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蝶戀花》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蝶戀花》教案 1
【教學目的】
1、熟悉北宋詞人晏殊;
2、掌握晏殊詞風格特點。
【教學重難點】
1、這首詞表達思想感情;
2、比較二晏詞風格不同之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言
有這樣一位詞人,他擅長小令,多表現詩酒生活和悠閑情致,語言婉麗。他《浣溪沙》有“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寓意》有“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保ㄔ姡骸耙磺略~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油壁香車不再逢,峽云無跡任西東。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幾日寂寥傷酒后,一番蕭瑟禁煙中。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保﹤髡b頗廣。知道這位詞人是誰嗎?對,他就是晏殊。今天,我們來學習他另一首頗負盛名詞作――《蝶戀花》。
二、作者簡介
晏殊(991—1055)北宋詞人。字同叔,撫州臨川(今南昌進賢)人!端问贰酚涊d“七歲能屬文,景德初,張知白安撫江南,以神童薦之”七歲能文,十四歲以神童召試,賜同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慶歷中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大學士、同中書門下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封臨淄公,官居宰相位。第二年罷相,被貶為工部尚書,接著又出任穎州(今安徽阜陽)、陳州(今河南淮陽)、許州(今河南許昌)等地地方長官,后升任兵部尚書。六十四歲病逝,宋仁宗親臨喪事,死后贈司空兼侍中,卒謚號元獻,世稱晏元獻。晏殊歷任要職,更兼提拔后進,如范仲淹、韓琦、歐陽修等,皆出其門。他一生富貴優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臺、花前月下,為當時詞壇耆宿。他以詞著于文壇,尤擅小令,風格閑婉,理致深蘊,音律諧適,詞語含蓄宛麗,亦工詩善文,現存不多,大都以典雅華麗見長。原有集,已散佚,僅存《珠玉詞》及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又編有類書《類要》,今存殘本。
三、原文、注釋及譯文
檻(欄)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別)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注釋:檻:jiàn欄桿。羅幕:絲羅帷幕,富貴人家所用。朱戶:猶言朱門,指大戶人家。尺素:書信代稱。古人寫信用素絹,通常長約一尺,故稱尺素,語出《古詩》“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譯文
清晨欄桿外菊花籠罩著一層愁慘煙霧,蘭花沾露似乎是飲泣淚珠,羅幕之間透露著縷縷輕寒,燕子雙飛而去。皎潔月亮不明白離別之苦,斜斜銀輝直到破曉都穿入紅紅門戶。昨夜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了天涯路。想給我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連綿,碧水無盡,又不知道我心上人在何處。
四、賞析
此詞寫閨內相思離別之情。經疏澹筆墨、溫婉格調、謹嚴章法,傳達出作者暮秋懷人之情。上片運用移情于景手法,選取眼前景物,注入主人公感情,點出離恨;下片承離恨而來,通過高樓獨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神態生動地表現出來。
婉約派詞人許多傷離懷遠之作中,這是一首頗負盛名詞。它不僅具有情致深婉共同特點,而且具有一般婉約詞少見寥闊高遠特色。它不離婉約詞,卻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約詞。婉約派四大旗幟之一,四旗中號“別恨”。其他三人分別是李清照、柳永、李煜。晏殊與其子晏幾道合稱“大小晏”,均為婉約詞派名家。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筆!皺懢粘顭熖m泣露”,開篇即推出這一亦真亦幻幽極凄絕特寫鏡頭,正為寫照抒情主人公悲涼、迷離而又孤寂心態。寫秋曉庭圃中景物。菊花籠罩著一層輕煙薄霧,看上去似乎脈脈含愁;蘭花上沾有露珠,看起來又象默默飲泣。蘭和菊本就含有某種象喻色彩(象喻品格幽潔),這里用“愁煙”、“泣露”將它們人格化,將主觀感情移于客觀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哀愁。“愁”、“泣”二字,刻畫痕跡較顯,與大晏詞珠圓玉潤語言風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寫心情、渲染氣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羅暮輕寒”二句將筆觸由苑中折回室內。寫新秋清晨,羅幕之間蕩漾著一縷輕寒,燕子雙雙穿過簾幕飛走了!拜p寒”,即是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燕子又飛去”,不僅是帶有鮮明季節特征景物,而且,燕之“雙飛”更襯出人之“孤棲”。這兩種現象之間本不一定存聯系,但充滿哀愁、對節候特別敏感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為不耐羅幕輕寒而飛去。這里,與其說是寫燕子感覺,不如說是寫簾幕中人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輕寒,
而且心理上也蕩漾著因孤孑凄凄而引起寒意。燕雙飛,更反托出人孤獨。這兩句純寫客觀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不難想象,當作者目送時而繞梁呢喃、時而穿簾追逐雙燕相隨而去之際,該懷著怎樣一份孑然獨立悵惘。轉為強烈。明月本是無知自然物,它不了解離恨之苦,而只顧光照朱戶,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應怨恨它,但卻偏要怨。這種仿佛是無理埋怨,卻有力地表現了女主人公離恨煎熬中對月徹夜無眠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悵觸。“明月不諳”二句引來明月作進一步烘托與映時”孟郊《古怨別》:“別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張泌《寄人》便徑直贊嘆明月多情:“多情月已圓而人未圓,作者對那皓潔月光羨極生妒、略致微詞,復雜內蘊。
過片承上“到曉”,折回寫今晨登高望遠!蔼毶稀睉稀半x恨”,反照“雙飛”,而“望盡天涯”正從一夜無眠生出,脈理細密!拔黠L凋碧樹”,不僅是登樓即目所見,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臥聽西風落葉回憶。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足見西風之勁厲肅殺,“凋”字正傳出這一自然界顯著變化給予主人公強烈感受!白蛞刮黠L”句,使固有慘澹、凄迷氣氛又增添了幾分蕭瑟、幾分凜冽?西風方烈,碧樹盡凋;木猶如此,人何以堪——由此馳騁想象,作者亦當是朱顏盡改。而從結構上看,碧樹盡凋,野外才能變得格外空曠,作者也才能騁目遠眺。這樣,“凋碧樹”又是對下文“望盡天涯路”一種必要鋪墊。景既蕭索,人又孤獨,幾乎言盡情況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現出一片無限廣遠寥廓惘,但這所向空闊、毫無窒礙境界卻又給主人公一種精神上滿足,使其從狹小簾幕庭院憂傷愁悶轉向對廣遠境界騁望,這是從“望盡”一詞中可以體味出來。這三句盡管包含望而不見傷離意緒,但感情是悲壯,沒有纖柔頹靡氣息;語言也洗凈鉛華,純用白描。這三句是此詞中流傳千古佳句!蔼毶衔鳂恰保纥c出“獨”字,與上片“雙飛”遙相照應,是章法謹嚴又一實例!巴i,既表明其眺望之遠,也見出其凝眸之久,從時空兩方面拓展了詞境。但“望盡天涯路”,不見天涯人。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書寄意了。
這里指題詩詩箋;尺素,指書信!安使{”與“尺素”都是指代書信。二詞重疊使用,一則是表示寄書意愿之熱切,二則表示欲書內容之繁富。兩句一縱一收,將主人公音書寄遠強烈愿望與音
書無寄可悲現實對照起來寫,更加突出了“滿目山河空念遠”悲慨,詞也就這渺茫無著落悵惘中結束。則更增加曳不盡情致!吧介L水闊知何處”,以無可奈何悵問作結,給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作者另詞有句:“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踏莎行》)另詩亦有句:“魚書欲寄何由達,山遠水長處處同。”(《無題》)措辭相近,而不及此二句意味深長。愁、蘭泣、幕寒、燕飛、樹凋、西風、路遠、山長、水闊,這一切景物都充滿了凄楚、冷漠、荒遠氣氛,從而很好地表達了離愁別恨主題。從詞章法結構來講,以時間變化為經線,以空間轉移為緯線,層次井然,步步深入。是他深婉含蓄、“風流蘊藉”(王灼《碧雞漫志》)詞風一首代表作。
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過三種境界中“第一境”。(按:這是用來作比喻,說對于大事業大學問,須有百折不撓精神,才能有所成就。)
《人間詞話》云:“詩蒹葭一篇最得風入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意頗近之,但一灑落,二悲壯耳。又曰:‘我瞻四方,蹙蹙靡所聘’。詩人之憂生也。‘昨夜西風?’似之”。又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此一境也!聨u寬終不悔,為伊銷得人憔悴’(柳永),此二境也!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
《蝶戀花》教案 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詞和宋詞的相關情況;了解柳永的詞作。
過程與方法:分析《蝶戀花》中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賞析最后兩句;分析《望海潮》所采取的鋪敘手法和點染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柳永的癡情和對杭州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分析《望海潮》所采取的鋪敘渲染手法和點染手法。
教學難點:
分析《蝶戀花》中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賞析最后兩句。
教學方法:
朗讀、鑒賞、背誦、討論、分析。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型:
基本閱讀。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蝶戀花
【導入語】
