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杜甫全文注釋

時間:2024-06-22 20:58:49 杜甫 我要投稿

杜甫全文注釋

杜甫全文注釋1

  [唐]杜甫

杜甫全文注釋

  熊羆哮我東,虎豹號我西。我后鬼長嘯,我前狨又啼。

  天寒昏無日,山遠道路迷。驅車石龕下,仲冬見虹霓。

  伐竹者誰子,悲歌上云梯。為官采美箭,五歲供梁齊。

  苦云直簳盡,無以充提攜。奈何漁陽騎,颯颯驚烝黎。

  注釋:

  龕,苦含切,石塔也。《阿育王傳》:山龕石室。沈佺期詩:“危峰石作龕。”

  熊署咆我東,虎豹號我西①。我后鬼長嘯,我前狨又啼②。天寒昏無日,山遠道路迷③。驅車石龕下④,仲冬見虹霓⑤。

  (【綖注】上嘆行路之艱,是傷已。俯視物類,仰觀天氣,備寫凄慘陰森之象。魏武帝《苦寒行》:“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此句意所本。劉琨《扶風歌》:“麋鹿游我前,猿猴戲我側。”此句法所本。《楚辭·九思》:“將升兮高山,上有兮猿猴;將入兮深谷,下有兮虺蛇。左見兮鳴鵙,右睹兮呼梟。”此東西前后疊句所本。)

  ①《楚辭·招隱》:“虎豹斗兮熊署咆。”②陳藏器《本章》:狨,生山南山谷中,似猴而大,毛長,黃赤色,人將其皮作鞍褥。《埤雅》:“狨,猿狖之屬,輕捷善緣木,生川峽深山中。”又云:“尾作金色,俗謂金線狨,中矢毒即自齒斷其尾以擲之。”③謝靈運詩:“山遠行不近。”④古詩,“驅車策駑馬。”沈炯詩:“山龕擬夜禪。”地志,龍門石壁,鑿為龕,石佛數千,則知石龕乃人工所為者。⑤《月令》:孟冬之月,虹藏不見,仲冬見之,紀異也,亦地暖使然。《爾雅注》:“雙出色鮮盛者為雄,曰虹;暗者為雌,曰蜺。”

  伐竹者誰子①,悲歌上云梯②。為官采美箭③,五歲供梁齊。苦云直竿盡④,無以應提攜⑤。奈何漁陽騎,颯颯驚蒸黎⑥。

  (【綖注】下嘆征求之苦,是憫人。山采箭竿,幾干警竹無余,民力之殫可知。梁齊,謂河北官軍。漁陽,謂思明余孽。五歲,自天寶十四載至乾元二年也。此章兩段,俱八句。)

  ①雷次宗《豫章記》:“伐竹為筏。”阮籍詩:“所憐者誰子。”②《史記·項羽傳》:“悲歌慷慨。”《墨子》:公輸班為云梯。郭璞《游仙詩》:“靈谿可潛盤,何事登云梯。”③《一統志》:箭竿山,在漢中府漢陰縣東北一百八十里,山產箭竹。《爾雅》:“東南之美者,有會稽之竹箭。”此借用之。④《考工記》:“荊之干。”與竿同。《呂氏春秋》:“齒羽箭干。”⑤謝靈運詩:“提攜弄齊瑟。”⑥《楚辭》:“風颯颯兮木蕭蕭。”相如《封禪書》:“覺寤蒸黎。”楊慎曰:起得奇壯突兀,末段深為時慮。

  陸時雍曰:此詩氣局最寬,語致最簡。

  申涵光曰:起勢奇崛,若安放在中間,亦常語耳。

杜甫全文注釋2

  [唐]杜甫

  常時任顯晦,秋至輒分明。縱被微云掩,終能永夜清。

  含星動雙闕,伴月照邊城。牛女年年渡,何曾風浪生。

  注釋:

  【鶴注】此當是乾元二年七月在秦州作,故有“伴月落邊城”之句。王柏曰:天河,從北極分為兩頭,至于南極,隨天而轉入地下過,水之氣也。《廣雅》:云漢、星漢、河漢、銀河、絳河、天津、漢津,皆天河名。

