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范仲淹的蘇幕遮的意象及鑒賞

時間:2024-01-22 15:18:03 范仲淹 我要投稿

范仲淹的蘇幕遮的意象及鑒賞

  《蘇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譯文]

  白云滿天,黃葉遍地。秋天的景色映進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籠罩著寒煙一片蒼翠。遠山沐浴著夕陽天空連接江水。岸邊的芳草似是無情,又在西斜的太陽之外。

  黯然感傷的他鄉之魂,追逐旅居異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夢才能留人入睡。當明月照射高樓時不要獨自依倚。端起酒來洗滌愁腸,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淚。

  [注釋]

  1、芳草:芬芳的青草。

  2、黯:心情悲傷。

  3、旅思:旅中愁懷。

  [意象]

  范仲淹的總體風格是豪放悲涼,但本詞卻寫得極為婉約。在許多人心目中,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形象已深深扎下了根。然而。范仲淹也會有鄉魂、旅思、愁腸、相思淚、這是人之常情。并無損于范文正公的人格品質。而且正是由于范仲淹坦蕩的胸懷與氣質。才使這首詞雖然在主題上只是重復一般的鄉愁,卻能沉摯而不頹靡,在述說柔情的同時,給人以意境開闊的新鮮感受。此詞寫羈旅相思之情,上片寫人對景懷思,開篇大處落筆,“碧云天,黃葉地”,以六個字寫盡秋色。下片盡寫相思,直接點出“鄉愁”、“旅思”,表達對家園的思念。上片渲染暮秋景色,“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以宏闊的筆勢擴展了長天、大地、連波構架清秋的高遠背景,而將碧云、黃葉、翠煙三個細節意象填充其間,點染、交融成一幅色彩絢麗、江波奔涌的澄明、空靈的秋色圖。一句一景、自天而地,自波而煙,層層推進,意象纏綿。“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因芳草連接遠處的家鄉而道出思鄉之情,實為雋語。這首詞將鄉思旅愁寫得造語奇麗,深切婉曲,耐人尋味。

  [評析]

  《蘇幕遮·碧云天》這是一首描寫羈旅鄉愁的詞。此詞上片著重寫景,下片重在抒情。全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絢麗多彩的筆墨描繪了碧云、黃葉、寒波、翠煙、芳草、斜陽、水天相接的江野遼闊蒼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曠遼遠的秋景圖,抒寫了夜不能寐、高樓獨倚、借酒澆愁、懷念家園的深情。其主要特點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筆力抒寫低回宛轉的愁思,聲情并茂,意境宏深,展現了范仲淹詞柔媚的一面。

  這首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這本是詞中常見的結構和情景結合的方式,他的特殊性在于麗景與柔情的統一,更準確地說,是闊遠之境、秾麗之景、深摯之情的統一。寫鄉思離愁的詞,往往借蕭瑟的秋景來表達,這首詞所描繪的景色卻闊遠而秾麗。它一方面顯示了詞人胸襟的廣闊和對生活對自然的熱愛,反過來襯托了離情的可傷,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顯得柔而有骨,深摯而不流于頹靡。整個來說,這首詞的用語與手法雖與一般的詞類似,意境情調卻近于傳統的詩。這說明,抒寫離愁別恨的小詞是可以寫得境界闊遠,不局限于閨閣庭院。

  [鑒賞]

  這首《蘇幕遮》,《全宋詞》題為“懷舊”,可以窺見詞的命意。

  這首詞的主要特點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筆力抒寫低回宛轉的愁思,聲情并茂,意境宏深,與一般婉約派的詞風確乎有所不同。清人譚獻譽之為“大筆振迅”之作(《譚評詞辨》),實屬確有見地的公允評價。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一折,直接使用這首詞的起首兩句,衍為曲子,竟成千古絕唱。

  上片描寫秋景:湛湛藍天,嵌綴朵朵湛青的碧云;茫茫大地,鋪滿片片枯萎的黃葉。無邊的秋色綿延伸展,融匯進流動不已的江水;浩渺波光的江面,籠罩著寒意凄清的煙霧,一片空濛,一派青翠。山峰,映照著落日的余輝;天宇,連接著大江的流水。無情的芳草啊,無邊無際,綿延伸展,直到那連落日余輝都照射不到的遙遙無際的遠方。

  這幅巨景,物象典型,境界宏大,空靈氣象,畫筆難描,因而不同凡響。更妙在內蘊個性,中藏巧用。“景無情不發,情無景不生”(范晞文《對床夜語》)。眼前的秋景觸發心中的憂思,于是“物皆動我之情懷”;同時,心中的憂思情化眼前的秋景,于是,“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此內外交感,始能物我相諧。

  秋景之凄清衰颯,與憂思的寥落悲愴完全合拍;秋景之寥廓蒼茫,則與憂思的悵惆無際若合符節;而秋景之綿延不絕,又與憂思之悠悠無窮息息相通。所以“丹誠入秀句,萬物無遁情”(宋邵雍《詩畫吟》)。這里,明明從天、地、江、山層層鋪寫,暗暗為思鄉懷舊步步墊底,直到把“芳草無情”推向極頂高峰,形成情感聚焦之點。

  芳草懷遠,興寄離愁,本已司空見慣,但本詞憑詞人內在的“丹誠”,借“無情”襯出有情,“化景物為情思”,因而“別有一番滋味”。

  下片直抒離愁:望家鄉,渺不可見;懷故舊,黯然神傷;羈旅愁思,追逐而來,離鄉愈久,鄉思愈深。除非每天晚上,作看回鄉好夢,才可以得到安慰,睡得安穩。但這卻不可能,愁思難解,企盼更切,從夕陽西下一直望到明月當空,望來望去,依然形單影只,莫要再倚樓眺望。憂從中來,更增惆悵,“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然而“舉杯消愁愁更愁”,愁情之濃豈是杜康所能排解。“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意新語工,設想奇特,比“愁更愁”更為形象生動。

  如此抒情,妙在跳擲騰挪,跌宕多變。望而思,思而夢,夢無寐,寐而倚,倚而獨,獨而愁,愁而酒,酒而淚。一步一個轉折,一轉一次深化;雖然多方自我安慰,終于無法排解。愁思之濃,躍然紙上。其連綿不絕、充盈天地之狀,與景物描寫融洽無間,構成深邃沉摯、完美融徹的藝術境界。

【范仲淹的蘇幕遮的意象及鑒賞】相關文章:

范仲淹的蘇幕遮的意象及鑒賞04-13

蘇幕遮范仲淹的鑒賞06-20

范仲淹《蘇幕遮·懷舊》原文鑒賞06-11

范仲淹的蘇幕遮06-20

蘇幕遮范仲淹教案11-11

蘇幕遮范仲淹歌曲07-25

范仲淹《蘇幕遮》賞析10-24

《蘇幕遮》范仲淹答案06-24

范仲淹的蘇幕遮譯文09-20

蘇幕遮懷舊范仲淹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