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柳宗元詩歌鑒賞

時間:2024-09-05 23:03:18 柳宗元 我要投稿

柳宗元詩歌鑒賞

  唐代:柳宗元

柳宗元詩歌鑒賞

  郡城南下接通津,異服殊音不可親。

  青箬裹鹽歸峒客,綠荷包飯趁虛人。

  鵝毛御臘縫山罽,雞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問重譯,欲投章甫作文身。

  譯文及注釋

  譯文柳州城南連接著四通八達的渡口,峒人服飾不同言語不通無法親近。回家去的人拿青箬竹葉裹著鹽巴,趕集來的人用綠色荷葉包著食品。用鵝毛裝填被褥抵御冬寒,以雞骨占卜年景祭拜水神。為判決案件要靠翻譯發愁,真想脫掉官府當紋身峒人。注釋⑴峒:古代對廣西、湖南、貴州一帶的少數民族的泛稱。氓(méng):民,百姓。⑵郡城:郡治所在地。這里指柳州。唐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詩:“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

  譯文 柳州城南連接著四通八達的渡口,峒人服飾不同言語不通無法親近。

  回家去的人拿青箬竹葉裹著鹽巴,趕集來的.人用綠色荷葉包著食品。

  用鵝毛裝填被褥抵御冬寒,以雞骨占卜年景祭拜水神。

  為判決案件要靠翻譯發愁,真想脫掉官府當紋身峒人。

  注釋

  ⑴峒:古代對廣西、湖南、貴州一帶的少數民族的泛稱。氓(méng):民,百姓。

  ⑵郡城:郡治所在地。這里指柳州。唐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詩:“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

  ⑶異服:不合禮制的服飾;奇異的服裝。《禮記·王制》:“作淫聲、異服、奇技、奇器以疑眾,殺。”鄭玄注:“異服,若聚鷸冠、瓊弁也。”殊音:異音。特殊的樂音或聲音。《后漢書·西南夷傳論》:“夷歌巴舞殊音異節之技,列倡于外門。”

  ⑷青箬:箬竹的葉子。箬竹葉大質薄,常用以裹物。宋周密《武林舊事·進茶》:“仲春上旬, 福建 漕司進第一綱蠟茶……護以黃羅軟盝,藉以青箬。”

  ⑸趁虛:即“趁墟”。趕集。宋錢易《南部新書》辛:“端州已南,三日一市,謂之趁虛。”

  ⑹御臘:就是御寒的意思。臘,臘月,即陰歷十二月,是天氣很冷的時候。山罽(jì):山民用毛制作的氈毯一類的織物。這里指用鵝毛縫制的被子。元倪瓚《次韻曹都水》:“蕭闈館里挑燈宿,山罽重敷六尺床。”

  ⑺雞骨占年:雞的骨頭。古時或用以占卜。宋蘇軾《雷州》詩之一:“呻吟殊未央,更把雞骨灼。”水神:水域之神;司水之神。《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夢與海神戰,如人狀。問占夢,博士曰:‘水神不可見,以大魚蛟龍為候。’”

  ⑻公庭:公堂,法庭。 唐王勃《梓州玄武縣福會寺碑》:“懷道術于百齡,接風期于四海,依然梵宇欣象,教之將行莞爾公庭,惜牛刀之遂屈。”

  ⑼章甫:古代的一種禮帽。這里指代士大夫的服裝。《禮記·儒行》:“丘少居 魯 ,衣逢掖之衣;長居宋,冠章甫之冠。”文身:在身上刺畫花紋。這是古代越地的一種習俗。

  參考資料:

  1、 王松齡 楊立揚 等.柳宗元詩文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39-40

  創作背景

  柳宗元被貶永州司馬十年期間,心情一直很郁悶,經常縱情于山水以消憂,不大與人民接近。調任柳州刺史后,思想有所轉變。他想到柳州盡管比永州更遠離中原,地更偏僻,條件更差,但自己身為一州的長官,與過去在永州任司馬閑職時已不同,有了政治實權,在這里還是可以有所作為的。于是深入民間,了解人民的生活、風俗、習慣,關心他們的疾苦。《柳州峒氓》這首詩,就是寫他在柳州跟峒氓生活接近的情況的。...