  常時任顯晦①,秋至轉分明②。縱被微云掩③,終能永夜清④。含星動雙闕⑤,伴月落邊城⑥。牛女年年渡⑦,何曾風浪生⑧。

  (此客秦而詠天河也。秋至分明,提醒天河。三四,見其夜夜分明。五六,見其處處分明。七八,見其歲歲分明。此直詠天河,而寓意在言外。篇中微云掩、風浪生,似為小人讒妒而發。雙闕,指京師。邊城,指秦州。)①《陶潛傳贊》:“顯晦殊途。”②沈約詩:“秋至愍衰草。”劉泓詩:“的的最分明。”③《世說》:謝景重曰:“意謂不如微云點綴。”④鮑照《蒿里行》:“馳波催永夜。”⑤《周禮注》:象魏,宮門雙闕。古詩:“雙闕百余尺。”⑥《國策》:樓櫓不施而邊城降。周王褒啟:“邊城無草。”⑦吳均《續齊諧記》:桂陽城武丁,有仙道,忽謂其弟曰:“七月七日織女當渡河,諸仙悉還宮,吾已被召。”弟問曰:“織女何事渡河?”答曰:“織女暫詣牽牛。”明日失武丁。杜審言詩:“年年今夜盡。”⑧《南齊書》:沈攸之攻郢城,夜常風浪。張綖曰:首二,見君子之節,因時而顯。三四,言小人掩蔽,無損其光。五句,近而有耀,誠則形也。六句,在遠彌彰,德不孤也。末聯,謂從容靜俟,則風波自息矣。洪仲曰:《天河》、《初月》二詩,皆暗寫題意,不露題字。

杜甫全文注釋3

  [唐]杜甫

  清秋望不極,迢遞起曾陰。

  遠水兼天凈,孤城隱霧深。

  葉稀風更落,山迥日初沈。

  獨鶴歸何晚,昏鴉已滿林。

  評析

  全詩由望字著筆,因野望而生愁,國破家亡,天涯漂泊;近望吐蕃在川西猖獗;遠望安史在河北縱橫,加之遲暮多病,報國無門,感慨無限。結句點題并與首句呼應。語言凝練,感情深沉。

  ------------------------------------------

  【鶴注】詩云遠水孤城,當是乾元二年在秦州作。陰鏗詩:“王城野望通。”

  清秋望不極①,迢遞起層陰②。遠水兼天凈③,孤城隱霧深④。葉稀風更落⑤,山迥日初沉。獨鶴歸何晚⑥,昏鴉已滿林⑦。

  (此邊秋野望而作也。通首俱望中所見者。水空天凈,一望清曠;城隱霧中,再望迷離;枝枯葉脫,三望蕭疏;山高日落,四望沉冥。又見此時日暮鳥還,昏鴉滿樹,而鶴歸何晚耶?孤飛寡侶,良可嘆矣。望不極,不能極遠也,緊照下句說,非一望無極之謂。詩以迢遞層陰作眼,中四皆層陰中所望者。顧注作一明一晦說,甚確。但末二不當仍分明晦,蓋日落鳥歸而致慨乃羇棲自況之意。【趙汸注】遠水孤城,先遠后近,葉稀山迥,先近后遠。唐汝詢曰:杜公下字,善于用虛,如《晚出左掖》篇融濕、去低,此篇兼凈、隱深,俱沉細可想。)

  ①殷仲文詩:“獨有清秋日,能使高興盡。”梁武帝詩:“長洲望不極。”②謝瞻詩:“迢遞封畿外。”注:“遠貌。”《水經注》:“迢遞相望。”陸仲詩:“層巒起層陰。”③薛道衡詩:“遠水舟如葉。”④楊素詩:“孤城絕四鄰。”⑤庾成師詩:“已見秋葉稀。”⑥何遜詩:“獨鶴凌空逝。”班婕好《搗素賦》:“哀離鶴之歸晚。”⑦何遜詩:“昏鴉接翅飛。”舊以鶴喻君子,鴉喻小人,于詩意不合。

