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民本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導語:柳宗元的民本思想源于孔孟之道,儒家的愛民,仁政思想對其的影響極為重要。他自身的經歷在其民本思想的形成過程中亦占有重要地位。
摘要:柳宗元是我國中唐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他鮮明地提出“吏為民役”論,其主要內容有:一是人民歷史觀;二是為民服務觀;三是對民負責觀;四是養民利民觀。本文指出柳宗元的民本思想發展了我國古代的民本思想,對當前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柳宗元 吏為民役論 民本思想 科學發展觀
柳宗元,字子厚。生于中唐時期,是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官至監察御史,吏部侍郎。他政治經歷極為豐富,二十多歲即名揚京師,參加“二王”的“永貞革新”,后因革新失敗被貶韶州刺史,再貶永州司馬,后復出為柳州刺史。柳宗元生活的時代處于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社會整體生產水平大幅下降,民眾生活疾苦。基于此,他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吏為民役”論,對我國古代民本思想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深入研究柳宗元的“吏為民役論”,對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增強黨的先進性,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柳宗元民本思想的形成和發展
中國古代自夏商周三代以來,民本思想便已經出現。其統治君主對“天”極為崇拜,認為“天”是至高無上的,“天”主宰一切,它的道德責任就是保民,因此“天”代表的就是“民”的愿望。這是樸素的民本思想。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儒家學派推崇君權,崇尚禮義,宣揚仁政愛民,由于這適應了統治階級的要求,因而迅速崛起。“仁政愛民”這一鮮明的民本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孔子曾說過“人而不仁,如禮何?”(《論語》),“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堯目》)。孔子重視民眾疾苦,認為君主的統治基礎就是民眾,因此必須推行仁政,減輕賦稅,愛民。在孔子民本思想的基礎上,孟子對其進行發展,使其迅速成熟。“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下》)。這一著名的民貴君輕思想在現代社會仍然具有深遠的意義。“省刑罰,薄稅斂”(《梁惠王上》),再次申明要與民修養。得民心者得天下,因此,君王應該高度重視民眾問題。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荀子己制》)更加闡明了君民的關系。儒家的人文精神和民本思想在其思想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重視民生,保持百姓的安居樂業是政治生活中必須解決的問題,因此在千年歷史長河中,經久不衰,并對后世產生了重要影響。
柳宗元的民本思想源于孔孟之道,儒家的愛民,仁政思想對其的影響極為重要。他自身的經歷在其民本思想的形成過程中亦占有重要地位。柳宗元出生前后,正是“安史之亂”和藩鎮割據的年代,唐王朝由盛轉衰,政權不穩,人民生活異常困苦。柳宗元少年時代,就隨父親來到長沙,九江一帶,開始了解民間百姓的疾苦。“永貞革新”失敗之后,一直被貶到永州司馬。在命運轉折的過程中,他深入民間,確切了解民眾生活,批判統治者得暴行,先后寫下《捕蛇者說》《田家三首》等著作。這種現實的經歷更加豐富了他的民本思想,對民眾生活的重視程度空前提高。
柳宗元在對儒家思想的批判繼承以及社會現實的親身經歷的基礎上,旗幟鮮明的提出了“吏為民役”的重要思想。他認為官吏是“民之役”,他們是由民眾所納賦稅來供養的,因此屬于民眾的雇工,仆役,必須為民眾“勤心而勞力”,做到“訟者平,訴者均”,不可“受若直,怠若事,又盜若貨器”(《送薛存義之任序》),否則理應被罷免,受處罰。在當時,柳宗元能夠提出這種思想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二、柳宗元民本思想的主要內容
第一,鮮明的人民歷史觀。柳宗元認為人民主宰歷史的發展和王朝的興衰。他繼承了荀況、王充等人的反天命、反天人感應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對歷代的君王受命于天的神學史觀進行尖銳批評。他在《貞符》中說道:“受命不于天,于其人;休符不于祥,于其仁。”又說:“受命于生人之意。”對董仲舒的“君權神授”觀念進行深刻的批判。并且明確指出歷史發展,王朝更替的決定力量在于民心。把民本思想提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這一唯物主義歷史觀成為柳宗元“吏為民役論”和民本思想的哲學基礎,也成為繼孟子之后中國古代民本思想的最突出成就之一。
第二,樸實的為民服務觀。柳宗元認為官吏是人民的仆人,官吏應該為百姓服務。柳宗元在《送寧國范明府詩序》中提出“為吏者人役也;役于人,而食其力,可無報耶?”在這篇詩序中首先推崇范氏的論斷。認為官吏是是人的仆役,在這里“人”還指同僚,上級,所以應該為人而服務,怎么能夠不報答主人呢?這一觀點已經突破了傳統的官者,牧民的思想框架。他在《送薛存義序》進一步豐富并完善了這一觀點,“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職乎?蓋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傭乎吏,使司平于我也。”在這里柳宗元把“人”特指民眾,并鮮明的提出“民之役”“民可黜罰”的思想,官吏應該為百姓的仆役,必須為百姓勤懇辦事。
第三,可貴的對民負責觀。對于“受若值怠若事,又從而盜之”的官吏民眾應該也有權利進行黜罰。“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豈惟怠之,從而又盜之。向使傭一夫于家,受苦直,怠其事,又盜若貨器,則必甚怒而黜罰之矣。以今天下多類此,而民莫敢肆其怒與黜罰者何哉?勢不同也。勢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達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送薛存義序》)!在這里柳宗元把“人”特指民眾,并鮮明地提出“民可黜罰”的思想,百姓有權對官員進行懲罰。這對貪墨成風的封建官僚社會也是一個巨大的警示。在吏治改革上應該善用循吏,從而公平、認真的為民辦事。
