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杜甫《夏日李公見訪》翻譯賞析

時間:2024-10-14 12:46:33 杜甫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杜甫《夏日李公見訪》翻譯賞析

  《夏日李公見訪》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杜甫。其古詩全文如下:

杜甫《夏日李公見訪》翻譯賞析

  遠林暑氣薄,公子過我游。貧居類村塢,僻近城南樓。

  旁舍頗淳樸,所愿亦易求。隔屋喚西家,借問有酒不。

  墻頭過濁醪,展席俯長流。清風左右至,客意已驚秋。

  巢多眾鳥斗,葉密鳴蟬稠。苦道此物聒,孰謂吾廬幽。

  水花晚色靜,庶足充淹留。預恐尊中盡,更起為君謀。

  【前言】

  《夏日李公見訪》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描寫的是貧居狀況和農家風光,盛夏作者在農舍邀請李炎暢飲,是杜甫寫景中的佳作。全詩層次鮮明,結構嚴謹,所寫只見頓挫而不見沉郁。

  【注釋】

  ⑴李公,李炎,時為太子家令

  ⑵此句點明公子來游的原因是為了貪涼

  ⑶村塢,村莊。村外筑土為堡叫做塢

  ⑷此句是說有所需要也容易求得,不似都市中富貴人家的吝嗇

  ⑸這句很有意思。一來顯得是貧居,墻低,故酒可以打墻頭遞過來;二來也顯得鄰家的淳樸,為了顧全主人家的面子,不讓貴客知道酒是借來的,所以不打從大門而打從墻頭偷偷地送過來。杜甫之憎富人,愛窮人,是有他的生活體驗作基礎的。按王建《宮詞》:“天子下簾親考試,宮人手里過茶湯。”又李山甫《柳》詩:“尋常送別無徐事,爭忍攀將過與人?”則過,應是唐人口語

  ⑹稠,眾多

  ⑺此物,指蟬。聒音括,吵鬧。此二句反用南朝梁王籍詩“蟬噪林逾靜”

  ⑻此二句頗幽默。無物款侍,只好抬出景色。水花,蓮花

  ⑼西家的酒,也許沒有了,不能不更想個辦法,總之委屈不了你。從這里也顯示了杜甫的淳樸、豪爽

  【翻譯】

  我住的地方在郊野林間暑氣輕微,于是公子前來與我交游。貧寒的居室像農家房舍,僻靜地靠近在城南樓。我的鄰居十分淳樸,所缺之物也容易向他們求助。隔著墻壁呼喚西鄰:“請問你家有沒有酒?”鄰居從墻頭遞過一壇濁酒,于是開席,俯身暢飲不休。清風從左右吹進屋里,客人驚訝不已以為到了初秋。抱歉的是檐下鳥兒太多爭斗不止,院中林葉太密蟬鳴太稠。這繁雜的吵噪聲一定使您苦惱,唉,誰說我的茅屋寂爽清幽?幸而池中的蓮花晚來清麗,希望憑著這點景致足以把您挽留。唯恐壇中酒盡您還不能盡興,請允許我起身另為您尋求。

  【鑒賞】

  這首詩是杜甫寫景詩中的極品之作。此詩描寫的是農家風光,盛夏作者在農舍邀請李炎暢飲。全詩層次鮮明,結構嚴謹,更令人驚奇的是此詩部分所寫只見頓挫而不見沉郁。

  “遠林”即遠郊的林子,下文“僻近”相互呼應,說明此處離鬧市甚遠,幽遠深靜。此處雖是貧居,但“淳樸”,有“濁醪”,有美景,有樂音,杜甫極力邀請客人留下飲酒,有挽留之意。“隔屋喚西家,借問有酒不。”,這里寫的比較有意思,作者居住此地,不會不知此處有酒,實有“故弄玄虛”之感,看下句“墻頭過濁醪,展席俯長流”,酒從墻頭過,展席暢飲美酒,與上句結合,也展現了杜甫少有的浪漫之意。

  杜詩有“語不驚人死不休”之特點,而“清風左右至,客意已驚秋。”而真正讓讀者驚得恰恰是“驚”字,秋好像人一樣知道了客人的意愿,刮起了習習清風,可謂頓挫到了極致。下兩句用對偶句描寫了林間鳥兒斗架、蟬鳴,為下句鋪墊。“苦道此物聒,孰謂吾廬幽?”意思是說:我不禁苦惱地埋怨道這些東西吵鬧,誰說我的草廬幽靜呢?杜甫此時的“苦惱”決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苦惱”,而是假意的苦惱,這種“苦惱”正是作者得意之處。

【杜甫《夏日李公見訪》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夏日嘆_杜甫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9-11

《見螢火·巫山秋夜螢火飛》杜甫翻譯賞析07-28

《蝶戀花·暮春別李公擇》翻譯及賞析11-18

劉長卿酬李穆見寄全詩翻譯賞析11-02

《江南逢李龜年》杜甫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6-16

杜甫《李鄠縣丈人胡馬行》翻譯賞析12-04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全詩翻譯賞析06-06

歲暮杜甫翻譯賞析07-03

杜甫《佳人》翻譯賞析08-04

杜甫《絕句》翻譯賞析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