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江花月夜讀書筆記 推薦度:
- 《春江花月夜》的讀書筆記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春江花月夜》的讀書筆記范文(精選20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候,最關(guān)鍵的讀書筆記怎么能落下!那么讀書筆記到底應(yīng)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江花月夜》的讀書筆記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春江花月夜》的讀書筆記 1
《春江花月夜》運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抒寫了游子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現(xiàn)了一種迥絕的宇宙意識,創(chuàng)造了一個深沉、寥廓、寧靜的境界。全詩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通篇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語言自然雋永,韻律宛轉(zhuǎn)悠揚。《春江花月夜》在時空處理藝術(shù)上給人以審美享受,達到物我合一的思想境界。
海上明月共潮生
海上明月共潮生,寫的是實景。采用的遠景,時間是晚上,月是主體,潮是襯托,時間與空間一體,氣勢不凡。詩人站在遼闊到分不清哪里是海岸線的水邊,在熏風(fēng)里望見明月凄楚地隨潮涌翻滾而來,好像聽不見浪濤的呱噪和海鳥的悲鳴,行云流水地營造了他自己不被打擾的安靜和美景。是了,春江某種程度上成了他情愫的歸宿,寄托了他的情成就了他的美,順便再給我們精彩回放了那晚的夜色妖嬈。月色美,在詩人的鄉(xiāng)思離愁里,卻如蚌體內(nèi)的珍珠,是凄苦的延伸和凝固。詩人看“滟滟隨波千萬里”,月影倒映,水波漣漪,卻突然感到了心理不平衡:為什么月籠春江千萬里,我卻望穿了秋水也望不見家舍屋頂?shù)难U裊炊煙!就連江邊的芳甸也因為有江流不息的陪伴,惹人妒忌。
或者他突然發(fā)現(xiàn)月亮其實和自己一樣孤獨。明月愛慕著春江,卻苦于時空蹁躚,一天一地,惟能只知晝夜不知歲月地映照著白水,不離不棄。就如詩人自己一樣,望這長水,只期盼能望見家中玉簾后的牽掛。“明月共潮生”的背后是詩人似潮水般的離愁,思緒。景的層次分明,時間的選擇恰當(dāng),空間是迷茫的月夜,給人無限的暇想。
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月何年初照人,是一個設(shè)問。實質(zhì)是一個時間問題。有的時候,我們初到一個地方,就覺得很熟悉,好像曾經(jīng)來過。另一些時候,我們熟悉的環(huán)境突然變得很陌生。這種只存于一瞬間的、很難用言語表述的感受,往往在詩人的腦中靈光乍現(xiàn)。風(fēng)云際會,聚散彈指間。以你剎那芳華,許我乍見之歡。月亮第一次照在江面,是什么樣子呢?第一個見到月亮的人,是誰呢?誰也回答不了。人的一生,跟日月星辰相比,是短暫而匆忙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自我覺醒都會實現(xiàn)的,或是頓悟,或是漸悟。每個人終會以自己注定的方式與世界融合。
這就是詩的時空感。歷來經(jīng)典的詩詞作品無不具有時空感。王昌齡的詩,被公認是“七絕長城”,他簡直就是時空的感覺大師。“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首句是過去的時間和還在的空間,是空間引起的有關(guān)時間的追溯。末句是過去的空間和現(xiàn)在的時間,是時間造就的有關(guān)空間的`幻覺。唐玄宗時的進士詩人王灣,也有過人的時空感。“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前句寫日以繼夜的天際景象。后句更絕了,是寫來得太快的新春,進入了還沒退去的舊年。翻用雪萊的詩句,應(yīng)該是:“春天到了,冬天還能在嗎?”而且這種時間的感覺,又是以“春江”的空間來實現(xiàn)的。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有異曲同工之妙。從時空的“實”與“虛”、“形”與“神”的關(guān)系來感悟他詩歌中的意境。“意境”是詩歌的靈魂。是詩人用詩句帶給讀者的一種心靈和精神上的感受,詩歌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時空構(gòu)成了詩歌意境的基礎(chǔ),而詩歌這種意境的營造,又是時空中“實”與“虛”的矛盾統(tǒng)一。“虛實相生”是中國藝術(shù)家時空觀念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在詩歌中,時空中的“實”與“虛”是相對的,正所謂:有者為實,無者為虛,簡單地說就是言物言景為實,而抒情言志為虛。“實”就是詩歌展現(xiàn)在時空中我們所能感受到的實象、實事、實境,也就是詩歌中的一些具體事物和景物,我們可以把它看做是具體事物中的“形”。“虛”則是詩人帶給我們的一種想象空間,是直覺中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卻又能從作品的字里行間體味出詩人的情感世界,也就是詩歌中所謂的“借景、借物言志”中的“情和物”。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詩歌展現(xiàn)在時空中的“神”。
清明澄徹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進入了一個純凈的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神思飛躍,但又緊緊聯(lián)系著人生,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秘。這種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應(yīng)氏》:“天地?zé)o終極,人命若朝霜”,阮籍《詠懷》:“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詩的主題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暫。張若虛在此處卻別開生面,他的思想沒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這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種欣慰。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并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于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全詩的基調(diào)是“哀而不傷”,使我們得以聆聽到初盛唐時代之音的回響。
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不知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蕩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詩人的思緒在現(xiàn)實與世界與情感世界之間游離。“落月?lián)u情滿江樹”,這結(jié)句的“搖情”——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將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詩人之情交織成一片,灑落在江樹上,也灑落在讀者心上,情韻裊裊,搖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經(jīng)歷,不同經(jīng)歷的人對時空的理解和表達有著極大的差別。中國古代詩人大都喜歡登高望遠,屈原、阮籍、左思、李白、杜甫等都寫過登高望遠的詩。其實,登高遠望是為了從有限的時間空間進到無限的時間空間,從而引發(fā)一種人生感和歷史感。古人遭遇困厄挫折,每每移情于宇宙時空,從中尋找超脫,感受抽象化、普遍化的時空之美,在更深更理性的層面上認識社會及人生。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對時空的理解是一種由近及遠,時空共寓的形成,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筆墨逐漸凝聚在一輪孤月上了。以時空的特性為基礎(chǔ),以生命體驗為橋梁,以文化傳承為脈絡(luò)的。張若虛面對春江月夜的美景(空間),情不自禁地由江天月色引發(fā)出對“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時間)的人生思索;李白把酒望月,嘆道:“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杜甫過武侯祠則感懷:“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中國古代詩人在認識了個人在天地之間的短暫、渺小時,往往又都能不約而同地感悟到人類的生存價值、創(chuàng)造性在宇宙中的偉大,所以,許許多多的中國古詩詞總有一種氣吞山河的特質(zhì),我們吟唱著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領(lǐng)悟其中對時空的理解,才能夠讀到詩的真諦!
