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賀知章《回鄉偶書》古詩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4-11-01 02:32:59 古詩 我要投稿

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古詩原文及賞析

  《回鄉偶書二首》是唐代詩人賀知章的組詩作品,創作于詩人晚年辭官還鄉之時。第一首詩在抒發詩人久客他鄉的傷感的同時,也寫出了久別回鄉的親切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古詩原文及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古詩原文及賞析

  古詩《回鄉偶書二首》

  年代:唐

  作者:賀知章

  少小離鄉老大回,鄉音難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銷磨。

  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作品賞析

  賀知章在天寶三載(744),辭去朝廷官職,告老返回故鄉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時已八十六歲,這時,距他中年離鄉已有五十多個年頭了。人生易老,世事滄桑,心頭有無限感慨。《回鄉偶書》的“偶”字,不只是說詩作得之偶然,還泄露了詩情來自生活、發于心底的這一層意思。

  第一首寫于初來乍到之時,抒寫久客傷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詩人置身于故鄉熟悉而又陌生的環境之中,一路迤邐行來,心情頗不平靜:當年離家,風華正茂;今日返歸,鬢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離家”與“老大回”的句中自對,概括寫出數十年久客他鄉的事實,暗寓自傷“老大”之情。次句以“鬢毛衰(cuī催,疏落之意)”頂承上句,具體寫出自己的“老大”之態,并以不變的“鄉音”映襯變化了的“鬢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鄉,故鄉可還認得我嗎”之意,從而為喚起下兩句兒童不相識而發問作好鋪墊。

  三四句從充滿感慨的一幅自畫像,轉而為富于戲劇性的兒童笑問的場面。“笑問客從何處來”,在兒童,這只是淡淡的一問,言盡而意止;在詩人,卻成了重重的一擊,引出了他的無窮感慨,自己的老邁衰頹與反主為賓的悲哀,盡都包含在這看似平淡的一問中了。全詩就在這有問無答處悄然作結,而弦外之音卻如空谷傳響,哀婉備至,久久不絕。

  就全詩來看,一二句尚屬平平,三四句卻似峰回路轉,別有境界。后兩句的妙處在于背面敷粉,了無痕跡:雖寫哀情,卻借歡樂場面表現;雖為寫己,卻從兒童一面翻出。而所寫兒童問話的場面又極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我們不為詩人久客傷老之情所感染,卻也不能不被這一饒有趣味的生活場景所打動。

  第二首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續篇。詩人到家以后,通過與親朋的交談得知家鄉人事的種種變化,在嘆息久客傷老之余,又不免發出人事無常的慨嘆來。“離別家鄉歲月多”,相當于上一首的“少小離家老大回”。詩人之不厭其煩重復這同一意思,無非是因為一切感慨莫不是由于數十年背井離鄉引起。所以下一句即順勢轉出有關人事的議論。“近來人事半消磨”一句,看似抽象、客觀,實則包含了許多深深觸動詩人感情的具體內容,“訪舊半為鬼”時發出的陣陣驚呼,因親朋沉淪而引出的種種嗟嘆,無不包孕其中。唯其不勝枚舉,也就只好籠而統之地一筆帶過了。

  三四句筆墨蕩開,詩人的目光從人事變化轉到了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上。鏡湖,在今浙江紹興會稽山的北麓,周圍三百余里。賀知章的故居即在鏡湖之旁。雖然闊別鏡湖已有數十個年頭,而在四圍春色中鏡湖的水波卻一如既往。詩人獨立鏡湖之旁,一種“物是人非”的感觸自然涌上了他的心頭,于是又寫下了“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的詩句。詩人以“不改”反襯“半消磨”,以“惟有”進一步發揮“半消磨”之意,強調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幾乎已經變化凈盡了。從直抒的一二句轉到寫景兼議論的三四句,仿佛閑閑道來,不著邊際,實則這是妙用反襯,正好從反面加強了所要抒寫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襯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顯得愈益深沉了。

  還需注意的是詩中的“歲月多”、“近來”、“舊時”等表示時間的詞語貫穿而下,使全詩籠罩在一種低回沉思、若不勝情的氣氛之中。與第一首相比較,如果說詩人初進家門見到兒童時也曾感到過一絲置身于親人之中的欣慰的話,那么,到他聽了親朋介紹以后,獨立于波光粼粼的鏡湖之旁時,無疑已變得愈來愈感傷了。

  陸游說過:“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回鄉偶書》二首之成功,歸根結底在于詩作展現的是一片化境。詩的感情自然、逼真,語言聲韻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樸實無華,毫不雕琢,讀者在不知不覺之中被引入了詩的意境。象這樣源于生活、發于心底的好詩,是十分難得的。

  拓展內容:回鄉偶書二首(其一)原文翻譯及賞析

  原文

  回鄉偶書二首其一

  賀知章〔唐代〕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拼音解讀

  shào xiǎo lí jiā lǎo dà huí,xiāng yīn wú gǎi bìn máo cuī 。

  ér tóng xiāng jiàn bù xiāng shí,xiào wèn kè cóng hé chù lái 。

  相關翻譯

  少小時離開家鄉,年老了方才回來,鄉音沒有改變,鬢發卻已經班白稀疏。

  兒童們看見我都不認識,笑著問我:客人你是從哪里來?

  相關賞析

  天寶二年(743)十二月,賀知章辭去朝廷官職,告老返回故鄉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時已八十六歲,距他少年離鄉已經有五十來個年頭了。詩人在年老之際置身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鄉環境中,心頭有無限感慨,寫下兩首詩,此其一。

  少小時就離開故鄉,直到年老了方才回來,中間不知發生了多少人事滄桑變化。鄉音雖供的鬢發卻早已斑白稀疏,兩相對照中自有不勝業之感。

  久別家鄉老大回來,昔日相識的人不見。務有兒童迎笑相問:“客從何處來?”在家鄉已為且客了。全詩在有問無答中悄然作結,哀婉備至動人心弦,千百年來為人傳誦,老少皆知。

  詩中一、二句尚是常語,三、四句從一個兒童不識相問的小小情節說來,將年老重返故鄉時那種既喜悅又悵惘的復雜心情表現得十分真切、讓人味之無窮,是“以少總多”的范例。

  宋人范晞文《對床夜語》卷三:“楊衡詩云:正是憶山時,復送歸山客。’張籍云:‘長因送人處,憶得別家時。’盧象《還家》詩云:“小弟更孩幼,歸來不相識。’賀知章云:‘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語益換而益佳,善脫治者宜參之。”

  作者介紹

  賀知章賀知章(659-744? ),字季真,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自號“四明狂客”。武后證圣元年(695)登進士第,官至秘書監,故稱“賀秘監”。天寶三年,請度為道士,回鄉不久卒。為人曠達不羈,好飲酒。杜商作《飲中八仙歌),將其列為“八仙”之首。善詩歌及草隸書,與張旭、包融、張若虛號為“吳中四士”。其詩大多散失,今存二十首。《全唐詩》存其詩一卷。有《賀秘監集)。

【賀知章《回鄉偶書》古詩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賀知章《回鄉偶書》古詩原文賞析10-13

賀知章《回鄉偶書》賞析11-01

賀知章《回鄉偶書》注釋和賞析09-06

《回鄉偶書》古詩賞析07-09

賀知章思鄉詩《回鄉偶書》解讀賞析07-12

古詩詞回鄉偶書原文及解釋10-12

回鄉偶書兒童古詩10-25

回鄉偶書古詩翻譯03-06

改寫古詩《回鄉偶書》作文06-19

《回鄉偶書》古詩詞鑒賞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