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示兒 陸游
引導語:陸游是南宋愛國詩人,畢生從事抗金和收復失地的正義事業,他的《示兒》詩是寫給兒子們的,下面是小編整理這首詩的原文注釋簡析,與大家分享學習。
示兒
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注釋]
1. 示兒:給兒子們看。
2. 但:只。
3. 九州同:祖國統一。
4. 中原:指淮河以北淪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區。
5. 家祭:對祖先的祭祀。
6. 乃翁:你的父親。
[作者簡介]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陸游出身于一個由“貧居苦學”而仕進的官宦家庭,陸游的高祖是宋仁宗時太傅陸軫,祖父陸佃,父親陸宰,他誕生于宋金戰爭的烽火之中,從小飽嘗了顛沛流離的痛苦,同時也受到了父親陸宰等士大夫愛國思想的熏陶,形成了憂國憂民的思想。他十余歲就熟讀了陶潛、王維、岑參和李白的詩篇,有“我生學語即耽書,萬卷縱橫眼欲枯”的好學精神,12歲便能詩文,有“小李白”之稱。17歲便有詩名。25歲左右向具有愛國思想的'曾幾學詩,確定了他愛國詩歌的基調。二十九歲那年,趕赴臨安應試,因名居秦檜孫子秦塤之前,觸怒秦檜,遭到黜落,秦檜死后三年才被啟用。
他始終堅持抗金,1158年(紹興二十八年)入閩任寧德縣主簿.據《寧德縣志》卷三《宦績》中記載:“陸游,字務觀,即放翁也┅┅紹興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愛戴”。在寧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陸游塑像。浙江紹興的鑒湖村內也有陸游塑像。曾任鎮江隆興通判。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1172年(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后官至寶章閣待制。 陸游在政治上,主張堅決抗戰,充實軍備,要求“賦之事宜先富室,征稅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團的壓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的信念始終不渝。
[簡析]
陸游是南宋愛國詩人,畢生從事抗金和收復失地的正義事業。雖然屢遭投降派排擠、打擊,但愛國熱情始終沒有消減。《示兒》詩是詩人臨終寫給兒子的 遺囑,表達了詩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一祖國的深摯強烈的愛國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萬事空”。“元知”,本來就知道;“萬事空”,是說人死后萬事萬物都可無牽無掛了。但接著第二句意思一轉:“但悲不見九州同”, 唯獨一件事卻放不下,那就是淪喪的國土尚未收復,沒有親眼看見祖國的統一。這種遺恨從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彌留之際,心情更為沉痛。
詩的第三句“王師北定中原日”,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并未絕望。他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復失地。有了這一句,詩的情調便由 悲痛轉化為激昂。結句“家祭無忘告乃翁”,情緒又一轉,無奈自己活著的時候已看不到祖國統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孫。于是深情地囑咐兒子,在 家祭時千萬別忘記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他。
這首詩用筆曲折,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時復雜的思想情緒,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圣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有悲的成分, 但基調是激昂的。詩的語言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著意雕琢的詩更美,更感人。
陸游示兒練習題
1.解釋詩句中粗點的詞。
元:________ 但:________ 無:________
2.詩中的“乃翁”指的是誰?
答:________
3.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
4.用你自己的話講講這首詩的意思。
答:________
【古詩示兒 陸游】相關文章:
《示兒》陸游古詩07-08
陸游示兒古詩及翻譯10-05
示兒(陸游)古詩賞析10-19
陸游的示兒古詩賞析10-01
陸游古詩示兒教學方案06-08
陸游《示兒》古詩寫作背景09-25
陸游:示兒-小學古詩大全09-28
示兒古詩09-12
陸游古詩《示兒》原文欣賞及解釋09-10
示兒陸游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