宋詞和唐詩一樣,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好詩在唐代已被詩人們寫盡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徑,使詞這種文學形式臻于完善,達到了空前的繁榮,使宋詞成為我國文化寶庫中又一顆璀璨的明珠。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宋詞的天地,去細細品位它們的動人之處。
【詞和宋詞介紹】
詞,本來是配樂的歌詞,所以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又稱長短句。后來逐漸跟音樂分離,成為詩的一種,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余”。詞有詞牌,又稱詞調。詞牌,是原來樂譜也即詞的格式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其段數、句數、韻律,每句的字數、句式、聲律,都有不同的規定。因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寫詞叫“填詞”,即按照詞牌的格式把詞填進去。詞按字數的多少,可分為小令(58字內)、中調(59-90字)和長調(91字以上),長調又叫慢詞。詞可以分段,分2、3、4段的依次叫雙調、三調、四調,不分段者叫單調。詞有四個特點:a句子長短不齊,又叫“長短句”;b有固定的詞牌,字、句數、聲韻固定,“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c結構多為兩片或兩闕;d押韻要么全押平韻,并一韻到底,要么全押仄韻,一韻到底,中途換韻不多。
詞始于南朝,定形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宋代詞的創作有一個發展變化過程。北宋初年,詞人不多,所作限于小令和中調;到柳永、蘇軾,詞才發展到全盛時期。柳永被認為是婉約派的創新者;蘇軾擴大了詞的表現范圍,開宋代豪放詞的先河。南宋初年,詞人目睹中原淪陷,欲圖收復而不能,詞中常含憤激之情,代表作家是辛棄疾。待到局勢稍定,一部分詞人又把精力放到音律和辭藻上來,代表作家是姜夔。
宋詞分為兩種風格:婉約派和豪放派。婉約派主要詞人有柳永、周邦彥、李清照、姜夔等,他們認為“詞為艷科”“詩莊而詞媚”,多寫情愁別緒、個人遭遇,特別講究音律格律,風格清麗婉媚。豪放派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主張“以詩為詞”“無言不可入,無事不可言”,不肯損害意思以遷就音律,“故為豪放不羈之語”,格調高昂,取材廣泛。
【柳永介紹】
柳永:北宋詞人,原名柳三變,字耆卿,排行老七,世稱柳七,福建崇安人。他出身于書香仕宦之家,少年時代到汴京應試,流連于秦樓楚館,常為歌妓填詞作曲。由于流傳的軼事和詞中所表現的內容,人們都把他看作是一個風流浪子,以至不為時人所重,潦倒一生,功名不揚。嘗有《鶴沖天》詞云:“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宋仁宗聞而使之落榜,曰“何要浮名,且去填詞”。由是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最后,他在飽受世態炎涼,“怪膽狂情”逐漸消退時,才改名柳永,考取進士,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柳郎中。死之時,家無余財,群伎合金而葬。柳永是北宋第一個專業詞人,從他開始,慢詞始盛,打破了小令詞壟斷詞壇的局面,使詞體發展進入到一個新階段。其詞多描寫羈旅行役、離愁別恨和同情妓女之作,反映了一定的社會現實。藝術上,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韻諧婉,對宋詞的發展有一定影響。
從上面的介紹我們得知,柳永是最早的歌壇偶像,其在當時的影響力絕不遜色于今天的“超女”。他的“粉絲”,也是歷史上最狂熱最忠誠也最具規模的“粉絲”。
論數量,當時民謠說“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就說明柳永的“粉絲”到處都有,遍布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多得不計其數。
論狂熱,柳永的“粉絲”也絲毫不輸于“超女”的“粉絲”。由于他寫得一手絕妙好詞,隨便給哪個歌妓寫上幾句,她就會身價倍增。于是,歌妓們對他愛得發狂。柳永又稱柳七,能和柳七親熱唱和,哪怕是倒貼銀子。
論鐵桿,柳永的“粉絲”更是忠心不二,無人可匹。柳永死時家無余財,是他的那幫歌妓“粉絲”集資營葬。死后亦無親族祭奠,每年清明,認識不認識的“粉絲”們都相約赴其墳地祭掃,以至于相沿成習,稱之為“吊柳七”或“吊柳會”,后來的話本還據此傳有名篇《眾名妓春風吊柳七》,影響深遠。
論影響,柳永的“粉絲”也是不得了的。連宋仁宗都成了他的最大“粉絲”,雖然他羞于承認,還對柳永有幾分嫉妒。
論“副作用”,柳永的“粉絲”也鬧出了驚天動地的大動作。追捧偶像,總難免有一定副作用。傳說,柳永的名詞《望海潮》使得金主完顏亮大舉進攻南宋,讓他差點兒成為漢奸。
基于柳永詞的藝術魅力和他在當時的社會效應,我們現在來學習他的詞。
【譯文】
我長久地佇立倚靠在高樓上,微風輕細,望盡天邊,春愁黯然而生。碧綠的草色,迷蒙的煙光掩映在落日余暉里,默默無言,又有誰會理解我獨自憑欄的深沉含義?打算放縱一下,追求一醉,面對著美酒應當放聲歌唱,但勉強尋歡作樂又沒有什么滋味。衣帶漸漸寬松了我也最終不會后悔,為了她我憂愁得容顏憔悴是很值得的。
【詞作賞析】
師:作者一個人長久地站在高樓上做什么?
生:眺望遠方。
師:他望到了哪些景物?
生:草色、煙光、殘照。
師:他看到這些景物時,想到了什么?
生:看到這些景物,他想到自己的憂傷又有誰能夠理解呢?自己的內心又有誰能夠明白呢?因此內心愁悶孤獨。
師:詞人登樓遠眺,看到春草、煙光、夕陽就感受到了內心的愁悶孤獨,說明這首詞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呢?
生:情景交融。詞人將春景與春愁融為一體。
師:詩人看到這些景物,感受到了自己的愁悶孤獨,那么,他怎樣把這種孤獨排解出去的呢?
生:打算放縱一下,唱歌喝酒。
師:他的排解方法有沒有起到作用?
生:沒有,“強樂還無味”,勉強尋歡作樂沒有什么滋味。
師:詞人到底為了什么事情而感到愁悶孤獨?他怎樣看待這種愁悶孤獨的?
生:為了情人,思念情人但卻見不到她,得了相思病,因而茶飯不思,胃口不好,造成了營養不良,使得連衣服穿起來都變寬松了。但他并不后悔,因為那個情人太優秀了,太有才了,所以即使因為思念她而變得消瘦也是值得的。
師:在上闋中,我們只知道作者很愁悶孤獨,但并不知道他愁悶孤獨的原因,直到現在才明白了,原來他是為了情人。因此,“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句話在敘事抒情的基礎上直抒胸臆,畫龍點睛般地揭示了主人公的精神境界,寫出了主人公對愛情的堅貞執著,矢志不移,創造了一個形象鮮明的藝術境界。這也是這句話成為佳句和千古名句的原因。
望海潮
【導入語】
柳永寫了一首詞,傳說金主完顏亮讀到這首詞后,對“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舉進攻南宋,但出師不利,完顏亮在今安徽采石一戰中慘敗,自己也被手下殺死。
謝處厚有感于此,寫了一首詩:“誰把杭州曲子謳?荷花十里桂三秋。哪知卉木無情物,牽動長江萬里愁!弊髡甙淹觐伭链髣痈筛甑呢熑螝w到柳永身上。
完顏亮的侵犯是不是就因為柳永的關系?肯定不是的,他們都夸大了文學的作用。但有一點肯定的是,柳永這首詞影響非常大,現在我們來學習這首詞《望海潮》
【翻譯】
杭州位于東南方地理形勢重要的地區,是江吳的都會,自古以來就很繁華。如煙的柳樹、彩繪的橋梁,擋風的簾子、翠綠的帳幕,房屋高高低低,約有十萬人家。如云的.大樹環繞著沙堤,怒濤洶涌,卷起來的浪花就像霜雪一樣,天然的壕溝江河無邊無涯。市場上陳列著珠玉珍寶,市民家里充滿著綾羅綢緞,爭相過奢華的生活。白堤兩側的里湖、外湖與重疊的山峰非常秀麗,山上有秋季的桂子,湖中有十里的荷花。晴天麗日,處處都吹奏者音樂,菱舟夜泛,傳來一陣陣的歌聲,釣魚的老翁、采蓮的姑娘都喜笑顏開。千名騎兵簇擁著高高的牙旗,官員乘著酒醉聽簫鼓的演奏聲,觀賞、吟唱煙霞風光。日后要把杭州的美好景色畫下來,帶回朝廷去好讓皇帝夸獎。
【詞作賞析】
師:“東南形勝,江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這三句與上闋中后面的內容在結構上構成了什么關系?
生:總分。
師:上闋前三句是總寫,后面的三部分內容是分寫,分別寫出了杭州“形勝”、“都會”、“繁華”的特點。那么,哪些語句是扣住“形勝”來寫的,哪些語句是扣住“都會”來寫的,哪些語句是扣住“繁華”來寫的?
生:“煙柳畫橋”三句寫的是“都會”,路橋華美,居室華麗,人口眾多!霸茦漯埖躺场比鋵懙氖恰靶蝿佟,“繞”字寫出了樹的濃密,“卷”字寫出了波濤洶涌的氣勢,“天塹”說明錢塘江就像一道天然的壕溝阻擋著北方敵人的進犯,地勢險要,“無涯”說明錢塘江無邊無際,特別的壯闊,這里的景象顯得雄偉壯觀,跟柳永一貫的婉約風格不一樣,體現出豪放的一面!笆辛兄榄^”三句寫的是“繁華”。
師:可見,上闋著重寫了杭州的繁華,其實,杭州不僅僅繁華,而且還很美。杭州之美在西湖,西湖之美在景美,更在人美。那么,西湖到底怎么個美法呢?現在我們來看下闋。下闋寫景的句子是哪些?寫出了景物的什么特點?
生:寫景的句子是“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秋桂子”照應“疊巘”二字,寫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應“重湖”二字,寫水里荷花,這三句寫出了景物的秀麗。
師:寫人的句子是哪些?寫了幾類人?寫出了他們的什么特點?
生:寫人的句子從“羌笛弄晴”到“吟賞煙霞”,寫了兩類人,一是老百姓,一是官員。“弄”字寫出了瀟灑歡快之情,“泛”字寫出了輕盈愉悅之態,“嬉嬉”寫出了安閑自在的樣子,總之,老百姓過著祥和快樂的生活。官員則過著品酒聽樂、吟詩賞景的生活。
師:最后兩句寫要將好景畫下來,拿去給皇帝欣賞。景觀美好,實際暗指政績成就卓越,表達了對官員的祝福。
【藝術特點】
1、鋪敘渲染手法的運用。
師:這首詞從表達方式來看,用了怎樣的表達方式?
生:記敘和描寫。
師:在記敘時,作者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
生:作者用了鋪敘渲染的手法。這首詞從最有特色的角度,對杭州的繁華景象進行了淋
漓盡致的描繪,大量選用對偶句,并采取藝術夸張的形式濃墨重彩地寫出了城市的繁榮面貌。
結合。上闋中,開頭三句是點,接著從“都會”、“形勝”、“繁華”三個方面分別詳細描繪,是染。下闋中,“重湖疊巘清嘉”是點,接著的兩句“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分別從山中桂花與水里荷花兩方面來些,是染。
作業布置:預習《下一課內容》。
《蝶戀花》教案 3
教學目標:
初步感受宋詞婉約派作品細膩委婉、百轉千回風格特點。
初步了解優秀文學作品闡釋的開放性
教學重點:
初步感受宋詞婉約派作品細膩委婉、百轉千回風格特點。
教學難點:
初步了解優秀文學作品闡釋的開放性
課文:
《蝶戀花》
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詞,始行于世”“不減唐人高處”
2、看似無限風光,背后的苦楚誰知?
二、初讀感知
1、自讀此詞,讀準字音。
佇黯闌憔悴
2、反復朗讀,融入自己對這首詞營造的意境和表現的主題的理解,并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現出來。
朗讀指導:婉約風格的宋詞,在朗讀時需要想象畫面,揣摩情義,節奏上一般要放緩,要注意停頓。
三、理解感知
1、圈劃朗讀過程中理解有困難的字詞句,提問并討論解決。
注釋未涉及及需要更正之處:
生:漸漸生發殘照:夕陽余暉
會:領會憑:靠
闌:欄桿圖:貪圖
一醉:痛痛快快大醉一場伊:第三人稱代詞
消得:值得
2、教師串講此詞大意(鑒于這是學習的第一首詞,學生對宋詞語言表現的特點比較陌生,教師帶一次路)
3、在理解大意的基礎上再進行反復朗讀,說一說你覺得哪些句子值得細細咀嚼,你從中感受到了詩人當時怎樣的內心活動?
