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放飛蜻蜓課文內容
導語:放飛蜻蜓是小學語文課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這篇課文的內容以及教案。歡迎大家閱讀。
放飛蜻蜓的課文原文
一天午后,陶行知從村里走出來,見一群孩子在捉蜻蜓。
他停下腳步,慈愛地撫摸著翠貞的小辮子問:“翠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嗎?”
翠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蟲子。”
“吃露水。”一個男孩說。
孩子們七嘴八舌地搶著說:“吃草。”“吃樹葉。”“吃泥土。”
陶先生拉著孩子們坐在田埂上,說:“還是翠貞說得對。蒼蠅、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們說蜻蜓是不是我們的好朋友?”
孩子們點點頭。陶行知從翠貞手里取過蜻蜓,高高舉起。陽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閃一閃的,尾巴一撅一撅的。陶先生又問:“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誰知道?”
“蜻蜓用尾巴在河里點水。”
“尾巴是掌握飛行方向的。”
陶行知將蜻蜓小心地翻過去,指著它的尾巴說:“你們看,它的尾巴是一節節的,又細又長。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調整方向。據說,在它餓極時,會將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過,以后又會長出來。”接著他又指指蜻蜓的頭部對孩子們說:“它的眼睛很大,結構很復雜,是由成千上萬的'小眼睛構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蟲子……”
孩子們入神地聽著。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說:“把它放了,好不好?”說著,把蜻蜓還給翠貞。翠貞看著小伙伴們,孩子們紛紛說:“放了它,放了它,讓它回家去!”
放飛蜻蜓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細讀課文,了解蜻蜓的知識,懂得蜻蜓是益蟲;能用上課文中的有關語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資料介紹蜻蜓,從而增強保護動物的意識,激發探究有關動物的科學知識的興趣。
3、研讀文本,以讀促寫,能模仿課文的寫法來介紹一種小動物。
教學重點:了解蜻蜓的知識,懂得蜻蜓是益蟲,并能用上課文中的有關語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資料介紹蜻蜓。
教學難點:研讀文本,以讀促寫,能模仿課文的寫法來介紹一種小動物。
教學準備:課本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詞語
(1)揭示課題
(2)指名讀。
(3)集體讀。
(4)提問:課文講述的是一件什么故事?
(5)過渡,導入新課
二、學習新課
1、提出讀書要求: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7——10節,從陶先生和小朋友的對話中,你對蜻蜓又有了哪些了解?
2、
生自主閱讀。
3、組織交流。
4、找出蜻蜓的尾巴和眼睛各有什么特點?完成下列表格
5、指導朗讀。
6、默讀比較,發現課文中描寫蜻蜓尾巴和眼睛的兩句話在寫法上有什么共同點?
7、師講解蜻蜒點水
8、檢查預習情況:說說蜻蜒的翅膀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作用?
9、遷移練習:
10、學習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師:(過渡)看起來普普通通的蜻蜓卻如此神奇,孩子們聽得都入神了。(引讀最后一節)
孩子們入神地聽著。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說:“把它放了,好不好?”說著,把蜻蜓還給翠貞。(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有這樣的覺悟,讓學生自覺自愿地放飛蜻蜓)翠貞看看小伙伴們,孩子們紛紛說:“放了它,放了它,讓它回家去。”(焦急的心情,希望蜻蜓早回家。)翠貞張開小手往上一送,蜻蜓張開翅膀向空中飛去。
如果你就是蜻蜓,你想對人們說什么?
指導朗讀:將這些描寫陶先生的句子讀一讀,看看陶先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三、總結全文。
1、聽錄音朗讀課文
2、學完這篇課文,你都有什么收獲?
3、師小結
四、布置作業
觀察身邊的小動物,學習課文的寫法來介紹一種小動物。
板書設計:
【放飛蜻蜓課文內容】相關文章:
放飛蜻蜓課文主要內容05-16
鯨的課文內容10-08
琥珀課文內容06-29
白鵝課文內容06-20
匆匆課文內容08-17
《炮手》的課文內容07-14
雨后課文內容09-12
《西湖》課文內容10-14
泉城的課文內容09-10
坐井觀天課文內容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