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的演講稿范文匯總10篇
演講稿的寫法比較靈活,可以根據會議的內容、一件事事后的感想、需要等情況而有所區別。在現實社會中,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用到演講稿,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演講稿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弟子規的演講稿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晚上好,我是來自模具101班的黃升思,下面我演講的題目是;學習《弟子規》,感受傳統文化經典。
我喜歡讀《弟子規》弟子規,顧名思義,就是學生的規范。它是中華民族幾百年來的禮儀精髓,是文明的靈魂,是學生文化的瑰寶。學《弟子規》做文明人。
在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使我受益非淺。《弟子規》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面對它我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中國是具有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知恩圖報,尊老愛幼,待人誠懇這些優良的傳統從古至今都為人所熟知,家喻戶曉;翻開《弟子規》一讀,就仿佛置身于文明的氛圍當中,置身于做人的大道當中。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行孝是為人子女的本分,但我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實孝,卻不曾注重細小。而《弟子規》恰恰就告訴我們行孝必須從細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時之念想。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只有心存感恩之心,才能完善自己,感動別人。
在古代《弟子規》是做人的準則,在當代仍然影響著更多的人,他教育我們如何做人處事。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質。人生百態,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歸宿,才是照耀心靈永恒的陽光!
學習了《弟子規》,被它所蘊藏的深厚內涵而打動,此時我才明白中華民族綿延數千年的'真正原因;因為我們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蘊!有著優良的文化傳統!造就了一代代優秀的中華兒女。
《弟子規》是根據《三字經》編寫的。其中的禮儀規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才會長得茂盛。做人,也是一樣,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才會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敗之地。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就像我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應該是很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一定的時間了。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圣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誦讀并牢記《弟子規》吧!我深信,學習《弟子規》,不僅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會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美好的精神食糧《弟子規》。
《弟子規》以簡潔的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形式我們概括出來的精神財富,它教導我們,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與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并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這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
為人子,早上要盡量早起,晚上要晚點睡覺,因為人生的歲月很有限,光陰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轉眼就成老年人了,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寶貴的時光。
講到這里,大家一定能猜出我今天要給大家帶來的話語了吧。沒錯,就是“朝起早、眠遲、易至、惜此時。“在今天和明天之間,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趁你還有精神的時候,學習迅速辦事。這句話是歌德說的,他說得沒錯,如果我們不珍惜時光,就浪費了我們生命中的大好時光,大家千萬別忘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吶。
為人子女,對父母要時時關心、處處留意。二十四孝中的黃香,為了讓父親安心睡眠,夏天睡前會幫父母把床被扇涼;冬天寒冷時,會為父親溫暖被窩,實在是值得我們學習。早晨起來要向父母請安,下午回家之后,要將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訴父母,向父母報平安,使老人家安心。
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我們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來說,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就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應該知恩感恩。一個人能知恩感恩,孝心才得以萌生。正所謂“百善孝為先嗎?
“孝為會意字,一個“老字,加一個兒子的“子,合在一起就是一個“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個“孝。所以,上一代和下一代密不可分。我們看這個字就好像一個兒子背負著一個老子。
試想想,一個孩子如果沒有受過《弟子規》的教育,任由著自己的習氣來成長,長大以后,這個習氣已經變得根深蒂固了。因此,一個孩子的成長,如果沒有這種良善的教育,吃虧的絕對不只是這一個孩子啊!他會影響身邊所有的人,甚至是影響到孩子的下一代,所以,一定要學好這本美好的'精神食糧《弟子規》。
《弟子規》中講訴了太多的道理,讓我們再慢慢品味,從實際行動中驗證吧!
