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勸學》的原文、翻譯及賞析
《孫權勸學》選自《資治通鑒》,是北宋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創作的一篇記敘文,文題為后人所加。此文既記敘了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之后大有長進的故事,也贊揚了孫權、呂蒙認真學習的精神,并告誡人們學習的重要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孫權勸學》的原文、翻譯及賞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
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注釋:
1、初:當初,起初,這里是追述往事的習慣用詞。
2、權:指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現在浙江富陽)人,黃龍元年(公元222年)稱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國號吳,不久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229年稱帝。
3、謂:告訴,對……說,常與“曰”連用。
4、呂蒙:字子明,三國時吳國名將,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呂家崗)人。
5、卿:古代君對臣或朋友之間的愛稱。
6、今:現在。
7、當涂:當道;涂,道路
8、掌事:當道,當權
9、辭:推辭,推托。
10、以:介詞,用。
11、務:事務。
12、孤:古時王侯的自稱。
13、豈:難道。
14、治經:研究儒家經典。治,研究,專攻。“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等書。
15、博士: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
16、邪[yé]:通“耶”,語氣詞。
17、但:只,僅。
18、當:應當。
19、涉獵:粗略地閱讀。
20、見往事:了解歷史。見,了解;往事,指歷史。
21、耳:同“爾”,語氣詞,罷了。
22、多務:事務多,雜事多。務,事務。
23、孰若:與……相比如何;誰像(我)。孰:誰,哪個;若:比得上。
24、益:好處。
25、乃:于是,就。
26、始:開始。
27、就學:指從事學習。
28、及:到了……的時候
29、過:到。
30、尋陽:縣名,現在湖北黃梅西南。
31、與:和。
32、論議:討論議事。
33、大:非常,十分。
34、驚:驚奇。
35、者:用在時間詞后面,無翻譯。
36、才略:軍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謀略。
37、非復:不再是。復:再。
38、吳下阿蒙:指在吳下時的沒有才學的呂蒙。吳下,指吳縣,現在江蘇蘇州。阿蒙,指呂蒙,名字前加"阿",有親昵的意味。現指才識尚淺的人。
39、士別三日:與讀書的人分別幾天。三:幾天,這里指“少”(與常見的“多”的解釋不同)。
40、即:就。
41、更:重新。
42、刮目相待:另眼相看,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待:看待。
43、大兄:長兄,這里是對同輩年長者的尊稱。
44、何:為什么。
45、見事:認清事物。
46、乎:啊。表感嘆語氣。
47、遂:于是,就。
48、拜:拜見。
49、別:離開。
50、為:成為
51、阿蒙:名字前面加阿,有親昵的意思。
翻譯: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托。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當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嗎?我只是讓你粗略地瀏覽,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繁多,誰像我一樣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己覺得獲益很多。”于是呂蒙開始學習。到魯肅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議論天下大事。魯肅非常吃驚地說:“以你現在的軍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謀略,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吳下(的老大粗)阿蒙了!”呂蒙說:“讀書人分別了幾天,就應重新用新的眼光來看待,長兄你為什么這么晚才明白這一道理呢!”于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朋友后分別了。
賞析:
本文是根據先前的史書改寫的。因先前的史書已有較詳細的記載,而又無新的史料可以補充,所以本文是根據從略的原則對先前史書的有關記載進行改寫的。與《三國志·吳志·呂蒙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的文字相比,本文僅區區118字,雖極簡略但剪裁精當,不僅保留了原文的精華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練的文筆突出了人物的風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寫之作。
本文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嘆服并與之“結友”的故事,說明了人只要肯學習就會有長進,突出了學習重要性。本文可分兩層:先寫孫權勸學,呂蒙“乃始就學”;后寫魯肅“與蒙論議”,“結友而別”。
本文記事簡練,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斷,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緊接著就寫出結果,而不寫出呂蒙如何好學,他的才略是如何長進的。寫事情的結果,也不是直接寫呂蒙如何學而有成,而是通過魯肅與呂蒙的對話生動地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呂蒙的進步之大,孫權的循循善誘,魯肅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體,足顯作者的文筆功架之深厚。
道理啟示:
(1)我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度看待他人,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2)不能因為事情繁忙就放棄學習,堅持讀書是有益的。
(3)要善于聽取他人好的建議或意見并去做。
(4)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廣泛涉獵就會學有所成。
(5)不但自己要學好,還要催動附近的人也要學習,讓社會也一起進步。
(6)勸人要講究策略。
(7)不要找借口不聽從別人。
(8)只要發奮學習,就能積學修業,學有所成。