  -----------仇兆鰲《杜詩詳注》-----------

杜甫全文注釋4

  [唐]杜甫

  威弧不能弦,自爾無寧歲。川谷血橫流,豺狼沸相噬。

  天子從北來,長驅振凋敝。頓兵岐梁下,卻跨沙漠裔。

  二京陷未收,四極我得制。蕭索漢水清,緬通淮湖稅。

  使者紛星散,王綱尚旒綴。南伯從事賢,君行立談際。

  生知七曜歷,手畫三軍勢。冰雪凈聰明,雷霆走精銳。

  幕府輟諫官,朝廷無此例。至尊方旰食,仗爾布嘉惠。

  補闕暮征入,柱史晨征憩。正當艱難時,實藉長久計。

  回風吹獨樹,白日照執袂。慟哭蒼煙根,山門萬重閉。

  居人莽牢落,游子方迢遞。裴回悲生離,局促老一世。

  陶唐歌遺民,后漢更列帝。恨無匡復姿,聊欲從此逝。

  作品賞析:

  此是至德二載,初赴行在時作。肅宗在鳳翔,兩京未恢復,故有頓兵岐梁、二京未收之句,公尚未拜拾遺,故云:“我無匡復資。”《唐書》:漢中郡,屬山南道,本梁州漢川郡。天寶元年改漢中郡,興元元年升為興元府。

  威弧不能弦①,自爾無寧歲②。川谷血橫流③,豺狼沸相噬④。

  (首嘆天寶致亂之由。明皇不能早除祿山,以致禍亂連年,故云:“威弧不能弦,自爾無寧歲”。)

  ①《易》:“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揚雄《河東賦》:“彏天狼之威弧。”【錢箋】《天官書》:西宮七宿觜星,東有大星曰狼,狼下四星曰弧,弧屬矢,擬射于狼,弧不直狼,則盜賊起,所謂不能弦也,下故有“豺狼沸相噬”之句。②《國語》:“自子之行,晉無寧歲。”③《法言》:“原野厭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孟子》:“洪水橫流。”④后漢張綱曰:“豺狼當道。”

  天子從北來,長驅振調敝①。頓兵歧梁下②,卻跨沙漠裔③。二京陷未收④。四極我得制⑤。蕭索漢水清⑥,緬通淮湖稅⑦。

  (此言肅宗興復之勢。靈武在鳳翔之北,故曰北來。岐、梁二山,在鳳翔境內,王師在焉。沙漠裔,回絕方許助兵也。四極制,四方猶奉唐朔也。漢水連接淮湖,當時貢賦,得以不絕矣。二句切漢中)

  ①陳琳書:“長驅山河,朝至暮捷。”《漢書·酷吏傳》“吏民益凋敝。”②諸葛武侯《遣陳震往吳論》:“頓兵相持。”杜篤《論都賦》:“衍陳于岐梁。”③李陵詩:“經萬里兮度沙漠。”中國之有外夷,猶衣之有裔也。④《晉書·儒林傳》:二京繼踵以淪胥。⑤《爾雅》:“東至于泰遠,西至于邠國,南至于濮鈆,北至于祝栗,謂之四極。”《漢·禮樂志》:“四極爰輳。”師古曰:“四方極遠之處也。”③阮籍詩:“蕭索人所悲。”《漢書注》:“索,盡也。”漢水在漢中。⑦緬,遠也。《西都賦》:“東郊則有通溝大漕,潰渭洞河,泛舟山東,控引淮胡。”《通鑒》:至德元載十月,第五琦請以江淮租庸,市輕貨,泝江漢而上,至洋州,令漢中王璃陸運至扶風以助軍,上從之。