人人都學《弟子規》,如果我們都按照《弟子規》中的要求去做,那么,我們的校園該是多么的快樂、和諧,我們的國家會更加安定、和諧,讓我們為做過美好的明天而起努力吧!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3
尊敬的領導、敬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計算機11班的xxxxxx,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弟子規讀后感”。
最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它將會使你受益匪淺,以下就是我閱讀此書的.點滴體會。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這是《弟子規》的總敘,充分概括了所要求我們達到的準則,告訴我們如何去做人,如何去學習,如何講文明禮貌。
《弟子規》篇幅短小,共有360句,1080字,卻蘊含豐富內涵。總分為七大部分,分別為: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渾文。“入則孝”告訴我們在家中要聽從父母、愛親人,家人有困難或者生病,要盡心盡力的幫助、照顧;要聽父母的話,不與父母爭吵。做到這一點會讓我們的家庭氛圍更加和睦、溫馨。
“謹”告訴我們在生活中要處處留心,不要不把小事放在眼里,小事上也可以體現你的性格,做人必須從小事做起。這使別人眼中的我們十分文雅,成為一個謙謙人子。“信”告訴我們要時時講誠信,誠實守信是做人本分,要直言不諱,不要喜怒無常。“泛愛眾”告訴我們,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喜新厭舊,要愛每一個人,要心胸寬廣。“親仁”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愛,不要勾心斗角,這就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親密無間。“余力學文”對今天的我們來說是最重要的,它告訴我們聽講時要認真,學習時要努力,寫作時心態要端正,要心無旁騖。
人應活到老,學到老,能學習的人,是最快樂的。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謹慎行事,努力學習,在自己喜歡的專業中暢游,充實自己,提高生活品質,使人生過得更有意義,更幸福,更美滿。
中國是禮儀之邦,她擁有博大精深的文化。禮儀是中華傳統美德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禮儀之邦應為禮儀之民。我覺得現代人開始重視禮儀是一件很值得驕傲的事情。希望我們祖國在不斷強大的同時,她的人民素質也在不斷提高。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啟蒙經典之一《弟子規》,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有的甚至都讀上百遍,可以倒背如流了。記得第一次深刻了解《弟子規》時是在父母大學網的有獎知識答題時。為了更好的參加活動,每天都更加認真去讀《弟子規》并且很好用心地去理解書中的第字每句,每讀一遍,自己對《弟子規》又加深了一遍理解,總之每多讀一遍,收獲都會多一點。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圣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地閱讀《弟子規》,真正了解《弟子規》中的含義,它將會使你受益非淺。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后,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5
暑假里,我和媽媽一起在學習《弟子規》,同時觀看了蔡老師講解《弟子規》的電視講座。
通過學習,我知道了做人的根本,就是要有孝心和恭敬心。蔡老師說:“百善孝為先”,他還講了許多圣賢的小故事,比如《孟中哭竹》《閔子騫孝母》等……其中最讓我感觸的是中國歷史上的周朝能統治八百年,憑的`就是孝和悌,周文王、周武王都很孝順父母,兄弟之間和睦,一家孝,一國就興孝,他們的子民也都效仿,都很孝順,很多的紛爭就自然消失了,國運昌盛,真正做到了齊家、治國、平天下。
學習了《弟子規》后,我和媽媽也在家中用心地去孝敬長輩。因為奶奶喜歡聽評書,家里又沒有收音機,所以常常跑到鄰居家去聽,媽媽就為奶奶買了個收音機,奶奶高興地合不攏嘴,看到她開心的樣子,我和媽媽也很開心。媽媽真正做到了“親所好,力為具”,我應該向媽媽學習。當我寫字的時候,有時會離作業本很近,我想到“親所惡,僅為去”,于是我立刻就把頭抬高了,因為媽媽不希望我變成近視眼。
在生活中我要多替長輩干活,見人要有禮貌,,要按弟子規的要求來對待他人,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有孝心和恭敬心,學會禮讓,多讀圣賢書,掌握知識,我們的社會就會很和諧,世界也會很和平。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6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
《弟子規》是古人留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它是我們生活的典范,讓我看了深有體會。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
孔子用簡簡單單的1080個字描繪出了人生中的131件事,每件事都意味著一個人生哲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是啊,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整天為我們早出晚歸,不分日夜的'奔波著,父母到了家里一定是累了,我們為父母干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務活,是應該的。我們應該盡心盡力的去為父母“服務”,因為爸爸媽媽給予我們不求回報的愛,我們這輩子必定還不完!