  被貶永州司馬十年期間,心情一直很郁悶,經常縱情于山水以消憂,不大與人民接近。調任柳州刺史后,思想有所轉變。他想到柳州盡管比永州更遠離中原,地更偏僻,條件更差,但自己身為一州的'長官,與過去在永州任司馬閑職時已不同,有了政治實權,在這里還是可以有所作為的。于是深入民間,了解人民的生活、風俗、習慣,關心他們的疾苦。《柳州峒氓》這首詩,就是寫他在柳州跟峒氓生活接近的情況的。

  ▲

  參考資料:

  1、 周嘯天 等.唐詩鑒賞辭典補編.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0:524-526

  賞析

  此詩頭二句寫初到柳州時的感受。“郡城南下接通津,異服殊音不可親。”這兩句是總起,“不可親”三字,深含感嘆之情,很自然地開啟下文。中間四句接著寫峒氓的生活、習俗。柳州峒氓,多住在山村,日常生活必需品尤其是鹽,要到郡城集市去買,所以三、四兩句接著描寫他們趕集的情景:“青箬裹鹽歸峒客,綠荷包飯趁虛人。”這兩句是用倒置法,說峒氓們趕集買鹽往返甚是辛苦。第五句“鵝毛御臘縫山罽”,寫峒氓御寒之物,說在天氣寒冷...

  此詩頭二句寫初到柳州時的感受。“郡城南下接通津,異服殊音不可親。”這兩句是總起,“不可親”三字,深含感嘆之情,很自然地開啟下文。

  中間四句接著寫峒氓的生活、習俗。柳州峒氓,多住在山村,日常生活必需品尤其是鹽,要到郡城集市去買,所以三、四兩句接著描寫他們趕集的情景:“青箬裹鹽歸峒客,綠荷包飯趁虛人。”這兩句是用倒置法,說峒氓們趕集買鹽往返甚是辛苦。第五句“鵝毛御臘縫山罽”,寫峒氓御寒之物,說在天氣寒冷的臘月里,峒氓們用鵝毛制成的被子來抵御寒冷。下句接著寫峒氓的迷信風俗。“雞骨占年拜水神”。“雞骨占年”,是峒氓的迷信風俗,以為占卜可以知道年景的好壞。“拜水神”,即向水神禮拜。峒氓們用雞骨去占卜,問水神祈禱一年的好收成。以上四句描寫了柳州峒氓的貧苦生活和迷信風俗,富有濃厚的地方色彩。

  最后兩句抒寫心意,表示愿意隨俗。“愁向公庭問重譯,欲投章甫作文身。”《莊子·逍遙游》里說:宋國人到越國去販賣章甫這種禮帽,越國人斷發文身,用不著這種禮帽。這里化用這個故事,表示愿意隨俗。作者不樂意只在公庭上通過譯員來和峒氓接觸,而寧愿拋掉中原的士大夫服裝,隨峒氓的習俗,在身上也刺上花紋,學習他們的樣子,與他們親近。

  這首詩用樸素的語言,如實地描寫出詩人和柳州少數民族人民生活接近的情況。起初雖然感到“異服殊音不可親”。最后卻“欲投章甫作文身。”詩人自己本來不信神,而民間有迷信風俗,但他不肯疏遠他們,而愿意和他們在一起,表現出了入鄉隨俗的`思想。對一個封建社會中的地方官來講,這是難能可貴的。正因為這樣,他在柳州刺史任上,施政能夠從人民的生活實際出發,為他們興利除弊,做了不少有利于民的好事,如減輕賦稅,引導人民發展生產,改善生活,興辦學校,培養人才,特別是想方設法贖回許多被典質的貧苦人民的子女,使他們從奴隸的命運中解放出來,因此作者任柳州刺史雖僅四年便病逝了,卻一直深為柳州人民感激和懷念不已。至今柳州還有紀念他的“柳侯祠”。

