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題太公釣渭圖》古詩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3-10-31 16:25:08 德燊 古詩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題太公釣渭圖》古詩原文及賞析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古詩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題太公釣渭圖》古詩原文及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題太公釣渭圖》古詩原文及賞析

  題太公釣渭圖

  明·劉基

  璇室群酣夜,璜溪獨釣時。

  浮云看富貴,流水淡須眉。

  偶應非熊兆,尊為帝者師。

  軒裳如固有,千載起人思。

  【注釋】

  璇(xuǎn)室:美玉裝飾的房子。此處指商紂王的荒淫奢靡。

  璜(huáng)溪:在今寶雞市渭水之濱。相傳太公望在此垂釣而得璜玉,故又稱璜溪。

  浮云句:輕視富貴之意。

  偶應句:相傳周文王將出獵,使人占卜曰:“將大獲,非熊非羆,天遣汝師以佐昌。”果然出獵時遇呂尚于渭水之濱。本句意為偶然間應合 了文王非熊的夢兆。

  軒裳句:軒為車,裳為衣。軒裳指卿大夫所用的車與衣。本句說當太公官高位貴時,又像本來就擁有它們一樣。

  【賞析】

  《題太公釣渭圖》就是一首很好的寫心言志之作,作為詩人本身,也常常是有意識地借題畫以表明自己的心志,托物寄興。巧妙地將主觀心志寄寓于客觀的描述之中,實為不可多得的題畫佳作。

  此詩是作者在鑒賞《太公釣渭圖》時,觸畫生情而作。即通過反思姜太公在璜溪獨釣以及姜太公與周文王的君臣際遇,抒發了自己懷命世之才而不遇的憂思,同時,作者又以姜太公自喻,把自己的“草野自屏”生活看做是姜太公等待明君周文王出現一樣。

  姜太公,即呂望,字子牙,東海上(今安徽臨泉縣姜寨鎮)人,曾在商朝卻懷才不遇,年過六十時,已是滿頭白發,卻仍在尋找施展才能與抱負的機會。最終,在璜溪垂釣時巧遇明君周文王,輔佐周室修德振武,結果在武王剿滅殘暴的商紂王朝中終于實現了自己的抱負。而劉基在元至正二十年投奔朱元璋前,也擁有“負命世之才”的遠大志向,卻落個“草野自屏”的實況,這與姜太公的“璜溪垂釣”頗為相似。

  第一句“璇室群酣夜”,看似在寫紂王和妲己在鹿臺好酒淫樂的“酒池肉林”場面,而實質卻是淋漓盡致地鞭策元順帝與親信大臣等在宮中的“相與褻狎”、“丑聲穢行”丑行。商紂王,即帝紂,好酒淫樂、性情殘忍,沉迷于妲己的美色,夜夜歡娛,荒理朝政。“酒池肉林”便是商紂王“經典”的淫樂歡娛,即在摘星樓前設宴,令男女裸體追逐戲謔,同時在鹿臺下挖兩個坑穴,一個引酒為池,一個懸肉為林,令各嬪妃裸戲于酒池肉林,互相撲打。元順帝,元朝末代皇帝,是一位惟淫是樂的皇帝。據《元史·列傳·第九十二》載:元順帝“選采女為十六天魔舞。八郎者,帝諸弟,與其所謂倚納者,皆在帝前相與褻狎,甚至男女裸處,號所處室曰‘皆即兀該’,華言事事無礙也。君臣宣淫,而群僧出入禁中,無所禁止”。顯然,在已經“草野自屏”的作者眼里,商紂王的鹿臺“酒池肉林”與元庭順帝的“相與褻狎”是無異的。同時,作者也因此巧妙地引出姜太公的“璜溪獨釣”。

  第二句“璜溪獨釣時”,是寫姜太公自入商朝擇主不遇后,在璜溪垂釣的寒微生活。其實,姜太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真實目的卻是動心忍性、觀察風云,等待讓自己實現遠大抱負的明君出現。而作者在寫此詩時,也正是滿懷“命世”之志入元王朝為官,結果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打擊。于是棄官歸里,過上 “草野自屏”的生活,意在與元王朝“決裂”。基于此,作者自然會由畫聯想到自己目前的處境與姜太公的垂釣是如出一轍,于是用了兩句來描寫姜太公垂釣生活的心境。

  “浮云看富貴”,意思是把金錢、地位等看得很淡薄;“流水澹須眉”,意思是做人要擁有像君子淡如水一樣的情懷。這正是姜太公在璜溪垂釣時心境真實的描述。其時,作者的真實意圖是向世人表白:自己過“草野自屏”生活的心態就是姜太公在璜溪垂釣的那種淡如水的心境。在中國歷史上,一個懷“濟世”之才的人,同時兼有淡如水的君子情懷,往往都是一位建大功立大業之人。不容置疑,姜太公的情懷已經是作者認同的情懷,于是更進一步道出姜太公實現抱負的轉折點 ——“非熊兆”。