《春江花月夜》的讀書筆記 2
白云一片去悠悠,清風(fēng)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作者又將無限無情的時間、空間的描寫轉(zhuǎn)向短暫而有情的人生。白云的漂泊、無定象征征那游子在外漂蕩,不知今又在何方。“青楓浦”看似地名,但又非實指,在此亦不特指一家一戶,因此道明了在這春江月夜,思念夫婿的思婦們又何指千家萬戶?月光之下,是誰家的游子乘一葉扁舟在外飄蕩呢?那家中的思婦又是在哪座樓上想念著他呢?一句寫游子,一句寫思婦,一種相思兩處閑愁,頗有一唱三嘆的韻味。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這四句主要是寫思婦對游子的思念。詩人沒有直接書寫思婦是如何的思念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而是將落筆點選在了月光來寄情托物。那月光仿佛有意和思婦作伴,總在樓前徘徊不肯離去。月光灑落在梳妝臺上,玉戶簾中,搗衣砧上,時時刻刻陪伴著思婦。此景越是讓思婦思念遠方的夫婿,她于是想卷走玉戶簾上的月光,想拂去搗衣砧上的月光,卻無奈“卷不去”、“拂還來”,兩個動詞“卷”、“拂”的運用,把思婦的如癡如醉、猶夢還醒的迷茫情景形象生動的刻畫出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月光牽扯著思婦的情懷,此時此刻,月光不也同樣照耀著她刻骨銘心的愛人嗎?他是否也在這月光的照耀下思念自己呢?想象中的思婦認為愛人在遠方共望月光,只是同在一片月光下卻無法相知,那么只好借月光來遙寄各自的思念之情了。游子、思婦相距太遠了,上有廣裹的天空,善于遠飛的鴻雁尚不能隨月光飛渡到你的身邊,下有悠長的流水,潛躍的魚龍也只能泛起一層層波紋而難以游到你的跟前#在此,詩人以魚雁的潛躍長飛而不達,形象地道出音訊難通,并含蓄地暗示出看似平靜的思婦之魚龍騰躍、鴻雁凌空?、翻江倒海的.內(nèi)心世界,及其所受的煎熬,襯托并刻畫游子思婦深切的相思離愁和音訊難通的無奈。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在那寂靜的良宵深夜之中,思婦夢見了落花,一個“閑”字寫出了思婦心中的悵惘和無奈。落花飄落在潭水之中,那幽微的聲響無疑如鐘鼓般敲擊著思婦的心房。春光易逝,這美好的時光已經(jīng)過去了一半,可思念的人卻遲遲不肯歸來,一年中最美好的時光就這樣在思婦的喟嘆中輕輕溜走了。夢中的游子忘了歸家,夢中之花落在幽靜的閑潭之中,花落了,春之將去,可是人還遠在天涯,不能歸返;江水長流,送走的何止是自然的春天,它流失的更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詩人以夢起興,將夢與眼前實景相映照,用落花、流水、落月等感傷之詞,烘托斷腸人在天涯的愁苦,在這傷春傷別的情景中又落到春、江、花、月、夜的自然美景氛圍中,和詩之篇題,篇首遙相呼應(yīng),含蓄蘊藉,余味無窮。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江滿樹。”江月西斜,逐漸藏在海霧之中,這春江的月夜將要過去了,可思婦的思念之情卻茫茫無際。碣石比喻北方,瀟湘比喻南方,象征著游子和思婦的距離很遠很遠,相會也遙遙無期。“不知乘月幾人歸?”詩人筆鋒一轉(zhuǎn),由寫一對夫婦的情思轉(zhuǎn)而寫道天下的游子。最后的“落月遙情滿江樹”,是詩人對天下有情人的眷顧。游子經(jīng)過了一番心情的跌宕,終于有了迫切的還鄉(xiāng)情緒,作者的筆調(diào)也轉(zhuǎn)向?qū)ζ涿\的關(guān)注,希望最后一縷落月的光輝能夠照送他們及時回家與親人團聚。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表面上是首寫離情別緒的愛情詩,但作者通過一系列春江月夜上景物的描寫,描繪了一幅優(yōu)美的春江月夜的圖畫。畫中有人,一個深愛丈夫的忠貞女子;畫中有物,包容春江明月海潮、天空原野、花林沙灘、白云飛霜、扁舟樓臺、妝鏡砧石及長飛的鴻雁和潛躍的魚龍。不難看出,這首詩是一首盡情寫熱愛自然及對生命有深刻體驗的贊美詩。詩中蘊含的追求人生真諦、探尋宇宙奧妙的哲理令讀者久久尋味。
《春江花月夜》的讀書筆記 3
斜斜地趴在木頭地板上,忙碌之后的閑余變得很充實。想象小豬一樣昏昏睡去,卻發(fā)現(xiàn)窗前的一切如此有感染力,使我不得不想象這些溫馨的過往。突然在轉(zhuǎn)念之間發(fā)現(xiàn)了一首很美的旋律,于是《春江花月夜》拉開了序幕。——引子
原來今天,我們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生存于世;原來今天,我們同樣持有悠久的情感放肆在這個凄美的夜晚;原來今天,我們一起走過漫長漫長的古道重新回到了自己的軌跡。
試著打開所有的感官,嘗試將生命的一切寄托在這個凄迷的夜晚。月光的動貌顯現(xiàn)眼前。月華隨云影蕩漾,在灰飛湮滅中,瀑布般的.月光之花是生命的涌動,飄揚在這個了無盡頭的宇宙。寬敞的月河,你在最深遠的天際中閃動。
原來一切竟是如此簡單,一年年地過去,可每年的寄托都未相同,每年的今日一過,你又是新的輪回。生命在你的世界里是無所在的。因為你,是生活的永恒。
我聽見,你用親切的歌聲傳達生命無極限的真理;我聞到,你傲人的芳香向人們訴你孤獨的憂傷;我看見,你牽動淡紅的繩子傳去女子對戀人的情感;我觸摸,你淡雅的影子也在一直支持我努力前進;我感到,你是浩蕩天空中的一面明鏡,無限和有限的年華,在你的手中已被牢牢把握。
今天,我在想月的日子里,告訴你我的心事,你將承載著無數(shù)人的夢想,漸漸老去。
《春江花月夜》的讀書筆記 4
古詩的韻味和意境沒有一定的文學(xué)功底是難以企及的。曾經(jīng)讀大學(xué)時老師布置作業(yè)背誦《春江花月夜》,當(dāng)時稀里糊涂背誦了,多年以后再次謀面還是如同初見,因為那時的自己根本不懂此詩。背誦任務(wù)是完成了卻沒有走進古詩的內(nèi)心世界,我對它只知道是名篇,其余全然不知。回頭想想一個中文系的學(xué)生竟然對古詩名篇不知所云,不解其中風(fēng)情,自己也是汗顏愧對中文專業(yè)了。大學(xué)時光已逝,走過八個春秋卻無暇回顧和思考曾經(jīng)的糊涂歲月。
課沒有認真聽,書沒有廣泛讀,寫沒有文思泉涌,大學(xué)課程只知道開設(shè)了哪些課,哪門課講了什么內(nèi)容也如同盲人摸象。大學(xué)四年知識無長進,眼界略寬,能力無增,情商為負,渾渾噩噩度過了黃金四年,唯一無憾的是結(jié)交了寢室里四個姐妹。此時再回望大學(xué)四年,悔恨交加,蹉跎年華,辜負了美麗的'青春。
《春江花月夜》此時再背,心里萬般惆悵,初識詩中之味,卻是青春遠去的年華。詩中的“月”是相思的見證,是傳達,是連接,是目光……“落月?lián)u情滿江樹”,讓人感受到了相思之情不絕如縷。空中孤月就是人之孤,孤獨的人看孤獨的月,相思的人兒不知何時歸來。因為思念才孤獨,假如沒有相思之意又何知孤獨之味!