“百善孝為先。星期六晚上,我做完作業后,覺得沒事,就想幫勞累了一天的媽媽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的事。我走進屋子里,看到媽媽的毛巾臟了,我連忙拿起它向水池走去。我先打了一盤干凈的水,再加上一些開水,照媽媽洗衣服的樣子,把毛巾放在水里浸泡幾分鐘,再在水里倒上一點洗衣粉,用手使勁的搓,水里立即起了許多小泡泡。我搓了幾遍,又用清水洗了幾遍,然后才晾在衣架上。我心里非常高興。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難免會有犯錯誤的時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錯事的時候,總是要被媽媽說一通。當然,我那不爭氣的淚珠,也隨之在眼角流落下來,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里早已生出了許多不滿于埋怨。可是在讀完《弟子規》后,我知道了媽媽都是為我好,為了我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正如大人們整天總嘮叨的,我們就像一個小樹,不為它修枝剪葉,總也長不成一棵正直的參天大樹。
弟子規所講述的每一個道理,都給我帶來了啟示。今后,我一定要將古人的教誨記在心里,擁有“孝、悌、謹、信、愛、仁”這些好品德,做一個有禮貌的小學生。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7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讀了《弟子規》使我受益匪淺。其中有些道理很簡單,但是我就是沒有用在現實生活中。因為在學習《弟子規》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規》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有三點體會:
第一:做人要學會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對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的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
第二:待人接物要懷著恭敬之心,為人要謙虛。隨然我從小就讀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我卻沒有意識到謙虛是一種品質,而每次被老師或家長夸獎一句就驕傲,得意的不得了。
第三: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標。想我都沒有人生目標,所以我才不會努力去辦好每一件事。
所以,以后我要按《弟子規》里的規矩認真學習,認真去感悟,認真去實踐。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8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學〈弟子規〉做文明人》。
沐浴在柔和的晨光中,耳邊傳來瑯瑯的讀書聲:“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聽著這親切的聲音,我不禁停下腳步,輕聲跟著讀起來。這是我已熟讀的《弟子規》的總敘。
我喜歡讀《弟子規》。“弟子規”,顧名思義,就是學生的規范。它是中華民族幾百年來的禮儀精髓,是文明的靈魂,是學生文化的瑰寶。學《弟子規》,做文明人。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它把一千多字的文明禮儀略成了24個字,雖然短短24字,卻也已經樹立了我文明的態度。
弟子規,是圣人對我們的教誨,它讓我明白了做文明人的道理: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接著要小心謹慎,誠實守信。和大眾相處要平等博愛,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物,如果有剩余的時間與精力,要向多方面學習。
以前的我從不懂什么是文明,學了《弟子規》。我知道文明就是:孝——首孝弟。
百善孝為先。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父母對我百依百順,凡是我提出的比較合理的要求,都會想方設法滿足我。我總是認為父母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甚至,有時父母關心我,多叮囑幾句,我反而嫌父母啰嗦。有時父母要我做些事,我總是拖拖拉拉,盡量避過,即使做,也是馬馬虎虎、敷衍了事。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是為人子女最痛苦的事。我們至少要做到《弟子規》所說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才能不辜負對自己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這就是文明。
以前的我從不懂什么是文明,學了《弟子規》。我知道文明就是:信——次謹信。
誠信是三月的春風,是五月的花海;商人說誠信是寶貴的信譽,是無價的財富;長輩說誠信是一本厚厚的日記,是一張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約;我說誠信是兩根小指拉鉤后的百年不變,千年不悔。
也許有朋友安慰自己說,誠信是大人的事,我們還沒有長大呢!如果是這樣,那么你就錯了,大錯特錯了!當你把果皮扔到干凈的操場時,你誠信了嗎?當你看見老人上車而假裝閉目養神時,你誠信了嗎?當你為了一時的虛榮心,考試舞弊時,你誠信了嗎?……我們真的會驚訝地發現,自己有太多的不誠信!這就是不文明!