描寫的景色是怎樣的?反映怎樣的內心情感?
面對此時此景,詩人本人的所做、所思以及心緒是怎樣的?
有哪些字詞是尤其值得揣摩體會的?
4、結合對句子的感悟進行朗讀
5、在闡發詩人內心幽微的情緒的.基礎上,理出詩人內心活動的變化的過程。了解宋詞婉約派情感表達方式含蓄、過程百轉千回的特點。
四、深入理解
1、介紹柳永的生平經歷
“儒家的家庭傳統、仕宦觀念,與他個人的浪漫性格與音樂天才其間所形成的一種不幸的矛盾”——葉嘉瑩《北宋名家詞選講》
寫《鶴沖天》得罪仁宗“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且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仁宗回復:“且去填詞”
柳永回復:“奉旨填詞柳三變”
2、自甘身處社會底層,混跡教坊歌樓,為歌兒舞女填詞。
3、在了解柳永生平經歷之后,說一說你對此詞最后一句又有了怎樣的認識?“伊人”指什么?
結合屈原的“所為伊人”——中國文學傳統中,多為理想的化身
4、再次朗讀
作業:
用描寫性語言擴寫這首詞,在保持原有情感、意境、語言風格基本不變的前題下,融入對意境畫面的想象和抒情性語言。
《蝶戀花》教案 4
教學設想:
兩詞選自蘇教版“筆落驚風雨詞別是一家”板塊,《虞美人》屬于教學課文范疇,《蝶戀花》屬于自讀課文?梢院喜稍~一塊進行教學!霸~別是一家”板塊選有宋詞四首,萃集了宋詞精品,意在通過文本研習指導學生體驗它們不同的風格,從中把握詞人感嘆悵恨的人生情懷。學習本文,主要是理解兩首詞風格,繼續學習詩歌的鑒賞。
目標與要求:
1、了解有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2、品味詩句語言,體會詩作風格;
3、學習對詩歌的賞析評價。
4、背誦名句
教時設置:
1教時
第一教時
要點:了解詞的有關文學常識,賞析,積累字詞,背誦
過程:
一、導入(學習要求)
二、了解詞的有關常識:
詞的形式有小令(58字以下),中調(59——90字),長調(90字以上)。詞的結構:詞牌——標題——填詞,詞牌也叫曲牌,是歌或調的名稱,不同的詞牌有不同的句數,有不同的平仄要求,有不同的押韻要求,寫詞當然就叫填詞了。
宋代詞的創作有一個發展變化過程。北宋初年,詞人不多,所作僅是小令和中調;到柳永、蘇軾,詞才發展到全盛時期。柳永被認為是婉約派的創新者。婉約派的代表作家除柳永外,還有秦觀、李清照等。婉約派作品語言清麗、含蓄,抒寫的情感婉轉纏綿,情調或輕松活潑,或離愁別緒,或深沉幽怨、刻功精細,題材較狹窄,多寫個人遭遇,男女戀情,或寫山水融情于景。蘇軾擴大了詞的表現范圍,開宋代豪放詞的先河。
三、賞析第1首《虞美人》
1、簡介作者與寫作背景
李煜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國的第三代國君!昂寐暽,不恤政事”,被宋朝滅國;人稱李后主。相傳后主被俘后,于七夕(他的生日,陰歷七月初七)在寓所命歌伎作樂唱《虞美人》,聲聞于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毒酒將他毒死。所以這首詞也是他的絕命詞。他最為傳誦的名作《虞美人》、《相間歡》、浪淘沙》等幾乎人人能上口,后人亦稱他為“詞帝”。
2、聽配樂朗讀
3、自讀
4、賞析
。1)這首詞里有一個字是思想情感的眼,試找出來加以品味。(愁,亡國之愁。)
(2)這首詞怎樣抒發自己的亡國之愁?有什么藝術特色?(學生自己回答,答案不要求一致)
(3)本詞如何通過時空對比來醞釀并抒發情感的?
(虛實結合,情景交融。既寫眼前之景,又寫想像之景;寄情于景,情景交融,愁思貫穿始終。
語言明凈、凝練、優美、清新,運用比喻、象征、對比、設問等多種修辭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的真情實感。
對比襯托,鋪墊積蓄。將“春花秋月”“小樓東風”“雕欄玉砌”的美景與“往事知多少”“故國不堪回首”“朱顏改”的悲情,作三次對比。極好地為抒發故國凄涼、物是人非的愁情作鋪墊,推涌出結尾兩句的千古絕唱。)
5、背誦
四、賞析第2首《蝶戀花》
1、簡介作者與寫作背景
晏殊,字同叔,北宋臨川縣文港鄉(今屬進賢縣)人,著名詞人。晏殊自幼聰明,七歲能文,被稱為“神童”,十四歲中進士,歷任太常寺奉禮郎、光祿寺丞、集賢校理、太常寺丞、戶部員外郎、翰林侍讀學士、三司使、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職。五十三歲時,任樞密使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官居宰相位。第二年罷相,被貶為工部尚書,接著又出任穎州(今安徽阜陽)、陳州(今河南淮陽)、許州(今河南許昌)等地的地方長官,后升任兵部尚書。六十四歲病逝,宋仁宗親臨喪事,死后贈司空兼侍中,謚號元獻。
晏殊知人善任,當世名人范仲淹、孔道輔都出其門下,韓琦、富弼、歐陽修、宋祁等人均被重用,他庭前“門前桃李重歐蘇,堂上葭莩推富范”的`對聯,是他選賢任能的真實寫照。
晏殊善長詩詞尤工小令,他的詞,承襲南唐風格,以情致勝。文詞典麗,雍容華貴,妙語天成,韻味獨特,又不失清新雅淡,含蓄委婉,溫潤圓融,意趣橫生的藝術風格。有“導宋詞之先路”,“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的美譽!盁o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和“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等佳句,為千古傳頌。作品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傳世。
2、聽配樂朗讀
3、自讀
4、看注解,解釋每句的意思
檻菊愁煙蘭泣露。
。跅U旁菊花籠著一層輕煙薄霧似脈脈含愁,蘭花上的露珠像泣出的眼淚。)
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簾幕輕輕卷起,侵入一股寒意,梁上的燕子雙雙離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ㄔ铝涟。悴欢穗x別的痛苦,斜照進來的光一夜到曉穿過窗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
。ń涍^昨天一夜的西風,庭院里的綠樹也顯得凋零了。)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í氉缘巧细邩,看到了所有的路,也沒有發現心上人回來的蹤影。)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ㄎ乙岩环夥庑偶慕o他,可山長水闊,不知寄往何處。)
5、賞析
。1)沉浸在相思之苦的主人,覺得外在的景物也和自己同病相憐,請就此談談該詞的藝術手法。
(上闋之中,“檻菊愁煙蘭泣露’’,此皆以悲景寫愁,與詞中人物同病相憐。“燕子雙飛”、“明月穿戶”,皆是令人悲愁恨惱之物,皆以樂景寫悲,以無情反襯有情。前者在藝術上可稱作烘托、共鳴的手法,后者在藝術中可稱作反襯、對比的手法。)
。2)“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本詞中流傳千古的佳句,請賞析其意境;清人王國維在《人間詞話》把“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說成是“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過的第一種學習境界,請指出比喻的含義。
(“獨上”應是“離恨”,反照“雙飛”,而“望盡天涯”正從一夜無眠生出,脈理細密。“西風凋碧樹”,不僅是登樓即目所見,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臥聽西風落葉的回憶。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足見西風之勁厲肅殺,“凋”字正傳出這一自然界的顯著變化給予主人公的強烈感受。景既蕭索,人又孤獨,在幾乎言盡的情況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現出一片無限廣遠寥廓的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里固然有憑高望遠的蒼茫之感,也有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但這所向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卻又給主人公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使其從狹小的簾幕庭院的憂傷愁悶轉向對廣遠境界的騁望,這是從“望盡”一詞中可以體味出來的。這三句盡管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意緒,但感情是悲壯的,沒有纖柔頹靡的氣息;語言也洗凈鉛華,純用白描。)
。ㄒ源俗鞅扔鳎瑢ψ鰧W習、做成事業,必須要有象姑娘“望盡天涯路”那樣意志堅定、百折不撓、頑強追求的精神。)
。ㄍ鯂S在他的《人間詞話》中描述了人生的三種境界:第一種“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第二種“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種“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后人歸之為:知、行、得三境界。)
6、背誦。
五、作業。
《蝶戀花》教案 5
一、教學目標
1、初讀詞文,讀準詞文中的生字新詞,根據節奏進行朗讀,并能運用氣息,按情感表達的需要,輕重緩急地進行誦讀,在誦讀的過程中體會詞韻的回響,并找出韻腳。
2、結合譯文再讀詞文,理解詞文所表達畫面與意境。結合詞文關鍵詞“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理解詞人當時的心境。
3、根據“蝶戀花”詞牌的解說,再讀詞文,并觀察詞文的句式與押韻,找出“蝶戀花”這一詞牌的句式押韻規律。結合“蝶戀花”同詞牌名的詞,驗證這一詞牌的格律特點。
4、引導學生運用詞的表達句式與表達手法,根據詞牌格律,結合詞意填詞仿寫。
二、流程設計
。ㄒ唬┳x文曉韻
1、輕重有別
師:同學們,音樂有著它獨特的高低起伏之美,時而急如江河,時而平靜緩慢如湖泊,F在請大家閉上眼睛,用心去聽一段音樂,去感受每一個音符之間高低起伏的變化。同學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煵シ乓魳罚
師:你們都發現了什么呢?
生:音樂有時很急,很高,有時很緩慢,很低沉。
師:是的,你有一雙敏銳的耳朵。同學們,不僅音樂有著高低起伏的音律變化之美,我們的古代詩詞也是如此。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宋詞《蝶戀花》,來感受古詩詞特有的高低起伏的`音韻之美。
(PPT出示例句:檻菊愁煙蘭泣露)
師:同學們,你們試著來讀一讀這一句詞。
師:同學們讀得很用心,但如果多一點音韻上的高低變化就更好了。你們聽老師來讀兩遍,注意聽老師讀的時候在音調的處理上有什么規律。
(師范讀兩遍)
師:用心的你們,發現了什么呢?
生:平音讀得輕而緩,仄音讀得重而急
師:是嗎?那你也試著來讀一讀
(生讀例句)
師:真好,如此就美得多了。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講的“平長仄短”的讀書方法。那么大家也用這種方法來劃分這首詞的平仄。畫完后讀給同桌聽一聽,我們待會兒來看看是男同學行,還是女同學行。
師:哪位男同學可以一馬當先來讀上闋?
