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李白《三五七言》全詩翻譯賞析

時間:2024-08-17 08:01:40 李白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李白《三五七言》全詩翻譯賞析

  《三五七言》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寫在深秋的夜晚,抒情主人公望見了高懸天空的明月,和棲息在已經落完葉子的樹上的寒鴉,主人公以寒鴉自比,表達了無限惆悵的心情。下面小編整理的李白《三五七言》全詩翻譯賞析,歡迎閱讀收藏。

李白《三五七言》全詩翻譯賞析

  《三五七言》

  李白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還如當初不相識。

  譯文:

  秋天的風是如此的凄清,秋天的月是如此的明亮;落葉飄飄,聚了還離散,連棲息在樹上的鴉雀都心驚。想當日彼此親愛相聚,現在分開后何日再相聚,在這秋風秋月的夜里,想起來真是情何以堪。走入相思之門,知道相思之苦,永遠的相思永遠的回憶,短暫的相思卻也無止境,早知相思是如此的在心中牽絆,不如當初就不要相識。

  賞析:

  在深秋的夜晚,詩人望見了高懸天空的明月和棲息在已經落完葉子的樹上的寒鴉,也許在此時詩人正在思念一個舊時的戀人。此情此景,不禁讓詩人悲傷和無奈。這存流于心底的不可割舍的戀情和思念,反而讓詩人后悔當初的相識。

  這首詞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風、秋月、落葉、寒鴉,烘托出悲涼的氛圍,加上詩人的奇麗的想象和對自己內心的完美刻畫,讓整首詩顯的凄婉動人。

  李白秋風詞〈三五七言〉:「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此詩描繪秋夜思人之情狀,非惻纏綿至極。

  〈三五七言〉據說為詩仙李白獨創,共六句三十字,《李白集》和《全唐詩》皆收錄之。所謂「三五七言」其實是「雜詩」的一種體裁。全詩兼用三言、五言、七言。因全篇以三言、五言、七言相接,故題。這種打破一般唐詩齊言的長短句,可見李白詩才之超卓,屢屢突破成規、出人意表。

  詩人藉物抒情,以落葉尚能聚散,寒鴉猶能飛棲,相較之下,人間之聚散離合令人心惻。思念伊人而相見無期,值此秋風秋月之時,詩人難以抑制自己的情感。「難為情」有情何以堪之意。

  此詩看似思婦企盼良人歸來的閨怨之作,其實亦或有李白對於己身不遇之感懷在內。「風清」、「月明」或可視為詩人所期盼的一種政治環境吧!

  李白少年時期便「觀其書」、「游神仙」、「好劍術」,才能、興趣極為廣泛。成年后,唐玄宗僅讓李白待詔翰林,作為文學侍從之臣。性格傲岸不群的李白,自無法忍受如此「摧眉折腰事權貴」的生活。其后遭讒毀的李白離開長安,大多游山訪仙,痛飲狂歌,以排遣懷才不遇之憂憤。雖然他始終并未放棄建功立業、成就非凡理想的抱負,但終其一生未能締造人生高潮。是以,李白或如一般男性詩人假託女子閨怨,以抒發一己之不遇亦未可知。

  然而,詩裡既有「風」又有「月」,「風月」二字連用往往暗喻男女情愛。風月自然無情,有情的只是風中月下之癡人而已。視之為情詩,恰如其份。

  做為金庸小說「情書」之首的《神雕俠侶》即以詠風月始,第一回題為〈風月無情〉,引歐陽修其中一闕〈蝶戀花〉:「風月無情人暗換珥珥」;至第四十回〈華山之巔〉也以風月終。

  話說「楊過珥珥攜著小龍女之手,與神雕并肩下山。其時明月在天,清風吹葉,樹巔烏鴉呀啊而鳴,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淚珠奪眶而出。正是:『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金庸引用李白此詩,將郭襄的思慕之情表露無遺,足見「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啊!

  可見,「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兩句,已直透癡男怨女的相思之情,可謂情之經典。

  拓展閱讀

  創作背景

  根據安旗《李白全集編年注釋》,此詩當作于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年)。有人認為此詩是早于李白的鄭世翼所作,但反對者多。嚴羽的《滄浪詩話》中的《詩體》一章說道:“有三五七言。”自注云:“自三言而終以七言,隋世鄭世翼有此詩。”郭紹虞校釋曰:“滄浪所謂鄭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據。案《詩人玉屑》無‘秋風清’以下各句,以從《玉屑》為是。‘秋風清’云云,見《李太白集》,當是李作。”而學界對李白《三五七言》這首詩的創作契機有不同的看法。清乾隆帝選的《唐宋詩醇》以為,這首詩表達的是“詩人對故人的思念之情”,思之不已,故作此詩,解為李白的思家念親之作。若是將此詩放入到全部的李白作品當中,作綜合的宏觀的考察,從李白作品的相互關系及李白作詩的內在規律、一般特點等角度來看問題,那么就會發現,李白此詩原是一首言情之作,其主旨是閨中望遠。

  后世影響

  此詩確立了“三三五五七七”格式作為一種獨特的曲辭格甚至成為一種時興詩體的地位,對后世產生很大影響。趙翼的《陔余叢考》卷二十三云:“三五七言詩起于李太白:‘秋風清,秋月明。……’此其濫觴也。劉長卿《送陸澧》詩云:‘新安路,人來去。早潮復晚潮,明日知何處?潮水無情亦解歸,自憐長在新安住。’宋寇萊公《江南春》詩云:‘波渺渺,柳依依。孤林芳草遠,斜日沓花飛。江南春盡離腸斷,蘋滿汀洲人未歸。’”南宋鄧深曾依此調式填寫詞作,名為“秋風清”。清人還把李白這首詩當作是一首創調詞而收入《欽定詞譜》,云:“本三五七言詩,后人采入詞中。”

  作者簡介  

  李白像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李白《三五七言》全詩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李白《月下獨酌》全詩翻譯賞析05-18

李白《怨情》全詩翻譯及賞析06-24

李白《送友人》全詩翻譯及賞析10-26

李白《白頭吟》全詩翻譯賞析精選09-09

李白《贈內》全詩翻譯賞析08-16

李白《客中行》全詩翻譯賞析07-29

李白《清溪行》全詩翻譯與賞析10-03

李白《梁園吟》全詩翻譯與賞析07-20

李白《少年子》全詩翻譯賞析03-21

杜甫《夢李白》全詩賞析及翻譯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