦王贏敗有施展雄才大略的機會。并充分肯定秦始皇的功績:即一統六國,書同文,度同制,車同軌,行同倫。并對歷史批評的“焚書坑儒”進行了探尋,所焚之書主要為“六國史書”,所坑之儒主要是練長生不老藥的“術士”。在講解“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一段,介紹到“玄武門”之變,錢老師這樣敘述“李建成和李元吉,在正史上歷來被說得一無是處。但是大家別忘了,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所以未必客觀……”,然后又對該事件進行了探尋,寫出了歷史完人李世民的“不完美”之處,并指出貞觀之治是在隋及開唐的基礎上,勵精圖治的結果。錢文忠在品評歷史的時候,注意從歷史事件對后世的影響入手,去品評功過,對皇帝的生活作風問題有些輕描淡寫,我想或許是錢文忠先生認為皇家皆如是吧。包括對短命隋朝的兩位皇帝的政績的'肯定,對個人成就大于政績的皇帝,如創造“瘦金體”的宋徽宗、擅長木工的明思宗朱由儉進行了嘲諷。我覺得這些批評是客觀的,因為他們在浸淫于愛好之中的時候,忘了歷史賦予他們的沉甸甸的責任。
錢文忠先生注重對細節的描述。如在講解“迨至隋,一土字,不再傳,失統緒”時,介紹愛照鏡子的隋煬帝時,他是這樣寫的。“隋煬帝有一個喜好,喜歡照鏡子,照鏡子的時候,他時不時做一件事,一邊照鏡子一邊摸著自己的脖子說‘哎呀,好一個腦袋,可惜不知道將來誰來砍他。’”
總之,讀《錢文忠解讀三字經》下冊,更像讀中國厚重的歷史。就像《三字經》自己總結的那樣――“廿二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讀史者,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我們在工作和學習中,只有像錢文忠老師那樣“考實錄”,采用實事求是的態度,才能真正做到“若親目”。讀一本好書,仿佛自己在與心靈對話;我想,如果有機會我一定會把《錢文忠解讀三字經》上冊也細細讀完,進一步感受民族經典中郁郁的芬芳。
《錢文忠解讀三字經》讀后感4
記得當年《百家講壇》預告要播出《錢文忠解讀三字經》時挺納悶的,《三字經》?這有什么好講的?不就是給小孩看的嗎?還值得解讀?
節目播出時看了幾期,才明白錢文忠是以《三字經》為依托,解讀埋藏在淺顯的《三字經》背后的中華文化。
后來買到了這套《錢文忠解讀三字經》,課余時間斷斷續續地讀,到今天總算讀完了。
我覺得這套書最大的特點就是淺顯易懂。沒有生僻的學術名詞,沒有晦澀的古文征引,也沒有難明的考證與論述。以《三字經》為引,通過一個個歷史故事,以最平實淺近的語言講述古典文化,并探討傳統文化在當今社會的作用。
這個講座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它簡單明了,通俗易懂。由于一些原因使得我們現代人閱讀古文和古籍有一定的障礙,使得普通大眾在了解和繼承傳統文化上產生一定不便。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文化傳承必須適應時代的變化。在今天我們就是要將原本在眾人眼中深奧,難明的古典文化通俗解讀,使人們更好的了解傳統文化,繼承我們民族文化中合理,有益的成分。特別是面對文化沖擊時,弘揚本民族文化就更顯得重要。文化上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而我也覺得這套書最大的缺點也恰恰在于它的“通俗”。所以在書中我們只能看到一個個小故事,卻看不到多少錢文忠先生個人的看法與意見,學術性很低。相比之下,我更喜歡講述《玄奘西游記》時的.那個錢文忠,顯得專業,精明,自信,得心應手。
我最大的認識是明白了原來小小的《三字經》也蘊含著如此多的文化信息與知識,可見生活中任何一件事,哪怕是你認為再小不過的事,只要你順著一定的方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探索,它便可以無窮大。
向所有中小學生,向所有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的人們推薦這本《錢文忠解讀三字經》,它是了解中華文化的一部很不錯的啟蒙讀物。
【《錢文忠解讀三字經》讀后感】相關文章:
錢文忠解讀三字經全文08-05
錢文忠解讀三字經全集07-31
錢文忠解讀《弟子規》10-06
錢文忠三字經全集10-25
錢文忠講解三字經七10-13
錢文忠講解三字經全集10-02
錢文忠講解三字經第711-09
錢文忠解讀弟子規-入則孝之四09-06
錢文忠解讀《弟子規》余力學文 之一11-06
季羨林錢文忠之間的關系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