最后,深刻的'養民利民觀。柳宗元認為應該順應自然變化,充分給予人們自由發展的空間,不擾民。他在《種樹郭橐駝傳》中說“吾問養樹,得養人術。傳其事以為官戒。”從養樹之理中得出養民之理,要“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點明為政只要在于順人之欲,隨人之性,要充分利用條件,不僅要主觀上“利民”,還要客觀上真正做到“利民”。因此統治者應該施行仁政,與民休息。這種沖破時代限制的民主思想光輝對于當代仍然具有巨大的影響。
三、柳宗元民本思想的當代價值
柳宗元沖破傳統封建思想的束縛,形成了自己的民本思想,反對“君權神授”,認為政權的奪取與鞏固在于民心,提出“吏為民役”,提倡“順天”,“養民”。這一系統的民本思想具有超越時空的性質,對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第一,人民主宰歷史發展,應重視人民主體地位,保障人民合法權益。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階段,黨在會議上順應社會發展形勢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這是對中國傳統民本思想的繼承、豐富和發展。
柳宗元歷來認為政權的鞏固與維持在于民心。他認為漢代之所以能夠興盛,“在乎克懷于有氓,登賢庸能,濯痍煦寒,以廖以熙”(《貞符》)。即掃除社會的弊端,重視人民的安定。而唐朝之所以能興起,是因為他初期的政治清明猶如“丕將霖雨,浚滌蕩沃,蒸為清氛,疏為冷風”(《貞符》),天下才能大治。而唐中期以后失去了這種治國思想,一味“牧民”,為了統治階級的奢侈生活而盤剝人民,以至造成黃巢起義,終于使唐王朝一蹶不振。縱觀歷史,任何一個國家,想要維護自己的統治,必須不斷調整自己的政策,重視人民的力量,避免政治僵化,緩和階級矛盾,與民休息。柳宗元的民本思想對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國家的權力在人民以及“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第二,國家權力屬于人民,應對人民負責,進行吏治改革。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共產黨員是人民的公仆,并且要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這一科學的干群、黨群觀點與柳宗元的“吏為民役”有異曲同工之妙。
柳宗元打破傳統封建社會的“牧民”思想,提出“吏為民役”,認為官吏應該而且必須為民眾認真辦事。他的這一理論對當今的完善干部選拔任用制度也用深遠的影響。柳宗元繼承了法家韓非子的合理的法治觀念,認為為相者理天下要“條其綱紀而盈縮焉,齊其法制而整頓焉”(《梓人傳》),應該運用法制治理天下。并且在《送薛存義序》中他又明確提出“民可黜罰”的思想,如果官吏不能夠認真負責的為百姓辦事,百姓應該而且也有權力懲罰甚至廢黜他。這種觀念的提出對官員的行為也具有很強的警示作用。
第三,人民推動歷史社會發展,應重視民生問題,促進人民自身發展。科學發展觀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對發展理論進行了科學而全面的論述,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要做到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一科學的發展觀顯示了黨對民生問題的高度重視,對人民主體地位的尊重,對人民利益的保護。科學的發展觀和對民生問題的高度重視是對柳宗元的“順天”,“養民”觀點的發展與突破。
柳宗元在《種樹郭橐駝傳》中把種樹的道理“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推及到為官治人,提出為政只要在于“順人之欲,遂人之性",即為政者應該從促使民眾安居樂業的角度出發,尊重百姓的需求,滿足民眾的愿望,同時遵循生產生活的自然規律。為百姓創造一個穩定、安全的生活環境。“然吾居鄉,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種樹郭橐駝傳》),在這里,他又對一些“好煩其令“的官員進行了批評,指出雖然這些官員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方式的不恰當最終導致吃苦受累的是老百姓,從中得出一個穩定而安全的環境對老百姓的重要性。這一觀點不僅對封建官僚體制對民眾的盤剝和壓榨進行了抨擊,而且更為難得是提出了“尊重人的本性”的人性觀點,具有當代社會重視“人的全面發展”的意境,其歷史意義不能說不深遠。我們黨高度關注發展民生問題,注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科學發展觀的貫徹和落實更深刻的體現了這一點。
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積累,而民族歷史上的精神文明遺產更是今天我們的財富。雖然當今社會和古代相比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國家、政府的職能仍然有很大的相似性,而國家管理民眾的基本職能更是沒有改變。因此,歷史上的一些經驗教訓,一些杰出人物的思想,對當代社會仍然有著重要的借鑒作用。
柳宗元的思想既富于理性思辨色彩,又充滿現實主義氣息。他的思辨水平、批判精神和文學才華在當時都是相當突出的。他批判繼承了儒家中的民本思想,并吸收各思想派別的精華,結合自己的時代特點對其民本思想進行了創新和發展,至今仍然閃爍著進步、民主的光輝。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而且也應該從中吸取一些優秀的思想,從而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
參考文獻:
[1]焦循.孟子正義盡心下.諸子集成.岳麓書社.1996年版.
[2]柳宗元.貞符.柳宗元全集(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3]柳宗元.送薛存義序.柳宗元全集(卷二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4]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柳宗元全集(卷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5]柳宗元.送寧國范明府詩序.柳宗元全集(卷二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柳宗元的民本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相關文章:
柳宗元的民本思想05-06
淺析柳宗元的民本思想07-05
《周易》的辯證法思想及其當代價值11-15
柳宗元文學的旅游價值07-19
柳宗元的德育思想11-16
柳宗元的文藝思潮及其影響06-19
柳宗元的實用教育思想06-21
柳宗元傳記散文的特點及其成因11-26
柳宗元山水游記的藝術價值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