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觀滄海》的教案及反思

時間:2024-10-24 11:22:43 觀滄海 我要投稿

《觀滄海》的教案及反思

  導語:曹操這首《步出夏門行·觀滄海》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海洋的形象,單純而又飽滿,豐富而不瑣細,好像一幅粗線條的炭筆畫一樣。以下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觀滄海》的教案及反思 ,歡迎大家閱讀和借鑒!

《觀滄海》的教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體會詩人廣闊的胸襟、豪邁的氣慨,

  2、體會宏偉壯麗的景象。

  3、寫實與想象。

  教學重點:

  目標1、目標2。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自主性學習】

  1、學生課前預習,掃清文字障礙。

  指名兩位學生來朗讀,注意節奏、語調、情感。讀完后請其他同學來指出讀錯的字詞。

  2、朗讀,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全班齊讀,講究抑揚頓挫,鏗鏘有力,充滿豪情壯志誦讀,然后請兩位學生來說說詩中畫面及詩人的情感。

  一、導入新課

  大家知道曹操吧?說起曹操,有人說他是英雄,有人說他是奸雄,我們同學從歷史或文學作品中認識了曹操,你認為他是怎樣一個形象呢?

  二、作者和寫作背景簡介

  1、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今安徽毫州)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建安時期的代表詩人之一。東漢末年,在鎮壓黃巾起義軍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建安元年迎漢獻帝到都許昌,用他的名義發號施令,"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后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破軍閥袁紹后,逐漸統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擊敗于赤壁。后封魏王。曹操一生未稱帝,他病死后,曹丕繼位后不久稱帝,追尊曹操為魏武帝。

  他精于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善詩歌,其詩內容較為豐富,風格慷慨悲壯,《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和《蒿里行》等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求賢若渴之心,或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蒼勁悲涼。

  2、樂府詩:今天我們學習曹操的《步出夏門行》組詩中的第一章――《觀滄海》。樂府,是原來是漢武帝是掌管音樂的官署機構名稱,后來演化為詩體名稱,是可以入樂歌唱的詩歌,后來有不入樂的也被稱為樂府或擬樂府。

  3、《觀滄海》正是北征烏桓歸途中經過碣石山時寫的。大戰之前,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山,又當秋風蕭瑟之際,展現在他眼前的是一幅怎樣的圖景?他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一起來看課文。

  三、朗讀訓練

  1、播放課文朗讀錄音

  2、教師帶度,

  3、學生全體讀,小組讀,個別讀

  (教師注意知道朗讀的節奏,語氣,語調)

  四、研讀詩歌

  1、整體感悟

  詩人站在碣石山上,望著蒼茫的大海,波濤起伏,拍打著海岸,山島聳立,豐茂的草木在蕭瑟的秋風中搖曳弄姿,詩人感到這是多么壯麗的意境,多美好的圖畫啊!看到太陽、月亮的運行離不開大海的懷抱,大海就仿佛是日月星辰的母親一樣,這是多么博大的胸懷啊!

  2、把學生分成四人一組,開始共同研討下列問題,

  1問:整首詩是由一個字來展開詩的線索,統領全篇的,請指出是哪個字?

  理解:"觀"是全詩的"詩眼",以下十句都是觀海所見。

  2問:"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此句主要交代什么?句中直接寫到人嗎?

  理解:主要交代觀海地點、方位,句中雖沒有寫人,但我們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觀海時那種勃勃英姿。

  3問:詩中哪幾句是寫實景?主要寫了哪些景色?顯示了什么?

  理解:"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全是實景,主要描寫了滄海水波蕩漾的動態景色和山島挺立,草木豐茂的靜態景象。顯示了在茫茫蒼蒼的大海上,波濤起伏,拍打著海岸,山島聳立,豐茂的草木在蕭瑟的秋風中搖曳弄姿,生機勃發,這是多么壯麗的意境,多么美好的山河圖畫啊!

  4問:詩中哪幾句又是寫虛景?能說出這景象嗎?這種景象是一種什么樣意境?

