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國學經典介紹:《三字經》
在古代童蒙讀物中,有這樣的說法“三百千千”,即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其中《三字經》是最有代表性的教材之一,相傳為宋儒王應麟所作,書中有關元明清部分為后人所加。從南宋起就被廣泛用作蒙學教材,直到清末明初。直至今日內容雖有修改或增加,但主要結構并未改變,是一本難得的啟蒙讀本。
此書共三百八十句,結構嚴謹,文字簡練,三字或三字倍數成句,句句諧韻,瑯瑯上口,深入淺出,流暢有趣。內容分為六個部份,每一部份有一個中心,涵蓋面極廣,涉及倫理道德規范、名物常識、經史子集、歷史次第等,許多語句,如“養不教,父之過”“勤有功,戲無益”等等成為婦孺皆知、世代傳誦、膾炙人口的名言警句,被譽為“千古一奇書”。特別是其中對歷史知識的敘述,尤為精煉,僅用了三百字就概括了從伏羲神農到清統一的五千年中華歷史,真乃“袖里通鑒綱目”。
附: 《三字經》節選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譯文】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長過程中,后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啟示】人生下來原本都是一樣,但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所以,人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區分善惡,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頭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必須時刻注意對孩子的教育,專心一致,時時不能放松。
古代文化知識之 年齡稱謂
1.襁褓:“襁褓”本意是嬰兒的被子。如《論語・子路》:“則四方之民襁褓負其子而至矣。”后來以此來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2.孩提:指2~3歲的兒童!睹献・盡心上》:“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
3.齒齔:又稱為齠齔(tíao chèn),指兒童換牙這個年齡。
4.總角、垂髫:指幼年兒童。“這院門上也有四五個才總角的小廝,都垂手侍立。”(《林黛玉進賈府》)
5.豆蔻年華:指女子十三歲,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6.及笄(jī):指女子十五歲。笄,女子成年之禮!抖Y記》:“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7.弱冠:指男子二十歲。“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論語・先進》)
8.而立之年:三十歲!墩撜Z》:“三十而立。”
9.不惑之年:四十歲。《論語》:“四十不惑。”
10.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五十歲。“五十知天命。”(《論語》)
11.花甲、平頭甲子:六十歲。天干地支順次組合為六十個紀序名號,自甲子到癸亥,錯綜參互相配。故稱花甲子或花甲。《唐事紀事》:“手捋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12.耆(qí):六十歲。《禮記・曲禮上》:“六十日耆。”《荀子・致士》:“耆艾而信,可以為師。”
13.古稀:七十歲。“人生七十古來稀。”(杜甫《曲江》)。
14.耋(dié):七十至八十歲!蹲髠・僖公九年》:“以伯擺動耋老,加勞。”
15.耄(mào):八十至九十歲。《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日耄。”
16.期(jī)頤:一百歲。
【國學經典介紹:《三字經》】相關文章:
三字經是國學嗎10-22
國學三字經教案07-05
國學經典三字經全文08-25
《三字經》國學教案全套06-07
三字經國學全文解釋08-22
《三字經》國學教案(通用9篇)07-19
小班國學三字經教案(通用7篇)08-17
國學經典《三字經》教學設計(通用13篇)10-21
《三字經》內容介紹07-31
三字經全文介紹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