(指名男生讀)
師:哪位女同學敢挑戰他讀一讀下闋?
(指名女生讀)
2、讀詞斷句
師:看,有輕重才有抑揚,有節奏才有頓挫。如何讀出詞文的抑揚頓挫之美,詞文的停頓也很重要,再聽老師來讀這幾句,看看老師在哪些字詞之間有停頓。
。◣煼蹲x: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師:你們能指出老師停頓的地方嗎?
(指名學生回答)
師:那你能不能像老師這樣讀一讀呢?
。◣熢u價:讀得好,好在哪?好在他在“煙”字停頓的時候還保留了氣息,這就叫聲斷氣相連。)
師:就讓我們用聲斷氣連的讀書方法,把握好每一句詞的節奏,和同桌來讀一讀這首詞,開始。
師:誰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讀的成果呢?
(指名學生讀全詞)
師:大家如此躍躍欲試,我們大伙兒一起來讀一讀,記住要輕重有別、節奏分明、聲斷氣連
。ń處熞x)
3、讀詞入韻
無韻不成詞,在你們一遍又一遍的誦讀中,有一個音韻始終在老師耳邊回旋,是哪個韻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上闋的詞尾:
......蘭泣露
......雙飛去
......離恨苦
......穿朱戶
師:我們看看最后一個字,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露、去、苦、戶是韻腳。
師:再看看他們在音調上有什么特點。
生:都是第三聲、四聲,是仄韻。
師:古詩詞中的韻腳要讀得重一些,聲音要延長一些。按照這個方法讀一讀,讀出音韻回旋的感覺來。
。ㄉR讀尾句)
(二)讀詞入畫
師:古詩詞雖然短小,卻能敘事,也能寫景,亦能抒情,詞人晏殊就是在一個落葉紛飛的秋天看見滿目秋景,從而有感而發。同學們我們來看看晏殊筆下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秋天。
。◣熍錁防收b上闋詞文,播放相關景色的圖片)
師:同學們,你們都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秋天呢?
生1:我看到了菊花滿地綻放,一片金黃,很漂亮。
生2:我看到了早晨的蘭花掛滿了露珠,好像在哭泣一般。
生3:我看到房間很冷,燕子也待不住,雙雙往南飛去了,明月也很討厭,一個晚上都照在窗前,讓人無法入眠
。ㄈ讀詞悟情
師:聽著你們的描述,老師也仿佛看到了一個美麗多情的秋天,在一個煙霧飄渺的秋天,詞人晏殊憑欄遠眺,看見菊花被煙霧籠罩,好像也含著憂愁,蘭葉上掛著露水,好似也在哭泣一般。同學們,我想問,菊花會飽含憂愁,蘭花是否也會哭泣呢?
生:不會。
師:那詞人為何這么寫呢?
生:因為詞人自己心中憂愁。
師:晏殊有一個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們之間無話不談,可謂是彼此生命里的知音。可是因為種種原因,當時的晏殊已經和朋友分隔多年,心中思念卻無法相見,詞人心中有愁,才會見景生愁,把自己的情感都寄托在這一片秋景之間。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詞人登上高樓,眼神朝無邊無盡的“天涯路”望去,詞人在望什么呢?
生:在望是不是有一個奇跡,他的朋友出現在他眼前。
師:是呀,如果知音如今仍在身邊,他們此時又可能在干什么呢?
生1:可能在把酒言歡。
生2:可能在談論彼此的心事。
生3:可能和朋友在一起快樂地欣賞秋景。
師:可惜這一切如今都成了奢望,看那離去的燕子也是如此讓人生厭,在孤單的詞人面前也要雙雙離去才肯罷休,蘭花也為詞人哭泣流淚,殊不知詞人心中也是淚流不止呢?此時詞人的內心是怎樣的呢?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
生1:悲傷
生2:孤獨
生3:思念朋友
師:因為思念朋友而憂愁悲傷,那為什么作者不寄一封書信給朋友呢?
生: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師:無奈朋友從未給我寫過信,我知道他現在在哪嗎?即使寫好了信又要往哪里寄呢?想到這里,更是無限的惆悵了。讓我們走進晏殊的內心,去感受他的無奈和孤獨,再把這首詞讀一讀。
(師指名學生1--2個讀詞文)
師: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四)察文識律
蝶戀花,又名《鵲踏枝》、《卷珠簾》
上闋:74577
下闋:74577
共10句,60字
(五)仿文填詞
師:因為一首《蝶戀花》,幾百年后的我們從短短幾十字中讀出詞人的孤獨悲傷,我們也能用相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1、出示例句:
花兒褪去了原本的鮮紅,漸漸凋殘,
青青的杏子長得還很小。
2、仿文填詞:
。┌鍟O計
蝶戀花
押韻:仄韻
格律:上闋:74577
下闋:74577
共10句,60字
《蝶戀花》教案 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掌握作者從閨婦寫離愁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能夠對詩歌中佳妙的煉字進行鑒賞。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進一步了解歐陽修詞風,賞析詞中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1、掌握作者從閨婦寫離愁的方法。
2、能夠對詩歌中佳妙的煉字進行鑒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介紹詞的基本常識。
2、作者介紹,導入新課。
二、總體把握:
1.朗讀全詞,說說這首詞寫了什么內容?【從時間、地點、人物方面引導學生回答】
此詞寫暮春閨怨,是閨怨詞。
2.這首詞上下片在表達方式上是如何分工的?
上片重在寫景,下片重在抒情。
3.上下片所寫時間有何變化?
上片寫早晨,下片寫黃昏。
三、具體分析:
“庭院深深深幾許!
李清照《詞序》:“歐陽公作《蝶戀花》有‘庭院深深深幾許’之句,予酷愛之!
李清照本人是疊詞高手,故酷愛這句!韭暵暵齕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最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賞析“深深深”三字有什么妙處?
“深深”二疊字本已寫出庭院的幽深、空曠,再用一個“深”字,讓庭院的“深”“曠”得到深入和強化。暗示了女主人公孤身獨處的深沉心事和怨恨莫訴之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總結:前人嘗嘆這首詞疊字之工,是這首詞特色之所在,我們不妨說這首詞景寫的深,情寫得深,意境也寫得深。
【板書:景深情深意境深】
【我們先來看看景寫的深】
“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詞人像一位舞臺美術設計大師一樣,首先對女主人公的居所作了精心的安排。庭院幽深、空曠,現在講到了院中景,“楊柳堆煙”說的是早晨楊柳籠上層層霧氣的景象。這一個“堆”字,好在哪里?
寫出了楊柳之密,霧氣之濃,阻礙了女主人公遠望丈夫的視線,傳達出深居閨中的孤獨凄苦之情。
【詞人又將鏡頭搖向了簾幕,這簾幕不是一重,而是過了一重又是一重,這一個“無重數”,令人感到這座庭院簡直是無比幽深】
【前三句描繪了一幅深閨獨處圖,意境孤寂凄冷,運用烘托渲染的手法,將女主人公內心的孤獨寂寞與獨處的怨恨之情寄寓居處的幽深之中。著一“怨”字!
【板書:情深:怨】
【女主人公孤寂凄苦的原因何在呢?】“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原來丈夫正乘坐著豪華的車騎,在溫柔富貴鄉里盡情享樂呢。詞人沒有讓你立刻看到深閨的女子,而是把你的視線轉到了她丈夫那里。這里丈夫的享樂與閨婦的處境形成對比,既點出了女子怨恨的`原因,也傳達出“樓高不見章臺路”的怨恨之情。這里也運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造足了懸念,然后讓人物出場。
著一“恨”字。
【板書:恨】
下片寫情,請通常也是和景結合的,即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坝隀M(hèng)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春”字如何理解?
“春”字語意雙關,表明上指自然界的春天,又指詞中女子自己的青春年華。
雨橫風狂,催送著殘春,也催送著女主人公的芳年,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風雨無情,留春不住。這句話表達了女主人公怎樣的情感?
著一“傷”字。
【板書:傷】(既感傷春天留不住,也感傷自己青春易逝,容顏不再)
于是她感到無奈只好把情感寄托在和她同命相連的的花上。“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边@兩句包含了無限的傷春之感。
清人毛先舒評曰:“詞家意欲層深,語欲渾成。作詞者大抵意曾深者,語便刻畫;語渾成者,意便膚淺,兩難兼也。或欲舉其似,偶拈永叔詞云: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此可謂層深而渾成。”【板書:層深而渾成】他的意思是說語言渾成與情意層深往往是難以兼具的,但歐陽修詞的這兩句卻把它統一起來了。所謂“意欲層深”,就是人物的思想感情要層層深入,步步開掘。
1、“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寄深于淺,借景抒情,包含多層意蘊,說說有哪幾層意蘊?
采用層深手法,寫深婉綿邈的情思,自然渾成。第一層女主人公因話而有淚。見花落淚,對月傷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觸。此刻女子正在憶念走馬章臺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見,眼中只有在狂風暴雨中橫遭摧殘的花兒,由此聯想到自己的命運,不禁傷心淚下。第二層是寫因淚而問花。累因愁苦而至,勢必要找個發泄的對象。這個對象此刻已幻化為花,或者說花已幻化為人。于是女主人公向著花兒癡情地發問。第三層是花兒竟一旁緘默,無言以對。是不理解他的意思呢,還是不肯給予同情,令人納悶。第四層花兒不但不語,反而象故意拋舍她似地紛紛飛過秋千而去。人兒走馬章臺,花兒飛過秋千,有情之人、無情之物對她都報以冷漠,怎能不讓人傷心!這種借客觀景物的反應來烘托、反襯人物主觀感情的寫法,正是為了深化感情。
總結:詞人一層一層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像竹筍有苞有節一樣,自然生成,逐次展開。在自然渾成、淺顯易曉的語言中,蘊藏著深摯真切的感情,這又是本片的一大特色。
2、結句是觸景生情還是借景抒情?
把自己激動的心情加到客觀的景物里去,緣情造景,這就是有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中“淚眼”表明詞里女主人公自己心情已經非常激動,把自己的感情附著到“亂紅”之上,這應該是借景抒情。
3、詞中寫了景,寫了情,而景和情又是那樣的融合無間,渾然天成,構成了一個完美的意境,最后我們一起來感受這首詞的意境深。從環境、時間這兩點分別怎樣體現意境深的?
