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稱贊課文原文欣賞

時間:2024-10-17 13:51:02 課文大全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稱贊課文原文欣賞

  指教科書中的正文,區別于注釋和習題等,一般在語文或地理中出現。英語,有對話和短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稱贊課文原文欣賞,歡迎大家分享。

  稱贊課文原文欣賞

  清晨,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

  在小路邊,他看見一只小獾在學做木工。小獾已經做成了三個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認真。

  小刺猬走到小獾身邊,拿起板凳仔細地看了看。他對小獾說:“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

  “真的嗎?”小獾高興極了。

  傍晚,小刺猬背著幾個紅紅的大蘋果,往家里走。

  小獾見小刺猬來了,高興地迎上去。他送給小刺猬一把椅子。小刺猬不好意思地說:“我怎么能要你的椅子呢?我可沒干什么呀!”

  小獾拉著小刺猬的手,說:“在我有點兒泄氣的時候,是你稱贊了我,讓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經會做椅子了。這是我的一點兒心意,收下吧。”

  小刺猬連忙從背上取下兩個大蘋果,對小獾說:“留下吧,這也是我的一點兒心意!”

  小獾接過蘋果聞了聞,說:“你的蘋果香極了,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好的蘋果。”

  小刺猬也高興極了,說:“謝謝你,你的稱贊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勞!”

  以上就關于稱贊課文的相關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稱贊》教學方案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受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相互稱贊帶來的快樂。

  3、學著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重點:學習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相互稱贊帶來的快樂。

  難點:學著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見過刺猬嗎?能介紹一下嗎?(指學生介紹,老師總結)了解獾嗎?老師介紹獾這種動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兩種小動物之間發生的一個故事《稱贊》

  二、識字并初讀課文。

  1、借助第一、二幅圖,并結合生活實際,感受知“刺猬、板凳、椅子、粗糙”詞語的意思,并認識這里的六個生字,提示:“猬”在刺猬這個詞中讀輕聲。

  2、借助第二、三幅圖,通過口語交際表演,感知“瞧、留下”的意思,認識其中的兩個生字。

  3、在朗讀詞句中認讀生字。

  (1)、清晨,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刺是平舌音)

  (2)、小獾已經做成了三個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認真。(板、但是前鼻音,凳是后鼻音,糙是聲母是C。)

  4、學生自已讀課文,要求讀準句子。

  5、學生分段朗讀,其他同學評,主要方向為讀準字,讀正確句子。

  6、“板、椅、但、傍”是既要求認讀又要求書寫的生字,可讓學生說說他們的字形特點,并結合已學過的“飯、奇、騎、量、旁、膀”等字識記字形。

  三、寫字指導

  1、寫正確

  采字上面是用爪字頭,注意中間一點與豎不要相連,“背”字下面的月字底撇變成豎。

  2、寫美觀。

  “采”字最后兩筆要對稱、舒展,“背”字上寬下窄,上短下長。其余六個字的結構都是左窄右寬。注意“但”的“日”要寫小些,“清、消”右邊的部件,要比三點水高。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故事《稱贊》,小朋友們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朗讀感悟

  1、小朋友們帶著剛才的問題讀課文,并把句子讀流利。

  2、聽老師讀故事,說說你有什么感受?并說說你喜歡小刺猬和小獾嗎?為什么?

  3、仔細觀察第一幅圖,說說你發現了什么?讀一讀課文中的句子。讀時要肯定別人的認真態度,肯定別人的點滴進步,善于發現別人的長處。

  4、仔細觀察第二、三幅圖,想象小刺猬和小獾在說什么?讀一讀文中的句子。體會稱贊別人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培植自信。

  5、仔細觀察第四幅圖,說說從小刺猬和小獾的表情和動作中,你感覺到什么。

  6、朗讀全文。想一想:假如小刺猬一開始不是稱贊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會有什么樣的結果呢?

  三、實踐活動

  1、自已選一個同學,夸夸他的優點。注意選擇平時表現不太好的學生,發現他們的長處。

  2、回家選擇合適的時機,用恰當的方式,試著稱贊你的家人。

【稱贊課文原文欣賞】相關文章:

人教版稱贊課文原文05-30

金色的魚鉤課文原文欣賞07-15

課文故鄉的蘆葦原文欣賞06-16

《祖父的園子》課文原文欣賞10-28

《云雀的心愿》課文原文欣賞06-08

《最佳路徑》課文原文欣賞05-20

《桃花心木》課文原文欣賞12-13

《走,我們去植樹》課文原文欣賞10-01

《女媧補天》課文原文欣賞10-18

小學課文太陽課文原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