古往今來,月被多么文人墨客鐘愛,卻只有這一首描述出了月自身的美和象征意義。愛月,更愛這首詩《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的讀書筆記 5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與藝術(shù)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單純模山范水的景物詩,“羨宇宙之無窮,哀吾生之須臾”的哲理詩,抒兒女別情離緒的愛情詩。詩人將這些屢見不鮮的傳統(tǒng)題材,注入了新的含義,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憑借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盡情贊嘆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的愛情,把對游子思婦的同情心擴大開來,與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結(jié)合起來,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水乳相互交溶的幽美而邈遠的意境。
詩人將深邃美麗的藝術(shù)世界特意隱藏在惝恍迷離的藝術(shù)氛圍之中,整首詩篇仿佛籠罩在一片空靈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著讀者去探尋其中美的真諦。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月”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動著詩人的`脈搏,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觸處生神,詩情隨著月輪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間經(jīng)歷了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過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去、扁舟、高樓、鏡臺、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游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展現(xiàn)出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這幅畫卷在色調(diào)上是以淡寓濃,雖用水墨勾勒點染,但“墨分五彩”,從黑白相輔、虛實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shù)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體現(xiàn)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創(chuàng)制者是誰,說法不一。或說“未詳所起”;或說陳后主所作;或說隋煬帝所作。今據(jù)郭茂倩《樂府詩集》所錄,除張若虛這一首外,尚有隋煬帝二首,諸葛穎一首,張子容二首,溫庭筠一首。它們或顯得格局狹小,或顯得脂粉氣過濃,遠不及張若虛此篇。這一舊題,到了張若虛手里,突發(fā)異彩,獲得了不朽的藝術(shù)生命。時至今日,人們甚至不再去考索舊題的原始創(chuàng)制者究竟是誰,而把《春江花月夜》這一詩題的真正創(chuàng)制權(quán)歸之于張若虛了。
《春江花月夜》的讀書筆記 6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月亮都鐘愛有加,曾有許多偉大的詩人吟誦它,代言過它,例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等等,可是今天我要講的是被譽為“孤篇壓全唐”的詩,這就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華麗又空靈,深沉又壯美,它沿用陳隋的樂府舊題,抒寫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全詩語言清新優(yōu)美,韻律婉轉(zhuǎn)悠揚,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艷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詩人還把對月亮的喜愛寄托在詩中,它好像對一輪明月有說不盡的話,有講不盡的愁。雖然張若虛只給我們留下兩篇詩歌,但這些詩也是聞一多先生眼中的“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詩人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本詩題目以人世間最美好的幾個事物組成,在張若虛的筆下顯得生機勃勃,一輪明月也顯得更加明亮透徹,讀著讀著,就能體會到作者的心靈。“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這種景色純潔、高雅、潔靜,讓人神游。
我喜歡《春江花月夜》,它的存在是唐詩的一個里程碑,它優(yōu)美的句子和美景使人浮想聯(lián)翩。《春江花月夜》的詩魂至今仍翱翔在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并將永遠照耀著唐詩的偉大路程!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中秋之際,這輪明月就是我心中最美最圓之月!