  使者紛星散①,王綱尚旒綴②。南伯從事賢③,君行立談際④。坐知七曜歷⑤,手畫三軍勢⑥。冰雪凈聰明⑦,雷霆走精銳⑧。

  (此言侍御才堪經世。使者星散、經營邊事也。王綱旒綴,人心系屬也。南伯,指漢中王瑀。從事,指府中幕僚。立談,起下四句。聰明,承七曜。精銳,承三軍。此稱其智勇過人。《杜臆》:冰雪雷霆一聯,篇中警語,言明而且斷,方能濟世也。)①古詩:“星使日夜馳。”《春秋運斗樞》:“璇璣星散。”②曹冏《六代論》:“王綱弛而復張。”《詩》:“為下國綴旒。”注:“綴,結也。旒,旗之垂者,言天子為諸侯所系屬,如旗之旒,為硫所綴也。”《公羊傳》:“君若綴旒然。”劉垠《勸進書》:“國家之危,有若綴旒。”③《通鑒》:至德元載七月,玄宗以隴西公瑀為漢中王、梁少都督、山南西道采訪防御使。④《史記》:虞卿立談而取卿相。⑤《唐·藝文志》:吳伯善《陳七曜歷》五卷。《何承天集》有《既往七曜歷》,每記其得失。《通志》:日、月、歲星、熒惑、填星、太白、辰星也。《北史》:劉焯博學洽聞,如《九章算術》、《周髀七曜書》,莫不覆其本根,窮其秘要。⑥《李德林集》:“口授兵書,手畫行陣。”《漢書》:張干秋擊烏桓還,霍光問戰斗方略、山川形勢,千秋口對兵事,畫地成圖,無所忘失。⑦江總詩,“凈心抱冰雪。”⑧《左傳》:“畏之如雷霆。”晉劉弘表:“奮揚雷霆,折沖萬里。”《通鑒》。劉牢之為參軍,領精銳為前鋒。

  幕府輟諫官,朝廷無此例。至尊方吁食①,仗爾布嘉惠②。補闕暮征入③,柱史晨征憩④。正當艱難時⑤,實藉長久計。

  (此言朝廷倚侍御以為重。諫官作判,此乃破例用人,正以邊防警急,故暮入晨征耳。有久長計,則可以布嘉惠矣。)

  ①《左傳》:伍奢曰:“楚君大夫其吁食乎。”注:“吁,晏也。”②賈誼賦,“恭承嘉惠兮。”③【張綖注】補闕,諫官也。蕭望之愿在朝補闕。④鶴曰:御史在殿柱之間,亦謂之柱下中,秦改為侍御史。張蒼自秦時為御史,主柱下方書,即其任也。《通典》:侍御史于周為柱下史,一名柱后史。征憩,征行不遑少憩也。⑤《詩》,“天步艱難。”

  回風吹獨樹①,白日照執袂。慟哭蒼煙根,山門萬重閉②。居人莽牢落③,游子方迢遞④。徘徊悲生離⑤,局促老一世⑥。

  (此敘送別情景。獨樹,比居者。執袂,送行者。蒼煙暮凝,山門夕閉,說得臨別凄涼。居人,公自謂。游子,指侍御。生離,頂游子。局促,頂居人。)

  ①古詩:“回風動地。”何遜詩:“天邊看獨樹。”②隋蕭子隆詩:“山門一已絕。”③《詩》:“巷無居人。”《上林賦》:“牢落陸離。”牢落,寥落也。④魏文帝詩:“游子戀所生。”何遜詩:“迢遞封畿外。”⑤前漢《天馬歌》:“神裴回,若流放。”此徘徊所出。吳邁遠詩:“生離不可聞。”⑥《前漢·灌夫傳》:“今日廷論,局促效轅下駒。”劉楨詩:“天地無期竟,民生甚局促。”

  陶唐歌遺民①,后漢更列帝②。我無匡復資③,聊欲從此逝④。

  (未以自敘作結。唐柞中興,故比之后漢列帝。公未授官,故自言遺民欲逝。此章首尾各四句,中四段各八句。)

  ①《左傳》:季札請觀周樂,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遺民乎?”②后漢自光武以下凡十二帝。③殷仲文表:“匡復社稷,大弘善類。”④《漢書》:高帝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阮籍詩:“吾將從此逝。”逝,謂隱去也。胡夏客曰:公《送樊侍御》、《送從弟亞》、《送韋評事》三詩,感慨悲壯,使人懦氣亦奮,宜其躬遇中興,此聲音之通乎時命者也。

杜甫全文注釋5

  [唐]杜甫

  他鄉復行役,駐馬別孤墳。

  近淚無干土,低空有斷云。

  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

  唯見林花落,鶯啼送客聞。

  注釋:

  【1】房太尉:房琯。

  【2】復行役:指一再奔走。

  【3】近淚句:意謂淚流處土為之不干。

  【4】對棋:對弈、下棋。

  【5】謝傅:指謝安。以謝安的鎮定自若、儒雅風流來比喻房琯是很高妙的,足見其對房琯的推崇備至。

  【6】把劍句:春秋時吳季札聘晉,路過徐國,心知徐君愛其寶劍,及還,徐君已死,遂解劍掛在墳樹上而去。意即早已心許。

  作品賞析:

  “他鄉復行役,駐馬別孤墳。”既在他鄉復值行役之中,公事在身,行色匆匆。盡管如此,詩人還是駐馬暫留,來到孤墳前,向亡友致哀。先前堂堂宰相之墓,如今已是煢煢“孤墳”,表現了房琯晚年的坎坷和身后的凄涼。

  “近淚無干土,低空有斷云。”“無干土”的緣由是“近淚”。詩人在墳前灑下許多傷悼之淚,以至于身旁周圍的土都濕潤了。詩人哭墓之哀,似乎使天上的云也不忍離去。天低云斷,空氣里都帶著愁慘凝滯之感,使詩人倍覺寂寥哀傷。

  “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詩人下句則用了另一典故。《說苑》載:吳季札聘晉過徐國,心知徐君愛其寶劍,等到他回來的時候,徐君已經去世,于是解劍掛在徐君墳的樹上而去。詩人以延陵季子自比,表示對亡友的深情厚誼,雖死不忘。這又照應前兩聯,道出他為何痛悼的原因。詩篇布局嚴謹,前后關聯十分緊密。

  “唯見林花落,鶯啼送客聞。”“唯”字貫兩句,意思是,只看見林花紛紛落下,只聽見鶯啼送客之聲。這兩句收尾,顯得余韻悠揚不盡。詩人著意刻畫出一個幽靜肅穆之極的氛圍:林花飄落似珠淚紛紛,啼鶯送客,也似哀樂陣陣。此時此地,詩人只看見這樣的'場景,只聽見這樣的聲音,格外襯托出孤零零的墳地與孤零零的吊客的悲哀

  此詩極不易寫,因為房琯不是一般的人,所以句句都要得體;而杜甫與房琯又非一般之交,所以句句要有情誼。而此詩寫得既雍容典雅,又一往情深,十分切合題旨。

  詩人表達的感情十分深沉而含蓄,這是因為房琯的問題,事干政局,詩人已經為此吃了苦頭,自有難言之苦。但詩中那陰郁的氛圍,那深沉的哀痛,還是表現出詩人不只是悼念亡友而已,更多的是內心對國事的殷憂和嘆息。

杜甫全文注釋6

  [唐]杜甫

  幽棲地僻經過少,老病人扶再拜難。

  豈有文章驚海內,漫勞車馬駐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糲腐儒餐。

  不嫌野外無供給,乘興還來看藥欄。

  注釋:

  【盧注】有客者,偶然有之也。賓至者,有為而至也。題相似而微不同。《左傳》:“賓至如歸。”

  幽棲地僻經過少①,老病人扶再拜難②。豈有文章驚海內③,漫勞車馬駐江干④。竟日淹留佳客坐⑤,百年粗糲腐儒餐⑥。不嫌野外無供給⑦,乘興還來看藥欄⑧。

  (此章見相款之情。上四賓至,下四留賓。直敘情事而不及于景,此七律獨創之體,不拘唐人成格矣。僻居老病,不意人來。客以文章之契,跋涉江干,意亦誠矣。公先為謙己之語,而復盡款洽之情。讀此詩,見豪放中有殷勤氣象。【顧注】此詩,詞人聲價、高士性情,種種具見。【生注】竟日淹留,乃傾蓋如故之根。此詩五六失粘。)