從環境來說,由外景到內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感情,以灰暗凄慘的色彩渲染孤獨傷感的心情。從時間來說,上片是寫濃霧彌漫的早晨,下片是寫風狂雨暴的黃昏,由早及晚,逐次打開人物的心扉。
近人俞平伯評曰:“三月暮”點季節,“風雨”點氣候,“黃昏”點時刻,三層渲染,才逼出“無計留春住”。
四、擴展延伸:
探究北宋早期婉約詞詞的特點,評價其在詞的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影響
1、內容:同學們在預習時比較集中地問到三首詞的作者與詞中抒情主體的關系,明明是男子,卻以女性主體出現。三首詞基本上都是以第三人稱來寫。作者盡量淡出抒情主體的角色,這是當時的詞風所決定的。以詞為“詩余”,走的是五代、南唐詞人艷詞的老路,在題材上仍以傳統的紅粉佳人為主,明顯受到唐五代“詩莊詞媚”思維定式的影響。北宋早期詞人,多應酒宴之間歌兒舞女的要求,填詞當筵演唱。北宋早期詞人作詞,是隨意性的應酬,是業余的娛樂消遣,是逢場作戲,是私生活的真實描寫,是無遮掩性情的流露。
晏歐詞也有所開拓創新。如晏殊的《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由傳統的紅粉佳人寫到了鄉村“采桑徑里”的女伴,人物形象生動傳神,脂粉氣淡了幾分,給詞壇帶來自然清新的氣息。如歐陽修《踏莎行》里男性開始悄悄成為主體。
這就體現出本課課題《“格高韻遠”的北宋詞(一)》中的“格高韻遠”,初步顯示出不同于唐五代艷詞的特點。
2、藝術形式:
對仗:《破陣子》三組工整的對偶句,《踏莎行》兩組精巧的對偶句,還有句中的對偶,如“草熏風暖”“雨橫風狂”等,加上散句,既具有對稱和諧之美,也具有裊娜多姿之態。
風格:柔媚婉約,細膩別致。
聲韻:平緩舒徐的節奏,豐富多彩的韻腳,精嚴多樣的字聲配合,別具一種雍容富貴的氣度。雅致文麗的語言,使詞向典雅凈潔的方向邁進一步
詞的形式更加成熟,味道更加雋永,與唐五代詞相比初步顯示出韻味雋永的特點。
結論:以晏殊、歐陽修為代表的北宋早期詞藝術手法勝于思想內容,令詞的形式日益豐富多彩,聲韻格律變化繁多而又規范整飾,創作技巧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高水平。是宋詞走向成熟、走向巔峰的重要發展階段。
教案反思:
詩歌教學是我比較得心應手的部分,但昨天上柳永的《蝶戀花》并不能使自己滿意,因此耿耿于懷,仿佛吃了一個蒼蠅。于是今天繼續上這首詞,帶著同學把這首詞往深處挖掘。在今天的課上,引導一個詞一個詞的想象、聯想、品味,一個詞一個詞的夯實對這首詞的理解,帶著學生去想象作者留白的地方,留白的地方往往可能是情感最深處。在課上講到了悲劇命運,講到了個體和傳統之間的矛盾,講到了孤獨和苦難注定是時代先行者的宿命,等等。從課后學生朗讀的效果來看,學生的認識的確經歷了較大的飛躍。這節課能夠說是上出了深度來的。
教訓主要是兩點:
一、朗讀教學必須要有實實在在的抓手,從停頓、語氣、語調、音響等方面提出確切具體的要求,讓學生明白從哪些方面琢磨朗讀的方法,如何著力提高朗讀的能力。讓學生自己反復朗讀以期通過逐漸的悟入而提高對某一首詩歌作品的朗讀能力,是很不保險的。對于語感較弱的學生,有時一句一句的教朗讀方法,都是有必要的。
二、詩歌作品的教學要緊扣詩歌中所寫的景物,因為景物,也就是意象,往往是打開詩人心靈大門的鑰匙,從感受景物特點的角度能夠很好的切入詩人的情感。對于一些難度較大,詩人情感復雜幽晦的詩歌作品,就更需要帶領學生一點一點的品味意象,品讀語言。
總之,這次第一課時之所以不成功,是吃了備課時操作方法考慮不細致充分的虧,第二課時之所以能令自己滿意,也得之于對癥下藥,抓住了具體的操作步驟,搭建了明確可靠的腳手架。
《蝶戀花》教案 7
教學目標:
1、認識詩歌意象,感悟全詩意境。
2、反復誦讀,體會詩人情感。
3、通過吟詠,了解古詩文賞析的一般方法和術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古人說:“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為傷別離,古人留下了多少讓后人唱詠不盡的名篇佳作。
二、關于詞人:
晏殊P62注釋⑥
太平宰相,一生平順,仕途坦蕩。然而也逃不過普通人的聚散離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品讀他的[蝶戀花]吧。
三、誦讀全詞
1。對照注釋,注音
2。聽讀錄音
3。齊讀
四、煉字析文,感悟意象:
1。讀完這首詞,說說詞人想通過這首詞傳達什么樣的情感?
明確:提示抓關鍵詞“離別苦”寫與友人(戀人)遠別之苦。
2。古詩詞中常將綿長的情感溶于景色中,請同學們找一找,詞的上闋寫了哪些景物?
明確:菊、蘭、輕寒、燕子、明月
3。這些景物蘊涵了詞人什么樣的情感?又是怎么體現的'呢?
明確:菊愁蘭泣和詞人一樣痛苦以悲景寫悲情烘托
燕子雙飛月明到曉不能體會我的愁緒以樂景寫悲愁反襯一夜無眠
蘇軾《水調歌頭》:“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4。在詞的下闋中,主人公用哪兩種方法來排遣離愁別恨?有效果嗎?
明確:“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看不見
“寄彩箋”“知何處”寄無所蹤“滿目山河空念遠”
5。這闋中用哪些字、詞語點染出愁苦?(注意與詞中前語的對應關系)
明確:凋使……凋零使碧樹一夜凋去,寫風的勁厲肅殺
獨與上闋“燕子雙飛”映襯寫孤獨無依
望盡與碧樹凋盡呼應境界一躍為廣闊
山長水闊渺茫無著落,寫了悠遠遼闊的境界。
6。前人說這首詞上闋“情致深婉”,下闋“寥廓高遠”,通過我們的分析,說說你的看法。
提示:緊扣詞句中的用字,意境營造,闡述情感,體會詞的風味轉換。
請學生討論交流,上、下闋分別小結。
五、小結:
1.齊讀本詞,上闋低沉婉轉,下闋開闊暢達,試用聲音充分體現。
2.你對賞析詩歌有什么樣的心得。
六、延伸作業
試賞析蘇軾[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
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總被無情惱。
《蝶戀花》教案 8
教學目標:
1、披文入情,由辭體情。
2、體味本詞的寫作特色。
課時:
1節
教學方式:
研習式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導引:有這樣一位詞人,他擅長小令,多表現詩酒生活和悠閑情致,語言婉麗。他的《浣溪沙》中有“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原詩: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二句,傳誦頗廣。知道這位詞人是誰嗎?對,他是晏殊。今天,我們來學習的他另一首頗負盛名的詞作――《蝶戀花》。
二、文學常識
關于作者:
見教材P64注⑥。補充:謚元獻。僅存《珠玉詞》及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又編有類書《類要》,今存殘本。
三、文本研習:
1、起句描繪了怎樣的景物?這些景物帶有什么特點?
起句描寫了曉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籠罩著一層輕煙薄霧,看上去似乎在脈脈含愁;蘭花上沾有露珠,看起來又像在默默飲泣。|蘭和菊本就含有某種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潔),這里用“愁煙”、“泣露“將它們人格化,將主觀色彩移于客觀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說,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觀的色彩。
2、第二句中,寫羅幕的“輕寒”,與“燕子雙飛去”有必然關系嗎?特別點出“雙飛”有什么意味?
。ㄏ日f這兩句的大意:新秋清晨,羅幕之間蕩漾著一縷輕寒,燕子雙雙穿過簾幕飛走了。)
這兩種現象間本不一定存在著聯系,但在充滿哀愁、對節候特別敏感地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為不耐羅幕輕寒而飛去地。這里與其說是燕子地感覺,倒不如是寫簾中人地感覺――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地輕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蕩漾著孤孑凄清而引起地寒意。|燕子地雙飛,更反襯出主人公地孤獨。
這兩句表面上是只寫客觀景物,實則暗含著濃濃地情感色彩。真乃“一切景語皆情語”。
3、第三句“明月不諳離別苦,斜光到曉穿朱戶”點明了什么?有沒有別的信息?
這句在時間上由“今晨”回到“昨夜”。有兩點變化。一是點明了幽怨、哀愁就是因為“離別”,二是“怨”由隱微轉為強烈――怨恨月亮不解人意。|明月本無知無情,它只顧光照朱戶,原非常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該怨恨它。但卻偏要怨。這種仿佛無理的埋怨,卻正有力地表現了女主人公在離恨的煎熬中對月徹夜無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觸動。這與蘇軾《水調歌頭》“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機杼相類。
4、看第四、五句――“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問:
⑴詞句中哪些詞與上面照應?
“昨夜”承上“到曉”,折回寫今晨登高望遠;“獨上”應上“離恨”,反照“雙飛”;“望盡天涯路”正從上文的一夜無眠生出。
、啤白蛞刮黠L凋碧樹”只是眼前所見之景嗎?“凋”字如何理解?
“昨夜西風凋樹”,不僅是登樓即目所見,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臥聽西風飄落樹葉情景的回憶。|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足見西風之勁肅殺,“凋”字正傳出這一自然界的變化給予主人公的強烈感受。故“凋”字既寫出了景,又道出了情。
、恰蔼毶细邩,望盡天涯路”與上文有何關系?這句所寫的境界有什么特別處?
既然主人公有著濃郁的離愁別恨,就要想法排遣,于是,她“便獨上高樓”。|以上抒寫的只是憂傷低迴之音,這里卻出人意料地展現出一片無限寥廓的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庇腥苏f,這里固然有憑高望遠的蒼茫百感,也有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但這所向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卻又給主人公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使其從狹小的簾幕庭院的憂傷愁悶轉向對廣遠境界的騁望。所以,這幾句盡管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情緒,但感情就是悲壯的,沒有纖柔頹靡的氣息;語言也冼盡鉛華,純用白描。氣象闊大,境界高遠,成為全詞的警句。
5、看最后一句。分析本句與上句的聯系,兩個分句之間怎樣的關系?這句與上一句有某些共同點嗎?
