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歐陽修的朋黨論原文
朋黨論(歐陽修)
◇原文
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祿也,所貪者貨財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堯之時,小人共工、□兜等四人為一朋,君子八元、八愷十六人為一朋。舜佐堯,退四兇小人之朋,而進元、愷君子之朋,堯之天下大治。及舜自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立于朝,更相稱美,更相推讓,凡二十二人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書》曰:“紂有臣億萬,惟億萬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紂之時,億萬人各異心,可謂不為朋矣,然紂以亡國。周武王之臣三千人為一大朋,而周用以興。后漢獻帝時,盡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為黨人①。及黃巾賊起,漢室大亂,后方悔悟,盡解黨人而釋之,然已無救矣。唐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②。及昭宗時,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黃河,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③!倍扑焱鲆。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為朋,莫如紂;能禁絕善人為朋,莫如漢獻帝;能誅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亂亡其國。更相稱美推讓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誚舜為二十二人朋黨所欺,而稱舜為聰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與小人也。周武之世,舉其國之臣三千人共為一朋。自古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興者,善人雖多而不厭也。
嗟呼!治亂興亡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鑒矣!
◇注釋
、倌繛辄h人:桓帝時宦官專權不法,朝官李膺等極力反對,被視為反對朝廷之“黨人”,二百多人遭到逮捕,后雖釋放,但不準做官;靈帝時外戚**,起用“黨人”,并謀誅滅宦官,事泄,李膺等百余人死于獄中,各州郡因牽連而“死、徙、廢、禁者六七百人”(《后漢書·黨錮列傳》)。
、凇疤浦砟辍本洌和硖颇伦谥列谀觊g(821—859),朝官之間出現了以牛僧孺、李宗閔為首的牛黨和以李德裕為首的李黨互相傾軋的斗爭,此起彼伏,史稱“牛李黨爭”。句中指此。
、弁吨S河:裴樞、陸康等七人,因忤梁王被害于滑州白馬驛。時梁王親信李振乘機詆毀曰:“此輩自謂清流,宜投于黃河,永為濁流!绷和跣Χ鴱闹R姟杜f五代史·梁書·李振列傳》。
◇鑒賞
《朋黨論》題下有注:“在諫院進!比首趹c歷年間,杜衍、富弼、韓琦、范仲淹等在朝執政;歐陽修、余靖等為諫官。他們同心協力,欲盡除弊政,史稱“慶歷革新”。但其政敵夏竦等人對此不悅,便與其黨羽竭力制造輿論,攻擊范仲淹等人結為朋黨,欲盡去之。時歐陽修以諫官之身奮起反擊,既上疏言富、范等人為國忠義,又進《朋黨論》以破邪說。本文就是在這樣激烈的政治斗爭背景下寫成的。
文章開宗明義,提出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以同利為朋”的中心論點。接下來就“同利”“同道”的性質深入展開,將前面提出的中心論點作了更為透辟的解說,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第三段引證大量古事,由遠古說起,漸次而下,從正、反兩個方面,縱談史實,重在證明國家之興衰,不在于朋黨之名,而在于朋黨之實,即以“同道為朋”,還是以“同利為朋”;是以國事為重,還是以一己之私利為重。
慘痛的教訓,應引為鑒戒。第四段,以倒卷之筆回應史事,從一反一正的說明中給予強調。先從反面教訓講起,再從正面經驗道來。有了這段的翻騰照應,就使得事與理、實與虛、古與今緊密相融,連成一體,而無懈可擊了。
此篇與王禹偁的《朋黨論》相較,王文只是就事說理,平心靜氣,娓娓道來;歐文連用排筆,不僅事理兼備,曲折盡致,而且氣盛義高,更具有鮮明的戰斗性。
◇妙評
議論酣恣。
——明·唐順之《唐宋八大家文鈔》
破千古人君之疑。
——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鈔》卷四十二
最明暢之文,卻甚幽細;最條直之文,卻甚郁勃;最平夷之文,卻甚跳躍鼓舞。
——清·金圣嘆《天下才子必讀書》卷十三
前后兩段結束,前段立論,大旨已極分曉,后段又以興亡治亂之跡反復推說,庶以覺悟世主,其言真龜鑒也。立體既方正,用筆卻能參伍入妙。
——清·呂留良《古文精選·歐陽文》
【歐陽修的朋黨論原文】相關文章:
《蝶戀花》歐陽修原文06-19
歐陽修蝶戀花原文05-17
歐陽修的蝶戀花原文及譯文09-22
歐陽修傳原文及翻譯10-18
歐陽修傳原文及翻譯04-05
浣溪沙歐陽修翻譯原文06-09
歐陽修論東坡詩文翻譯10-06
《養老論》原文10-30
歐陽修《原弊》原文與翻譯06-25
《宋史·歐陽修傳》原文及翻譯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