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教學教案
【學習目標】
1、借助資料大致的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和風格。
2、通過故事情節和語言分析和揣摩小說的語言和行文特點,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3、培養不屈服于命運,憑著勇氣、毅力和智慧在艱苦卓絕的環境里進行抗爭的精神。
【重點、難點】
深入課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文章,培養不屈服于命運,憑著勇氣、毅力和智慧在艱苦卓絕的環境里進行抗爭的精神。
【預習要求】細讀課文,結合【知識鏈接】,完成學案的作業。
【課時安排】2課時
【知識鏈接】
1.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生于鄉村醫生家庭,從小喜歡釣魚、打獵、音樂和繪畫,18歲起進入報界,曾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1954年,他榮獲諾貝爾文學獎。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開槍自殺,走完了他輝煌的一生。約翰?肯尼迪總統的唁電說:“幾乎沒有哪個美國人比歐內斯特?海明威對美國人民的感情和態度產生過更大的影響。”他稱海明威為“本世紀(20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海明威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要了解美國,你必須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著美國民族堅強樂觀的精神風范的文學長廊中來。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年發表的《太陽照樣升起》,其他代表作有《乞力馬扎羅的雪》《喪鐘為誰而鳴》(一譯《戰地鐘聲》)和以“精通現代敘事藝術”而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老人與海》。
海明威的文風一向以簡潔明快著稱,俗稱“電報式”,他擅長用極精練的語言塑造人物,他筆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彎的硬漢形象,尤以《老人與海》中桑提亞哥最為典型。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這類硬漢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蓋美利堅民族的性格:“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2.《老人與海》的情節并不復雜。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連續84天沒捕著一條魚。后來,他獨自一人出門遠航,在海上經過三天兩夜的搏斗,終于捕到一條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馬林魚。然而,在歸航途中,一條條鯊魚陸續圍了上來,盡管老人奮力拼搏,但還是沒能抵擋住兇猛鯊魚的進攻,等他回到海岸時,大馬林魚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課文節選的是老人與鯊魚搏斗的情景,是小說臨近結尾的部分,也是小說情節的高潮,約占全書的六分之一。通過一場人與自然搏斗的驚心動魄的悲劇。表現老人不屈服于命運,無論在怎么艱苦卓絕的環境里,都憑著自己的勇氣、毅力和智慧進行奮勇抗爭的精神。
3.課文結構單純,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節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單一而鮮明。本文中直接出場的人物只有老漁夫桑地亞哥一個,情節也主要是圍繞大馬林魚的捕獲以及因此而引來的與鯊魚之間的搏斗,可謂單純而集中。著力追求一種含蓄、凝練的意境。海明威曾經以冰山來比喻創作,說創作要像海上的冰山,八分之一露在上面,八分之七應該隱含在水下。露出水面的是形象,隱藏在水下的是思想感情,形象越集中鮮明,感情越深沉含蓄。另外,為使“水下”的部分深厚闊大,他還借助于象征的手法,使作品蘊涵深意。
【學習過程】
1、看清字形,標出注音,理解意義(A級)
攮( ) 顎( ) 啐( ) 鯖鯊( )
脊鰭( ) 蠶噬( ) 蹂躪( ) 拽掉( )
榫頭( ) 掌舵( ) 皮開肉綻( )
2. 結合課文,理解字詞。(B級)
(1)有時候它也迷失了那臭跡。但是它很快就嗅出來,或者嗅出一點兒影子……
問題:注音并解釋“臭跡”和“嗅”
(2)他扎它,并沒有抱著什么希望,但他抱著無比的決心和十足的惡意。
問題:a.“什么希望”是什么希望?
b.“十足的惡意”的感情色彩是什么?實際意思是什么?
(3)我應該把它(1)的長吻兒砍掉,用它(2)去跟鯊魚斗。
問題:解釋 它(1): 它(2):
3.結合課文,理解句子意義。(B級)
(1)當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開的時候,它就從下面水深的地方竄上來。
問題:“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比喻什么?
這句話表現了什么?又能反襯什么?
(2)“想點開心的事兒吧,老家伙,”他說,“一分鐘一分鐘過去,離家越來越近了。丟掉了四十磅魚肉,船走起來更輕快些。”他很清楚,把船開進海流的中間的時候,會出現什么事情。
問題:a.“丟掉了四十磅魚肉”本來是件壞事,老人為什么要說“船走起來更輕快些”?能表現老人這種精神的類似的描寫,再從文章中找出一個來。
b老人“很清楚,把船開進海流的中間的時候,會出現什么事情”,那么,到底會是“什么事情”呢?老人又有什么準備呢?
(3)摘錄課文中能表現桑地亞哥精神的句子,說說老人是怎樣一個人?
【合作探究】 “他想,能夠撐下去就太好啦。這要是一場夢多好,但愿我沒有釣到這條魚,獨自躺在床上的報紙上面。”這句話是老人的內心獨白,結合課文,回答問題:
(1)從結構上看,寫“報紙”的作用是什么?能夠表現什么?(C級)
(2)這句內心獨白顯得有點消極,那么,海明威這樣寫是為了什么?(C級)
(3)如果以上兩個問題你的答案是正確的,那么,你會聯想到我國唐代一位著名文人的一句名言(雖然其中的“窮”字意義并不和現代意義完全相同)。請你寫出這句名言來。(D級)
(4)假如作一個設想:在遭到鯊魚第一次攻擊之后,桑地亞哥老人既然能夠預見到還會遭到無數次鯊魚的攻擊甚至最后自己的勞動成果蕩然無存,那么,還不如及早把自己捕獲的大馬林魚扔進大海,還可以及早回家。你認為這種設想是否明智的、合宜的?說說你的理由,最好用事實說話。(C級)
【拓展訓練】( D級)讀下面的材料,完成1~3題。
懷 魯 迅
郁達夫
真是晴天的霹靂,在南臺的宴會席上,忽而聽到了魯迅的死!
發出了幾通電報,薈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開往上海的輪船。
22日上午10時船靠了岸,到家洗一個澡,吞了兩口飯,跑到膠州路萬國殯儀館去,遇見的只是真誠的臉,熱烈的臉,悲憤的臉,和千千萬萬將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與緊捏的拳頭。
這不是尋常的喪葬,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這正像是大地震要來,或黎明將到時充塞在天地之間的一瞬間的寂靜。
生死,肉體,靈魂,眼淚,悲嘆,這些問題與感覺,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魯迅的死的彼岸,還照耀著一道更偉大、更猛烈的寂光。
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因魯迅的一死,使人們自覺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為,也因魯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國還是奴隸性很濃厚的半絕望的國家。
魯迅的靈柩,在夜陰里被埋入淺土中去了;西天角卻出現了一片微紅的新月。
1936年10月24日在上海
1.文中第三節所寫的“將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與緊捏的拳頭”,反映了青年男女什么樣的心情?(3分)
2.請分析文中畫線句子的含意。(6分)
3.結尾一節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結合全文,說說你對“西天角卻出現了一片微紅的新月”這句話的理解。(6分)
答案
【老人與海教學教案】相關文章:
關于老人與海鷗的教學教案06-26
《老人與海鷗》教案教學設計08-18
老人與海鷗教案教學設計10-01
老人與海教案07-23
《老人與海》教案10-14
《老人與海》教案(精選)06-28
《老人與海》教案05-17
《老人與海》教案10-18
老人與海教案10-11
老人與海鷗的教案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