這句與上句亦有一定的因果關系。由于高樓騁望,不見所思,因而想到音書寄遠:“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兩個分句一縱一收,將主人公音書寄遠的強烈愿望與音書難抵的可悲現實對照起來寫,更加突出了“滿目山河空念遠”的`悲慨,詞也就在這渺茫無著落的悵惘中結束。|“山長水闊”與“望盡天涯路”照應,“知何處”的感嘆更增添了全詞悠遠遼闊的意境和令人思之不盡的情致。
四、體味本詞的藝術特色。
1、本詞與晏殊的其它詞作相比,它的上、下片之間,在境界、風格上是稍有區別的。上片取境較狹,風格偏于柔婉;下片卻境界開闊,風格近乎悲壯。
2、詞中,作者用了烘托與反襯的手法寫女主人公內心的悲苦。前者如“檻菊愁煙蘭泣露”,是以悲景寫愁,與詞中人物同病相憐。后者如“燕子雙飛”、“明月穿戶”,都以樂景寫悲,以雙燕、月光無情反襯女子有情。
五、課后作業:
1、有感情地背誦此詞。
2、做“學習與評價”是的有關練習。
《蝶戀花》教案 9
學習目標:
1、會寫1個生字,會認5個生字,會讀會寫會用7個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歌,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3、能背誦詩歌。
教學過程:
一、揭題課題:
1、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第四單元“生命”中的第三篇課文——《蝶戀花答李淑一》。(讀詩:注意讀準字音。)
齊讀課題:你發現課題與以往的課題有什么不同?
2、師:這首詩是我們今天新接觸的一種文學形式,叫詞。詞是詩歌的一種形式。
詞,有固定的`格式,分為上闋和下闋,字數也有一定的限制。所有的詞都可以配樂歌唱,因此就有了詞調,也叫詞牌名。“蝶戀花”是這首詞的詞牌名。
也就是說詞牌名叫“蝶戀花”的詩詞,它的格式都是分上下兩闕,共六十個字。
詞牌有很多種,比如“菩薩蠻”、“清平樂”、“沁園春”、“浪淘沙”“卜算子”等,這些都是詞牌名。
3、這首詞的作者是——毛澤東。(出示毛澤東簡介)
二、初讀
1、指名讀。(糾正字音)
2、詞解:輕飏(yáng):輕輕飛揚。
重(chóng)霄九:九重宵、九重天的意思,古人認為九重天是天的最高處。(這里因押韻而顛倒)
3、齊讀。
三、感悟詩義
1、結合詞語解釋理解詩義:結合這些詞語解釋自己說一說每句詩的意思。
2、帶著你現在對這首詩的理解再讀一讀這首詩。(好,把課本蓋上。
3、(出示整詩)誰來說一說,你從這首詩里感受到了什么?
四、深入詩意
1、上厥第一句。(誰來說說這一句是什么意思?)
失:痛失楊:楊開惠柳:柳直荀(楊開惠和柳直荀簡介)
楊柳:雙關,既指楊開惠和柳直荀,也指他們的靈魂像楊花柳絮一樣。
2、上厥第二句。
問訊:詢問吳剛和嫦娥捧:敬禮備至。
3、下厥第一句。
4、下厥第二句。
5、帶著你對這首詩的理解,一起讀一讀。ǔ鍪菊姡
五、領悟詩意
1、從這些不同顏色的字里,你讀出了什么?
2、再讀。
3、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我的視角。
板書:雙關
引用神話
4、誰來說說你的視角。
六、課后題解。
七、配樂欣賞。
《蝶戀花》教案 10
教學目標:
1、會寫1個生字,會認5個生字,會讀會寫會用7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人抒發的革命者博大的胸懷和高尚情操。
3、學習雙關和引用神話的寫法。
4、能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
品味重點詞句,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學習雙關和引用神話的寫法。
教法:
引導、質疑、檢測
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定向導學:(5分)
本節課我們一起來欣賞毛澤東的:《蝶戀花答李淑一》(板書)
我們曾學習過毛澤東的幾首詞,哪幾首?他的作品有個什么特點?就是大氣磅礴,豪邁自信!有領袖氣度。對這首詞,你想知道什么?(生匯報)大家提出的問題就是我們這節課要解決的問題,請看這節課的學習目標:
出示目標:(指名讀)
1、正確、流利地朗讀這首詞并背誦這首詞。
2、理解這首詞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二、自主學習:(10分)
出示自主學習內容: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一想。
2、君、失、楊柳、輕、伏虎、重霄九、舒廣袖、報、伏虎在詩歌中是什么意思?
3、說說每一句詞句地意思。
(一)交流自主學習生字詞的情況:
易錯字:強調:“澤”,下面是兩橫,不能寫出三橫;
“柳”,右面的一撇一豎,不能丟掉一撇;
“袖”,衣字旁,不能寫出示字旁。
正字音:
輕(yáng) 重霄九(chóng) 曾伏虎(céng) 傾盆雨(qīng)
多音字:(重、曾)
。ǘ┱故纠首x情況:
1、教師范讀,學生劃分節拍。
2、學生根據劃分好的節拍進行自由朗讀,互相聽,互相評比。
3、指定小組朗讀,讀出韻律來。教師指導點撥
4、指名C2、A2朗讀詩歌,師生共同評價。
5、全班一起朗讀詩歌。
(三)字詞理解交流:
1、失:喪失、失去;
君:您,對人的尊稱;
楊柳:楊開慧,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
輕:飄揚。輕盈地飛升;
伏虎:指革命勝利;
重霄九:九重霄,天的最高處;
舒廣袖:伸展寬大的袖子。
2、嫦娥:神話中的月亮女仙。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了后羿從王母那求到的長生不老藥而飛入月中。
吳剛:神話中月亮的一個仙人,傳說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桂花樹,吳剛被罰在那里砍樹,桂樹隨砍隨合,所以吳剛永遠砍不斷。
3、楊開慧:毛澤東的第一人妻子,一直追隨毛澤東同志從事革命活動,1930年英勇就義于瀏陽門外識字嶺,年僅29歲。
柳直荀:李淑一的丈夫,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一直從事革命工作,1932年遇難犧牲,時年34歲。
三、合作交流:(10分)
1、詩中還提到了哪兩個人,她們又是誰?
2、誰捧出桂花酒?為什么用“捧”?誰又跳“忠魂舞”?
3、為什么“淚飛頓作傾盆雨”?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
交流:
1、學生交流。
2、教師點撥,梳理。
。1)我喪失了楊,你喪失了柳,楊柳的忠魂,向月夜高空飄飄走。
吳剛啊,你有什么來款待他們呢?
吳剛捧出了他的桂花酒。
寂寞的'嫦娥展開長袖,為了安慰忠魂,在萬里長空翩翩起舞。
他們忽聽到人間降龍伏虎的消息,那激動的淚水啊,剎時間化為一場大雨。
。2)詩歌寄托了作者對烈士的懷念、贊美之情,抒發了革命者博大的胸懷和高尚情操。
。3)雙關:“楊”、“柳”,既指楊開慧和柳直荀,也指楊花柳絮。
神話故事:吳剛和嫦娥,作用:激發想象力,表達烈士樂觀豪邁的性格,很生動,很親切。
四、質疑探究:(5分鐘)
課文插圖上面畫了什么?為什么這樣畫?
一是楊花柳絮飛揚,楊柳二烈士英雄冉冉升天。
二是吳剛捧酒,嫦娥獻舞。
三是楊柳二烈士舉杯同慶,喜悅的熱淚盈眶。
五、小結檢測:(10分)
1、小結:
在革命勝利的今天,詩人浮想聯翩,描寫烈士的忠魂到了天上,到了仙境,仙人為他們送上禮物,為他們舞蹈。仙人對烈士忠魂的崇敬,實際表達了詩人自己對烈士的贊美之情。歌頌了革命先烈生死不渝的革命情懷,激勵廣大人民捍衛革命成果。
2、檢測:
(1)背誦詞
(2)理解詞語意思:
輕:
伏虎:
楊柳:
舒廣袖:
(3)填空:
這是一首詞,詩人假托( ),追思了( ),歌頌了革命先烈( )的革命情懷,抒發了作者的( )之情。
六、布置作業:
推薦閱讀《把一切獻給黨》、《青春之歌》、《紅巖》等書籍。
板書設計:
蝶戀花 答李淑一
“楊”、“柳”,既指楊開慧和柳直荀,也指楊花柳絮
忠魂 憧憬 緬懷 贊美
《蝶戀花》教案 11
教學目標
1.認識詩歌意象,感悟全詩意境。
2.反復誦讀,體會詩人情感。
3.通過吟詠,了解古詩文賞析的一般方法和術語
重點
1.認識詩歌意象,感悟全詩意境。
2.反復誦讀,體會詩人情感。
難點
1、認識詩歌意象,感悟全詩意境。
教法及教具
教學內容個案調整
教師主導活動學生主體活動
【導入新課】
有這樣一位詞人,他擅長小令,多表現詩酒生活和悠閑情致,語言婉麗。他的.《浣溪沙》中有“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原詩: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二句,傳誦頗廣。知道這位詞人是誰嗎?對,他就是晏殊。今天,我們來學習的他另一首頗負盛名的詞作――《蝶戀花》。
【自主學習】
一、作者(參見導學案)
二、誦讀全詞
1.對照注釋,注音
2.聽讀錄音
3.齊讀
《蝶戀花》教案 12
教學目標:
1.披文入情,由辭體情。
2.體味本詞的寫作特色。
課時:
一教時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導入:
看《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作者是誰?
晏殊。
介紹:中國北宋重臣,詞人。字同叔。謚元獻,世稱晏元獻。范仲淹、歐陽修等皆出其門下。他擅長小令,多表現詩酒生活和悠閑情致,語言婉麗。他善于捕捉事物特征,熔鑄佳句,如“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千古傳誦。
今天,我們來學習的他另一首頗負盛名的詞作――《蝶戀花》。
二.文本研習:
1.聽課文錄音,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詞蘊含了作者怎樣的情緒。
……
這是一首寫離別相思之情的詞,通過對昨夜到今朝所見景物的描寫,抒寫了離別及別后的傷痛。
2.這是一首婉約詩的代表作品,所謂婉約,指作者的情感不是直露而是通過富有情感的意象來表達的。請同學們找出這首詩的上闋哪些意象寫出了詩人的這種離愁。
……
起句描寫了曉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籠罩著一層輕煙薄霧,看上去似乎在脈脈含愁;蘭花上沾有露珠,看起來又像在默默飲泣。室內羅幕連清寒都不御,燕子已雙雙飛去。明月呀,你怎么不理解人的離愁別恨,卻徹夜將清輝灑進朱門?