  ①何遜詩:“幽棲多暇豫。”謝督原詩:“愿言屢經過。”②宋宗炳有疾還江陵,曰:“老病俱至,名山恐難遍觀。”古詩《隴西行》:“卻略再拜跪。”③庾信《枯樹賦》:“殷仲文海內知名。”④漫勞,徒勞也。范云詩:“江干云氣浮。”干,水涯也。⑤《世說》:“談宴竟日。”陸機詩:“淹留終不見。”沈約詩:“佳客信龍鐮。”⑥百年,猶言終身。《廣韻》:“一斛粟春,約六斗米為糲。”《韓國策》:嚴遂曰:“特以為丈人粗糲之費。”《后漢》:魏霸為鉅鹿太守,常服粗糲,不食魚肉之味。《漢書》:高祖以隨何為腐儒。⑦《張耳傳》:“女家厚供給耳。”⑧庾肩吾詩:“向嶺分花徑,隨階轉藥欄。”【錢箋】藥欄,花藥之欄檻也。李濟翁《資暇集》謂藥即欄也,引《漢書)池籞為說。不知籞音御,與藥音異。朱瀚曰:一主一賓,對仗成篇,而錯綜照應,極結構之法。起語鄭重,次聯謙謹,腹聯真率,結語殷勤。如聆其謦效,如見其儀型。較之香山諸作,真覺高曾規矩,肅肅雝雝也。

  羅大經曰:近時趙紫芝詩云:“一瓶茶外無祗待,同上西樓看晚山。”世以為佳,然杜少陵云:“莫嫌野外無供給,乘興還來看藥欄。”即此意也。杜子野詩云:“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世亦以為佳,然唐人詩云:“世間何處無風月,才到僧房分外清。”亦此意也。欲道古人所未道,信矣其難矣。紫芝又有詩云:“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世尤以為佳,然余讀《文苑英華》所載唐詩,兩句皆有之,但不作一處耳。唐僧詩云:“河分岡勢斷,春入燒痕青。”有僧嘲其蹈襲云:“河分岡勢司空曙,春入燒痕劉長卿。不是師兄偷古句,古人詩句犯師兄。”此雖戲言,理實如此。作詩者豈故欲竊古人之語以為己語哉,景意所觸,自有偶然而同者。蓋自開辟以至于今,只是如此風花雪月,只是如此人情物態。

  南宋洪容齋,自福判滿秩歸,葉晦叔贈以二詩。其首章起聯云:“一門伯仲知誰似?四海文章正數君。”不拈韻而對起,仿此詩“幽棲地僻經過少,老病人扶再拜難”也。次章云:“此地相從驚歲晚,登臨況是客歸時。”不

  拈韻而散起,仿后詩“苦憶荊州醉司馬,謫官樽酒定常開”也。前注所引,存一遺一,今補錄于此。

杜甫全文注釋7

  [唐]杜甫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但令無剪伐,會見拂云長。

  注釋:

  【鶴注】此廣德二年秋作。

  綠竹半含籜①,新梢才出墻。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但令無剪伐②,會見拂云長。

  (新梢二字,全詩之眼。色侵陰過,靜時景也。雨洗風吹,動時景也。未則欲加保護,言外托諷。)

  ①沈約詩:“弱草半黃。”首句意本此。謝靈運詩:“初篁包綠籜。”②《詩》:“勿剪勿伐。”楊慎曰:竹亦有香,人罕知之。杜詩“雨洗涓涓凈,風吹細細香”,李賀詩“竹香滿幽寂,粉節涂生翠”,皆善于體物。

杜甫全文注釋8

  巴山遇中使,云自峽城來。盜賊還奔突,乘輿恐未回。

  天寒邵伯樹,地闊望仙臺。狼狽風塵里,群臣安在哉。

  注釋:

  作品賞析:

  【鶴注】此是廣德元年十一月公在閬州作。閬居巴子之國,故曰巴山。

  巴山遇中使,云自陜城來①。盜賊還奔突,乘輿恐未回。天寒邵伯樹,地闊望仙臺②。狼狽風塵里,群臣安在哉③。

  (此章,在巴山而慨朝事也。上四憂在君上,下四責及人臣。盜賊二句,述中使之言。【顧注】甘棠樹、望仙臺,俱屬陜州近境,時天子在陜,故有天寒地闊之感。吐蕃入寇,征兵不應,官吏奔散。曰群臣安在,譏文官不能扈從,武將不能御敵也。

