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李白《上李邕》全詩翻譯賞析

時間:2024-09-06 12:02:18 李白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李白《上李邕》全詩翻譯賞析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煉和跳躍的特點。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李白《上李邕》全詩翻譯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李白《上李邕》全詩翻譯賞析

  《上李邕》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詩作。此篇通過對大鵬形象的刻劃與頌揚,表達自己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負、不畏流俗的精神。

  上李邕

  唐·李白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恒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注釋:

  1、上:呈上。

  2、李邕:字泰和,廣陵江都(今江蘇江都縣)人。有才華,性倜儻,唐玄宗時任北海(今山東益都縣)太守,書法、文章都有名,世稱李北海。后被李林甫殺害,年七十余。《舊唐書·文苑傳》有傳。李邕年輩早于李白,故詩題云“上”。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青年時期的李白的豪情壯志。

  3、搖:由下而上的大旋風。

  4、假令:假使,即使。

  5、簸卻:激揚。

  6、滄溟:大海。

  7、恒:常常。

  8、殊調:格調特殊。

  9、余:我。

  10、大言:言談自命不凡。

  11、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貞觀年間詔尊孔子為宣父。

  12、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稱,此指李邕。

  13、扶:憑借。

  14、世人:原文是時人

  譯文:

  大鵬總有一天會和風飛起,憑借風力直上九天云外。

  如果風停了,大鵬飛下來,還能揚起江海里的水。

  世間人們見我老是唱高調,聽到我的豪言壯語都冷笑。

  孔子還說過“后生可畏”,大丈夫不可輕視少年人。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①大鵬:傳說中的大鳥。《莊子·逍遙游》:“鵬之徙于南溟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②扶搖:由下而上的旋風。

  ③假令:假使。

  ④簸:搖動、掀動。

  ⑤滄溟:海水彌漫的樣子,這里指大海。

  ⑥李邕:唐玄宗時北海(今東山益都)太守,時有文名,世稱李北海。曾聲援名相宋璟,彈劾張昌宗兄弟,天寶六載為李林甫所害。

  這幾句詩以大鵬鳥的形象,表達詩人自己沖破傳統思想的束縛,雖遭讒被廢,仍有翻江倒海的豪情壯志——大鵬有朝一日駕著暴風騰空而起,盤旋而上,可直上九萬里的云霄;即使風停降落,還能鼓翅掀起海中的波濤。詩人以大鵬自比,自視很高,夸張抒寫,構成波瀾壯闊的氣勢,烘托出詩人宏偉的豪情壯志。

  背景:

  李邕時任北海(今山東益都縣)太守,書法、文章都有名,世稱李北海。后被李林甫殺害,年七十余。《舊唐書·文苑傳》有傳。李邕年輩早于李白,故詩題云"上"。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詩有"君不見李北海,英風豪氣今何在"句,亦見白對邕之敬賞。今人葛景春《李白〈上李邕〉寫于蜀中》(載《社會科學研究》1986年第六期)文考證:李邕于開元九年任渝州(今重慶)刺史,李白此時曾拜謁李邕并作此詩。李邕擅長詩文,當時文士很多都投在他的門下。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青年時代李白的豪情壯志。

  賞析:

  大鵬是李白詩賦中常常借以自況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驚世駭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公元725年(開元十三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見名道士司馬承禎,司馬稱白“有仙風道骨焉,可與神游八極之表”,李白當即作《大鵬遇希有鳥賦并序》(后改為《大鵬賦》),自比為莊子《逍遙游》中的大鵬鳥。李白詩中還有一首《臨路歌》:“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余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石袂。后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據唐李華《故翰林學士李君墓志銘序》云,李白“賦《臨終歌》而卒”。后人認為可能就是這首《臨路歌》,“路”或為“終”之誤寫。可見李白終生引大鵬自喻之意。按此詩語氣直率不謙,故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亦有信為李白之作而辨之者。參詹锳主編《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此詩題解。

  這首詩是李白青年時代的作品。李邕在開元七年至九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慶市)刺史。李白游渝州謁見李邕時,因為不拘俗禮,且談論間放言高論,縱談王霸,使李邕不悅。史稱李邕“頗自矜”(《舊唐書·李邕傳》),為人自負好名,對年輕后進態度頗為矜持。李白對此不滿,在臨別時寫了這首態度頗不客氣的《上李邕》一詩,以示回敬。

  前四句中李白以大鵬自比。大鵬是《莊子·逍遙游》中的神鳥,傳說這只神鳥其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搖直上,可高達九萬里。大鵬鳥是莊子哲學中自由的象征,理想的圖騰。李白年輕時胸懷大志,非常自負,又深受道家哲學的影響,心中充滿了浪漫的幻想和宏偉的抱負。這只大鵬即使不借助風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搧,也能將滄溟之水一簸而干,這里極力夸張大鵬的神力。在這前四句詩中,詩人寥寥數筆,就勾劃出一個力簸滄海的大鵬形象——也是年輕詩人自己的形象。

  詩的后四句,是對李邕怠慢態度的回答:“世人”指當時的凡夫俗子,顯然也包括李邕在內,因為此詩是直接給李邕的,所以措詞較為婉轉,表面上只是指斥“世人”。“殊調”指不同凡響的言論。李白的宏大抱負,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被當做“大言”來恥笑。李白顯然沒有料到,李邕這樣的名人竟與凡夫俗子一般見識,于是,就抬出圣人識拔后生的故事反唇相譏。”宣父,指孔子,唐太宗貞觀十一年,“詔尊孔子為宣父”(《新唐書·禮樂志》)。《論語·子罕》中說:“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這兩句意為孔老夫子尚且覺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難道比圣人還要高明?男子漢大丈夫千萬不可輕視年輕人呀!后兩句對李邕既是揄揶,又是諷刺,也是對李邕輕慢態度的回敬,態度相當桀驁[jiéào],顯示出少年銳氣。

  李邕在開元初年是一位名聞海內的大名士,史載李邕“素負美名,……人間素有聲稱,后進不識,京洛阡陌聚觀,以為古人。或傳眉目有異,衣冠望風,尋訪門巷。”對于這樣一位名士,李白竟敢指名直斥與之抗禮,足見青年李白的氣識和膽量。“不屈己、不干人”笑傲權貴,平交王侯,正是李太白的真正本色。

  拓展:

  【篇一:《春日歸山寄孟浩然》】

  朱紱遺塵境,青山謁梵筵。

  金繩開覺路,寶筏度迷川。

  嶺樹攢飛栱,巖花覆谷泉。

  塔形標海月,樓勢出江煙。

  香氣三天下,鐘聲萬壑連。

  荷秋珠已滿,松密蓋初圓。

  鳥聚疑聞法,龍參若護禪。

  愧非流水韻,叨入伯牙弦。

  【篇二:《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篇三:《客中行》】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篇四:《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篇五:《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篇六:《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上李邕》全詩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李白《上李邕》翻譯賞析08-21

李白《客中行》全詩翻譯賞析01-08

李白《月下獨酌》全詩翻譯賞析04-11

李白《梁園吟》全詩翻譯與賞析04-20

李白《贈內》全詩翻譯賞析08-16

李白《清溪行》全詩翻譯與賞析11-15

李白《白頭吟》全詩翻譯賞析精選11-29

李白《少年子》全詩翻譯賞析03-21

杜甫《夢李白》全詩賞析及翻譯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