《春江花月夜》的讀書筆記 7
沒有春光,只有秋風(fēng)蕭瑟;沒有江水,只有車流如濤;菊花殘留瓣,百花待明年,無花來點綴,只有這寂靜的夜給人一種離愁之感。我沒有張若虛那般才華,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可是那一分情感我卻約么捕捉到幾分。
浮華中總?cè)菀淄鼌s自己是誰,累了,是該一個人出來靜靜走走的。除了空氣,不要誰陪,除了心靈,不需要誰來交流。看那風(fēng)景,風(fēng)景好似打開回憶的鑰匙,一下把思緒拉到記憶與想象之中,昨日與期望的將來在腦海熒屏上沒有中場的播放。
看那車流滾滾,如之江水,載來也許是欣喜,載走的或許是憂愁。時間也是在這浮華無意中悄然流去,想想自己,已將成大人,可是擁有什么呢,又得到什么呢,只有記憶中年輕嬉戲玩鬧。想起春江花月夜中一句,人生代代無窮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便感慨人生之渺小,相對于宇宙之無限,人生這一輩子也至多一彈指間罷了。正所謂,天地?zé)o極限,人命若朝霜,在人生這短短幾十年中,我們又能留住什么做些什么呢。
一片美景之中,是不該有太多憂愁的,多的應(yīng)該是激情與喜悅。塔頭望天,那匆忙中早以不曾仔細去望過的星空依然明亮。似盛開的花,似江水中跳出的魚,何等美妙。怪不得多少詩人的名篇中中不乏星星來點綴呢。比起月兒,星星就好似一個玩鬧的孩子,也的確活潑可愛多了。
風(fēng)吹樹葉飄,有一絲冷。也似有一絲古道西風(fēng)瘦馬的`凄涼之感。但我此刻奢求的不是這一份孤單的凄涼之意,我要尋的是一番美景之中安慰,落葉飛揚,黑色之中只能看到一點一點,但那卻不像樹與葉分別時的傷感。更像一曲生命贊歌下的舞蹈,葉飛如蝶舞,美好不帶憂傷。
美景雖好,終須歸來,夜深終要歸于寧靜,我雖不貪于睡眠,但困意也悄然爬上眼角,睡吧,夢里也許會到一個地方,那里,春江美景,皎皎明月。
《春江花月夜》的讀書筆記 8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所作的一首名詩,詩中描繪了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并在景物中蘊含了細膩的情感以及對人生的思考,詞句優(yōu)美,發(fā)人深思,被譽為是“孤篇蓋全唐”的杰作,聞一多稱之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張若虛也僅憑這首詩奠定了他在唐詩史上的大家地位。
由于語文課上老師布置給我們小組的作業(yè)是“談?wù)劇洞航ㄔ乱埂返乃枷敫星椤保晕艺J真的看了幾遍《春江花月夜》,并上網(wǎng)找了它的譯文及其評析,甚至聽了幾遍這一首古典音樂。理解過后,真算得上是感觸良多。
我覺得,用我膚淺的文筆實在沒法評論這一首絕世的著作,我能想到用來形容這首詩的詞語卻覺得他們無法表達我心里的意思。很難想象有人可以寫出這樣的詩,在當(dāng)時的背景下,以長篇七言歌行的形式寫流傳多年的樂府詩,又用傳統(tǒng)思婦題材,注入了新的含義,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在內(nèi)涵和形制上顯示出了驚人的創(chuàng)造性,可謂空前絕后。
張若虛先生在感受美麗月色的同時,由時空的無限遐想到了生命的有限,展示出了一種深沉的宇宙意識。確實,人生苦短,我們所能做的只能是珍惜。我們只是大自然里渺小的一部分,大自然不會因為我們而改變,就像若虛先生所說的“人生代代物窮盡,江月年年只相似。”
人生中又充滿了離愁別恨,這源于我們對生命的追求,我們?nèi)舨桓视谄椒玻偷脼榱宋覀兊?目標(biāo)和理想去奮斗。在奮斗的時候我們不可能總是把親人帶在身邊,這樣就出現(xiàn)了別離。雖然別離對我們來說是一種痛,但這種痛我們又必須去忍受。帶著親人的思念與祝福,我們含著淚上路。生命有太多的無奈,但是為不安分的心,為自尊的生存,為自我的證明,我們不得已上路。路上的心酸,心靈的困境,將伴我們生命的遠行。
那樣的美景下,詩人卻在優(yōu)美中覺得悲哀,這感受當(dāng)下又有多少人能體味?然而,因為對人生的熱愛與追求,詩人并沒有因此而頹廢和絕望,其“哀而不傷”的基調(diào),讓我們敬佩與汗顏。在當(dāng)時的背景下,學(xué)者離家萬里,一去就是幾年,而作者尚且能夠如此樂觀豁達,在當(dāng)下的我們,離家求學(xué)不過幾十里,相聚不過一年半載,環(huán)境也大為改善,基本上什么條件都能得到滿足,如果不能還靜心學(xué)習(xí),還有什么顏面回家見父母、親人?有什么資格談?wù)撊松硐搿^斗目標(biāo)?
《春江花月夜》讓我感觸最多的就是,人生苦短,活在當(dāng)下,就應(yīng)該好好奮斗,為了自己目標(biāo)和理想,為了父母,我們應(yīng)該抵制住大千世界的誘惑,用心求學(xué),好好工作,用自己的成就為我們的青春買單。
《春江花月夜》的讀書筆記 9
江月待我,河山待我。
我讀《春江花月夜》時心里有一片曠然天地。我不知道到底領(lǐng)悟了幾分“以孤篇蓋全唐”的氣勢,只是品著張若虛筆下消失不見的我。
春江潮起,月光瀲滟,花在夜色中悄然而開。我以為這是中國千年詩歌史上最華美的一章,你看這些一切組成了一個多么美好的夜晚呀,它們仿佛等著我的到來。這時候,盛唐氣象就這樣在面前鋪展開來。
唐人似乎永遠有我們不可及的風(fēng)度,他們的存在,無時無刻不隱現(xiàn)在他們的筆下。以后沒有一個朝代像唐人一樣滿篇壯麗山河,也沒有誰像唐人一樣不著一字“我”,卻通篇都是我。
你看那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的邊上是不是站著志氣慷慨的李白?你看那長安高樓一聲長笛是不是有趙嘏相倚?你聽見那浣衣女子劃舟撥開蓮叢的.笑聲里有王摩詰的興致了嗎?