  ①《唐書》:陜州陜縣有陜城宮。《水經》:河水又西徑陜縣故城南。注:昔周召分伯,以此城為東西之別。《括地志》:邵伯廟在洛州壽安縣西北五里,有棠在九曲城東阜上。《九域志》:邵伯甘棠樹在陜州府署西南隅。②《三輔黃圖》:望仙臺,漢武帝所建,在華州華陰縣。《長安志》:望仙臺,在鄠縣西三十里。狼狽,注見前。③阮籍詩:“梁王安在哉。”

杜甫全文注釋9

  [唐]杜甫

  名參漢望苑,職述景題輿。

  巫峽將之郡,荊門好附書。

  遠行無自苦,內熱比何如。

  正是炎天闊,那堪野館疏。

  黃牛平駕浪,畫鹢上凌虛。

  試待盤渦歇,方期解纜初。

  悶能過小徑,自為摘嘉蔬。

  渚柳元幽僻,村花不掃除。

  宿陰繁素柰,過雨亂紅蕖。

  寂寂夏先晚,泠泠風有馀。

  江清心可瑩,竹冷發堪梳。

  直作移巾幾,秋帆發弊廬。

  注釋:

  作品賞析:

  原注:新除司議郎兼萬州別駕,雖尚伏枕,已聞理裝。

  黃鶴編在廣德二年成都詩內,以后段小徑摘蔬證之,良是。《杜臆》:員外,必布之原官。《唐書》:萬州南浦郡,屬山南東道。

  名參漢望苑①,職述景題輿②。巫峽將之郡,荊門好附書。遠行無自苦,內熱比何如③。正是炎天闊,那堪野館疏。黃牛平駕浪④,畫鹢上凌虛。試待盤渦歇,方期解纜初⑤。

  (此從李敘起,戒其毋觸暑冒險而行。望苑切司議,題輿切別駕,李經巫峽,輿荊門接壤矣。內熱,李方伏枕。野館,李寓之所。駕浪凌虛,言水勢可畏,故囑其從容而解纜。)

  ①《漢書》:戾太子冠,武帝為立博望苑,使通賓客。唐制:司議郎,東宮官屬,故用之。②謝承《后漢書》:周景為豫州刺吏,辟陳蕃為別駕,不就。景題別駕輿曰“陳仲舉座也”,不更辟。蕃惶恐,起視職。職述,謂能效古人之職。③《莊子》:“我其內熱輿。”④郭璞詩:“高浪駕蓬萊。”⑤江淹詩:“解纜候前侶。”

  悶能過小徑,自為摘嘉蔬①。渚柳元幽僻,村花不掃除。宿陰繁素奈②,..過雨亂紅蕖③。寂寂夏先晚,冷冷風有余④。江清心可瑩⑤,竹冷發堪梳。直作移巾幾,秋帆發敝廬⑥。

  (此邀李過廬,欲俟秋涼水落而后之官也。花、柳、蕖、奈皆園中品物。晚際迎風,瑩心梳發,可蘇內熱內病矣。移巾幾,攜裝而來。秋帆發,解纜而行。此章兩段,各十二句。)

  ①陶潛詩:“愿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②左思賦:“朱櫻春熟,素奈夏成。”③梁簡文帝詩:“紅蕖間素瑣。”④列子云:“御風而行,泠然善也。”⑤左思侍:“聊可瑩心神。”⑥《左傳》:張趯謂太叔曰:“自子之歸也,小人掃除先人敝廬。”黃鶴謂是成都所作。考公詩“小徑升堂舊不斜”,又詩“自鋤新菜甲,小摘為情親”,皆屬草堂內事。若江陵以后,日在舟中,安得有花柳素柰、紅蕖冷竹諸佳勝乎。朱氏從草堂本編入大歷四年之夏,蓋疑荊門在萬州之下,公在成都,無由至此附書。又以“畫鹢上凌虛”謂是泝流而上,以至萬州。今按:巫峽漸近荊門,故公欲附書到荊,其云駕浪凌虛,不過形容水漲船高,非謂逆流而上也,還依舊編為是。

【杜甫全文注釋】相關文章:

杜甫白露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09-07

杜甫登樓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06-03

杜甫登高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06-08

杜甫江漢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10-19

日暮唐杜甫全文注釋及原著賞析07-13

月(唐 杜甫)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7-04

杜甫月圓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09-04

杜甫客至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11-12

杜甫對雪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5-05

杜甫佳人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