(9)讀書給人以樂趣,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干。
(10)一個人即使基礎差,但只要端正態度,刻苦努力,就能學到知識,并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和辦事能力。
(11)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天性。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只要你愿意,你就會成活并成長。
創作背景:
三國時期,孫權大將周瑜和劉備在赤壁之戰中大破曹操軍隊,不久周瑜病死了。魯肅代替周瑜成為孫權的謀佐,然而劉備很快取得了益州,形成魏、蜀、吳三方鼎峙的局面。為了加強國力,孫權勸呂蒙多學習。“孫權勸學”的故事就發生了。
寫作特色:
本文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于情趣。僅寥寥數語,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語氣、神態和心理。
孫權勸學,先一語破的,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從孫權的話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勸,又可以感到他對呂蒙的親近、關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贊嘆,可見魯肅十分驚奇的神態,以他眼中呂蒙變化之大竟然判若兩人,表現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驚人長進。需要指出的是,魯肅不僅地位高于呂蒙,而且很有學識,由他說出這番話,更可表明呂蒙的長進確實非同一般。“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是呂蒙對魯肅贊嘆的巧妙接應。“三日”形容時間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驚奇、難以置信的樣子。并且,他還很愛才。從呂蒙的答話中可見他頗為自得的神態,他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態度,表明自己才略長進之快之大。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魯肅、呂蒙的話則有調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調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寫魯肅、呂蒙對話,一唱一和,互相打趣,顯示了兩人的真實性情和融洽關系,表明在孫權勸說下呂蒙“就學”的結果,從側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筆墨十分生動,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處。
文言知識:
1、通假字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邪:通“耶”,語氣詞。表反問語氣。
卿今當涂掌事。
當涂:“涂”通“途”,道路,仕途。亦作當權。
2、詞類活用
1.蒙辭以軍中多務 辭:狀語后置,名詞作動詞。
2.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之:主謂取獨。
3、一詞多義
以:
蒙辭以軍中多務。(介詞,用)
自以為大有所益。(認為)
當:
但當涉獵。(應當)
當涂掌事。(掌管)
見:
見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認清)
4、古今異義
(蒙辭以軍中多務)辭:
古義:推辭。
今義:告別,不接受,解雇。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孤:
古義:古時候王侯的自稱,我。
今義:獨自,孤獨。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治:
古義:研究。
今義:治理。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博士:
古義: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
今義:學位的最高一級
(及魯肅過尋陽)及:
古義:到了······的時候
今義:以及。
(及魯肅過尋陽)過:
古義:到。
今義:經過。
(即更刮目相待)更:
古義:重新。
今義:更加。
(但當涉獵)但:
古義:只。
今義:轉折連接詞,但是。
(但當涉獵)涉獵:
古義:粗略的閱讀
今義:捕捉獵物
(見往事耳)往事:
古義:歷史。
今義:過去的事。
(自以為大有所益)大:
古義:很。
今義: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
(蒙乃始就學)就:
古義:從事。
今義:就。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見:
古義:認清。
今義:看見。
5、特殊句式
倒裝句
蒙辭以軍中多務。
即:蒙以軍中多務辭。(介詞結構后置)
反問句: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嗎)!
卿言多務,孰若孤?
6、文章結構
1. 孫權勸學
2. 呂蒙始學
3. 魯肅贊學:"非復吳下阿蒙,拜蒙母,結友而別"
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1086),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陜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運城安邑鎮東北)人,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中進士甲科。宋英宗繼位前任諫議大夫,宋神宗熙寧初拜翰林學士、御史中丞。北宋熙寧三年(1070年),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知永興軍。次年,判西京御史臺,居洛陽十五年,專門從事《資治通鑒》的編撰。哲宗即位,還朝任職。元豐八年(1085),任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黨,廢止新法。數月后去世。追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著作收錄于《司馬文正公集》中。
【《孫權勸學》的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孫權勸學原文翻譯賞析11-08
孫權勸學原文翻譯及賞析10-16
孫權勸學原文、翻譯及賞析07-04
孫權勸學原文翻譯及賞析07-13
孫權勸學原文、翻譯及賞析06-19
《孫權勸學》原文翻譯及賞析08-06
《孫權勸學》原文、翻譯及賞析10-16
《孫權勸學》的原文、翻譯及賞析03-13
【精】孫權勸學原文翻譯及賞析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