自然與“我”的存在,幾乎可稱是唐詩最動人心魄的美感所在。唐人仿佛生來有一種自信,似乎山河眾多美景,從冥冥遠古至今就是在等著我的到來,這也許是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氣概,可我更愿意相信,唐人這種關(guān)乎宇宙意識的美學(xué)認知,其實也是源于與自然靈契相合。
登山則情漫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山川湖海,從一開始便能觸發(fā)人心中最隱秘的震動。我與自然同在,這其實是一種生命狀態(tài),一種令人拋棄社會與世俗尋歸自我的真實。山林與歲月同壽,我在山林,便與時光共呼吸;湖海永垂不朽,我在胡海,便與日月同輝……
我實在是羨慕極了唐人與山水這樣緊密的關(guān)系。自然由于唐人的存在,已經(jīng)快成了盛唐的代號——海上生明月,陽春召煙景……這樣的親密與自豪,實在是久違了。
我記得玄武湖人滿為患的呻吟,也聽過鐘山不堪重負的嘆息。自然在當(dāng)代人的印象里,到底淡褪成陰霾城市必需的山河之肺了。
再也沒有人有幾分張若虛的豪氣,能寫江月代代相似,江月只為待我。現(xiàn)代人仿佛從山水畫意里抽身而去了,山河淪為景點,到處有我在,卻再沒有那一顆顆與山林同呼吸的心了,沒有了那獨笙幽篁的身影,沒有了那多病登高的衰邁,連柳子厚恐怕也無法對現(xiàn)今的西山講一句“皆我有了”吧。
山河勿念,我在的生命,在古時大抵已經(jīng)結(jié)束了。
然而歲月還在,江月仍待。
也許有一日,可赴山河舊約吧。
我在江月,我在河山。
《春江花月夜》的讀書筆記 10
這是一首著名的離情詩,描寫了春天江邊月夜下的美景,抒發(fā)了思婦游子的相思之情,并生發(fā)出了對人生的哲理性的思索。
詩以春江花月夜為背景,以月輪的運行為線索展開。從起句到“皎皎空中孤月輪”,寫了月亮升起時江邊花林景象,描繪出了一幅輕彩淡痕,澄明恬靜,神韻飛動的水墨彩圖。圖中,春潮漲起,與大海相平,一輪明月冉冉而生,月光隨波流動,輕灑銀輝,于是,春江景物籠罩在月色之中:江流環(huán)繞芳野,花林閃著銀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不見飛動;江畔白沙與月光融成白茫茫一片,江天共一色純潔無瑕,明月皎皎在清空中孤單清靜……
靜穆的月,引發(fā)了詩人一連串詩意的.哲理性問題,從“江畔何人初見月”到“但見長江送流水”,正是詩人對月的苦苦思索,年年歲歲,月是終古不變,而對月之人卻代代更替,上演了無窮無盡的一幕又一幕。宇宙無限,而人生有限,由無數(shù)個有限人生組成的延續(xù)不斷的人類,如長江水一般長流不逝,而個體的人生卻是如流水匆匆而逝,這明月就始終永恒地注視著一切,靜默不語,它在期待何人呢?……
想到這里,詩人的視線追隨著一片白云,飄于青楓浦上,他又起了一種感慨:生命短暫,應(yīng)該珍惜,而天下,又有多少思婦游子,在重復(fù)著千百年來的兩地悲愁呢!于是,很自然地,從“白云一片去悠悠”開始,詩歌轉(zhuǎn)入到了抒寫離情。這其中,前半部分寫思婦,她在樓上徘徊,月光如思情相隨而形影不離,照著她的妝鏡臺,照著卷簾,照著搗衣砧……讓她想隨月光飛去離人身邊,然而鴻雁不可傳書,魚龍不可捎信,皆因路途太遙遠,它們幫不上忙。后半部,則寫了游子的悲愁,他在夢中見春花凋零,悲傷青春過半,歸期未卜,夢醒時,落月西斜,徒然映照著似流逝青春的東去長江水。春江花月夜將盡了,斜月藏入海霧中,天南海北,無限路途,游子的心墜入了人生的迷霧中,他愴惘不知,這樣的月夜中,有幾人能幸運歸去?而他只有看著落月,將滿懷愁情借落月余輝灑在江邊的樹上……
詩在繪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入墨,在嘆幽憂別情中收尾,抒發(fā)了對人生有限的無可奈何的感喟,又交織著對生活的期待和哲理性的思索,景、情、理水乳相互交融,別有一種清麗雅致的神韻。
《春江花月夜》的讀書筆記 11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愛月亮,許多偉大的詩人都背誦并認可了月亮,如李白的“床前明月”、蘇軾的“明月時”、杜甫的“星星平野寬,月亮滔滔江水流”等。 但今天我要講的是一首被稱為“全唐”的詩,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雄偉,飄渺,深邃,宏偉。它沿襲了陳隋樂府的古老主題,抒發(fā)了離別的真摯感人情懷和人生的哲理情懷。整首詩的語言清新優(yōu)美,節(jié)奏優(yōu)美悠揚。它洗去了宮體詩的濃郁粉末,給人一種清澈明亮的感覺,那是純凈美麗的。詩人在詩中也表達了對月亮的熱愛,似乎對明月有著無窮無盡的話語和憂慮。雖然張若虛留給我們的詩歌只有兩首,但這些詩歌都是聞一多先生創(chuàng)作的`《詩中之詩,峰中之峰》.
詩人月作為主要河流的場景,描繪了一幅美麗的邈遠,失望突然模糊春月夜圖這首詩享受這種美妙的幾件事情組成,顯得生機勃勃在當(dāng)晚的筆,月亮也顯得更亮透徹,開始閱讀,你可以體會到作者的心靈。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車輪上的寂寞”,這種觀點純粹,優(yōu)雅,接警,人神游。
我喜歡《春江花月夜》,它的存在是唐詩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優(yōu)美的句子和美景使人浮想聯(lián)翩。《春江花月夜》的詩魂至今仍翱翔在中國人的精神生活世界,并將自己永遠無法照耀著唐詩的偉大發(fā)展路程!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潮生”之際中秋節(jié),這圓圓的月亮我的心臟月份最美麗的圓圈!
《春江花月夜》的讀書筆記 12
《春江花月夜》全詩共三十六句,四句一轉(zhuǎn)韻共九韻,每韻構(gòu)成一個小的段落。
詩作一開篇便寫出了春江月夜壯闊的景象。“春江潮水連海平”作者把有邊有界的的江與無邊無界的海連在一起,空間一下子被無限延伸,場面宏大、氣勢恢弘。而“海上明月共潮生”則表現(xiàn)了一幅海面涌動著粼粼的波濤,一輪明月浴水而出,灑落下光輝的畫面。“生”字生動地描繪出了江水、海潮、明月的無限生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潮水流到哪里,月光就跟隨到哪里,春江之上有哪里不受到月光的照耀呢?詩人的情思也隨著擴大,場面由眼前的春江月夜擴大到天下的江河月夜。“江流婉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作者筆鋒一轉(zhuǎn),由海天之際移到江岸。江水流淌在樹木花草遍生的原野,銀色的月光灑落在春江大地上,就像播撒了一層潔白的雪花。“空中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如水的月光洗滌了天地萬物,洗滌了世間的污垢和塵埃,只剩一個銀白的月光籠罩著整個世界。如此良辰美景,無疑會調(diào)動詩人對宇宙的探索和對人生哲理的尋求。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見人?”海天一色,只有皓月當(dāng)空,令人恍然有出世之感。“孤”字透露了作者的人間情懷,作者由月及人,由望月想到月照人,追溯起人之初、月之始。在江邊是誰第一個見到這輪明月?明月又是哪年將她的光輝灑向人間的`呢?這是個哲學(xué)問題,體現(xiàn)著朦朧的時間意識和歷史意識。這已不是單單的寫景,是在探索宇宙的開始,追溯人生的開端。接下來有疑問轉(zhuǎn)為感嘆:“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人生短暫,一代又一代人無窮地遞變著,而江月卻是年復(fù)一年的懸掛在天空,仿佛沒有什么變化。她總是從海面上升起,懸掛在天空,好像在等待什么人,可那個人至今都沒有出現(xiàn)。
《春江花月夜》的讀書筆記 13
