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新課標《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初讀古詩
1、你遠離過親朋好友嗎?當時是怎樣的心情?
2、古時候許多詩人,遠離家鄉后,當深深的思念,濃濃的鄉愁涌上心頭,他們就用手中的筆來表達心中的無盡思念,想不想品味一首王維的思親佳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板書齊讀課題。
3、學生交流重陽節的風俗習慣
4、自由讀通古詩
5、指名讀,讀出古詩的節奏韻味。
6、小組互讀古詩,思考:詩人當時是怎樣的心情?從哪句詩看出來?
【學生自主讀書,整體把握詩人的感受,為后面的品味感悟奠定基礎】
二、感悟詩意,體會情感
(一)感悟:獨在異鄉為異客
1、齊讀古詩,從哪里看出詩人的孤獨?課件出示第一句詩:獨在異鄉為異客。
2、指名讀,你讀懂哪個詞的意思,體會到一些什么?重點體會“獨”和“異”的意思,教師適時介紹詩人背景
3、當時的長安街是熱鬧的、繁華的,可為什么詩人感到孤獨、寂寞呢?
4、你有過和詩人一樣的孤獨寂寞嗎?帶著這顆孤獨的心試讀一下王維的這句詩——獨在異鄉為異客。
5、指導朗讀。
過渡:詩人遠離親人,時時有孤寂之感,到了佳節,思親之情就更為迫切。于是寫出了膾炙人口,傳誦極廣的名句——每逢佳節倍思親
【通過自主感悟、資源供養、親身體驗,學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詩人之所感,想詩人之所想。】
(二)感悟:每逢佳節倍思親
1、出示詩句:每逢佳節倍思親。自由讀,默默地品味,能不能從詩中找到一個詞,透過它觸摸到詩人的情感(倍)。通過組詞或換詞理解“倍”的意思(加倍、更加)
2、屏幕出示, 口頭填空:
詩人漂泊他鄉,常常——,如今面對重陽節——。
詩人舉目無親,常常——,如今面對重陽節——。
過渡:的確,這詩句道出了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深深思念,勾起了詩人對家鄉往事的點點回憶。“每逢佳節倍思親”流傳至今僅僅是指重陽節思念親人嗎?
3、指導用“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名句說話
4、輕輕地讀這兩句詩,邊讀邊想象,你的眼前將浮現出一幅怎樣的畫面。
5、指導誦讀。
【理解詩意方法多種多樣,本環節通過抓詩眼、口頭填空、用詩句說話、想象畫面等讓學生感悟詩意,體會意境】
(三)感悟兄弟深情
1、詩人的家鄉,每逢重陽節有什么風俗?詩人王維面對今天的重陽節,想到了什么? 于是,他這樣寫到:“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讀這兩句詩,你的腦中出現了什么畫面?
如果你就是詩人王維日思夜想的兄弟,你在登高時會怎樣思念自己的兄弟,在心里會對兄弟說些什么呢?
過渡:是呀,兄弟情深,相互思念,千言萬語也說不完彼此心中深深地思念,讓我們把這份思念之情,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3、引讀、小組讀、薦讀、全班誦讀。
【設計問題,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角色體驗,感情誦讀帶領學生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
三、感情誦讀,積累背誦。
1、配樂深情地誦讀。
2、指名背、同桌互背、齊背。
四、賞詩拓展
1、過渡:縷縷情絲是詩人對家鄉對親人割不斷的片片真情,讓我們再次走進古代,欣賞一下其他詩人給我們帶來的幾首思鄉名詩吧
(1)王安石<泊船瓜洲>。
(2)漢樂府名歌<悲歌>。
2、指導感情朗讀。
3、結束語:家鄉是我們的出生地,今后無論同學們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記親人,不要忘記故鄉。月是故鄉明,回家的感覺真好。
【欣賞思鄉名詩,引導學生更多地走進古詩世界,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拓展閱讀,增加積累。】 1、配樂深情地誦讀。
2、指名背、同桌互背、齊背 四賞詩拓展
1、過渡:縷縷情絲是詩人對家鄉對親人割不斷的片片真情,讓我們再次走進古代,欣賞一下其他詩人給我們帶來的幾首思鄉名詩吧
(1)王安石<泊船瓜洲>。
(2)漢樂府名歌<悲歌>。
2、指導感情朗讀。
3、結束語:家鄉是我們的出生地,今后無論同學們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記親人,不要忘記故鄉。月是故鄉明,回家的感覺真好。
【欣賞思鄉名詩,引導學生更多地走進古詩世界,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拓展閱讀,增加積累。】
【人教新課標《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09-09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經典)07-22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07-08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07-18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04-03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08-31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與反思09-07
[熱]《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07-24
[熱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07-28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