  參考資料:

  1、 周嘯天 等.唐詩鑒賞辭典補編.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0:524-526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并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杰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憶秦娥·楊花

  清代:宋徵輿

  黃金陌,茫茫十里春云白。春云白,迷離滿眼,江南江北。

  來時無奈珠簾隔,去時著盡東風力。東風力,留他如夢,送他如客。

  叔于田

  先秦:佚名

  叔于田,巷無居人。豈無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無飲酒。豈無飲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適野,巷無服馬。豈無服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張益州畫像記

  宋代:蘇洵

  至和元年秋,蜀人傳言有寇至,邊軍夜呼,野無居人,謠言流聞,京師震驚。方命擇帥,天子曰:“毋養亂,毋助變。眾言朋興,朕志自定。外亂不作,變且中起,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競,惟朕一二大吏。孰為能處茲文武之間,其命往撫朕師?”乃推曰:張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親辭,不可,遂行。

  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歸屯軍,撤守備,使謂郡縣:“寇來在吾,無爾勞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慶如他日,遂以無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凈眾寺,公不能禁。

  眉陽蘇洵言于眾曰:“未亂,易治也;既亂,易治也;有亂之萌,無亂之形,是謂將亂,將亂難治,不可以有亂急,亦不可以無亂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欹,未墜于地。惟爾張公,安坐于其旁,顏色不變,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無矜容。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爾張公。爾繄以生,惟爾父母。且公嘗為我言‘民無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變,于是待之以待盜賊之意,而繩之以繩盜賊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賴之身,而棄之于盜賊,故每每大亂。夫約之以禮,驅之以法,惟蜀人為易。至于急之而生變,雖齊、魯亦然。吾以齊、魯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齊、魯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齊民,吾不忍為也。’嗚呼!愛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見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蘇洵又曰:“公之恩在爾心,爾死在爾子孫,其功業在史官,無以像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則何事于斯?雖然,于我心有不釋焉。今夫平居聞一善,必問其人之姓名與其鄉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長短大小美惡之狀,甚者或詰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見其為人。而史官亦書之于其傳,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則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觀之,像亦不為無助。”蘇洵無以詰,遂為之記。

  公,南京人,為人慷慨有大節,以度量雄天下。天下有大事,公可屬。系之以詩曰:天子在祚,歲在甲午。西人傳言,有寇在垣。庭有武臣,謀夫如云。天子曰嘻,命我張公。公來自東,旗纛舒舒。西人聚觀,于巷于涂。謂公暨暨,公來于于。公謂西人“安爾室家,無敢或訛。訛言不祥,往即爾常。春而條桑,秋爾滌場。”西人稽首,公我父兄。公在西囿,草木駢駢。公宴其僚,伐鼓淵淵。西人來觀,祝公萬年。有女娟娟,閨闥閑閑。有童哇哇,亦既能言。昔公未來,期汝棄捐。禾麻芃芃,倉庾崇崇。嗟我婦子,樂此歲豐。公在朝廷,天子股肱。天子曰歸,公敢不承?作堂嚴嚴,有廡有庭。公像在中,朝服冠纓。西人相告,無敢逸荒。公歸京師,公像在堂。

【柳宗元詩歌鑒賞】相關文章:

柳宗元的詩歌鑒賞11-29

詩歌鑒賞早梅柳宗元08-31

柳宗元《重別夢得》詩歌鑒賞09-20

柳宗元的詩歌01-26

柳宗元《讀書》全文及鑒賞08-23

柳宗元牛賦的鑒賞09-19

柳宗元《江雪》鑒賞11-22

柳宗元《漁翁》譯文及鑒賞10-30

柳宗元《梅雨》全文及鑒賞08-03

柳宗元的詩歌風格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