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中的“走馬川”在哪
岑參的《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這首詩主要表現了軍隊在莽莽沙海、風吼冰凍的夜晚進軍情景。關于詩中的走馬川具體在哪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中的“走馬川”在哪相關內容。
走馬川,川為河道,走馬則迄今尚無明確地理位置,有認為系新疆境內左末河者,有認為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伊塞克湖附近者,還有學者考證其為今輪臺以西水道瑪納斯河,綜合詩歌所描述,余以為最接近原著當是瑪納斯河。
輪臺,唐時候輪臺非今日之輪臺,為北庭州屬下轄一縣,今新疆烏魯木齊附近,惜具體位置至今未得確實考證。
金山,今阿爾泰山。
車師,為北庭節度使治所庭州,東漢時車師后王庭所在,今新疆吉木薩爾附近。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⑴
岑參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⑵,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夜吼⑶,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⑷,金山西見煙塵飛⑸,漢家大將西出師⑹。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⑺,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⑻,幕中草檄硯水凝⑼。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⑽,車師西門佇獻捷⑾。
【注釋】
⑴走馬川:即車爾成河,又名左未河,在今新疆境內。行:詩歌的一種體裁。封大夫:即封常清,唐朝將領,蒲州猗氏人,以軍功擢安西副大都護、安西四鎮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后又升任北庭都護,持節安西節度使。西征:一般認為是出征播仙。
⑵走馬川行雪海邊:一作“走馬滄海邊”。雪海:在天山主峰與伊塞克湖之間。
⑶輪臺:地名,在今新疆米泉境內。
⑷匈奴:泛指西域游牧民族。
⑸金山:指今新疆烏魯木齊東面的博格多山。
⑹漢家:唐代詩人多以漢代唐。
⑺戈相撥:兵器互相撞擊。
⑻五花連錢:五花,連錢 指馬斑駁的毛色。
⑼草檄(xí):起草討伐敵軍的文告。
⑽短兵:指刀劍一類武器。
⑾車師:為唐北庭都護府治所庭州,今新疆烏魯木齊東北。蘅塘退士本作“軍師”。佇:久立,此處作等待解。獻捷:獻上賀捷詩章。
【白話譯文】
您難道不曾看見嗎?那遼闊的走馬川緊靠著雪海邊緣,茫茫無邊的黃沙連接云天。
輪臺九月整夜里狂風怒號,走馬川的碎石塊塊大如斗,狂風吹得斗大亂石滿地走。
這時匈奴牧草繁茂軍馬肥,侵入金山西面煙塵滾滾飛,漢家的大將率兵開始征西。
將軍身著鎧甲夜里也不脫,半夜行軍戈矛彼此相碰撞,凜冽寒風吹到臉上如刀割。
馬毛掛著雪花還汗氣蒸騰,五花馬的身上轉眼結成冰,營幕中寫檄文硯墨也凍凝。
敵軍聽到大軍出征應膽驚,料他不敢與我們短兵相接,我就在車師西門等待報捷。
擴展
岑參(718年?-769年?),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或南陽棘陽(今河南南陽市)人,唐代詩人,與高適并稱“高岑”。
岑參出生在一個官僚家庭,因聰穎早慧而五歲讀書、九歲屬文。天寶三載(744年),岑參進士及第,守選三年后獲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任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后在天寶末年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時,岑參曾任嘉州(今四川樂山市)刺史,故世稱“岑嘉州”。約大歷四年(769年)秋冬之際,岑參卒于成都,享年約五十二歲(51周歲)。
文學創作方面,岑參工詩,長于七言歌行,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異域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邊塞詩尤多佳作。
作品
著作
岑參歿后三十年,其子岑佐公收集其遺文,請杜確編成《岑嘉州詩集》八卷,這是岑參詩文編集的開始。到宋代,《岑嘉州詩集》演變為八卷、七卷、十卷三種刊本。其中,宋刊十卷本已佚;通行的《四部叢刊》影印七卷本,似由宋刊七卷本演變而來;而《全唐詩》四卷本,則似由宋刊八卷本演變而來。現代點校版有陳鐵民、侯忠義參校多種版本后所作的《岑參集校注》等。
詩文
據陳鐵民、侯忠義的《岑參集校注》,岑參現存詩403首,文有《感舊賦》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和墓銘兩篇(即《果毅張先集墓銘》和《唐博陵郡安喜縣令岑府君墓銘》)。
【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中的“走馬川”在哪】相關文章:
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02-24
唐詩《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賞析07-07
岑參《走馬川行》補箋07-12
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岑參10-09
岑參 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08-13
岑參《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譯文09-17
岑參唐詩《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賞析09-09
岑參走馬10-30
岑參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5-30
《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古詩翻譯賞析08-20