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詩歌作者李白古詩介紹賞析
中國古詩內容繁多,詩人各有千秋,每個詩人人都有自己的風格,現在我們通過了解詩人,分析他們的詩。這樣可一舉兩得,既可以了解詩人的情況,又可以同時學會詩的分析。本文主要介紹的是唐朝大詩人李白。
李白(701~762)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盛唐時期詩壇的代表作家,同時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后又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杜甫稱贊他的詩“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抒發離別之恨、悲痛之意、思念之情,給遠方的朋友以慰藉。
后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龍標。這兩句詩表現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自己的思念托之于明月,帶給遠方寂寞的朋友。
特色:豐富的想象,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1.詩中最能體現思念友人的句子是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2.描繪前兩句所展現的畫面。
峨眉山上的半輪秋月懸在藍空,皎潔的月影倒映在靜靜流淌的江面上,似乎被江水
洗得更加明亮。江水清澈見底,明月銀暉灑江。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上下成了一片明亮、透徹、皎潔、銀白色的世界。
首句寫天空明月----靜景,次句寫江中明月----動景,這首詩的藝術特色:詩中連用五個地名,構思精巧,不著痕跡。全詩意境清朗秀美,風致自然天成,為膾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1.請說說你對“孤蓬”的理解。
比喻即將孤身遠行的友人
2.分析你喜愛的一組對偶句。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巧妙地寫出了送別地點的景致特點。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用“浮云”比喻友人飄忽的心意,用“落日”比喻心中難舍之情。
尾聯賞析:
“斑馬”是指離群分別的馬,詩的末尾不寫詩人與友人的告別話,而只寫“蕭蕭班馬鳴”,連馬都不愿分離,更何況是老朋友之間的分別呢!更襯托了與友人分手的難舍之情。
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本詩表達了詩人的什么感情?
客愁鄉思之情(思念家鄉與親人)。這種感情主要體現在“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中
前兩句賞析
“誰家玉笛暗飛聲”中的“暗”字有多重意蘊,不知何人所吹,從何而來,所以說是從暗中飛出。“暗”字,也繪出了笛聲應是隱隱約約的,斷斷續續的,不歡快的。這就暗合了這首詩的情致。
第二句著意渲染笛聲,加入了“散入春風”這一想象,說笛聲借助了風力,使人無處不聞。這是作者的極度夸張。其中的“滿”、“散”用得好。
李白詩中還有哪些首同樣表現思鄉情?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詩中點明主旨的句子是: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詩中膾炙人口的佳句是: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詩中運用比喻寫景的句子是: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請描繪詩中的兩聯寫景句
山隨著平原野地的出現逐漸消失,江水向一望無際的原野奔流而去。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飛下的天鏡,云霞變換生姿,如同海市蜃樓。
賞析“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的藝術手法。
詩人以移步換景的手法,從不同角度描繪出長江的近景和遠景,奇妙多姿,藝術效果十分強烈。“月下飛天鏡”運用比喻的修辭,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飛下的天鏡,反襯江水的平靜,“云生結海樓”運用比喻的修辭,云霞飄飛,如同海市蜃樓一般變幻多姿,襯托江岸的遼闊、天空的高遠。
說說對“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一句的理解。
不直接說出對養育過自己的故鄉的思念之意,而是說“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從另一面寫來,越發顯出自己思鄉情深。“萬里送行舟”運用擬人的修辭,“送”寫出故鄉之水戀戀不舍地一路送我遠行,懷著深情厚誼,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深情。
本詩主要的藝術特色:這首詩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形象奇偉,想象瑰麗。在詩中,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鄉,而說故鄉之水戀戀不舍的一路送“我“遠行,懷著深情厚意,從對面寫來,越發顯出自己思鄉情深。
行路難(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第一層:(前四句)朋友的盛情與自己的郁悶之情形成對比。
第二層:(中間六句)在古人的幸運與自己的不幸的對比中,揭示內心悲憤的原因,
追問命運的坎坷與不公。
第三層:(后兩句)痛定思痛,笑對人生。胸懷坦蕩,放達人生,在人生的向往中結束。
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對仕途艱難的苦悶,對懷才不遇的悲憤,對實現理想的信念與執著.
鑒賞“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運用比喻修辭。把仕途的艱難比喻為“冰塞川”和“雪滿山”,生動形象的寫出奸臣當道的仕途艱難和濟世安民理想無法實現的悲慨,表達出詩人惆悵和迷茫。
詩中分別引用了哪兩個典故?
一是傳說呂尚未遇到文王時曾于渭水垂釣,后被重用。
二是傳說伊尹受湯重用之前,夢見自己乘船從日月旁經過。
賞析“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在對命運的坎坷與不平的悲嘆之后,笑對人生,表達了詩人博大坦蕩的胸襟,放達的人生態度與堅定的信念,在悲憤中不乏豪邁氣概,在失意中仍懷有希望。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這是一首離別詩。全詩構思新穎,以寫愁緒抒發憤懣開頭,以寫秋景點題,接著評
論古人,最后表示與黑暗現實決絕。格調慷慨悲涼,雖有無限哀傷苦悶,卻并不消極無力,感情激昂奔放,是膾炙人口的佳作。
詩歌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和他那不甘沉淪、豁達樂觀的精神,以及“欲上青天攬明月”的豪情壯志。
抒寫遠大抱負的句子是: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表現愁思的深重的句子是: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揮灑出世幽憤的句子是: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這是首五言古詩,用奇特而豐富的想象和獨特的內心獨白方式,造出一種既不乏浪漫又帶有些許悲涼的境界。
全詩突出寫一個“獨”字。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現了他豪放不羈的性格。邀月對影,千古絕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樂,背面看,卻極度凄涼。
【詩歌作者李白古詩介紹賞析】相關文章:
李白的古詩大全賞析09-28
《立冬》李白古詩賞析08-25
李白《塞下曲》古詩賞析10-18
李白詩歌賞析09-06
古詩李白《將進酒》賞析09-23
李白古詩《將進酒》賞析06-05
李白的古詩《月下獨酌》賞析07-20
《將進酒》李白古詩賞析10-06
李白《怨情》古詩賞析07-07
李白詩歌賞析大全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