  “偶應非熊兆,尊為帝者師”便是家喻戶曉的一個君臣際遇典故——“姜太公遇周文王”。這則故事,在《六韜·文師》中有記載,大致為:周文王將要前往渭水打獵,臨行前卜了一卦,卜辭說:“田于渭陽,將大得焉,非龍非彲,非虎非羆,兆得公侯。天遣汝師以之佐昌”。后來在渭水邊,果然看見太公在垂釣,于是前往與太公搭話,太公以博學的言辭使文王大悅。于是邀請太公坐同一輛車回西岐,并拜太公為老師。姜太公與周文王的君臣際遇,是作者日思夜想的,怎能不引起作者懷才不遇的躊躇思緒呢?于是寫下了千古絕嘆——“軒裳如固有,千載起人思!”。

  “軒裳如固有,千載起人思”,意思是姜太公的建功立業如果是天命所指定,引起了數千年后的我(作者)深深的思考。到這里,作者的意圖已經是很明了,意思是:假如也和姜太公一樣遇上一位明君,立下曠世之功,在數千年后,也將會引起人們的深深思考。讀詩至此,看作者,根本沒有因為挫折而放棄自己要實現的、抱“濟世”的遠大志向,而是正在用適合中國歷史的、淡如水的一種君子情懷,去洞悉所謂中國人的“軒裳固有”。

  在元明際會之間,劉基的詩文可謂是以意蘊深沉而獨樹一幟,如果說劉基凄惻激憤、慷慨激越的經典作品主要集中在樂府的話,那么,類似五言律詩《題〈太公釣渭圖〉》這樣的寫詩明志作品,便是劉基徹底醒悟,拋棄對元王朝的任何幻想,走上與姜太公一樣動心忍性、觀察風云生活的歷史見證。

  【作者簡介】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作者主要成就】

  劉基在輔助朱元璋消滅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歷史活動中發揮了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政治思想

  施德政、得民心是劉基治國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建功立業的思想理論依據。民本思想是劉基德政的出發點,不僅具有政治性,而且還有經濟性,是統治者施政的基本方針,并通過生產實踐和一生的親民行動為表率。

  學術思想

  劉基的儒學思想對明初的學風產生了直接影響,其融會理學諸派,體現了明初思想的特征,影響了明初學術思想的走向。他的理氣觀針對宋元理學視域下宇宙生成論、哲學本體論意義而言,即哲學層面的"元氣說"。

  建國謀略

  對于消滅陳友諒和張士誠的先后問題上,劉基正確分析了當時的軍事形勢提出先滅陳友諒再取張士誠的正確建議,為朱元璋殲滅群雄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劉基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

  法治思想

  明朝建立后,劉基建議實行的衛所制度,加強了皇帝對軍隊的控制,對于鞏固中央集權起到了重要作用。

  劉基一直來主張對民眾要教化,使其明法懂法,劉基對《大明律》的制定,也起到重要的的作用。

  在依法治國方面劉基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劉基認為法治是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有力保證,法律的制定要相對寬松,但是在執行時一定要嚴格執法,特別是對執法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劉基的法律思想在當時的社會制度下,對打破中國古代“人治”傳統,并使法律日益走向客觀、公正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符合法律制度發展的進步趨勢。

  文學成就

  劉基是元明鼎革之際一位舉足輕重的詩文大家,其詩文理論力主諷喻之說,提倡理、氣并重,重視時代風格。劉基為晚明諷刺小品的勃興也起了先導作用,重視文學之于社會的能動作用,其經世致用的文學思想對于掃蕩元季文壇纖弱之風,為明初新一代文風之振起,在理論上起了開道的作用。

  劉基以詩議政,體現了作者強烈的參政意識和批判精神,其所議論的范圍包括元季至正年間吏治、軍政等種種社會弊端。從詩歌的淵源角度考察,以詩議政,客觀上承續宋人“以議論為詩”之傳統,主觀上則因其固有的經世致用的文學觀念使然。詩作情、理兼具,既有社會認識價值,又有藝術審美價值。

  劉基將詞作為抒情言志的重要工具,題材廣泛,內容豐厚,藝術上長于興寄,長于鋪敘,且善于用典。描景狀物秀麗入神,造語精工典雅,詞風以婉麗為主。

  劉基的寓言文學不僅內容博大精深,還闡明了他的政治、經濟、軍事、哲學、倫理、道德等觀點,還表現了他的審美觀和價值觀。

【《題太公釣渭圖》古詩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題太公釣渭圖》賞析05-05

王維《渭城曲》原文及賞析04-10

白居易《重到渭上舊居》古詩原文06-16

王維《渭川田家》古詩原文釋義06-05

譚嗣同《望海潮自題小影》古詩原文賞析09-08

《出塞》古詩原文賞析08-01

古詩《春曉》原文及賞析03-30

古詩詠柳原文賞析07-05

古詩原文翻譯賞析02-16

王維《渭川田家》古詩賞析及翻譯注釋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