。1)蘭和菊本就含有某種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潔),這里用“愁煙”、“泣露“將它們人格化,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2)燕子在這里也賦予了作者的愁緒。一是借燕子的飛去寫出了女子敏感的心理;二是借燕子雙飛反襯了女子的孤單寂寞。
(3)明月本無知無情,它徹夜灑光,原很自然,但作者卻埋怨它。這種仿佛無理的埋怨,卻正有力地表現了女主人公在離恨的煎熬
這與蘇軾《水調歌頭》:“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相類。
這樣,詩人的離愁就借助了蘭菊、燕子和明月含蓄地表達了出來。
3.再看下闋,詩人進一步通過意象抒寫了這樣的離情。我們再來找找哪些詞與上面照應。
……
(1)“凋”碧樹,自然界的變化給予主人公的強烈感受。故“凋”字既寫出了景,又道出了情。
。2)既然主人公有著濃郁的'離愁別恨,就要想法排遣,于是,她“便獨上高樓”。卻不料看到了一片無限寥廓的境界,這個空曠寂寞的環境更加重了詩人的空虛悵惘。
這句話意境開闊,借景抒情,被傳為千古佳句。
(3)“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主人公想要音書寄遠,可惜難以抵達,這樣就把愿望和悲現實的矛盾凸現在了人的面前,增添了全詞悠遠遼闊的意境和令人思之不盡的情致。
三.小結。背誦。
《蝶戀花》教案 13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此詞的大意。
2、賞析此詞的藝術特點。
3、背誦默寫此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目標1、3
難點:目標2
三、教學用時
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總體把握:
1.朗讀全詞,說說這首詞的題材。此詞寫暮春閨怨,是閨怨詞。
2.這首詞上下片在表達方式上是如何分工的。
上片重在寫景,下片重在抒情。
3.上下片所寫時間有何變化。
上片寫早晨,下片寫黃昏。
二.煉字賞析:
1.賞析“深”字。
“深深”二疊字本已寫出庭院的幽深、空曠,再用一個“深”字的設問,讓庭院的“深”“曠”得到深入和強化。暗示了女主人公孤身獨處的深沉心事和怨恨莫訴之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賞析“堆”字。
寫出了楊柳之密,霧氣之濃,阻礙了女主人公遠望丈夫的視線,傳達出深居閨中的孤獨凄苦之情。
三.賞析詞文:
1.“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三句的藝術手法及效果。
庭院深深,但有多深遠呢?遠處是茂密朦朧的層層楊柳,近處是重重密遮的簾幕,構成了一幅深閨獨處圖,意境孤寂凄冷,運用烘托渲染的手法,將女主人公內心的孤獨寂寞與獨處的怨恨之情寄寓居處的`幽深之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著一“怨”字。
2.女主人公如何孤寂凄苦的原因何在呢?
“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原來丈夫正乘坐著豪華的車騎,在溫柔富貴鄉里盡情享樂呢。與閨婦的處境形成對比,既點出了女子怨恨的原因,也傳達出“樓高不見章臺路”的怨恨之情。
著一“恨”字。
3.“雨橫(hèng)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北磉_了閨婦怎樣的愁思?
在猛烈的風雨之中,春天將去,一天又逝,黃昏時獨自掩門,人既未歸,又無計留春,將無限的孤獨凄涼和紅顏易逝的凄苦表達得深沉感人。
著一“傷”字。
4.“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寄深于淺,借景抒情,包含多層意蘊,說說有哪幾層意蘊。
采用層深手法,寫深婉綿邈的情思,自然渾成。毛先舒《古今詞論》:永叔詞云“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贝丝芍^層深而渾成。何也?因花而有淚,此一層意也;因淚而問花,此一層意也;花竟不語,此一層意也;不但不語,且又亂落,飛過秋千,此一層意也。人愈傷心,花愈惱人,語愈淺而意愈入,又絕無刻畫費力之跡,謂非層深而渾成耶?
著一“苦”字。
四.詞文集評:
1.李清照《詞序》:歐陽公作《蝶戀花》有“庭院深深深幾許”之句,予酷愛之,用其語作庭院深深數闋。
2.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詞簾深樓迥及“亂紅飛過”等句,殆有寄托,不僅送春也。
五.板書:
怨→恨→傷→苦
《蝶戀花》教案 14
[教學目標]
1.認識詩歌意象,分析詩歌手法,感悟全詩情感。
2.體會詩詞在“煉字”上的藝術魅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一、導入課文:
春天是百花盛開的季節,去野外踏青,我們?吹胶诨▍仓酗w舞的和諧圖景。那么,同學們,你們知道蝴蝶為什么要迷戀花叢嗎?
也許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蝴蝶是為了食物而留戀。
但這個解答實在太過冷漠。文學家們對此有自己詩意的理解。張愛玲的好友炎櫻說:“每一只蝴蝶都是一朵花的精魂,回來尋找前生的自己。”那是一種天生的愛戀:蝴蝶生來就是要戀上花的,而花生來就是在等待那飛翔的精靈。
這種情感早已被古人所咀嚼,梁簡文帝就有“翻階蛺蝶戀花情”的詩句,而晏殊就用其中的“蝶戀花”三字,把唐教坊曲和敦煌曲子詞中的《鵲踏枝》的詞牌,改成了現在的《蝶戀花》。這就是詞牌名《蝶戀花》的由來。從這些看來,《蝶戀花》充滿了相思之意。那么現在我們就來讀一讀晏殊的這首《蝶戀花》,看看其中的情感是否如我們對詞牌的解讀。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朗讀是打開詩詞之門的第一把鑰匙。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感知其中的情感。
2.請一學生讀,其他學生評價(學生多會評價同學缺乏情感)
3.那么這首詞主要表達的是什么情感呢?(詞眼——離別苦)
三、品味詩歌:
我們通過整體的感知獲得了對詞的初步印象,對它的情感有了大致的感知,那么請同學們再次自由朗讀,選擇一句你認為能體現離別之苦的句子,說一說詞人是如何表現這種離別之苦的;試一試怎樣把這種苦給朗讀出來。
(小組合作:一人說,一人讀)
1、檻菊愁煙蘭泣露。
(1)菊花:籠罩著一層輕煙薄霧,看上去似乎在脈脈含愁。
蘭花:沾有露珠,看起來又像在默默飲泣。
。2)那菊花怎么會悲愁,蘭草怎會哭泣呢?
。〝M人:用“愁煙”“泣露”將它們人格化,寫菊花含愁,蘭草哭泣,實際是主人公內心在流淚,表現了主人公的愁情愁緒——這是以悲景寫哀情的烘托手法。)
。3)為什么用的是“菊”和“蘭”這兩種植物?為什么不用別的植物(如松、竹)?
松:堅忍不拔的性格
竹:剛正有節的節操
蘭和菊的共同特點是高潔,高雅,超凡脫俗。作者借此也表現了抒情主人公的品質。
2、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1)這里燕子有什么特征?(雙——追逐嬉戲、相隨相伴的.歡樂)
。ㄑ嘀p飛更反襯出人之孤獨。我們可以想象,當主人公目送時而繞梁嬉戲、時而追逐的雙燕相隨而去時,該懷著一份怎樣的悵惘。俊@是以樂景襯哀情的反襯手法。)
(2)燕子為什么要飛去。浚_幕“輕寒”——感到這絲絲寒意)
只是燕子感受到嗎?
。ㄡ∧恢械娜耍翰恢皇窃谏砩细械匠跚锏妮p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蕩漾著孤寂凄清而引起的寒意。)
3、明月不諳離別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1)月:明月即圓月,月圓而人不能圓,反襯出人之孤獨——這是以樂景襯哀情的反襯手法。?
(2)這里含有對明月怎樣的情感?(怨恨)
。3)為什么怨恨明月?(不諳離別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4)明月本來就不懂得離別的苦楚的。》从沉酥魅斯鯓拥男睦恚
(對月亮無理的遷怒,更強烈地表達了主人公在離別中的煎熬及對月徹夜無眠的惆悵)
。5)如果是懂得,你覺得該怎么樣呢?(似乎不該那么明亮地照耀得人心煩吧)
(6)諳——熟知,表明主人公離別的煎熬是常態啊!!
4、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1)主人公獨上高樓,想干什么?可能在想什么?而她看到了什么?(想象。
A.“昨夜西風凋碧樹”——“凋”字寫出了什么?
a.一夜就使碧樹凋,寫出了西風慘烈。)
b.也表現出這一自然界的顯著變化給予主人公的強烈感受。
景既蕭瑟,人更孤獨——以哀景襯托悲情
。ㄒ苍S主人公不只是今晨看到“西風凋碧樹”,昨夜一夜未眠早就聽到了吧。
B.“望盡”——既表明其眺望之遠,也見出其凝眸之久(望穿秋水、望眼欲穿!)從時空兩方面拓展了詞境。
。2)獨上——照應上文“離恨”,反照“雙飛”。正如“百年多病獨登臺”之孤寂凄涼!
5、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1)兼——彩箋、尺素疊用:
寄書愿望之殷切
寄書內容之繁富
(3)山長水闊知何處
山長水闊——有兩重的阻隔,像山那樣的綿長,也像水那樣的寬廣。
知何處——將主人公音書寄遠的強烈愿望與音書無處可寄的可悲現實對比起來寫,更加突出了“滿目山河空念遠”的悲慨,把“離別苦”推向極致!詞也就在這渺茫無著落的悵惘中結束。
6.小結:多情自古傷離別!晏殊把離別之苦寫得非常細膩感人。
全班齊讀,讀出愁苦的語調。
四.領會意象、意境的關系
晏殊的確把離別之苦寫得非常細膩感人。這無疑是本詞著名的重要原因。但本詞被那么多人推崇,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它的上下片意境、風格是有所不同的。
再次自由朗讀,說說上下片意境風格有何不同。
明確:上闋愁苦,下闋高昂,全詞語調有起伏。與意象選擇有關。
上闋選取“菊、蘭、燕子、明月”等柔婉的意象,意境狹小,風格偏于柔婉。
下闋選取“高樓、天涯、山長水闊”等壯闊的意象,境界開闊,風格近乎悲壯。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里固然有憑高望遠的蒼茫感,也有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但這所向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卻又使主人公從狹小的簾幕庭院的憂傷愁悶轉向對廣遠境界的眺望。所以,這幾句盡管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情緒,但感情是悲壯的,沒有纖柔頹靡的氣息;氣象闊大,境界高遠,成為全詞的警句,曾被國學大師王國維引入他的《人間詞話》中,作為闡述做學問者的第一個境界。
山長水闊知何處——突出了“滿目山河空念遠”的悲慨,也增添了全詞悠遠遼闊的意境
五、總結:
本詞以“離別苦”作為貫穿全詞的情感線索,上片通過擬人、襯托等手法,以哀景烘托,以樂景反襯,把離別的愁苦寄寓在菊、蘭、燕子、明月等客觀事物之上,寫出因思念而徹夜無眠的煎熬,境界狹小,風格偏于柔婉;下片登高遠望而不見所思,音書遠寄卻無處可寄,通過內心強烈愿望與殘忍現實的對照,突出了主人公內心的孤寂凄涼、悲苦惆悵,把離別之苦推到極致。境界開闊,風格近于悲壯。
六.主題提升:
晏殊是位太平宰相,仕途坦蕩,一帆風順,他沒有蘇軾宦海沉浮的經歷,也沒有杜甫顛沛流離的苦痛,卻把離別的哀怨凄婉表現得淋漓盡致。也許,這正表明:
離愁——這人類普遍的情感體驗,誰也逃不脫人間的悲歡離合之情!
