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木蘭詩》的課程教學反思
花木蘭這位巾幗英雄,一向為人們喜愛,流傳深遠。木蘭其勤勞、善良、勇敢、剛毅、淳樸的形象,她不慕名利、深明大義、替父從軍的事跡,也深深地感染了學生,引發學生的敬仰。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真正有價值的課堂教學改革應是學生問、學生答或者教師點撥,引發學生回答。要知道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這是學習《木蘭詩》一課,給我最深刻的感受。
對于這篇課文,學生的興趣很濃,學習積極性很高。在課堂上,學生朗讀課文,結合注釋理解了文章的大意。通過小組的自主、合作、探究,分析了木蘭的形象。我正準備要求學生背誦課文時,一個學生舉起手,我疑惑不解地問:“有事嗎?”“‘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我不但不信,更理解不了。”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學生說:“是呀,木蘭上廁所或洗澡,不是很容易被發現嗎?”為此,我因勢利導,讓學生體會到木蘭的謹慎、機警。果然,有學生回答:“這些生活細節,木蘭可以巧妙地回避。這從文章的結尾‘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可以看出木蘭是謹慎、機警的。”學生都信服了。這堂課結束后,給我的感受是學生應該有參與意識,要積極去思考,通過提出疑問來學習,積極、主動、愉快地獲取知識。
【《木蘭詩》的課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木蘭詩》教學反思08-21
木蘭詩教學反思10-21
《木蘭詩》教學反思07-22
《木蘭詩》教學反思[必備]07-24
《木蘭詩》教學反思11則07-15
《木蘭詩》教學反思【推薦】10-24
《木蘭詩》教學反思【精】10-16
【熱門】《木蘭詩》教學反思08-09
【薦】《木蘭詩》教學反思06-12
《木蘭詩》教學反思【熱】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