被聞一多先生稱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的《春江花月夜》,千百年來使無數(shù)讀者為之傾倒。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而“孤篇蓋全唐”。
假期里,我背完了這首詩,反復(fù)誦讀,靜心體味,我深深地喜愛上了它。她描繪了春江花月夜空靈奇麗的景色,抒發(fā)誠摯微憂的思鄉(xiāng)之情,探索了人生的哲理和宇宙的奧秘。她的美醉人心脾,如夢如幻,是一篇“百讀不厭”的杰作。
首先,詩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這五種景物集中體現(xiàn)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吸引著我們置身其中去聞,去摸,去看,去聽,去感受那濃郁的詩情畫意,去探尋那奇妙的藝術(shù)境界。
其次,詩篇韻腳分明,節(jié)奏清晰。全詩共36句,每四句一轉(zhuǎn)韻,共九段,是一首完整的七言詩,讀起來朗朗上口。
另外,詩人還給我們描繪了春江花月夜的壯麗景象,勾勒出一幅絢爛美麗的畫面。“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潮水浩浩蕩蕩,仿佛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同時又立體展開─一 一輪明月從海上緩緩升起,景象壯觀。“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月光閃耀千萬里,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地照耀之中。“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江水彎彎曲曲地繞過花草遍生的田野,月色流瀉在花樹上,像撒上了一層潔白的雪。月光洗去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輝。因而“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仿佛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詩人細膩的筆觸,創(chuàng)造了一個童話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顯得格外幽美恬靜。
詩篇不僅畫面美,還蘊含著深遠的意境。清明空靈的天地,仿佛使人進入了一個純凈的世界,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浮想聯(lián)翩:“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聯(lián)系人生,探索人生的哲理和宇宙的奧秘。“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個人的生命是短暫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久長的。“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騰遠去。隨著江水的流動,將詩推向更深遠的境界。
然后,詩人把筆觸由自然景色轉(zhuǎn)到了人生,引出了百姓的離愁別緒。“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四句借景抒情。詩人發(fā)出了這樣的設(shè)問,引出了一種相思,兩地離愁。“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描繪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思鄉(xiāng)之情。
最后幾句“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時光將去,歲月將老,而回家的日子遙遙無期,在明月之下,有幾人可以回到溫暖的家鄉(xiāng)呢?“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詩人羨慕著在月夜里回家的游子,想象著自己的溫暖家園。
讀這首詩,宛若傾聽一支優(yōu)美的交響樂,讓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去對話。她是一曲深邃的、優(yōu)美的、生動的、空靈遼闊的千古絕唱!她是一篇純美的、恬雅的、壯麗的、富有哲理的輝煌詩篇!
《春江花月夜》的讀書筆記 14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張若虛這一首《春江花月夜》便已經(jīng)道盡了人間美景。他雖只有這一首詩流傳至今,但是依舊無愧大師風(fēng)范。試問自古至今,又有誰能夠?qū)⒋海ǎ拢谷谌氲倪@樣好,描繪的這樣美呢?
作為從小到大在江邊長大的孩子,我見過清晨陽光照射下的長江,平緩的江水緩緩向東流淌,金黃色的碎光鋪在上面,無端讓人有一種歲月靜好的美感;我還見過正午的`長江,大大的太陽高高的懸掛在空中,與底下浩浩蕩蕩的長江呼應(yīng),太陽給長江披上金黃色的戰(zhàn)衣,長江給太陽搖旗納威,兩人如同親密的戰(zhàn)友,向著前方的戰(zhàn)場義無反顧的沖去;我還見過夕陽下的長江,“半江瑟瑟半江紅”,便像一位古裝仕女一般,端莊賢淑,風(fēng)資曼妙。我以為,陽光下的長江已經(jīng)夠美了,卻不知道張若虛筆下的春江花月夜更美。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我仿佛看見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從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滿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察覺。州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多美的景色呢,想想似乎便可以醉了人心,亂了心神。而這美景是由古至今都在,而觀賞的人卻是年年代代不同。“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無端有一種遺憾,也有一種欣慰。
可是春江花月夜最動人心的卻不止是美景,更有其中絲絲縷縷的情。相思之情最是扣人心弦。“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只。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早知如此拌人心,何如當(dāng)初莫相識。”古今往來,描述相思之情的詩句數(shù)不勝數(shù),愛情和相思,自古以來是人類文學(xué)的永恒的主題,幾乎沒有哪一代人可以避免。而如此明月,如此美景之下,怎么不勾起滿腹情緒呢?似乎只有這樣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相思情懷才能配得上這凄清如許的一輪江月,也只有這樣純真的情,才能使高天皓月更加皎潔。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連鴻雁,游魚都不能傳達的消息,更何況交流閉塞的古代呢?只能游子遠眺思鄉(xiāng),離人怨婦深閨哭等罷了。落月點染花樹凄清如許,他們年年歲歲又見證了多少的人間離情呢。
《春江花月夜》的讀書筆記 15
歌曲——春江花月夜,是“女子十二月坊”的民樂合奏曲。以前沒有仔細的聽過這個古典名曲,只是在題目上認為應(yīng)該是一個很優(yōu)美的、具有詩情畫意般的曲子。可是經(jīng)過半個多月的仔細賞聽,才感覺到曲與題很不相符,甚至可以說與以前沒有聽過這個曲子時的理解,相差的很大。