  理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全是寫虛景,即作者的主觀感受,可從兩個"若"看出。主要描寫了太陽、月亮、星辰銀河都好像從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這些運行都離不開大海的懷抱,都包蘊在這滄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狀觀景象。是一種極其開闊博大的意境。

  5問:實景是一幅美麗的山水圖畫,虛景能把我們帶進一個極其開闊,博大胸懷的境界,你能悟出詩人寫實虛景的感情嗎?

  理解:詩人描寫實景實際上在謳歌祖國壯麗的河山,流露出作者熱愛祖國的感情。詩人目睹祖國山河壯麗景色后,更加激起要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強烈愿望。虛景描寫是詩人實際借助豐富奇特想象,來充分表達這種愿望,以滄海自比,勾畫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景象來表現詩人博大胸懷和豪邁氣魄。

  3、小結,朗讀、背誦。

  這是一首以寫景為主題的名作,通過對登山觀海的描寫,抒發了詩人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

  學生齊讀,當堂背誦。

  五、【探究性學習】

  問:你能說出此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的博大胸懷?

  理解:實景也能看出詩人的博大胸懷,但跟虛景比較,氣象略遜一籌,因為詩人的意圖在虛景中,所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最能體現作者的博大胸懷。

  問: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但全詩卻沒有哪一句是寫情的詩句,情寓于景中。你能說出古代即寫景又寫情的詩句嗎?

  理解:李白《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等等即寫景又寫情的詩句。

  作業:1、背誦全詩。2、課外閱讀有關曹操詩句。

  附:板書設計

  水何澹澹顯示大海波壯闊,

  動態景色秋風蕭瑟美麗多姿,生機

  實景洪波涌起勃勃景象(實頌借景抒情

  山島竦峙祖國壯麗山河,抒發詩人

  登山觀海(全景)靜態景色樹木叢生激起統一中國強統一中國

  百草豐茂烈愿望。)建功立業的抱負。

  虛景日太陽、月亮、星辰、銀河都投入其中

  (想象)月大海的懷抱,作者以大海自比,

  星漢含蓄表達詩人博大胸襟。

  教學反思:

  誦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也是傳統語文教學中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手段。但是,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中,由于趕教學進度,誦讀教學的作用一直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大多數學生習慣了默讀等閱讀方式。為激起學生的閱讀的熱情,在《觀滄海》這篇詩歌的教學中,我用誦讀貫穿了整節課堂。

  在課前的導入過程中,我重點向學生介紹了曹操的赫赫戰功和顯赫的軍事、文學地位以及本詩創作的背景。接下來就進行誦讀教學環節。

  首先教師范讀,讀出感情,讀出氣勢,先入為主。然后讓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自由誦讀本詩,體會作者在詩作中表達的感情。第三步是賞析詩歌。讓學生通過誦讀,想象詩歌中描繪的場景,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后再讓學生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教師根據學生誦讀的效果作出適當的指導,使學生在提高朗讀水平的基礎上體會作品的內涵。

  除了整段的誦讀外,我特意挑選了某些句子來讓學生體味誦讀,比如:“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在誦讀過程中,有幾位學生能夠飽含感情地誦讀。對于學生讀得不夠味的地方,我及時加以指點,使學生很快得到了提高。但在這個環節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在我要求學生個別誦讀的過程中,學生的重視程度不夠。出現這樣問題的原因,我認為:

  (1)長期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覺得誦讀是一種累贅與負擔。

  (2)可能因為有聽課老師的存在,原本活潑的課堂顯得比平時要呆板些。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不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展開想象的翅膀。

  (3)對詩歌語言的品味不夠細致,使學生無法準確地把握詩作中所蘊含的感情。

  最后我原本安排的是五分鐘左右的學生自由誦讀時間,力爭當堂成誦,體會作品的內涵。但由于前面環節安排的不盡合理,使得本環節只能一帶而過,錯失了我的本意。

【《觀滄海》的教案及反思】相關文章:

《觀滄海》教案+反思04-20

觀滄海的教學反思02-03

《觀滄海》教案12-17

《觀滄海》教案05-24

《觀滄海》教案(經典)05-25

觀滄海教案03-24

觀滄海教案11-02

【精】《觀滄海》教學反思12-03

觀滄海教案【推薦】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