以前的我從不懂什么是文明,學了《弟子規》。我知道文明就是:諧——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和諧者,為德行高尚者,自然為人們所敬仰。物種以競爭為目的`,人類以互助合作為目的。不管你是哪個種族的,都是同類,因該和睦相處,互相合作。這才是文明人。學了《弟子規》我明白了我們桃校長的校訓:今天你微笑了嗎?就是教我們做個能和諧人際關系的文明人。故有余力,便應珍惜時間多學習,能夠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會使我們的德行一天比一天進步,過錯也跟著減少。你也會變得更有德行,你便會成為一個文明人,為人們所敬仰。
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誦讀并牢記“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吧!這是我們學生的傳統,學生的文明。我深信,有了它,我們一定會置身于《弟子規》的文明世界里!我深信,有它了,我們會飛得更高,飛得更遠,飛向更廣闊的天地!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9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這些天,我們讀了《弟子規》,其中我對“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感受很深。
在生活中,總會有一些孩子不孝順父母,父母的話不聽,父母批評他時,還和父母頂嘴。而這句話的意思正是告訴我們要孝順父母:當父母親叫你時,你要趕快地跑去父母那里,不要慢吞吞的;父母親讓你去做事時,不要懶,動作要快點,不能拖拖拉拉。
回想起我的生活,有時候也經歷過類似于“偷懶”“不想做”的事情。
有一次,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玩電腦游戲。正玩到最激烈的時候,爸爸回來了,他沒拿鑰匙,就敲門。媽媽叫我:“小琳,媽媽正在做飯,你幫忙開一下門。”我漫不經心的說:“哦!”可我并沒有去開門,而是繼續玩游戲。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爸爸等的不耐煩了,就朝里邊大吼一聲:“開門!”我這才放下手中的“屠刀”去開門。一把門打開,就劈頭蓋臉的被爸爸K了一頓:“怎么搞的.!為了玩游戲,都不讓我進來了!我一會兒就把網線拔了,把電腦搬走,但你怎么玩……”“老爸!你說夠了沒!”我不耐煩地丟下一句話,便把門使勁關著,進屋生悶氣了。
事情過后,我就非常后悔。自己不該和爸爸堵氣,自己不應該為了玩游戲而和爸爸頂嘴。自己那樣做,爸爸的心情也一定很傷心。
讀了《弟子規》以后,我就更深入的體會到了孝順,知道了自己應該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不能做一個不聽話的壞孩子。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10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在中國好多人聽說過《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但是很少有人提起《弟子規》,前者更加注重于文化教育,但是《弟子規》才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結晶,教會了人們如何做人做事。在清代《弟子規》是作為國學課的啟蒙課本的,因為一個人只有先學會了如何做人才可能成為人才,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弟子規》篇幅不長,全文共計1080字,三字一句,一共五個部分。具體列出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廚師、接物、求學應該有的禮儀和規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到尊敬父母長輩,對兄弟姐妹一定要團結友愛,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言行舉止要小心謹慎,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講信用,講仁義,講道德,換而言之就是做人一定要厚道。和大眾相處時一定要平等博愛,學會換位思考,須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遇到有人德的人呢,一定要向他們學習,學習是一件崇高偉大的事情不應該有那么多的'想法。一個人只有掌握了文化和技能才能真正的立足于社會,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也是社會優勝劣汰的法則。
【弟子規的演講稿】相關文章:
弟子規|《弟子規》創造的奇跡06-30
《弟子規》09-22
弟子規全文弟子規里面的故事09-27
《弟子規》心得07-24
弟子規內容08-28
對《弟子規》的理解08-13
傳統弟子規09-05
弟子規及釋義09-17
弟子規說課稿06-02
《弟子規》簡介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