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杜甫古詩《江畔獨步尋花·其六》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形式。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詩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杜甫古詩《江畔獨步尋花·其六》,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唐代: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譯文
黃四娘家花兒茂盛把小路遮蔽,萬千花朵壓彎枝條離地低又低。
眷戀芬芳花間彩蝶時時在飛舞,自由自在嬌軟黃鶯恰恰歡聲啼。
注釋
黃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時的鄰居。蹊(xī):小路。
留連:即留戀,舍不得離去。
嬌:可愛的樣子。恰恰:象聲詞,形容鳥叫聲音和諧動聽。一說“恰恰”為唐時方言,恰好之意。
創作背景
這組詩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春。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卜居》);詩人感到很滿足,“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江村》)。所以,時值春暖花開,更有賞心樂事,杜甫對生活是熱愛的。這是他寫這組詩的生活和感情基礎。第二年(一說第三年)春暖花開時節,他獨自在錦江江畔散步賞花,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這一組詩。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杜甫古詩《江畔獨步尋花·其六》】相關文章: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其六原文及賞析04-08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其六原文及翻譯01-20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古詩原文賞析08-08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鑒賞08-04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原文及譯文03-15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原文及賞析08-04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原文及譯文01-25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原文及翻譯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