按說龍源是沒有一點音樂細胞的人,根本就無從談起對音樂的賞評,可是我也知道笨鳥先飛的道理,一遍聽不明白,還可以聽多遍,多遍還不行,我還可以聽多天。所說“孔子彈琴,三年知周公”,與孔子相比,那是將天比地,龍源還有不夠資格的自知之明。前些年流行《大長今》主題曲時,我也是一樣如饑似渴、不分晝夜的聽了二十幾天“湯燦”演唱的《呼喚》,也許是久聽生厭的緣故,從那一次以后,凡是“湯燦”的歌曲我是一概不聽了。我的理解,一首好歌,首先要有好詞,一首好的歌詞,本身就有了音律,在配上優(yōu)美的曲子,還要有演唱者對詞、曲的理解和感情的投入,才能稱之為一首好的歌曲。《大長今》的故事與閱歷,都與電視劇里的原唱相符,所以歌曲能夠流行。而“湯燦”唱的《大長今》主題曲,龍源認為,其一、沒有真正理解歌曲的內(nèi)涵與背景;其二、歌唱的很美,但是沒有感情的投入;其三、太過商業(yè)化與娛樂化,所以,這是我對《大長今》主題曲的理解和不喜歡“湯燦”的原因。扯的有些遠了,說《春江花月夜》吧。前幾天與朋友在Q群里聊天時我說:要是靜下心來聽《春江花月夜》,聽的我都有快落淚的感覺。為此朋友說我敏感。《
春江花月夜》那里是在贊美風(fēng)景?龍源的理解,這首曲子,完全就在講人生經(jīng)過奮斗不如意時的閱歷。在這首曲子里,以古箏開場,看似對初升明月的贊美,其實也在傾述著人剛步入社會時那種躊躇滿志、滿懷希望的心態(tài);在樂曲中段,以民樂器二胡為主旋律,二胡那低傷、悠長的曲調(diào),配上其它樂器的.合奏,完全就在向人們述說著人生苦短而曲折,和在世不如意時人本性的掙扎與努力;在曲段轉(zhuǎn)折和結(jié)尾時,用低沉的簫聲,來述說明月西落時的情景,也是在告知人們,時光似箭,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道理。為了更好理解這個曲子,我在網(wǎng)上摘錄了一些文章,在此以供大家分享。摘錄:《春江花月夜》原為一首琵琶獨奏曲,曲名為《夕陽簫鼓》,曲名最早見于清朝晚期。按照音樂標(biāo)題的理解,樂曲內(nèi)容是描繪夕陽西下時,江面上演奏簫鼓的情景。在二十世紀20年代,上海的新式音樂社團“大同樂會”將它改編為一首民樂合奏曲,并且根據(jù)樂曲詩情畫意的內(nèi)容,給它起名為“春江花月夜”。全曲分為十段,根據(jù)樂曲內(nèi)容每段還加了小標(biāo)題。分別是:
一、江樓鐘鼓;
二、月上東山;
三、風(fēng)回曲水;
四、花影層臺;
《春江花月夜》的讀書筆記 16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的作者是初唐張若虛,開元初,他與賀知章、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他留給后人的作品不多,《全唐詩》中僅存二首,而這首《春江花月夜》又是是最著名的一首,它號稱以“孤篇橫絕全唐”,奠定了張若虛在唐代文學(xué)史的不朽地位。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日記
標(biāo)題《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此曲調(diào)創(chuàng)始于陳后主,其主要特色是艷麗柔靡。這首長篇歌行以春江花月夜為背景,將畫意、詩情與對宇宙奧秘和人生哲理的'體察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出情景交融、玲瓏透徹的詩境。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詩人首先從春江月夜的美景寫起,月色中,煙波浩淼而透明純凈的春江遠景展現(xiàn)出大自然的美妙神奇。在感受無限美景的同時,詩人睹物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對宇宙人生的思索。“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時空無限,生命無限,表現(xiàn)出一種遼闊深沉的宇宙意識,可是光陰似流水,一去不復(fù)返,詩人此時又陷入了無限的感傷和迷惘。所以接下來從“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開始敘寫人間游子思婦的離愁別緒,明靜的詩境中融入了詩人淡淡的哀傷。這種憂傷隨著月光、流水的流淌徐徐改變。
最后全詩以“不知乘月幾人歸? 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結(jié)尾,深情緬邈,令讀者陷入了對宇宙人生的深思。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語言優(yōu)美、生動、形象,富有哲理意味,它將真實的生命體驗融入優(yōu)美的興象中,營造出了一個空明純美的詩歌意境。特別是“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幾句更是成了千古絕唱,為后人一直所傳誦!
《春江花月夜》的讀書筆記 17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是中國最著名的詠月詩之一。張若虛作品不多,卻以此詩一舉成名,流芳千古。這里,我且不談張若虛,就談?wù)勥@首詩。
我想,寫此詩的時候,一定是個月素風(fēng)清的夜晚,文弱卻骨硬的詩人來到江畔。春夜,寒氣襲人,游人稀少。詩人舉頭望明月,低頭看江水,百感交集,思緒萬千,于是詩性大盎然,吟詠出了這篇千古絕唱。
如果細細品味此詩,我絕對是狗尾續(xù)貂。我怎能和一些大家共論此文?所以,我只談自己膚淺的感受——僅僅是自己的。
“何處春江無月明”。這是作者看到眼前景色后的聯(lián)想,和“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幾乎異曲同工。但“何處春江無月明”,似乎有些滄桑或有更深遠的含義。我又從“何處”句,聯(lián)想到了“天涯何處無芳草”。是啊,哪里的黃土不埋人呢?怎么過,都是一生——你追求功名,殫精竭慮,錦衣玉食,是一生;你慕道求仙,拋卻世俗,甘愿淡泊,也是一生。你無論怎樣,都可以過得很不錯,只是看你怎么對待生活了。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這是多么讓人喟嘆的句子。我們可不可以把它凝成“物是人非事事休”呢?我們的上一代去了,我們這一代也正在去的路上,我們的后代正在蓬勃而起,正如當(dāng)年的我們。宇宙是永恒的,而永恒的背后,是無盡的死與生的交替。人類的死的悲哀,在不變的宇宙中,只是一個小小的浪花。于我說來,死則死,倒不可怕,可怕的是稀里糊涂的死。實際上,當(dāng)詩人寫這句詩的時候,他的心里也有許多悲涼和感慨啊。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句詩也是頗耐尋味的。江月待人,那一定是很浪漫的人了。可她苦苦地等,等來的大概是一場春夢。美好的青春年華倏然而過,唯鏡中雙鬢染霜——我那不可再回的青春啊!幾多苦淚,幾多追悔,幾多頓足!然而,皆是無用,長江送流水,即是無奈也。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真可謂纏綿悱惻。
輕舟一葉,孤燈一盞,有相愛之人陪伴,于漠漠暗夜里悄然遠去,是一種解脫,是一種幸福。“從此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雙雙把家還”,這種感覺對外人來說是羨慕,對自己來說,那真是一種巨大的解放。
然而,如果不是乘扁舟子的人,而是想乘扁舟子的.人,看到此景,除了羨慕,更多的是什么?酸楚。
“何處相思明月樓?”當(dāng)真揪心。天下最讓人心焦的,就是相思苦了。當(dāng)初梁祝化蝶,就是為了解脫相思之苦。他們化蝶成仙,翩然而去,似乎是人間最完美的愛情。但其實,人人都知道,那是最凄楚的現(xiàn)實,也只有把痛苦的現(xiàn)實轉(zhuǎn)換成虛無的幻想,似乎能讓心里好受些。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不僅是人,哪個有生命的生物不是如此?——尤其對男女之愛更為看重。有情人天涯一方,那是怎樣的痛苦?怎么一個痛苦了得!