深情朗讀,深入感受。
七、課外拓展:比較閱讀——詞別是一家
我們賞讀了晏殊這首表達人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的詞作,現在來看看他寫的同是表達離別之苦的詩作,比較詞與詩在表達上有什么區別。
無題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云無跡任西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幾日寂寥傷酒后,一番蕭瑟禁煙中。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注解:
油壁香車:用油漆漆過裝飾華麗的車子,古代為女子所乘,此處代指女子。禁煙:即寒食禁煙,古代風俗,清明前二日不舉火,吃冷食物,謂之禁煙。魚書:書信。古詩《飲馬長城窟行》中有“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句。
《蝶戀花》教案 1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語,理解重點字詞意思,理解詩句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體會詩人抒發的革命情懷和思想感情。
3、展開想象,學習雙關和引用神話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
1、通過交流,體會詩歌意思,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領悟作者對兩位烈士的懷念贊美之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同學們,還記得我們以前學過的《憶江南》嗎?我們一起來背一背。
2、這是一首詞,你知道詞是什么嗎?
3、生根據資料進行回答。
4、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由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所寫的詞,題目是——(課件出示題目),學生齊讀課題。
解題:蝶戀花是詞牌名,答李淑一是標題,意思是答復李淑一。
5、關于毛澤東,你了解多少?請簡略介紹。
(學生概括介紹毛澤東)
二、檢查預習
。ㄒ唬┳忠簦鹤x準讀通。
1、同學們,通過預習,你能正確讀出課文嗎?請特別注意突出表示的字詞。
。ɡ蠋煶鍪菊n文,將重點詞突出表示)
指名學生讀課文。其余學生仔細聽,聽后評價字音,和節奏停頓。
2、學生朗讀。
進行評價:好的地方,不足的地方。(有錯的地方糾正后再讀)
。ǘ├斫庖馑,讀出節奏。
1、在這首詞中,你讀懂了哪些句子的意思,能通過理解重點字詞來理解句子的意思嗎?
2、指名抓重點字詞理解句意。
生:在第X句中,我知道了XX的意思,就是——,這句話的意思是——。
3、你能把這句話讀一讀嗎?
生讀理解的句子。
4、老師評價:在他的朗讀中,老師發現他不僅能正確、流利地讀,還做到了有節奏、有停頓。你們能像他這樣讀嗎?
指導學生讀書句子。
5、剛才我們理解了這首詞的意思,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首詞。
6、全班齊讀全文。
三、想象畫面,體味詩境
1、孩子們,請閉上你的眼睛,用耳朵,用心仔細的聆聽,在老師的朗誦聲中,你的眼前出現了哪些畫面?
2、老師配樂朗讀,學生聽進行想象。
3、好,睜開你的眼睛,你能將剛才想到的畫面,在文中找到相應的句子嗎?
。▽W生默讀課文,畫文結合,找到句子)
4、指名回答
。1)生:從題目“蝶戀花”中,我仿佛看到了許多的蝴蝶圍繞著鮮花翩翩起舞,不愿離去,十分留戀的樣子。
師:真好,蝶戀花這個詞牌,一般是用來填寫多愁善感和纏綿悱惻內容,表達人的情感的.。
你能帶著你想象的畫面來讀一讀這個句子嗎?
生讀句子。
(2)從“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這句話中,我看到了漫天飛舞的楊花和柳絮,飄揚直上,飛到天的最高處。(生讀句子)
。3)生:我從詞中的3、4、5、6句中,仿佛看到了天上的吳剛很恭敬地捧了桂花釀的酒來款待英魂,嫦娥也為他們跳起了舞的畫面。(讀)
。4)從最后兩句中,我仿佛看到了英魂淚水傾盆而下的情景。(讀)
5、小結過渡:
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讓我們伴隨著這些畫面,走進文中的意境之中。(課件出示動畫)全班齊讀。
過渡:那么,作者要借這首詞表達什么樣的感情呢?
三、品讀句子,感悟情感
1、請大家回到文中,將那些你感受最深的字詞圈出來,將你體會到的感情用一、兩個詞批注下來。板書:情。
2、學生進行自學,教師巡視、點拔。
3、請將你的自學結果在小組內進行交流,互相啟發。
小組交流,老師巡視、檢查,了解情況。
4、全班交流。每個小組交流一句,一人主要發言,其余同學進行補充,然后小組齊讀或帶領全班讀。(有不同感受的同學進行補充)
一組:1、2句。
。1)生:老師讀“我失驕楊……直上重霄九”這兩句時,(課件出示句子“我失……”)從兩個“失”字,我讀出了他心里的悲痛。
師:同學們,詩人失去他摯愛的妻子和戰友,心里的悲痛無以復加。孩子,你有親人永遠地離開你或是遠離你這樣的情感經歷嗎?當時你是怎樣的心情?
生借助生活經驗體會悲傷的感受。
你能把這種悲痛的心情讀出來嗎?
。▽W生朗讀,帶著大家一起讀)
(2)我還從這一句的“驕楊”這個詞,我感到毛澤東為楊開慧感到驕傲。
師:是啊,失去了妻子,毛澤東悲痛傷心,而楊開慧為革命不惜犧牲生命,又讓他感到驕傲敬仰。他說:“女子革命而喪其元,焉得不驕?”一個“驕”瞬間將悲痛之意化作了敬仰之情。請你讀這句子。
師:讀句子“女子為革命……不驕”,女生讀——“我失驕楊君失柳”。
師:好一句“女子為……”,男生讀——“我失……”。
師:是啊,“女子革命而喪其元,焉得不驕!”,全班讀——“我失……”。
師:這一句中,楊柳這個詞還有特殊的意味,你們知道嗎?
指導學生回顧舊知關于“雙關”的知識。
師:這兩行,把詩人既悲痛又驕傲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我們一起來讀——“我失……,楊柳……”。
二組:3、4、5、6句。
生:我從詞中的3、4、5、6句中,一個“捧”和“舞”表達了神仙對英烈們的尊敬之情。
師:你能讀一讀嗎?
生讀句子。
師:這四句,作者借用神話的寫法,充分發揮豐富的想象,把英雄的偉大表現出來。(板書——神話)
指導朗讀這四句話。
三組:7、8句。
生:在最后兩句中,我感受到了英烈看到人間取得革命的勝利時激動得淚如雨下的情景。特別是“淚飛”和“傾盆雨”,淚水就像傾盆大雨一樣流下來。
師問:為什么?
生:因為聽到了革命勝利的消息,烈士們感到非常激動,他們的血沒有白流,經過艱苦的斗爭,終于打敗了敵人,建立了新中國。他們的心愿得以實現,可以放心了。所以他們的淚水飛流直下,像下大雨一樣。
師:這是什么樣的寫法?有什么作用?
生:這是夸張,更好地表現出了他們激動的心情。
同學們,毛澤東這首詞,是為了答復李淑一而作。李淑一曾寫《菩薩蠻·驚夢》。(課件出示)
師配樂朗誦《菩薩蠻·驚夢》。
師:讀了李淑一的這首詞,你能感受到她是什么樣的心情嗎?
生:傷心、悲傷、悲痛……
師:失去消息六年的丈夫最后傳來的,卻是犧牲的消息,這讓人怎么能不悲痛欲絕呢?李淑一半夜驚醒,淚濕衣襟。
毛澤東看了李淑一的詞,他這樣回復她(出示蝶戀),全班齊讀。
師:在這兩首詞中,都寫到了同一事物,是什么呢?生答:“淚”。
李淑一寫到:(課件出示)“醒憶別伊時,滿衫清淚滋。”請女生讀這兩句話。
毛澤東寫到:(課件出示)“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保ㄕ埬猩x)
師:這兩種淚,一樣嗎?
生回答:不一樣。李淑一的淚中,全是悲傷,哀愁。(師:你讀一讀)
生:毛澤東詞中的淚水,有喜悅,有激動……(讀句子)
師:蝶戀花中的淚,是誰的淚?是怎樣的淚?
學生進行思考,根據全文內容進行回答。
。1)這是詩人毛澤東的淚,因為他思念妻子,想到妻子和那些犧牲的先烈們,他也很悲痛。除此這外,他也是激動的淚水,經過多少苦難,流了多少鮮血,才換來今天革命的勝利。
教師引讀:“忽報人間曾伏虎”——(生齊讀)“淚飛頓作傾盆雨。”
(2)是神仙的淚。為人間的勝利高興而流淚。
教師引讀:“忽報人間曾伏虎”——生:“淚飛頓作傾盆雨”。
。3)是那些活著的革命者以及中國的老百姓。他們因為看到了革命成功而喜極而泣。老百姓們感激革命者為他們創造美好的生活而流下感恩的淚。
教師引讀:“忽報人間曾伏虎”——生“淚飛頓作傾盆雨”。
5、教師小結。
一個“淚”字,流出了多少人的心聲,表達了多少人的感情,它是對逝去親人最深切思念的體現,它是對心中激情最痛快地傾泄,它是對心愿得以實現的告慰,它是對革命勝利最直接的贊頌,這淚,如傾盆大雨,飛灑人間。
全班齊讀:“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四、學法指導,情感升華
同學們,剛才在大家豐富的想象中,我們走進了詩人所描繪的意境,走進了詩人的內心世界,感受到了詩人豐富的思想感情,這就是我們學習詩詞的學習方法。(板書“學法”),在這首詞中,詩人還運用了“雙關”和“神話”寫作手法,把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讓我們感受真切。
就讓我們在這音樂聲中,再次走進《蝶戀花·答李淑一》,全班感情朗讀。
五、總結拓展,練習寫字和背誦
1、相信大家此時心情不能平復,請大家拿出書寫單,按照書寫的要求,把詞填寫完整。
投影顯示書寫單。
2、書寫反饋。師生共評。
3、布置課后閱讀:毛澤東詩詞《七律·長征》、《沁園春·雪》、《沁園春·長沙》和蘇軾的《蝶戀花》。
【《蝶戀花》教案】相關文章:
《蝶戀花》教案11-05
《蝶戀花》教案13篇11-05
《蝶戀花》教案精選13篇11-06
《蝶戀花》教案(12篇)11-08
《蝶戀花》晏殊 教案03-24
《蝶戀花》教案(13篇)11-05
語文教案:蝶戀花08-25
《蝶戀花》教案(集錦13篇)11-06
《蝶戀花》教案(合集12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