因此,古今中外,描寫相思的詩篇和音樂汗牛充棟,更可貴的,是大多數(shù)的作品細膩、柔情、委婉、纏綿,極動人。有的時候,我聽著聽著,不覺心酸,一天的心情都很低沉。但怪的是,這種低沉不是一種痛苦,而是略微帶點幻想、贊美和溫柔,頗有點“薄陰的天氣”之感。
讀古詩就怕想象。從文字里往外想象,天馬行空,一而二,二而三,以至無窮,生活百味,糅合一處,酸甜苦辣,逐一品嘗,倒也是精神世界的一個大餐。
《春江花月夜》的讀書筆記 18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七言歌行體詩歌。歌行體詩歌最重要的特點有三個,第一是有一個大致的格律。與后來的詞不同,東漢以來流行的歌行體詩的格律規(guī)定不很嚴格,詩人還有很多自由空間。事實上,張若虛的這首詩的形式離開傳統(tǒng)的“春江花月夜”體就差距比較大。歌行體詩歌的第二個特征是:題目具有提示性。這類詩歌常常有一篇前人的著名詩歌作為榜樣,那首前人的詩歌采用什么題目,后人作詩也要采用這個題目,而且,題目基本上限制了內(nèi)容的范圍。第三個特點是:后人的詩歌中的情調(diào)——快樂或者悲傷——要與前人的平行,前人的范文是憂傷的.,后人的作品就不應(yīng)該太明快。鑒于這些成文的與不成文的規(guī)矩、習(xí)慣,張若虛這首詩從內(nèi)容、形式、情調(diào)上都獲得了很明確的“框架”。
《春江花月夜》開頭的八聯(lián)極端精彩,寫景宏偉瑰麗,抒情深遠沉痛,思緒有著明顯的歷史感,而且有創(chuàng)意,語言也很精當(dāng),可見作者的確是一位大手筆,很有一點盛唐的味道。但是接下來的部分直到結(jié)尾,雖然偶爾有些精彩的語言,但總地來講意象陳舊,沒有真情實感,不能感動人。結(jié)尾潦草收場,是明顯的敗筆。總的來說,這首是通過使用七言的形式,通過有規(guī)律地換韻,給人婉轉(zhuǎn)優(yōu)美、回腸蕩氣的感受,在唐初的詩歌中有不可爭辯的地位。
《春江花月夜》的讀書筆記 19
唐朝就像是漢文化的一次短暫的度假期,是一次星空下的露營,人不會永遠露營,最后還是要回來安分守己,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會喜歡唐朝,因為回想起來,往往一年最美的那幾天是去度假和露營的日子,唐朝就是一次短暫的出走。
作為膾炙人口的名句,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的開頭便是“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并且整首詩接下來全是描繪的自然現(xiàn)象,把人的視野帶入進了偌大的宇宙空間。強調(diào)了初唐時期人特有的一種前所未有的遼闊,“春江花月夜”也就變成了美好時光、黃金歲月的代名詞。詩中包含五個名詞: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像是五個獨立有互相呼應(yīng)的主題。這些存在于自然中的'主題,偶然間因緣際會發(fā)生了互動關(guān)系,可是它們有各自離去。佛家語:“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當(dāng)意識擴大到宇宙的高度,發(fā)現(xiàn)每一條河流此時都被月亮照著,繼承了老莊思想里的“天地?zé)o私”。
它們是知己,也是陌路。
“江畔何人初見月?”張若虛在公元7世紀左右,站在春天的江邊看夜晚的月亮,然后他問:“誰是第一個在江邊看見月亮的人?”,這句子問得重,但也就是無解,屈原的《天問》,春秋戰(zhàn)國曾經(jīng)也問過“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但之后的農(nóng)業(yè)倫理卻把人一把拉回來,所以漢詩里會說“努力加餐飯”,吶,先把老婆孩子照顧好。而停留在唐詩里,是張若虛用“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這樣通俗的句子為這句話做了收尾,留給后人無限的遐思。
《春江花月夜》的讀書筆記 20
全詩由情入景,最后以景結(jié)情。其中“春”“江”“花”“月”“夜”運用了“發(fā)生法”使其出現(xiàn),又用“消歸法”使其消失。月光是一條貫穿性的線索,有它將哲理性思索,將思婦,游子緊緊聯(lián)系起來,形成了一個情,景,理有機統(tǒng)一的完整境界。在這個境界中,情是升華了的情,景是奇妙的景,理是深邃的理。在開篇詩人用神來之筆給人描繪了一幅奇麗的圖畫后,(全詩以月、水為經(jīng)緯,以春為質(zhì)地,以花為圖案,以夜為底色,織就了一幅光彩斑斕的春江月照圖。)轉(zhuǎn)入了對永恒宇宙和有限人生的探索。
1、詩人在空靈而神秘的景象中,想到了永恒的明月和代代的人生。在“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追問中,展示了深沉的宇宙意識,表現(xiàn)了對有限,無限,頃刻,永恒的這些奧秘的興趣。同時在“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述說中,又表現(xiàn)了對人生的執(zhí)著和贊美。詩人在有限,無限,頃刻,永恒的相遇中得到了滿意的回答。
2、詩人把對人生意義的`滿足引向了男女相思相戀的情愛上。詩中“白云”“清風(fēng)浦”分別象征行蹤不定的男子和男女分別的所在。詩文以深情的筆觸贊頌了純潔的經(jīng)過升華的男女情愛,創(chuàng)造了神秘,美妙,動人的情,景,理的有機融合境界。
這是一首優(yōu)美的長篇抒情詩,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全詩三十六句,四句一換韻,結(jié)構(gòu)精妙嚴謹而又自然天成,韻律圓美流轉(zhuǎn)而又富于變化,顯示出作者高超的藝術(shù)技巧。盡管作者留詩只有二首,但僅憑這首就“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春江花月夜》的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
春江花月夜讀書筆記10-31
《春江花月夜》的讀書筆記(精選8篇)06-30
春江花月夜08-18
《春江花月夜》07-29
春江花月夜10-19
《春江花月夜》教案08-20
春江花月夜 解析09-10
《春江花月夜》原文08-05
解讀春江花月夜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